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润滑油对发动机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发动机中影响机油消耗的因素也很多。本文针对不同的缸盖护罩、活塞、二道气环和油环背压,在电控汽油机上进行了机油消耗量的试验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总机油消耗主要包括活塞部分机油消耗和强制通风口机油消耗两部分,其中活塞部分机油消耗占总机油消耗的90%以上;改进型缸盖护罩能有效冷凝机油蒸汽,降低机油的蒸发消耗;对二道气环的改进能减少活塞环的磨损,并提高刮油效果;确保活塞与气缸贴合的更好,能有效阻止窜气的发生;油环背压的增加能够改善刮油效果,但由于同时增加了活塞环的磨损,在实验后期机油消耗量反而增加。  相似文献   

2.
汽油机活塞油环矮型环窜气机油消耗量本文研究的目的是解决因燃油经济性、功率和发动机转速的提高而带来的机油消耗量增大的问题。解决的办法是减小第1和第2道气环的开口间隙,测试了活塞环性能及活塞环张力,而且还研讨了活塞第3环岸泄油孔对机油消耗量的影响。研究的结果是减少活塞第1环岸处的窜气回流、合理控制较低的活塞环张力及活塞第3环岸开泄油孔,可降低机油消耗量  相似文献   

3.
孙维勤 《柴油机》2000,(5):45-46
新的或经过大修后的6135型柴油机,其排气管内有时有排机油的现象,以致造成下述不良后果。首先,未燃烧的机油随废气排出,使机油的消耗量增加;且由于机油燃烧不完善而产生大量积炭和其它燃烧生成物,从而造成:喷油嘴卡死、漏油或雾化不良,影响了柴油机的正常工作;活塞环(特别是第1道环)结胶;活塞环过热弹力下降;燃烧室温度过高而引起缸盖产生裂纹;加速活塞环、缸套、活塞等零件的磨损。由于上述种种原因,柴油机在使用过程中常常发生故障,使其寿命大为降低。影响柴油机排气管排油的因素较多,就6135型柴油机来说,根据多次试验…  相似文献   

4.
周荣标 《内燃机》1996,(4):30-33
一槽双环活塞一槽双环活塞环福建省浦城县周荣标1前言现时发动机活塞、活塞环槽不论几道,每道槽均放一个活塞环,为一槽一环。新发动机经使用后,活塞环开口间隙逐渐增大,当开口间隙大于规定的极限值时,气环漏气、压缩压力降低,发动机功率下降,油环及气环刮油能力变...  相似文献   

5.
《内燃机》2016,(6)
针对某发动机试验烧机油问题,从机油消耗常见途径、活塞环油环设计等多方面的分析,最终确认烧机油的原因与油环刮油能力有关,通过改善油环结构解决了该问题。  相似文献   

6.
以某车用柴油机缸套及第一道活塞环作为研究对象,利用Ringpak软件研究其摩擦副表面粗糙度参数对发动机机油消耗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首道活塞环密封外圆面的粗糙度对机油消耗的影响体现在环在缸套表面的刮油、布油特性。随着活塞环粗糙度增加,当表面轮廓均方根偏差Rq≤0.4μm时,环的刮油作用减弱,机油消耗呈现略微减小趋势;而当粗糙度进一步增加,环的布油作用增强,机油消耗则会随之明显上升。对于采用平台珩磨型式的气缸套,缸套表面简化后的沟槽形貌特性参数对机油在其表面的流动和分布特性有重要的影响,并进而改变机油通过第一道环进入燃烧室和在缸套表面蒸发消耗的机油消耗总量。随着沟槽深度的增加,在深度≤2μm时,机油消耗呈小幅度增加特征,当深度在2~6μm之间变化时,机油耗会随之减小,而当深度6μm时,机油耗则呈显著增加的趋势。随着沟槽宽度的增加,机油消耗变化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规律,宽度为25μm时机油耗最小。随着沟槽与缸套周向的夹角减小,机油在缸套沟槽内的的流动性能变差,机油蒸发量大幅增加,机油消耗量随之增加。随着缸套表面沟槽密度的增加,机油消耗为先减小后增加的特性,当密度约为每米1 700条时,机油耗最小。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山区道路试验机油消耗的机理,分析了EQ6100B型发动机山区道路试验机油消耗大的原因;主要是采用两道气环和螺旋撑簧铸铁油环导致山区道路试验发动机拖动工况的机油消耗倍增,并提出了油环的改进结构。  相似文献   

8.
肖永红 《柴油机》1997,(2):42-44
2。4活塞6300ZC系列柴油机活塞系铜铬铸铁HT25-47(Cu、Cr)烧铸而成,其浅盆形顶部与气缸盖组成燃烧室.为避免活塞处于上止点时与气门相碰,活塞顶切有4个凹槽.活塞顶面有两个MI2螺孔,供吊装用.活塞上有六道活塞环,上四道为气环,五、六道为油环.活塞环采用高强度合金铸铁,第一、二道气环表面镀铬,并经珩磨,以提高其密封性,延长气缸套使用寿命.气环均为矩形环、平切口,使之具有良好的导热性.油环为双刃式刮油环,外圆有倒角,中间铣有回油槽,以利刮油.抽环装配时倒角应朝上.活塞连杆组在装人气缸时,应使活塞环开D位…  相似文献   

9.
发动机气缸窜气、气密性差是导致气缸及活塞(环)等机件异常磨损,机油过量消耗以及氧化变质,发动机过热,活塞(环)卡缸,熔着磨损以及活塞环断裂等事故的主要因素.对影响汽车发动机气缸窜气的成因进行分析,论述了降低和预防气缸窜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活塞环组刮油能力影响滑油损失的机理,弄清楚了:(1)活塞环组的刮油能力不是每道环的刮油能力的总和,并且,活塞环的布置将影响环组的刮油能力.(2)环组的滑油损失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液动力损失,另一部分是燃气流通过环组时所引起的损失.(3)活塞顶岸越长,以及活塞与气缸壁之间的间隙越小,降低滑油损失也就越有效.(4)为了降低由燃气流引起的滑油损失,第二道活塞环刮油能力比第一道环更重要.  相似文献   

11.
针对某V型发电柴油机机油耗过高的情况,采用仿真及试验的手段,确定了机油消耗量大的主要原因,明确了降低活塞温度、优化活塞环组运动、增强控油能力的优化方向。通过优化改进气缸套网纹、活塞内冷油道结构和活塞环组尺寸,优化活塞、活塞环和缸套的配合间隙,增加刮碳环,实现了对活塞环组降温、顺气、控油和及时清除积碳的效果,达到降低柴油机机油耗的目的,改进方案经市场验证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采用激光微造型加工技术,在某柴油机气缸套工作表面上,加工出规则的交叉网纹型微观形貌.其表面评定参数优于传统平台网纹缸套,网纹沟槽清晰、分布均匀,网纹沟槽的深度和一致性增加,缸套表面平整,增加了承载面积.而装机试验表明,装配激光微造型缸套的柴油机工作正常,各性能参数稳定,缸套和活塞环之间摩擦学性能优于平台网纹珩磨缸套,发动机机油消耗比采用后者时降低了48.1%,活塞漏气量下降了49.2%.  相似文献   

13.
熊刚  彭军  毕坤 《柴油机》2021,43(5):44-49
针对某船用大功率柴油机运行过程中的拉缸故障进行拆检分析和有限元仿真研究.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润滑油喷嘴堵塞影响了活塞热量散发和气缸套有效润滑,在高负荷下加速了零件磨损,进而导致拉缸故障.不同负荷下,活塞、气缸套和活塞环均向外部膨胀,活塞与气缸套间存在足够的热膨胀余量;而活塞环与气缸套间将出现过盈配合,在高负荷和润滑失效的情况下将导致拉缸故障.  相似文献   

14.
针对某柴油机在耐久试验后气缸套一环上止点处四点磨损故障,对气缸套、活塞以及活塞环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热态下机体及气缸套变形过大是气缸套四点磨损的主因。采取加宽、加厚机体上顶面,机体气缸套一环位置机体主推力、副推力两侧增加横向、竖向加强筋,加厚机体支撑肩下部等改进措施提升机体刚度。仿真结果表明:新方案气缸套一环变形平均减小了16%,与气缸套接触压力更加均匀,与气缸套间隙平均减小了78%,改善了气缸套一环处的异常磨损。  相似文献   

15.
用铁谱分析法诊断EQ6110柴油机的磨合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铁谱分析技术分析了EQ6100柴油机磨合期内发生的拉缸,通过分析润滑油中的异常磨损颗粒,说明了缸套与活塞环从微观擦伤向宏观擦伤发展,宏观擦伤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会形成拉缸过程。文中还介绍了气缸套与活塞环早期擦伤的判断方法。  相似文献   

16.
内燃机活塞环-缸套擦伤的理论分析与试验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模拟试验和理论分析研究了活塞环-缸套的擦伤问题,测量了在不同的内燃机转速、润滑油及环境温度下发生擦伤的载荷及表面本体温度。根据试验结果通过混合润滑分析确定了发生擦伤时的微凸体承载量,并以此为基础采用Blok公式计算了微凸体瞬现温升,首次定量确定出了活塞环-缸套发生擦伤时的表面接触温度,建立了活塞环-缸套发生擦伤时的临界膜厚比准则  相似文献   

17.
马帅  彭卓荣  吴春华 《柴油机》2022,44(1):24-29
针对某轮低速柴油机出现的气缸套/活塞环异常磨损故障,结合气缸套结构特点、运行要求等对故障原因进行排查分析.结果 表明:此次缸套/活塞环异常磨损的主要原因为该轮使用了碱值严重不达标的劣质气缸润滑油;次要原因是空冷器的冷凝水泄放不畅.在此基础上提出低速柴油机各阶段运行维护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8.
根据活塞环/缸套快速磨损模拟试验结果,发现螺旋撑簧油环的磨损量较大。该油环磨损后随开口间隙的增大,其接触比压迅速降低,严重影响了其刮油能力。通过对油环结构的改进,在开口间隙增量为2mm时,改进后的油环接触比压比原环提高45.7%;通过快速模拟磨损试验发现铌铸铁油环耐磨性能比铬钼铜油环提高87.3%,并降低了油环的制造成本。装机使用说明,改进后的铌铸铁螺旋撑簧油环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19.
在传统润滑模型基础上,将活塞环润滑特性、活塞环动力学、滑油输运、环组窜气、几何结构参数、缸套变形,固体颗粒等多因素进行耦合,建立了考虑针对低速二冲程柴油机的结构与供油方式的特殊性的供油润滑模型,并对环组间的窜气以及低速二冲程柴油机缸套表面所特有的表面织构与油槽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低速机活塞环跨越动压、混合以及边界润滑三个区域,润滑油的供给条件及固体颗粒的存在直接影响着活塞环—缸套摩擦副的润滑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