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区域供热》2006,(2):41-41
3月13日至3月15日,中国国际供热论坛在京召开。本次论坛的内容丰富,涉及到了国内供热体制改革、供热行业的现状与前景、供热企业面对热改的对策、芬兰供热系统的模式与技术特点等。3月13日上午,近200名与会代表参加了此次论坛。北京市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闻作祥副总经理主持大  相似文献   

2.
房京辉 《区域供热》2014,(3):117-121
<正>1搭建热力站现场管理平台的背景供热行业是一个直接关系到公众利益的基础性公共事业。采暖又是基本生活需求不可或缺性的。供热企业一贯高度重视安全生产,而对服务和窗口形象关注不足,一直以来都以蓝领阶层的粗放式管理形象呈现在用户面前。目前销售分公司承担着北京热力集团1.03亿平方米供热面积、1720座热力站、2808户热用户的运行与管理。面对的是党中央、国务院、驻京部队、各国驻华使馆、国家部委、北  相似文献   

3.
正2016年4月27日,《乌鲁木齐"十三五"时期供热发展规划》专家评审会在乌鲁木齐市热力总公司召开,7位供热行业资深专家及乌鲁木齐市各委办局和供热企业领导共20余人参与评审。该规划编制单位为北京市煤气热力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煤热院)。该规划经过编制组与行业专家及乌鲁木齐市供热办相关人员  相似文献   

4.
孙思维 《区域供热》2015,(2):95-97,106
北京热力集团以打造绿色、智能化大型国有企业为口号,大力发展信息化、智能化。本文分别从企业信息化概念、热力集团信息化发展情况及企业信息化建设意义来讨论信息技术对供热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如何提高大型供热企业的竞争力以及为何说信息化管理是大型供热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送京城温暖,给首都蓝天。这句话是北京热力集团的宗旨,也是承诺。热力集团是首都重要基础设施行业,组建5年以来,集中供热面积从4000多万平方米增加到1亿平方米,占市区总建筑面积的三分之一,固定资产原值从50.9亿元增加到109亿元,实现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创造了供热史上前所未有  相似文献   

6.
送京城温暖,给首都蓝天。这句话是北京热力集团的宗旨,也是承诺。热力集团是首都重要基础设施行业,组建5年以来,集中供热面积从4000多万平方米增加到1亿平方米,占市区总建筑面积的三分之一,固定资产原值从50.9亿元增加到109亿元,实现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创造了供热史上前所未有的成就。  相似文献   

7.
2月即将过去,不知不觉中冬天的脚步已渐行渐远。冬季的北京虽然寒冷,但得宜于城市不断提升的、强大的集中供热能力,首都人民整个冬季都能在房屋里享受温暖。早在2005年11月初,北京市最大集中供热单位──北京热力集团就表示,即使出现了最严重的气荒情况,热力集团也将力保京城百姓的温暖,确保室温抽测达到16度以上。事实证明,热力集团圆满实现了自己的承诺。不过,这样的成就来之不易。北京热力集团负责管理的供热管网东起高碑店,西至石景山热电厂,北至海淀镇,南至方庄。集团组建5年以来,供热管线从285公里增加到680余公里,热力交换站从1162座…  相似文献   

8.
由北京市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北京市热力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负责的《城镇供热系统监测与调控技术规程》于2013年4月16日在北京召开了标准编制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北京市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北京市热力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等共11家标准编制单位,22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由住房和城乡建部供热标准化委员会主持,住房和城乡建  相似文献   

9.
今年北京全市供热面积为4.285亿m2,其中城市集中供热面积占供热总面积的68%,有3.3867亿m2采用了清洁能源和环保设施,环保率达到了90%。在今年供热季期间,北京热力集团保证集中供热不低于16℃,实现联网经济运行,用外部低价热源作为基本热源。另外,今冬使用的尖锋热源天然气总量为1.8亿m3(去年为4300万m3),是去年的4倍。逢冷天将会适时调高供热温度。进入供热季后,北京热力集团将根据天气状况,每天进行两次气候分析对比,每周对供热温度进行一次调查调整,每个月进行一次整体供热分析。同时还将加强供热调度和联网运行的管理,把关系每一个供热用…  相似文献   

10.
《小城镇建设》2006,(10):98-98
企业简介北京市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由市政府批准成立的国有独资公司,承担着首都北京集中供热的生产、输配和供应任务。2000年6月集团公司成立以后,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各方面工作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集团内部的改革稳步推进;集中供热面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工作不断强化;服务水平逐年提高,北京热力的品牌效益日益扩大。今天的北京市热力集团,是一个拥有多个分公司、子公司的大型企业集团。集团成立这六年间,集团公司负责管理的供热管线从285公里增加到660多公里,热力交换站从1162座增加到1655座,固定资产原值…  相似文献   

11.
王亚楠 《区域供热》2023,(6):5-9+60
为了提高供热精细化服务水平,提升热源、热网调度科学性,辅助企业节能增效,太原市热力集团在2022-2023年供热季与运营商合作,安装了10万块热用户远程室温采集设备,将实时室温数据同步至智慧供热平台、数据云平台,利用室温回传数据初步建立起以热力站为单元的调控体系。运行期间每日追踪室温数据,实现热用户低室温现象动态清零,2022-2023年采暖季自主发现低温现象1 800余次,有效将被动接诉变为主动服务,辅助判断客户服务投诉500余次,为供热企业推进用户级供热服务提供了可靠的实践经验与思路。  相似文献   

12.
城镇供热体制改革是一项涉及城镇居民切身利益。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决策。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城镇供热体制改革的指示精神和不久前出台的《关于城镇供热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8月14日建设部召开了“城镇供热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对城镇供热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他指出,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必须把停止福利供热制度、建立用热计量收费制度和深化供热企业改革等几个方面结合起来,综合配套,共同推进。加大宣传力度也是热改试点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为此,我刊编发了一组相关文章,希望能为推进热改尽力。  相似文献   

13.
《中国建设信息》2010,(6):24-24,26,28
在5月的"热改论坛"中,各位嘉宾谈到了当前我国供热计量行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诸多建设性的意见。本期延续上月"热改论坛",期望通过各位嘉宾的智慧碰撞,为我国供热计量行业健康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当今,城市集中供热政府主管和监管部门、大专院校及科研实践单位、供热企业和供热设备生产企业等,认清我国能源资源情况和能源发展趋势,对推进城市集中供热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原因如下:(1)城市集中供热是从事能源生产和供应的行业,是把一次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等)加工生产成热能,通过城市热力网输送给终端热用户使用的能源生产和供应的行业。我国北方严寒和寒冷地区,需要供热的建筑  相似文献   

15.
作为暖通空调行业的专业媒体,本刊一直关注供热体制改革的发展和热计量的推广,本期《独家专访》特别邀请到了德国米诺公司的Joachim Wien先生,请他与中国广大的同行朋友交流和分享在热改方面的经验,为推进国内的热改进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印伟民同志是北京热力集团输配分公司党委书记,是北京集中供热47年来涌现出的首位全国劳动模范。他长期工作在供热管网第一线,三十年如一日,工作兢兢业业,技术精湛,被称为"活地图、活仪表"。走上领导岗位后,仍然是哪里有危险哪里有他的身影,以身作则带出了一支在急、难、险、重关头,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首都热力战线铁军。日前,建设部党组授予印伟民同志"全国建设系统行业标兵"称号,号召全国建设系统干部职工向他学习。一粒种子就是一个春天。我们相信,在印伟民同志先进事迹的激励下,全国建设系统干部职工将以更大的热情、更饱满的精神面貌,服务于人民,在推进建设事业改革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事业中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劳动模范——多么崇高的荣誉,离我们普通人似乎很远。印伟民在首都供热一线工作了三十年,从普通工人干到北京热力集团输配分公司党委书记、北京热力集团抢修队队长。他带领的北京热力抢险队被誉为首都热力战线上的铁军;他本人12次荣获“北京市城建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先后被评为“北京市爱国立功标兵”“、北京市劳动模范”“、全国建设系统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12月19日,为表彰印伟民同志三十年如一日“心似一团火,温暖送万家”的无私精神,建设部党组决定授予他“全国建设系统行业标兵”称号,并在全国建设系统开展向印伟民同…  相似文献   

18.
作为国有大型供热企业——北京热力集团.承担着为首都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和全市大气环境治理的重任。预计到2009年3月底采暖季结束时,全市集中供热面积将达到1.5亿平方米。  相似文献   

19.
奥运公园及周边40平方公里地区的供热方式日前正式确定,将采用热冷电三联供暖的新方式,届时该区域的建筑不使用空调,也可以做到夏季制冷、冬季供热。热力集团人士表示:“这种供热方式,可以进行冷热置换。  相似文献   

20.
《门窗》2015,(9)
集中供热系统主要由热源、输配管网及热用户构成。集中供热管网是一个动态的流体网络系统,存在水力失调、管网热力损耗、管网输热能效低等现象。如何克服管网的水力失调,实现供热管网的水力平衡,减少管网热力损耗、提高管网输热能效,实现供热管网更加经济、安全、可靠的运行,是供热行业所面临的问题。本文就集中供热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改造和优化设计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