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高庆庚 《电视技术》1999,(12):65-67
电视台最早采用数字压缩多路单载波方式利用亚洲卫星二号K4转发器播出了电影、体育、文艺、戏曲音乐电视节目。1998年,北京卫视、山西卫视、天津卫视和河北卫视也相继利用亚洲二号K5转发器上星用Ku波段播出。鑫诺卫星一号发射成功后,中央电视台1~8套电视节目,用2A转发器在Ku波段播出。亚太2R(76.5°)用Ku波段播出的有西藏、山东、浙江等卫视台。由于Ku波段卫星转发器功率一般比较大,采用了先进的数字压缩技术,卫星EIRP值较大,接收天线尺寸较小,用Ku波段较C波段传输不会受到其它电磁波的干扰,利…  相似文献   

3.
随着卫星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编解码设备的不断更新,使用卫星Ku波段传送的广播电视节目越来越多。由于Ku波段与C波段的传播特点不同,所以在接收Ku波段卫星信号、计算Ku波段卫星接收天线的直径时,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比接收C波段多,相应其计算过程也复杂一些。下面就以在太原地区接收“山西卫视”节目为例,做一些介绍。  相似文献   

4.
Ku波段卫星通信已取得长足的发展,目前处于广泛应用阶段,用于接睡工作的频带通常分为3段各500MHz的叔区,国内外天线系统也是按相应的500MHz频区设计。本文介绍一种覆盖Ku接收1.8GHz带宽的全频段13m卫星通信地球站天线的设计,系统在10.95-12.75GHz,14-14.5GHz全频段内的电压驻波比优于1.3,收发隔离达到80dB以上,天线辐射方向图满足CCIR低旁瓣要求,交叉极化优于  相似文献   

5.
6.
通过对正置和偏置抛物面天线不同工作状态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一种设定偏置天线仰角近似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Ku波段上变频组件的设计与制作,整个组件由低相噪振荡器、滤波器、功分器、功率放大器、PIN开关、上变频器等部分组成。文章分别对一些主要部件进行了简要的理论分析,并给出微波电路的结构形式,最后给出样品的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8.
根据装载平台的迫切需求,研制了一种工作在Ku频段的、高效率、低剖面、适应于低速卫星通信的阵列天线,该阵列天线采用角锥喇叭、正交模耦合器和波导功分器组阵的方式,并集成了BUC和LNB。由该天线阵列构成的动中通系统不仅满足小型平台机动应用的通信需求,也可对我国现有的中高速卫星通信网形成必要的补充。  相似文献   

9.
Ku波段卫星通信已取得长足的发展,目前处于广泛应用阶段,用于接收工作的频带通常分为三段各500MHz的频区,国内外天线系统也是按相应的500MHz频区设计。本文介绍一种覆盖Ku接收1.8GHz带宽的全频段13米卫星通信地球站天线的设计,系统在10.95—12.75GHz,14—14.5GHz全频段内的电压驻波比优于1.30,收发隔离达到80dB以上,天线辐射方向图满足CCIR低旁瓣要求,交叉极化优于-30dB。  相似文献   

10.
《电子与封装》2016,(2):33-36
该Ku波段收发组件包括发射双通道上变频和接收下变频两部分内容。双通道上变频模块包括本振、上变频器、滤波器、放大器、耦合器、隔离器、开关等。双通道上变频模块的发射通路具有耦合输出,可以接到接收通道耦合输入,用来形成发射通道与接收通道的自闭环,完成系统自检测试功能。下变频通道前端主要由低噪声放大器、耦合器、混频器以及中频滤波和放大器组成。  相似文献   

11.
设计了一种Ku波段双频正交极化256元微带阵列天线。该阵列天线的正交极化辐射通过共面微带线和背向探针分别进行激励,并结合阵列馈电网络的有效设计实现了宽频带、高隔离和高增益性能。仿真和实测结果表明,该阵列天线的垂直极化端口相对阻抗带宽(S11≤-10 dB)达到21.04%,覆盖频率范围10.7~13.33 GHz;水平极化端口相对阻抗带宽达到27.86%,覆盖频率范围12.4~16.37 GHz;两极化端口隔离度高于40 dB;工作带宽内天线增益达到28~30.1 dBi。  相似文献   

12.
一16元Ku波段微带天线阵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设计了一适用于Ku波段的宽频带高隔离度双线极化16元微带贴片天线阵。用商业应用软件IE3D对天线电特性进行仿真计算,并制作了实验模型。测量结果与仿真结果吻合良好,两馈电端口驻波小于2的阻抗带宽分别为20.17%和25.74%,隔离度高于32dB,实测增益17.9dBi。  相似文献   

13.
Ku波段DBS微带接收天线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一种Ku波段接收直播卫星电视信号的平面型天线。该平面型天线是一种由矩形微带贴片及其位于同一平面的微带线分支馈电网络组成的平面微带天线阵。采用商用计算软件对此天线阵进行仿真设计,并制作了由1024个微带矩形贴片组成的阵列天线,对其参数进行TN试,表明计算与测试结果基本吻合。最后用此天线接收了若干卫星上的Ku波段电视信号,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阵列天线易于实现高增益、波束扫描及波束赋形等功能,成为现代无线通信、导航、雷达等信息系统收发信号的主要手段。为满足高速率、广覆盖、多功能等发展需求,现代无线信息系统要求阵列天线具有宽工作带宽、宽角波束扫描能力及平面化、低剖面等特性。为此,文中以Ku频段、低剖面、宽频带相控阵天线为研究方向,基于微带天线宽带化技术、L型探针耦合馈电技术及加载等效腔体结构,开展微带天线的宽带化和相控阵天线的宽角扫描技术研究。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L型探针耦合馈电结构的具有宽带、宽角扫描能力的8×8阵列天线。实测结果表明,在VSWR<3时,在13.0~18.0 GHz阻抗带宽内(相对带宽为32.3%),该阵列天线在E面和H面均可实现±60°的扫描覆盖范围。实测结果和仿真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一种高隔离度Ku波段双频双极化微带天线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Ku波段双频双极化微带天线单元及其阵列设计.该阵列为多层结构,单元形式采用叠层的长方形贴片形式,实现宽带双频的性能.不同极化的馈电网络设置在不同的介质层,并采用了镜像馈电技术,实现高极化隔离和低交叉极化特性.4×4元子阵仿真与测试结果表明:水平极化和垂直极化端口相对阻抗带宽(VSWR<2)分别达14.5...  相似文献   

16.
高功率双层径向线螺旋阵列天线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刘庆想  李相强  袁成卫  赵柳  王欣  李君 《电子学报》2005,33(12):2231-2234
研究了一种高功率双层径向线螺旋阵列天线.论文首先介绍该阵列天线的工作原理,然后从工作原理出发,设计中心频率为4.0 GHz的高功率双层径向线螺旋阵列天线,提出并研究了螺旋单元天线的磁耦合馈电,最后用有限元算法软件对阵列天线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该口径为320mm的天线在中心频率上可获得21.13dBi的增益,口径效率可达72.3%,在-12°≤θ≤12°的范围内轴向轴比值小于1.55;在3.8GHz~4.2GHz的频率范围内增益大于20.68dBi,口径效率大于69%,天线轴向轴比值小于1.7.  相似文献   

17.
支持空时分复用的无线Mesh网络采用多方向天线阵列技术,使用多个高增益定向天线进行多方向覆盖,具备通信距离远和天线自动扫描与对准的特性,便于快速部署。但现有的多方向天线阵列的设计从扩大通信距离的角度考虑,侧重于提高天线增益,使其垂直主瓣宽度仅为6°,这对于通信距离较近并且节点之间高程差较大的情况来说,覆盖性能不够理想。对多方向天线阵列的组成单元——微带阵列天线进行了优化设计,提出了一种支持空时分复用无线Mesh网络的微带阵列天线设计,其垂直主瓣宽度可达30°,并对设计的微带阵列天线进行了性能仿真和实际测试。  相似文献   

18.
宽带有源天线阵列在实现工作频带内无栅瓣扫描时,其辐射单元口径和单元间距在工作频段的低端就会显得过于狭小和紧密,在频率低端阵列增益偏低,有源电路布置空间局促。应用波长比例缩放阵列(WSA)来实现宽带有源天线阵列,阵列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带宽的天线单元组成的异构阵列,兼顾了高低频段阵列性能,为有源电路布置提供了充裕空间。通过电磁计算,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高效性。针对WSA阵列的工程应用,提出了一种典型的天线阵列结构、片式收发组件和射频互联电路设计。该设计为超宽带多功能有源相控阵天线的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案。  相似文献   

19.
基片集成波导(SIW)是一种新型的波导结构,具有低插损、高Q值、易于加工和设计等优点,在雷达、通信和导航等领域有很好的应用价值。本文应用SIW技术设计与仿真了一个Ku波段基于Butler矩阵馈电网络的多波束波导缝隙阵列天线。仿真结果表明该天线通过俯仰维实现同时4波束,提供±45o覆盖,具有良好的方向图和驻波特性。它采用一体化设计方式,大大减轻阵列天线重量和减小尺寸,具有较高的工程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刘芸  孙红兵 《现代雷达》2018,40(1):70-72
介绍了基片集成波导缝隙天线的相关理论,以及宽边基片集成波导缝隙驻波阵的设计方法。首先,根据指标要求,利用HFSS电磁仿真软件来获取缝隙初始导纳参数;然后,使用Matlab软件进行数据拟合;最终,得到缝隙电导与缝隙偏置的数学函数。采用该方法设计了中心频率为15. 9 GHz 的4 元等幅同相的驻波直线阵,仿真得到在15. 8 GHz ~16 GHz 频段内驻波比小于1. 8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