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SIP-T协议     
集话音、图像、数据为一体的下一代网络(NGN)体系结构逐步成为电信网络发展的热点。下一代网络融合了目前的IP网和PSTN网,其关键的网络节点就是软交换。软交换是一种功能实体,它将呼叫控制功能从媒体网关(传输层)中分离出来,通过软件实现连接控制、翻译和选路、网关管理、呼叫控制、带宽管理、信令、安全性和生成呼叫详细记录等功能,把控制和业务提供分开。实际上,网关经过分解,产生的媒体网关控制器(MGC)就是软交换设备。SIP-T(SIP for Telephong)是软交换的一种通信方式。它解决了PSTN网信令在IP网上的协议转换…  相似文献   

2.
七号信令网关是软交换体系结构中的重要功能实体。它位于软交换体系的接入层,实现七号信令网与IP网的互通。随着下一代网络的发展,七号信令网关在组网应用、信令协议、实现方法和接口与功能等方面都有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前,如何实现下一代网络(NGN)软交换技术中4种关键的协议,即H.323、会话初始协议(SIP)、媒体网关控制协议(MGCP)和H.248的互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在对这些协议进行简要阐述的基础上,提出了软交换信令互通的解决方案,并根据呼叫状态的变迁给出了部分主要的信令映射关系,最后,通过具体实例说明了互通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软交换可以通过软件技术将不同的数字通信网络进行融合,实现数字通信网络之间的互通和交换。该技术具有成本低、资源利用率高、维护简单等优势,可以提高数字通信网络的性能和可靠性。因此,本文提出了基于软交换技术的数字通信网络融合探究。首先构建SIP通信协议,包括信令协议、呼叫控制、呼叫路由等方面的内容;其次接入通信媒体网关后实现数字通信网络融合互通;最后,对基于软交换技术的数字通信网络融合的性能进行评估和测试。实验表明,基于软交换技术的数字通信网络融合具有较好的性能和稳定性,该技术已经在语音电话、视频会议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对数字通信网络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软交换系统信令网关的关键技术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软交换技术是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技术,其中信令网关设备是软交换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解决现有七号信令网与IP网之间的无缝融合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软交换技术及软交换系统结构的参考模型;其次对信令网关技术作了全面的阐述,重点提出了信令网关的关键技术及选择方案;最后详细介绍了信令网关的关键技术的设计。  相似文献   

6.
软交换技术是下一代网络(NGN)的核心技术,它可以成为下一代分组网络中为语音业务、数据业务和视频业务提供呼叫、控制和业务的核心,同时也是电路交换网向分组网演进的关键:H.323、SIP、MGCP等信令系统之间的互通.是我们实现软交换核心设备的基础:本文简要介绍了软交换技术,讨论了软交换体系中H.323与SIP信令协议.并研究两者之间的互通问题。  相似文献   

7.
NGN中的SIP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GN是一个基于IP的全新通信网络,融合了语音、数据、多媒体等多种业务.NGN以软交换为核心,SIP作为软交换的呼叫控制信令协议,简单、开放、灵活,可扩展,已成为NGN的重要技术.本文主要分析了SIP网络结构、SIP消息内容、SDP协议以及SIP在NGN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贺信 《电子世界》2013,(3):150-152
设计了一种基于MTCA架构的ISDN接入网关AMC模块。给出了以VOIP处理器M82515为核心的核心控制电路以及专用芯片构成的接口电路的硬件结构和组成。以Vxworks系统作为嵌入式软件平台,采用C语言进行了ISDN信令、SIP信令以及信令转换的软件开发,实现了ISDN业务在MTCA系统中的接入以及ISDN终端与SIP软电话的呼叫流程。  相似文献   

9.
ISDN(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是较为普及的数字化网络,而随着IP互联网的推广,VoIP网络开始成为通信网络中的重要力量,语音网关可以实现这两个网络的连接。通过分析ISDN和SIP协议的信令特点和呼叫时序,针对不同的语音呼叫场景,分别给出了语音网关内部的时序和信令转换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0.
杨宏捷 《通讯世界》2002,8(6):89-90
软交换技术是下一代网络的核心。软交换呼叫服务器将传统交换机中的呼叫控制与承载部分分开;应用服务器将业务与呼叫控制分离。软交换的体系架构主要由呼叫服务器、媒体/中继网关、信令网关和应用服务器组成。它建立在宽带分组网络基础设施上,系统单元间采用标准接口。其开放性体系结构(图1)降低了网络运营和业务开发成本,改变了传统电路交换机“黑盒子”模式。系统组成UT斯达康的软交换系统mSwitch采用了开放的平台和标准的接口,集合语音、数据、多媒体等多种业务,实现了PSTN/ISDN、PLMN、IN和CATV等网络的融合,大大拓宽…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阶段码分多址(CDMA)网络业务的大力发展,软交换架构的综合关口局被大量采用。其具有CDMA网络寻址功能,所以组网方面更加复杂。根据CDMA综合关口局进行系统组网的工程实践,在了解综合关口局整体组网的基础上,介绍了综合关口局的会话初始化协议(SIP)组网方案,分析了SIP组网应遵循的基本技术要求,提出了SIP组网的应用场景。通过现场大话务量测试,得出SIP组网情况下软交换关口局的话务负荷正常和设备性能稳定。研究结果为CDMA综合关口局SIP组网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张沙沙  杨杰 《信息技术》2006,30(1):76-79
在当前软交换网络中,VOIP终端应用的比较普遍,其中MGCP和SIP终端尤为突出。由于二者均可实现语音、多媒体等通信业务,因此关于不同协议间的互通实现在软交换网中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从终端出发,由终端讨论到协议和各种呼叫流程,继而对不同协议间的通信进行了分析,并对终端间的互通进行了模拟。  相似文献   

13.
佘东  赵东风 《通信技术》2011,44(6):116-118,122
软交换技术是现代交换技术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其开放的体系结构支持多种信令协议,而SIP协议是其中重要协议之一,主要用于实现实时会话通信。通过对软交换体系结构的介绍以及软交换中SIP协议的应用分析,利用中兴公司的ZXSS10 SS1b软交换控制设备实现了在实验室条件下的SIP终端会话设计,给出了具体的设计过程及实验结果,为高校通信与电子信息类专业建设现代通信实验室、开设相关实验提供了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14.
SIP协议概迷,包括SIP客户机及服务器的组成,并对各部分功能以及在网络中所处的位置做了详尽介绍。着重讨论了SIP注册以及SIP协议基本呼叫流程,对无线通信系统以SIP形式接入到现有的固网软交换系统的可行性做出分析;并阐述了SAG作为协议网关,把SCDMA系统内部的呼叫翻译为SIP呼叫接入到现有固网软交换网络的接入方案。  相似文献   

15.
16.
软交换是一代网络的核心,协议适配是软交换的重要功能,下一代网络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实现网络融合。在分析软交换体系结构的基础上,提出软交换中协议适配的方法,设计了一个适用于目前网络上存在的所有呼叫控制协议的统一格式消息集,并描述了消息的结构,讨论了统一格式消息与SIP和ISUP之间的映射流程。以该方法为基础所实现的软交换具有较高的性能和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17.
随着网络技术及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电信网络与下一代网络之间的互通成为一个很热门的话题.网络互通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承载协议的相互转换,网关提供了一种信令转换的桥梁.从此问题出发分析了PSTN网与IMS网问的互通,并对两网络中的相关协议(SS7和SIP)展开讨论,提出了一种互通模型,提供了一套在实际项目中证明可行的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18.
电信网络向下一代网络演进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以软交换为核心的下一代网络的快速发展,必然导致电信技术的革新。简要分析了VoIP网关产生的必然性,给出了基于SIP协议的VoIP网关中呼叫处理模块的设计方案,并对呼叫处理任务的邮件结构,呼叫处理任务流程、接口和程序进行了详细的设计。  相似文献   

19.
研究在现有基于TDM技术的移动国际出入口网络引入软交换技术的可行性,并对软交换国际局的设局方案、国际侧和国内侧网络组织方案、软交换国际局的新功能需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对推动软交换技术在国际局中的应用有着重大的技术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A new architecture that can be used for offering an Internet telephony service to residential customers is introduced. The architecture addresses scalability and availability requirements of mass-market deployment of carrier-grade services and supports interconnection with SS7 for Internet telephony calls to the 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 The architecture i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a gateway decomposition that separates the media transformation function of today's H.323 gateways from the gateway control function of the gateways and centralizes the intelligence in a call agent. The media gateway control protocol is introduced as the protocol between the call agent that assumes the gateway control function and the gateway that provides just the media transformation function. Interworking between the architecture and the 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 the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and H.323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