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综述了牡丹籽油的提取技术、主要成分以及功效,并为其进一步研究开发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2.
牡丹籽油营养成分及加工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永康  项婷  王微  沈建福 《食品与机械》2018,34(10):196-201
对牡丹籽油的营养成分,包括脂肪酸成分、不皂化物组成、微量元素进行概括总结,并对牡丹籽油的功能特性、提取工艺、精炼工艺及成品油的加工进行了综述分析。  相似文献   

3.
对牡丹籽油提取工艺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牡丹籽油提取及进一步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随着牡丹籽油被批准为新资源食品,并被列为可用化妆品目录,油用牡丹作为一种新生事物近年来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牡丹籽含油量通常在25%左右,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含量的90%以上,其中α-亚麻酸含量约40%,对促进人体健康具有多种医疗和保健功能。对牡丹籽油的提取工艺、影响其稳定性的不同因素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牡丹籽油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超声波辅助提取牡丹籽油。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提取次数、液料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牡丹籽油提取率的影响;分别以牡丹籽油提取率和综合评分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牡丹籽油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以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更具优势,其兼顾了提取牡丹籽油的提取率和品质,更为全面和合理。以综合评分为指标,最优提取条件为液料比4∶1、提取温度40℃、提取时间50 min、提取次数2次。在最优条件下,牡丹籽油提取率、牡丹籽油中α-亚麻酸和亚油酸含量分别为93.1%、31.7%和26.8%。  相似文献   

6.
牡丹籽油含有亚麻酸、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等多种成分,不饱和脂肪酸含量90%,其中α-亚麻酸含量约为40%,远高于橄榄油中的含量,牡丹籽油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综述了牡丹籽油的主要成分、提取方法及应用,对牡丹籽油今后的研发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研究加工工艺对牡丹籽油的脂肪酸组成、理化性质及抗氧化特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直接冷榨法、炒制+冷榨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制取牡丹籽油, 以出油率、优质品质、脂肪酸组成和抗氧化能力为指标比较了不同工艺制备的牡丹籽油的品质。结果 直接冷榨的出油率(5.6%)远低于炒制+冷榨(8.3%)和超临界CO2萃取(8.2%), 直接冷榨制备的油脂品质和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活性与超临界CO2萃取无显著性差异(P>0.05), 炒制+冷榨则会造成脂肪酸组成和抗氧化能力的较大差别(P<0.05)。结论 冷榨可以较好地保留牡丹籽油的活性成分和品质。  相似文献   

9.
10.
牡丹籽油化学成分及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介绍了牡丹籽油的化学成分,包括脂肪酸组成、不皂化物组成以及微量元素,并对其抗氧化、保肝、降血脂、降血糖等营养保健功能及食用安全性进行综述分析,以期为牡丹籽油的深入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超声辅助水代法提取牡丹籽油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声辅助水代法提取牡丹籽油,并对其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研究了超声时间、超声功率、超声温度和液料比4个主要因素对牡丹籽油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超声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超声辅助水代法提取牡丹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时间54 min,温度45℃,液料比8.5:1(mL/g),超声功率960 W,在此条件下,产油率可达28.850 6%。脂肪酸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水代法牡丹籽油主要脂肪酸成分为亚麻酸甲酯(40.04%)、亚油酸甲酯(40.37%)等,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含量比大于85%。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牡丹籽粒贮藏过程自然劣变对籽油品质的影响,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其籽油,分析其主要理化及脂肪酸组成等品质指标。结果表明,当年收获的牡丹新籽粒与自然贮藏12个月以上的陈化籽粒相比,牡丹籽粒陈化劣变导致油品色泽加重变深,酸值、过氧化值和黄曲霉毒素B1含量显著升高,而维生素E含量显著降低,苯并(α)芘升幅较小,处于安全标准之下,但对脂肪酸组分与含量没有显著影响。结果提示,在牡丹籽收储与籽油加工过程中,应尽可能缩短牡丹籽粒贮藏时间,以避免造成油品的质量下降和安全风险升高。   相似文献   

13.
采用微波复合酶法水萃牡丹籽油,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酶解条件和微波条件分别进行工艺优化。结果表明:在纤维素酶、果胶酶、中性蛋白酶添加量分别为3%、0.5%和0.07%组成的复合酶条件下,最佳酶解条件为酶解pH 5.5、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4 h;最佳微波条件为微波温度50℃、微波功率700 W、微波时间6 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牡丹籽油得率为24.59%。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牡丹籽仁油的提取率,得到高品质的油脂以及低残油且未变性的饼粕,本文研究压榨和浸提两种方法联合生产牡丹籽仁油的工艺,并分别对两种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液压压榨最优工艺为物料粒度40目、物料含水率为5%、压榨次数3次、压榨时间20 min、压榨温度60℃、压榨压力55 MPa;溶剂浸提最优工艺为浸提次数3次、料液比1∶10、浸提温度50℃、浸提时间120 min。在两种工艺综合提取下,牡丹籽仁油总得率高达98.86%。其中压榨牡丹籽仁油不饱和脂肪酸高达91.36%,浸提牡丹籽仁油不饱和脂肪酸高达90.64%,均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因此有望开发成为一种高营养保健食用油脂。   相似文献   

15.
花椒作为一种传统的药食同源经济作物,在我国具有悠久的栽培和使用历史。近年来,消费者对花椒精深加工产品的需求逐步趋于多样化。为了促进花椒系列产品的开发,对花椒油和花椒籽油的定义、分类和主要提取方法进行了总结。花椒油和花椒籽油分别是以花椒果皮和花椒籽为原料制备的产品,花椒油根据制备方式不同分为花椒调味油、花椒精油和花椒油树脂。花椒籽油的主要制备方式为压榨法和溶剂浸提法。综合创新花椒中脂肪的精深加工技术,拓宽花椒食用、药用等范围,是实现花椒资源增值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超临界CO2萃取技术高效萃取牡丹籽油,先利用微波技术对原料进行预处理,再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萃取牡丹籽油。固定微波功率800 W,采用正交实验得到微波预处理最佳条件为:微波预处理时间40 s,原料粉碎粒度100目,原料水分含量6.2%。采用响应面法对超临界CO2萃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分析,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CO2流量25 kg/h,萃取压力33 MPa,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100 min。在最佳条件下,牡丹籽油萃取率高达98.55%。与未经微波预处理直接进行超临界CO2萃取所得牡丹籽油相比,水分及挥发物含量降低,酸值和过氧化值升高。  相似文献   

17.
摘 要: 目的 明确牡丹种皮油的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并与牡丹籽油和4种常见干果(核桃、巴旦木、杏仁、开心果)的脂肪酸组成进行比较,为牡丹种皮油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索氏抽提法对4种干果中的脂肪进行提取,以硫酸-甲醇法对6种油脂样品甲酯化,采用GC-MS检测结合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脂肪酸的组成及相对含量。 结果 牡丹种皮油与牡丹籽油中均含有棕榈酸、棕榈油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5种脂肪酸,其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均超过90%,尤其是亚麻酸的含量分别高达51.1%和44.7%;而核桃中含有棕榈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4种脂肪酸,亚油酸是其主要成分;而巴旦木、杏仁、开心果中主要含有棕榈酸、油酸、亚油酸3种脂肪酸,以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含量最高。 结论牡丹种皮油中含有大量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亚麻酸的含量尤其突出,较牡丹籽油含量更高,是一种优质的保健食用油。  相似文献   

18.
采用复凝聚法研究牡丹籽油微囊的制备工艺。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牡丹籽油微囊制备工艺条件,并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牡丹籽油微囊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明胶质量2 g下,阿拉伯胶与明胶质量比1∶1、囊材与牡丹籽油质量比1∶0. 2、固化剂用量5 m L、乳化剪切速度4 000 r/min,在此条件下牡丹籽油微囊包封率为99. 5%;牡丹籽油微囊大小适当,形态规则,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12. 28μm,粒径在38μm以下的占98. 06%; Zeta电位为-19. 1 m V;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牡丹籽油微囊的吸收峰弱于牡丹籽油的,表明囊芯被很好地包裹; DSC分析表明,牡丹籽油微囊在63℃左右出现尖锐吸热峰,达到相变温度,热稳定较好。  相似文献   

19.
杨晨 《中国油脂》2021,46(6):59-64
采取相转变法和拟三元相图法制备牡丹籽油微乳液,从不同表面活性剂、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助表面活性剂中筛选最佳组分以确定制备牡丹籽油微乳液的体系组成。同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牡丹籽油微乳液的制备条件。结果表明:牡丹籽油微乳液的体系组成为牡丹籽油/Tween 80/Span 80/无水乙醇/水;最优的制备条件为制备温度25 ℃,以Tween 80与Span 80(质量比为6∶ 4)为混合表面活性剂(HLB值为11),混合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无水乙醇比例(Km)为1∶ 1,先将混合表面活性剂相与牡丹籽油混合均匀,再逐滴加水。在最优条件下,随着加水量的增加,得到的牡丹籽油微乳液结构以W/O型向双连续相再到O/W型转变,最终得到的牡丹籽油微乳液为微黄澄清透明状液体,粒径为(40.63±1.77)nm,多分散系数稳定在0.218±0003,电导率为(681.75±19.15)mS/cm。同时发现,低浓度盐离子(≤1.0 mol/L)的存在可以促进牡丹籽油微乳液的形成,但盐离子浓度过高(≥1.5 mol/L)时会抑制微乳液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