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2 毫秒
1.
提取山楂中主要功能性成分多糖、黄酮、维生素C,并对其抗氧化能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山楂中多糖3.84 g/100 g、黄酮33.69 mg/g、维生素C 36.64 mg/100 g,多糖含量最高;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法、羟自由基清除法、ABTS自由基清除法进行抗氧化试验发现,抗氧化能力为维生素C>黄酮>多糖,维生素C对自由基的清除率最高值分别为90.3%(DPPH自由基清除率), 82.2%(羟自由基清除率)和82.2%(ABTS自由基清除率),差异显著。试验结果可作为广泛应用于保健食品、化妆品等领域的理论依据,为山楂作为天然抗氧化剂来源的一个深度开发利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夏娜  赵丽凤 《食品工业科技》2014,(22):162-166,175
目的:研究黑果枸杞功能性成分(多糖、黄酮和多酚)的抗氧化活性及对线粒体的保护作用。方法:对黑果枸杞多糖、黄酮和多酚功能性成分分别进行提取,测定这三种成分对二苯代苦味酰基(DPPH)、羟自由基(·OH)以及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能力,以及对小鼠肝脏线粒体肿胀度和丙二醛(MDA)含量,评价黑果枸杞功能性成分抗氧化活性及对线粒体的保护作用。结果:黑果枸杞中多糖、黄酮和多酚类物质的含量分别为30.6、21.3、和49.5mg/g(以干基计,md)。黑果枸杞黄酮和多酚清除DPPH自由基、·OH和O2-·的能力强于多糖。黑果枸杞多糖,黄酮及多酚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52.5%,72.4%,82.3%;对·OH的清除率分别为48.2%,56.6%,75.8%;对O2-·的清除率分别16.1%,40.7%,53.3%。黑果枸杞黄酮(p0.01)和多酚(p0.01)能显著抑制Fe SO4-VC引起的线粒体肿胀,黑果枸杞黄酮和多酚能显著降低线粒体MDA的含量(p0.05)。结论:黑果枸杞多糖、黄酮和多酚具有抗氧化活性,黄酮和多酚对线粒体的保护作用强于多糖。  相似文献   

3.
辣椒包含丰富的活性物质并且对人体健康有益。本研究主要探究了辣椒提取液的抗氧化性和亚硝酸盐的清除作用。干红辣椒被浓度为1%~10%的乳酸、草酸、柠檬酸、乙酸和酒石酸连续提取。辣椒提取液中辣椒碱、辣椒红素、多酚和类黄酮物质被测定,以及抗氧化性和亚硝酸盐清除率被探究。在5种有机酸辣椒提取液中辣椒碱和辣椒红素含量分别为118.63~66.78μg/g和26.67~7.37μg/g,多酚和黄酮含量分别为357.03~182.53mg/L和20.34~3.11mg/L。草酸提取液的抗氧化性和亚硝酸盐的清除率最高。神经网络模型用于揭示活性成分与抗氧化性和亚硝酸盐清除率的关系,结果显示:辣椒红素和多酚物质与抗氧化性和亚硝酸盐清除率显著性最高。  相似文献   

4.
以狗肝菜为原料,对其中的黄酮、多糖、多酚等功能性成分进行提取,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狗肝菜中含有丰富的黄酮、多糖和多酚类物质,其含量分别为2.4、180.5mg/g和61.2mg/g(以干基计)。抗氧化实验表明:狗肝菜黄酮、多糖和多酚具有较强的清除DPPH自由基和.OH的能力,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76.7%、88.2%和35.8%,对.OH的清除率分别为90.8%、95.7%和80.9%。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红松壳中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及其与抗氧化活性之间的相关性,试验以伊春红松壳为原料,使用不同浓度乙醇溶剂提取红松壳多酚、黄酮和多糖并分析其含量,采用SPSS软件分析松壳中活性物质与抗氧化活性之间的相关性。试验结果表明,当乙醇的浓度为40%时,红松壳多酚、黄酮和多糖得率均最高,分别为4.05 mg/g、1.7 mg/g和7.05 mg/g。抗氧化活性试验表明,红松壳多酚抗氧化活性显著高于黄酮和多糖,与Vc抗氧化活性相当。其中松壳多酚对DPPH·的IC50(半数清除率浓度)值是0.20±0.05μg/m L,对·OH的IC50值是13.04±0.04μg/m L,对总还原力的IC50值是40.15±0.06μg/m L。相关性分析结果也表明松壳多酚与抗氧化活性相关性最高,其中松壳多酚与DPPH·相关性是0.908,与·OH相关性是0.989,与总还原力相关性是0.989(p0.01),可以看出松壳多酚是主要的抗氧化成分。本实验研究的结果为伊春红松壳副产物的综合利用以及开发天然抗氧化剂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红托竹荪及竹荪蛋各部位主要营养功能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红托竹荪子实体及竹荪蛋各部位主要成分分布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竹荪子实体菌托中多酚(2.43mg GAE/g)、黄酮(1.95 mg/g)、维生素B2(1.04μg/g)含量最高,而菌盖蛋白质和多糖含量最高,分别为27.66,14.19g/100g;竹荪蛋3个部位中,菌柄菌裙多糖含量最高(21.47g/100g),而其余成分均在菌托中最为丰富;竹荪子实体及竹荪蛋各部位氨基酸种类齐全,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在5.13~18.18 mg/g,差异显著(P0.05),且均以谷氨酸含量为高(1.34~4.86mg/g)。对比等量鲜竹荪子实体和竹荪蛋营养功能成分,竹荪蛋多糖、维生素B2含量分别为竹荪子实体的2.06倍和1.25倍,其余成分含量差异较小(P0.05),食用竹荪蛋可全营养利用;竹荪子实体食用部分(菌盖和菌柄菌裙)营养成分利用率为49.24%~83.59%,而废弃菌托营养损失率为16.41%~38.93%,尤其维生素B2高达38.93%,具有较高的增值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采用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大蒜、大葱、洋葱三种蔬菜浸提液在同等条件下对酱菜中亚硝酸盐的清除率。实验结果表明:三种蔬菜浸提液均能有效地清除酱菜中的亚硝酸盐,清除率依次为大蒜(75.09%)>大葱(62.48%)>洋葱(56.41%)。与大葱、洋葱相比,大蒜对酱菜中亚硝酸盐的清除率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大葱与洋葱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8.
以石阡野生甜茶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营养成分、生物活性成分及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野生甜茶蛋白质含量(0.85±0.07)%、还原糖含量(52.50±0.22)%、粗纤维含量(12.50±0.49)%、游离氨基酸含量(12.50±0.01)%、维生素C含量(7.15±0.36) mg/100g、茶多糖含量(62.37±0.07)%、茶多酚含量(1.10±0.01)%、总黄酮含量(7.98±0.06)%,石阡野生甜茶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其抗氧化能力为192.20μmol/L,羟自由基清除率、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209.91%、61.15%。石阡野生甜茶营养丰富,茶多糖含量较高,抗氧化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桑叶提取物的主要活性成分与其体外抗氧化与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之间的关系,采用热循环提取与有机膜、树脂纯化相结合的方式制备了4个规格的桑叶提取物,分析了4种桑叶提取物的主要有效成分含量差异,并比较了它们的体外抗氧化与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发现,桑叶提取物(总黄酮≥20%)中DNJ、黄酮、多酚、多糖分别为0、22.47%、16.85%、30.63%,桑叶提取物(DNJ≥1%)中DNJ、黄酮、多酚、多糖分别为1.37%、5.34%、5.00%、10.46%,桑叶提取物(DNJ≥5%)中DNJ、黄酮、多酚、多糖分别为5.43%、18.63%、13.67%、25.25%,桑叶提取物(DNJ≥10%)中DNJ、黄酮、多酚、多糖分别为13.28%、14.29%、11.66%、16.89%。除桑叶提取物(DNJ≥1%)外,另外3种成分均具有较好的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及ORAC自由基吸收能力,且结果具有一致性。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与DNJ的含量正相关,但非线性相关,且与其黄酮、多酚、多糖含量无显著相关性。桑叶提取物中还存在其他非黄酮类、酚类、多糖类的未知成分对...  相似文献   

10.
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是食药两用植物之一,本研究为比较不同品种紫苏叶(‘韩国绿色PF1’,‘中国PF2’,‘韩国紫色PF3’,‘韩国双色PF4’,‘中国双色PF5’)中黄酮和多酚提取量,并探讨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利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法优化紫苏叶黄酮和多酚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75%、料液比1:80 g/mL、提取时间2 h、提取温度70℃,此提取条件下,黄酮、多酚提取量最高,分别为(16.82±0.60)和(80.42±2.66) mg/g。不同品种紫苏叶中,PF3的多酚提取量最高(17.77±0.29) mg/g,PF5黄酮提取量最高(80.42±2.66) mg/g。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紫苏叶均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其中PF5的ABTS+自由基清除率(IC50 150.31±2.46μg/m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IC50 88.04±3.61μg/mL)及总还原能力最强(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多酚提取量与ABTS+自由基清除率、总还原力呈显...  相似文献   

11.
模拟胃液条件下苹果多酚对亚硝酸盐的清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模拟人体胃液的条件下,以亚硝酸盐清除率为指标,比较苹果多酚、茶多酚及VC对亚硝酸盐的清除效果,同时研究苹果多酚不同作用时间对亚硝酸盐清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模拟胃液条件下:苹果多酚、茶多酚及VC均能不同程度地清除亚硝酸盐,且在低质量分数下,清除率随质量分数增加呈对数曲线上升,增加到一定质量分数后清除率变化不大;在低质量分数(0.01%~0.02%)下,苹果多酚的清除率略低于茶多酚,质量分数≥0.03%时,苹果多酚的清除率要高于茶多酚;苹果多酚的清除能力最高可达(98.2±1.3)%,而茶多酚(94.7±0.2)%,VC为(88.6±1.0)%;苹果多酚和茶多酚复配使用的清除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清除率可达(92.6±0.3)%;苹果多酚和VC复配使用的清除效果优于单独使用,清除率可达(65.7±0.3)%;苹果多酚、茶多酚及VC复配使用时的清除率可达(90.7±0.3)%,比苹果多酚和茶多酚混合使用的效果差,但优于苹果多酚和VC的复配效果;苹果多酚对亚硝酸盐的清除率随作用时间延长而上升,当作用时间达到2h时清除率最高,可达(98.7±0.2)%,时间继续延长,清除率有下降趋势。因此,苹果多酚作为一种天然提取物,在胃酸条件下对亚硝酸盐具有良好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12.
干、鲜青蒿叶中活性成分含量及抗氧化性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干、鲜青蒿叶中黄酮、多酚和Vc的含量,并用DPPH·法、水杨酸法和邻苯三酚法对比研究了其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干青蒿叶中黄酮、多酚和Vc的含量远高于鲜青蒿;且干青蒿叶提取液抗氧化能力远大于鲜青蒿叶提取液抗氧化能力。当提取液体积为1mL时:DPPH·法清除总自由基能力,干青蒿(92.53%)〉鲜青蒿(7.58%);水杨酸法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干青蒿(3145%)〉鲜青蒿(21.73%);邻苯三酚法清除过氧阴离子的能力,干青蒿(76.36%)〉鲜青蒿(18.58%)。可见提取液的抗氧化能力随提取液体积增大而增加,二者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水果酵素、茶多酚和维生素C对亚硝酸盐的消除效果。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水果酵素、茶多酚和维生素C对亚硝酸盐的消除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用响应面分析法对水果酵素、茶多酚和维生素C的组合进行优化。结果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得到消除亚硝酸盐的最佳工艺条件:茶多酚(0.1%)用量1.0 m L、维生素C(0.1%)用量1.0 m L,水果酵素(1%)用量4.0 m L,消除率达到99.48%。结论水果酵素作为一种健康发酵品,在模拟胃酸条件下,协同茶多酚和维生素C对亚硝酸盐具有很好的消除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青海省境内不同生态区的金露梅叶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生物活性成分含量以及差异。结果表明:乐都县金露梅叶中总氨基酸(11.95%)、总黄酮(18.88 mg/g)、多酚(10.6%)、维生素C(5.25 mg/100 g)、儿茶素(1.16%)、单宁(13.60%)和芦丁(0.077%)的含量最高,蛋白质含量以玉树金露梅叶中最高,达到16.9%;而总氨基酸(7.91%)、总黄酮(12.13%)、茶多酚(6.0%)、维生素C(4.17 mg/100 g)、儿茶素(0.20%)和芦丁(0.0129%)的含量在湟中县金露梅叶中最低。通过方差分析可知,不同地区金露梅叶成分含量都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主成分分析筛选出4个指标(总黄酮、儿茶素、维生素C、蛋白质)代表金露梅叶的品质。金露梅叶的生物活性成分含量较高,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红果参果化学成分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本实验以红果参果为材料,采用溶剂法制备红果参果乙醇提取物和粗多糖。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总黄酮、总花色苷、总多酚和多糖含量,进一步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技术分析其化学成分。利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模型考察粗多糖、乙醇提取物及其主要代表成分的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结果表明,5个批次的红果参果粗多糖多糖含量为27.59%~37.59%;乙醇提取物的总黄酮含量为1.22%~1.77%,总花色苷为0.90%~1.14%,总多酚含量为13.11%~18.85%。红果参果乙醇提取物化学成分丰富多样,从中共鉴定出21个化合物,其中包含10个黄酮、3个有机酸、3个花色苷、3个酚酸、1个氨基酸和1个聚炔类成分。红果参果乙醇提取物、粗多糖和代表化合物木犀草素的α-葡萄糖苷酶的IC50分别为7.52、37.43和8.03 μg/mL,明显高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616.17 μg/mL)。本研究初步明确了红果参果的物质基础,并首次报道了红果参果具有潜在抗糖尿病活性,为红果参果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探讨了体外胃肠道消化模拟对黑果腺肋花楸中酚类物质的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采用福林酚法和硝酸铝显色法测定黑果腺肋花楸消化前后总酚和总黄酮的含量。通过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来验证胃肠消化处理对黑果腺肋花楸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模拟体外消化过程中,黑果腺肋花楸的多酚和黄酮含量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其中,黑果腺肋花楸多酚在胃消化模拟过程中稳定性较好,黄酮含量显著增加(p<0.05),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在模拟肠液消化过程中,多酚和黄酮含量显著增加,分别是提高了1.33、1.38倍(p<0.05),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分别降低了36.84%和8.55%。胃肠道中胃蛋白酶、胃酸、胰蛋白酶对黑果腺肋花楸中多酚和黄酮的释放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胰蛋白酶会降低果实的抗氧化能力,这可能与有机酸的分解有关。本研究结果为黑果腺肋花楸天然产品的开发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准确地测定果蔬中总多酚和维生素C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Oasis HLB固相萃取柱富集待测物质,用纯水洗脱回收水溶性干扰物质,用甲醇洗脱回收多酚类物质,加热水洗脱液除去其中的维生素C,优化福林酚比色法,测定总多酚和维生素C的含量。结果该方法的线性方程为Y=0.0118X+0.0045,R2=0.9989,确定福林酚比色法的条件为:在760 nm处测定,福林酚试剂:水(1:1),7.5%的Na2CO3溶液,温度为20~30℃,静置60 min。通过采用福林酚比色法分别测定原料提取液(RE)和水洗脱液(WE)中还原性物质的含量,取其差值作为样品总多酚含量。同时,测定加热处理水洗脱液(HWE)中还原性物质的含量,取其与WE测定结果的差值作为样品维生素C的含量。结论此方法简便实用、条件易满足,分析结果可靠,可应用于果蔬总多酚和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以紫花苜蓿为研究对象,对苜蓿上(大于60 cm)、中(30~60 cm)、下(0~30 cm)三部分茎叶的基本成分、活性成分、功能性质进行比较,并对不同粉碎粒度苜蓿茎叶营养物质的溶出量和功能性质进行分析。苜蓿叶中蛋白质、灰分、脂肪、维生素C、可溶性膳食纤维、多糖、多酚、总黄酮的含量,以及膨胀力、对亚硝酸钠和胆固醇的吸附能力均高于茎秆,且上部叶片最高;苜蓿茎秆中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以及持水力、持油力高于叶片。随着苜蓿上部叶片的粉碎粒度由0.20~0.25 mm减小到0.063~0.08 mm,蛋白质、多酚、总黄酮、粗多糖的溶出量分别由27.98%、12.31、6.42、20.72 mg/g增加到32.87%、13.86、7.71、22.97 mg/g;膨胀力先增大后减小,粉碎粒度为0.125~0.16 mm时达到最大,为4.40 mL/g;对胆固醇的吸附能力由2.45 mg/g (pH=2)、7.65 mg/g (pH=7)分别增加至6.01、9.66 mg/g;对亚硝酸钠的吸附能力由437.91 μg/g (pH=2)、106.43 μg/g (pH=7)分别增加至501.51、108.02 μg/g。随着苜蓿上部茎秆的粉碎粒度由0.20~0.25 mm减小到0.063~0.08 mm,持油力由4.86 g/g减小到3.44 g/g;持水力先增大后减小,粉碎粒度为0.125~0.16 mm时达到最大,为6.56 g/g。苜蓿叶片和茎秆可用于开发不同功能的食品,减小粉碎粒度可提高营养物质的溶出量,适当进行粉碎可具有更好的功能性质。  相似文献   

19.
Propolis is a natural product with a variable and complex chemical composition associated with its high concentration on polyphenolic compounds. The effect of pH variation (2.0, 3.0, 4.3, 6.0 and 8.0) during aqueous and ethanolic propolis extraction was studied for up to 10 days. Total phenols and flavonoids contents were measured for the extracts by spectrophotometric assays. Antioxidant activity was measured by 2,2‐diphenyl‐1‐picrylhydrazyl (DPPH), ferric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 (FRAP) and ferric thiocyanate (FTC) methods. The best time of extraction was up to 5 days for all samples. Basic aqueous extracts (pH 8.0) resulted in a higher concentration of compounds than the extract without pH modification, reaching an increase of 160% in flavonoids and 25% in phenols. Ethanolic extracts with pH variation resulted in an extract with 50% less polyphenols and 6% less flavonoids than extract without pH modification. The antioxidant activity was highest for ethanolic extract at pH 4.3 and aqueous extract at pH 8.0 – almost 90% and 45%, respectively, in DPPH method – and was related to the level of polyphenols by Pearson's correl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