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采用凝胶-溶胶法制备了不同晶型纳米TiO2,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制备出的纳米TiO2晶型为锐钛矿型和金红石型,粒径约为50 nm;考察了不同种类分散剂对不同晶型纳米TiO2在水中分散性能的影响,重力沉降评价、分光光度测试、粒径的测试结果表明:锐钛矿型纳米TiO2在含分散剂六偏磷酸钠(SHMP)的水溶液中分散较好;金红石型纳米TiO2在含分散剂羧甲基纤维素钠(CMC)的水溶液中分散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纳米TiO_2水分散体系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类型的分散剂对金红石型纳米TiO2在水中分散体系稳定性,探讨了分散剂、偶联剂用量、纳米TiO2浓度及pH值对纳米TiO2水分散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分散剂为SK-5040,最佳分散条件为:100 mL纳米TiO2水溶液中,最佳分散剂用量为1.0 g,KH-570硅烷偶联剂用量为1.5 mL,纳米TiO2浓度为1.0%,pH值为10。  相似文献   

3.
通过多重光散射法研究了纳米TiO2水分散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文章探讨了分散剂类型、pH和NaCl质量浓度对水分散体系稳定性的影响规律以及分散剂对纳米TiO2颗粒在水分散液中粒径变化、沉降的微观作用特性。结果表明:纳米TiO2颗粒的粒径在100~200 nm时易相互吸附团聚沉降,分散剂会在纳米TiO2颗粒表面吸附形成双电层,产生更大Zeta电位负值,增强颗粒间的排斥作用,减缓粒径增长和发生沉降的作用,从而提升分散液稳定性;纳米TiO2颗粒的较佳分散条件为:w(六偏磷酸钠)=0.05%,pH=9~10且不加电解质NaCl;多重光散射法与传统的吸光度测试实验所得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4.
对纳米TiO_2在水相中分散稳定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了不同类型的分散剂对纳米TiO2粉体在水中分散性的比较,探讨了分散剂种类及用量对纳米TiO2粉体在水相中分散稳定的影响。试验表明,用PEG600在水相中分散纳米TiO2效果最好,而且分散体系能持续稳定1a以上。  相似文献   

5.
杜虹  徐国财  熊金钰  王贞平 《当代化工》2005,34(6):366-368,388
采用悬浮沉降法研究了不同分散剂、不同分散介质和不同搅拌方式以及不同的固含量对纳米TiO2粉体在水中的分散稳定性的影响,采用透射电镜的方法表征纳米氧化钛在水中的分散状态,并解释了各种因素对TiO2水基分散体系分散稳定性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6.
纳米TiO2分散及对涂料的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用含氟表面活性剂和聚羧酸盐分散剂对纳米TiO2进行了修饰,并用高剪切对其分散,用平均粒径和TEM表征了其分散效果;此外,还研究了纳米TiO2分散浆对涂料的改性作用,并对改性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通过选取几种无机类、高分子类分散剂对纳米TiO2 粉体在水中的分散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加入的分散剂用量不同 ,分散效果有很大差别 ,不足或过量的分散剂影响了粉体的分散率。将两类分散剂按一定的比例复配使用 ,分散效果显著提高。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 )观察纳米TiO2 的微观形貌 ,并对TEM照片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纳米TiO2在水中分散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许淳淳  于凯  何宗虎 《化工进展》2003,22(10):1095-1097
通过选取几种无机类、高分子类分散剂对纳米TiO2粉体在水中的分散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加入的分散剂用量不同,分散效果有很大差别,不足或过量的分散剂影响了粉体的分散率。将两类分散剂按一定的比例复配使用,分散效果显著提高。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纳米TiO2的微观形貌,并对TEM照片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为了使纳米TiO2能在水中良好稳定地分散,研究了分散剂的种类及用量、pH、改性剂的用量对纳米TiO2水分散体系稳定性的影响,采用重力沉降法、吸光度法、粒度法、Zeta电位法对分散与改性效果进行了分析与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无机分散剂六偏磷酸钠(SHMP)对纳米TiO2的分散效果最好,当pH=9,SHMP用量为0.05 g时水分散体系稳定性最佳。硅烷偶联剂Z6030能有效地对纳米TiO2进行改性,其最佳用量为0.4 g,动态激光光散射(DLS)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测试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Z6030与纳米TiO2粒子表面的羟基相耦合或链接,以化学键的形式结合到纳米TiO2粒子表面。  相似文献   

10.
纳米TiO2颗粒在制备和应用过程中极易团聚,解决其分散问题是纳米TiO2颗粒在制冷系统中应用的基础和前提. 本工作利用目测沉降观察、分光光度计吸收测量法和激光粒度分析法,实验研究了纳米TiO2颗粒在制冷工质中的分散特性. 结果表明,纳米TiO2颗粒在制冷剂中分散较稳定,制冷剂介电常数和极性是主要的影响因素;Span-80可以作为纳米TiO2颗粒在制冷剂中的分散剂;温度对纳米TiO2颗粒在制冷剂中的分散稳定性影响明显. 研究结果可为纳米TiO2颗粒在制冷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1.
分散是塑料色母粒制造过程中重要的质量控制指标.讨论了色母与颜料的分散性测试、改进方法及预分散颜料.  相似文献   

12.
13.
将酸化石墨烯、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通过超声离心等物理方法合成碳纳米管/石墨烯杂化材料以及用化学多步法合成碳纳米管/石墨烯杂化材料,按照0.1 mg/m L分别分散于四氢呋喃溶剂中超声72 h制备碳纳米材料的分散液,并将分散液静置24 h。通过紫外光谱证明所用碳纳米杂化材料已成功合成,同时通过紫外光谱、显微镜扫描和沉淀实验表征碳纳米材料的分散性及分散稳定性。结果表明,相比于碳纳米管、石墨烯和物理法合成碳纳米管/石墨烯杂化材料,化学多步法合成的碳纳米管/石墨烯杂化材料具备更优异的分散性及分散稳定性,这要归因于分散好的碳纳米管先与聚丙烯酰氯反应,以初步抑制碳纳米管的团聚,其次将其再与石墨烯反应,这样碳纳米管和石墨烯就通过聚丙烯酰氯连接在一起,构建出三维结构,抑制碳纳米管的重新团聚和石墨烯片层的叠加。  相似文献   

14.
颜料分散机理的探讨及新的分散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合适的分散设备,设计新型的分散剂,并对颜料进行表面处理,可以提高颜料分散效果。通过对分散机理的探讨,提出了无溶剂分散方法。借鉴纳米技术的研究成果,提出纳米颜料预分散体的构想。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开发的多模高性能氟聚合物分散体技术,其双模粒径分布不仅可以通过混合标准氟聚合物分散体(商径250nm)与纳米乳胶(直径为10~60nm)制得,也可以利用竞争性均相/凝结和微滴成核机理,经过聚合来实现。业已发现聚四氟乙烯(PTFE)双模分散体在粒径比约0.15时,有最佳的成模和粒子填充性能,相当于最佳配合的无规紧密填充模式,而当粒径比为0.3时,则没有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6.
固体颗粒的分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荣玉 《山西化工》2008,28(1):32-36
分析了颗粒在液体中的分散过程,综述了颗粒在液相中的分散原理和分散方法,介绍了几种颗粒分散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7.
苯乙烯分散聚合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苯乙烯在乙醇/水混合溶液介质中,在偶氮二异丁腈引发作用下,以聚乙烯基吡咯烷酮为稳定剂进行分散聚合反应,采用溴加成双键分析方法研究了苯乙烯分散聚合反应过程中单体转化率的变化,并讨论了引发剂浓度和反应温度对单体转化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多壁碳纳米管的分散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工设计通讯》2017,(9):54-55
为提高多壁碳纳米管在水中的分散性,采用混酸超声法对其进行处理。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等对处理前后碳纳米管的结构和分散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混酸超声处理,多壁碳纳米管表面被接枝上羟基和羧基官能团且其石墨结构保留完好;多壁碳纳米管在水中的分散性能得到提高,经100h静置,碳纳米管的浓度仅降低9.2%。  相似文献   

19.
纳米铁酸锌的分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阴离子型、阳离子型和非离子型的表面活性剂对纳米铁酸锌在水中分散的稳定性的影响,探讨了不同种类分散剂用量、纳米铁酸锌浓度、超声波分散时间及pH对纳米铁酸锌水分散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分散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十二烷基硫酸钠,最佳分散工艺条件为:分散剂用量为0.3%,pH为3~5,超声波分散时间为15 min。  相似文献   

20.
Using PVP K-30 as steric stabilizer and AIBN as initiator, uniform polystyrene (PS) particles were prepared by dispersion polymerization of styrene in ethanol/water and isopropanol/ water media. The effects of initiator and stabilizer concentration, alcohol/water volume ratio on the average sizes and size range of PS particles were investigated. Unifrom PS particles in the size range of 0.7-1.7 μm were obtain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igher stabilizer concentration led to PS particles with smaller average sizes, and higher initiator concentration caused greater average particle sizes. It was also found that the average sizes reduced and size ranges became narrow as the polarity (solubility parameter) of dispersion medium employed was increa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