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硅镇静钢热浸镀Zn-Ni合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硅镇静钢在Zn-0.09%Ni合金镀液热镀后镀层的组织结构、耐盐雾腐蚀性能,并研究Zn-0.09%Ni合金镀液对锌锅材料的腐蚀作用。结果表明,镀液中加入0.09%Ni以后,镀层中的ζ相层减簿,晶粒细化,Ni富集在ζ相柱状晶的晶界上;Zn-Ni合金镀层的耐盐雾腐蚀寿命是纯锌镀层的2倍;Zn-Ni合金镀液能减缓对锌锅的腐蚀作用。  相似文献   

2.
德国蒂森克虏伯公司斥资1200万欧元,对其Finnentrop厂的3号热涂镀生产线进行了为期5个月的现代化改造,并重新投入生产。在经过了彻底大修和现代化改造之后重新投入生产的热涂镀生产线,在入口段和涂镀段都进行了改造,新增了涂镀锅更换系统,使生产线具备了既可生产热镀锌带钢也可生产热镀铝带钢的能力。过去安装锌锅的位置,经过改造现在可同时容纳1个锌锅和1个铝锅。  相似文献   

3.
锌铝镁镀层耐蚀性远强于传统纯锌镀层,介绍了一种适用于钢丝类基材的热浸镀锌铝镁镀层工艺:采用Zn-6%Al-3%Mg热浸镀镀液所制备镀层具有较高耐蚀性及力学性能;采用新型助镀剂的溶剂法(干法)所制备钢丝镀层质量高、污染小;镀层厚度随浸镀温度及浸镀时间的增加以不同速率增长;在浸镀温度470~500℃、浸镀时间60~120s、镀后冷却速率30℃/s条件下所制备钢丝镀层质量稳定、力学性能较好、与基体结合力强、具有更高的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4.
张鹏  刘学良  周屿  张东兴  贾冬梅 《轧钢》2022,39(4):122-125
针对合金化热镀锌C-Mn高强钢漏镀缺陷问题,利用扫描电镜(SEM)、能谱(EDS)分析了漏镀缺陷原因,阐述了缺陷形成的机理。结果表明:退火炉加热区的氧分压过低,引起Mn、Si等合金元素在基体表面的外氧化显著,降低了钢基体的浸润性;带钢入锌锅温度较高,加快了镀层的合金化反应进程,加剧了Fe-Zn之间的相互扩散,且由于氧化物覆盖不均匀,氧化物密度高的地方容易产生漏镀点。在实际生产中,通过降低退火炉加热区的氢气含量和带钢的入锅温度、提高锌锅自由Al含量等措施,C-Mn高强钢的合金化镀层表面漏镀缺陷得到了有效改善,质量合格率由原来的75%左右提高到了91%以上。  相似文献   

5.
漏镀缺陷是连续热镀锌产线产品的严重缺陷,直接造成产品质量降级,客户无法使用.造成漏镀缺陷的成因较多,其中最重要的成因是锌锅温度偏低和锌液Si含量偏高,其次是基板清洗不彻底或板面元素含量超标[1-2].本文分析了一种少见的退火炉润滑成因造成漏镀的情况,以2#镀锌机组发现带钢上表面断续漏镀缺陷为例,对油脂加注的作业方法、影响及操作标准、造成漏镀的成因进行进一步讨论,提出了改进措施和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6.
漏镀缺陷是连续热镀锌产线产品的严重缺陷,直接造成产品质量降级,客户无法使用.造成漏镀缺陷的成因较多,其中最重要的成因是锌锅温度偏低和锌液Si含量偏高,其次是基板清洗不彻底或板面元素含量超标[1-2].本文分析了一种少见的退火炉润滑成因造成漏镀的情况,以2#镀锌机组发现带钢上表面断续漏镀缺陷为例,对油脂加注的作业方法、影响及操作标准、造成漏镀的成因进行进一步讨论,提出了改进措施和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7.
针对热镀锌生产过程中不同冷却工艺对热镀锌双相钢的性能和表面质量的影响进行研究,分别采用镀前形成马氏体及镀后形成马氏体两种工艺,设定了不同的快冷模式,得到不同冷却工艺条件下的组织、性能及表面情况。研究表明,当冷却工艺选择镀前形成马氏体时,采用快冷至马氏体形成温度以下,感应加热至锌锅温度后进行镀锌处理,材料力学性能降低,但延伸率较好。镀后形成马氏体时采用中温转变工艺,在中温转变区,残余奥氏体中会富集C、Mn等合金元素,提高残余奥氏体淬透性,使材料在镀后冷却过程中获得更多的马氏体,同时铁素体的纯净性提高,得到更加良好的力学性能;但快冷温度超过490 ℃时,会造成锌锅温度增高,造成表面锌灰、锌渣等缺陷,因此快冷温度控制在465~475 ℃范围内更有利于材料满足标准要求,同时具有较好的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8.
钢丝热浸镀纯Zn与单镀Galfan合金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比较了在实际生产线上生产的钢丝热浸镀纯锌和一种新创工艺生产的称之为单镀Galfan合金的显微组织,并对两种产品的耐腐蚀性能和镀前镀后钢丝的抗拉性能做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实际生产线上生产的钢丝镀纯锌和单镀Galfan合金镀层的显微组织具有明显的差异,前者是双层结构,而后者无论是二次电子图片还是背散射图片均为一层结构;Galfan合金镀层微观结构是其耐腐蚀性优良的重要原因。单镀Galfan合金的钢丝耐腐蚀性能优于镀纯锌钢丝,并且单镀Galfan合金对钢丝基体抗拉性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9.
张国强  宋仁伯  刘军友  赵帅  蔡长宏 《轧钢》2024,(1):61-65+111
为有效控制热浸镀钢板表面的锌花尺寸,利用相图计算、Ansys-fluent模拟及热力学计算,研究了镀后冷却过程对锌花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5Al-Zn-1.6Mg-1.5Si-0.08Re合金镀层钢板的镀后冷却凝固过程中,影响Al枝晶生长的关键温度区间为562~386℃;在55Al-Zn-1.6Mg-1.5Si-0.08Re合金的自由凝固过程中未形成表面锌花形貌,表明热浸镀时锌花并非从55Al-Zn-1.6Mg-1.5Si-0.08Re合金表面或内部形核,形核质点位于镀层/钢基体界面的金属间化合物层;在562~386℃温度区间的冷速达到62℃/s以上时,55Al-Zn-1.6Mg-1.5Si-0.08Re镀层锌花尺寸可以达到3 mm以下。  相似文献   

10.
电器接触件的钼片镀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奚兵 《腐蚀与防护》2003,24(9):398-398,408
介绍材质为钼合金片的电器部分接触件的镀铂工艺。钼片表面前处理是关键,采用酸性镀液,以滚镀法获得良好铂镀层。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在相同时效处理制度下,不同的固溶温度、固溶时间对粗锻态TC11钛合金棒材显微组织和显微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对TC11钛合金在相变点以下进行固溶处理时,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等轴初生α相的含量增多;当固溶温度接近相变点时,等轴初生α相的含量迅速减少;当固溶温度为950 ℃时,随着固溶时间的增加,晶界α相开始长大,片状α相转变为块状α相与等轴α相的混合组织;当固溶时间一定时,TC11钛合金的硬度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呈现出先下降然后逐渐趋于稳定的趋势;在固溶温度为950 ℃,固溶时间为120 min时的硬度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950~1300℃固溶处理对00Cr25Ni7Mo4N超级双相不锈钢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1000℃固溶处理时,钢中有σ相析出,要消除热轧态的σ相,固溶温度应大于1050℃;随着固溶温度升高,铁素体相含量增加,奥氏体相含量下降。最佳固溶处理温度在1050℃~1100℃之间,此时两相比例接近1:1;随着固溶温度的提高,两相的晶粒尺寸在逐渐增大,到了1250℃晶粒明显长大。  相似文献   

13.
本工作研究了温度对离子膜电解及种分铝酸钠溶液的影响,在研究不同温度下电解相同铝酸钠溶液的过程中,掌握了电流、电解时间与温度的关系。用相同的晶种和晶种系数种分离子膜电解的铝酸钠溶液时,发现了温度对分解率的影响规律,分析得到较佳的电解和种分温度。通过对产品粒度的分析,得出较高温度更有利于附聚,产品粒度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舒玮  王丽英 《金属热处理》2022,47(6):107-110
研究了固溶处理对奥氏体不锈钢07Cr18Ni11Nb高温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500、600 ℃高温屈服强度随固溶处理温度的升高逐渐降低,500、600 ℃高温抗拉强度无明显变化。当固溶处理温度≤1100 ℃时,奥氏体晶粒尺寸基本保持不变;当固溶处理温度>1100 ℃后,奥氏体晶粒逐渐长大,固溶处理温度达到1200 ℃时,奥氏体晶粒尺寸可增大至100 μm以上。在600 ℃以下进行高温拉伸试验时,奥氏体晶界仍然是决定强化效果的重要因素,晶粒尺寸越小,高温屈服强度越高。  相似文献   

15.
通过光学显微镜、场发射电镜和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固溶温度对GH4720Li合金显微组织(晶粒、γ′相)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一次γ′相含量减少,三次γ′相尺寸增大,晶粒长大的趋势也变得明显。当固溶温度超过1120 ℃后,一次γ′相回溶迅速,晶粒长大迅速,晶粒尺寸分布不均匀性增加。固溶温度与强度呈抛物线性关系,在1130 ℃强度出现峰值;固溶温度的升高,合金塑性下降,固溶温度超过1100 ℃时塑性下降得更快。680 ℃/830 MPa持久拉伸试验表明,随着固溶温度的提高,持久时间增加,当固溶温度超过1100 ℃持久时间增加明显,但超过1130 ℃持久时间基本不变;随着固溶温度的提高,持久塑性下降,但在1110 ℃之前下降缓慢,超过该温度塑性降低很快,甚至不达标。并讨论了固溶温度-组织-力学性能之间的关联性,该结果为GH4720Li合金盘件的固溶热处理工艺的选择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表征、EDS分析以及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固溶温度对改型Inconel617(In617)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型In617合金在950~1200 ℃固溶2.5 h,平均晶粒尺寸从18 μm增长至183 μm;并建立了改型In617合金在950~1200 ℃固溶处理过程中的晶粒长大动力学模型。当固溶温度为1000 ℃时,晶界处M23C6碳化物回溶;超过1100 ℃固溶时,M6C碳化物也基本回溶完毕,合金中仅存大尺寸MC型碳化物。随着固溶温度升高,混晶现象发生,合金高温强度逐渐降低,主要归因于碳化物的逐步回溶。其中在1050 ℃固溶时,由于晶界碳化物没有回溶完毕,所以此时改型In617合金的强度下降幅度不高,而当固溶温度达到1200 ℃时,晶界处碳化物消失,晶粒已经长大,导致合金强度大幅降低。  相似文献   

17.
固溶温度对激光立体成形GH4169高温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激光立体成形GH4169高温合金固溶处理后的组织,分析了固溶过程中合金元素的均匀化,并对材料显微硬度的变化做了讨论。结果表明,随固溶温度的升高,材料的晶界越来越清晰,经1000-1170 °C固溶处理1 h后材料发生再结晶,当固溶处理温度高于1100 °C,有大量孪晶出现,晶粒相比沉积态显著细化,晶粒尺寸约200 μm。合金元素的均匀化在1100 °C保温1 h后基本完成。显微硬度测试结果显示,材料的显微硬度值随固溶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固溶温度低于1100 °C时减小趋势较快,高于1100 °C时减小趋势减缓。显微硬度的变化与材料中g ′和g "相及d相的形态和数量有关。1100 °C是激光立体成形GH4169合金比较合适的固溶处理温度下限。  相似文献   

18.
利用激光粉末床熔化(laser powder bed melting, LPBF)制造GH3536镍基高温合金,通过研究不同激光功率和扫描速度对缺陷数量的影响,进行工艺参数优化. 为了缓解沉积态组织的各向异性,消除残余应力,对LPBF制造合金进行固溶处理,探究不同固溶温度对组织及力学性能影响规律. 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配套的电子背散射仪(EBSD)对试样的显微组织进行观察,并进行力学性能测试. 结果表明,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沉积态熔池轮廓消失,碳化物溶解,小角度晶界数量减少. 1 100 ℃固溶试样常温拉伸的屈服强度为450 MPa,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小角度晶界对位错运动的阻碍减弱,屈服强度降低,经过1 220 ℃固溶,试样屈服强度为315 MPa. 1 100 ℃固溶试样的高温抗拉强度为220 MPa,高温拉伸时碳化物沿晶界析出导致晶界脆化,随着固溶温度的增加,沿晶界分布的碳化物数量减少,抗拉强度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The solution treatment in Al–Si system casting alloys is usually performed to obtain supersaturated solid solution and spheroidising Si particles. It can be inferred that a high temperature solution treatment enhances mechanical properties without any special apparatuses or techniques. However, it is well known that the solution treatment close to an eutectic temperature causes local melting. In this study, the change in microstructure of Al–Si–Cu casting alloys, which have been solution treated at temperatures ranging from 773 to 824 K, have been investigated from a viewpoint of Cu concentration and the distributions of micropores and locally melt regions due to eutectic reaction. Tensile and hardness tests were carried out to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s. In addition to a surface observation, an internal microstructural observation was carried out using the high resolution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The burnt regions during the high temperature solution treatment were identified to be Cu rich. Porosity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the solution treatment temperature. The porosity in the sample solution treated above a binary eutectic temperature was confirmed to be >0˙2 vol.-%. The Cu concentration in the α-phase increased below the binary eutectic temperature.  相似文献   

20.
分析DZ408第一代定向凝固镍基高温合金的固溶温度、预处理升温阶梯对叶片残余共晶含量的影响,探讨不同热处理制度对叶片残余共晶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和增加预处理阶梯,残余共晶含量减少;固溶温度达初熔温度时,合金的中温持久性能降低,较多的残余共晶影响合金高温稳定性。研究给出了DZ408合金的新热处理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