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喷气涡流纺19.7 tex纯黏针织纱为例,在介绍前纺各道工序工艺设计要点的基础上,利用多目标灰色局势决策方法分别对喷气涡流纺中的纺纱速度、喷嘴气压和纺锭与前罗拉钳口的间距进行优选,通过试验数据处理分析,提出了在设定的纺纱工艺条件下,选用320 m/min的纺纱速度,0.55 MPa的喷嘴压力和20 mm的纺锭与前罗拉钳口间距能够纺制出成纱质量综合性能较好的纱线。  相似文献   

2.
在传统的环锭纺纱机上加装涡流喷嘴,可以有效地改善纱线表面的3 mm及以上长度的毛羽。通过3因素5水平正交实验,研究了涡流喷嘴气压、涡流喷嘴安装位置、所加工纱线的捻系数和细度对成纱毛羽性能、强度和条干不匀率的影响,得出纺纱线质量最好的最优工艺参数组合为:气压0.25 MPa,涡流喷嘴到前钳口的距离6.5 cm,捻系数400,细度18.2 tex。  相似文献   

3.
运用喷气涡流纺技术生产桑皮纤维/棉55/45 28 tex喷气涡流纺针织纱,通过多目标灰色局势决策方法对纺纱关键元件喷嘴和纺锭内径进行优选,确定最优的纺纱元件为5孔的喷嘴、1.3 mm的纺锭内径。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喷气涡流纺的纺纱速度、喷嘴压力、前罗拉到纺锭顶端的距离等3个关键工艺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并得出喷气涡流纺的最佳工艺参数:纺纱速度为300 m/min,喷嘴气压0.6 MPa,前罗拉到纺锭顶端的距离为18 mm。  相似文献   

4.
研究喷气涡流纺纺纱工艺(纺纱速度、喷嘴气压、前罗拉钳口到喷嘴的距离、导引针到锥面体尖端的距离)对Modal成纱性能的影响。改变纺纱工艺参数进行单因子实验,并通过正交实验得出最佳纺纱工艺:喷嘴气压0.55 Mpa,前罗拉钳口到喷嘴的距离14 mm,导引针到锥面体尖端的距离1.5 mm。  相似文献   

5.
运用喷气涡流纺技术生产19.7 tex Viloft/羊绒80/20针织纱,通过多目标灰色局势决策方法对纺纱的关键生产元件包括喷嘴和纺锭内径进行优化选择,最终确定最优纺纱元件为5孔喷嘴,1.3 mm纺锭内径。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喷气涡流纺的纺纱速度、喷嘴压力、前罗拉到纺锭顶端距离3个关键工艺参数进行优化设计。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得出Viloft/羊绒混纺喷气涡流纺的最佳工艺参数:纺纱速度360 m/min,喷嘴气压0.55 MPa,前罗拉到纺锭顶端距离18 mm。  相似文献   

6.
研究喷气涡流纺工艺(纺纱速度、喷嘴气压和导引针到锥面体入口距离)对不同混纺比亚麻/黏胶混纺纱成纱性能的影响,然后对亚麻/黏胶20/80混纺纱进行纺纱工艺参数单因子试验,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最佳纺纱工艺为:纺纱速度150 m/min,喷嘴气压0.45 MPa,导引针到锥面体入口距离1 mm。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喷气涡流纺工艺对涤纶纱成纱性能的影响,改变涤纶纺纱工艺参数进行单因子实验.并通过正交试验得出喷气涡流纺涤纶纱的最佳工艺参数:导纱针到空心管的距离为0.5 mm,喷嘴气压0.6 MPa,纺纱速度为170 m/min.  相似文献   

8.
以开发14.7 tex 55/45麻赛尔/玉米纤维MVS混纺纱为基础,探讨了影响喷气涡流纱性能的主要工艺参数:纺纱速度v,前罗拉钳口至纺锭距离L,喷嘴压力p,纺锭内径Φ及喷嘴型号等。主要以纱线强力、断裂伸长率、条干不匀及耐磨性为评价指标对工艺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v为280m/min、L为20 mm、p为0.55 MPa、Φ为1.1 mm,采用四孔喷嘴纺纱得到的14.7 tex 55/45麻赛尔/玉米纤维MVS混纺纱断裂强力大,条干好,耐磨性优良。  相似文献   

9.
喷气涡流纺工艺及其产品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喷气涡流纺中喷嘴气压、喷嘴入口与前罗拉钳口间距离对涤/棉70/30混纺纱、粘胶纱和竹浆纱纱线性能的影响,并对喷气涡流纱与环锭纱的成纱纱线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喷嘴气压与纤维刚度有较大关系,纤维刚度大,则喷嘴气压应高,以保证加捻的效率和成纱强力,一般应为0.40~0.55MPa;前罗拉钳口与喷嘴入口的距离与所加工的纤维长度有关,纤维长度大,则该距离应大,一般在13~16mm;喷气涡流纱的条干均匀度较喷气纱和环锭纱要差一些,但毛羽较之有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0.
设计了4因素4水平喷气涡流纺纱正交试验,并运用VIKOR法对试验工艺参数(喷嘴压力、前罗拉至纺锭的距离、纱线速度和预拉伸倍数)进行优化,优化目标为成纱的断裂强力、纱线条干CV值、细节、棉结和粗节。结果表明,喷嘴压力为0.4 MPa,前罗拉至纺锭的距离为20 mm,纺纱速度为340m/min,预牵伸倍数为2.2时,成纱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