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P2O5-Fe2O3-MoO3-V2O5玻璃中掺杂SiC(N)纳米吸收剂,采用热压烧结制备了吸渡涂层,并测试了x渡段的介电性能,并计算了其室温反射率。结果表明,在玻璃基体中加入5%(质量分数)的纳米吸收剂后,吸渡涂层介电常数的实部和虚部均有大幅度的增加;介电常数随着频率的升高而有一定的下降,具有比较好的频散效应;由所得介电常数设计的2.2mm厚的吸渡涂层在X波段的反射率基本都小于-10dB,有的达到-12dB。  相似文献   

2.
周伟  肖鹏  李杨  罗衡  周亮 《无机材料学报》2013,28(5):479-484
以尿素、硼酸和热解炭(PyC)粉为原料, 利用化学转化法, 在1750℃、N2气氛下反应6 h, 制备了PyC/BN复合粉。采用XRD、XPS、SEM、DTA/TGA对PyC/BN复合粉的物相组成、化学成分、表面形貌及抗氧化性能进行了表征, 并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试了PyC/BN复合粉在2~18 GHz频段内的吸波性能。结果表明: 生成的h-BN颗粒在PyC粉表面形成包裹层, 其尺寸为几十至几百纳米。相比于PyC粉, PyC/BN复合粉的抗氧化性能明显提高, 在1200℃时其质量仍剩余50%以上, 而PyC粉在940℃时已被氧化完全。同时, 由于波阻抗增大, 电子位移极化、界面极化、多重散射和λ / 4干涉相消作用, 使得PyC/BN复合粉在相同厚度下(d=2 mm), 其反射率峰值达到-27.2 dB, 反射率小于-10 dB的频宽为2.6 GHz; 且随着厚度的增加, 其反射率峰值均小于-10 dB, 并出现多重吸收峰。PyC/BN复合粉可作为理想的轻质、耐高温、强吸收的吸波剂应用于微波领域。  相似文献   

3.
炭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和吸波机理   总被引:54,自引:10,他引:54  
炭纤维和炭纤维复合材料在隐身技术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分析连续炭纤维、短切炭纤维、螺旋形炭纤维、异形截面炭纤维、掺杂改性炭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微波电磁特性和吸波性能,探讨了以上几种炭纤维的吸波机理,其中螺旋形炭纤维和异形截面炭纤维是最有发展前景的两种吸波炭纤维。  相似文献   

4.
以葡萄糖、Si粉、碳纤维为原料, 采用化学镀结合高温烧结两步法制备了具有SiC阵列改性涂层的新型SiC/Cf复合材料。采用不同手段表征SiC/Cf复合材料的相组成、微观结构和吸波特性。结果表明: 碳纤维表面包覆大量结合紧密、垂直表面向外生长的SiC阵列, 且阵列分布均匀, 高度约为1.4 μm。当SiC/Cf复合材料厚度在1~2 mm范围内时, 随厚度增加, 最小反射损耗(RLmin)由高频向低频移动; 当厚度为1.8 mm时, 在8.31 GHz下的RLmin为-40.653 dB, 有效吸收带宽为1.11 GHz(RL < -10 dB); 当厚度为1.5 mm时, 有效吸收带宽可达2.42 GHz, 且厚度为1.3~1.8 mm时, RLmin均小于-20 dB。SiC阵列改性碳纤维新型SiC/Cf复合材料有望成为一种轻质高效的电磁波吸收材料。  相似文献   

5.
螺旋形炭纤维的吸波性能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通过气相催化裂解法分别制得了螺径约为4μm、螺距为0.5μm~0.8μm的炭纤维(简称为coils-A)和螺径为20μm左右、螺距为1μm~4μm的炭纤维(简称为coils-B).以coils-A和coils-B为掺杂体与石蜡制成复合材料在8.2 GHz~124 GHz范围内通过反射传输系统测量其电磁参数,结果表明该等微米级螺旋形炭纤维磁损耗为零,其中coils-B的介电参数的虚部及其损耗正切值tanδε较coils-A的高.分别以coils-A和coils-B为手性掺杂体制得填充有手性材料的夹芯蜂窝板复合材料,研究发现coils-A的吸波效果较好,在10 GHz~15 GHz的范围内对电磁波的反射衰减量大于10 dB,在4.6 GHz~18 GHz 的范围内对电磁波的反射衰减量均大于5 dB,在12.4 GHz时最大的反射衰减量为18 dB,其结果与藉由电磁参数所预测的结果相反.经计算,coils-A的手性参数ξ较大.因此,手性参数ξ对于提高吸波性能的影响大于介电参数ε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炭黑或碳纤维填充氧化铝/二氧化硅吸波涂层在X波段范围的介电和吸波性能. 结果表明: 吸波涂层的复介电常数随着炭黑或碳纤维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当吸收剂含量相同时, 填充碳纤维的吸波涂层比填充炭黑的吸波涂层具有更大的复介电常数. 当吸收剂含量大于5wt%时, 吸波涂层的介电常数在低频急剧增加, 且随频率增大而减少, 出现频散效应. 反射率测试结果表明: 吸波涂层的最大吸收峰随涂层厚度的增大向低频移动, 当涂层中炭黑含量为2wt%、厚度为1.8 mm时, 吸波涂层在9.2~12.4 GHz范围内反射率小于-10 dB, 具有较好的吸波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固相法制备的磁损耗型Ba0.9Sm0.1Co2Fe16O27铁氧体与电损耗型石墨相结合,通过测试两者的电磁参数,采用YRcomputor软件模拟计算了双层复合吸波涂层的反射率。结果表明:铁氧体/石墨复合吸波涂层在2~8 GHz频段有较好的吸波性能;其中,下层为含量80 wt%的Ba0.9Sm0.1Co2Fe16O27,厚度1.5 mm,上层为10 wt%的石墨,厚度1.5 mm时,该复合涂层表现出优良的微波吸收特性,反射率损耗RL〈-10 dB时,带宽约为3 GHz(3.5~6.5 GHz),最大吸收值约为-27 dB。  相似文献   

8.
采用溶胶凝胶法,并经高温热处理在炭纤维表面制备SiC/SiO2陶瓷涂层。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分析SiC/SiO2涂层的结构与形貌。通过热重分析研究炭纤维涂层前后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均匀、无裂纹的SiC/SiO2涂层可改善炭纤维的抗氧化性能,而且涂层炭纤维的抗氧化性能随着溶胶浓度和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与原始炭纤维相比,具有300nm涂层厚度的炭纤维起始氧化温度提高了200℃。但是当涂层超过一定厚度时,涂层开裂脱落,炭纤维的抗氧化性能降低。SiC/SiO2涂层炭纤维的拉伸强度与原始纤维相比降低了37.7%,在700℃等温氧化90 min,涂层纤维的拉伸强度为1.37GPa,仍保留一定的强度。  相似文献   

9.
纳米Si/C/N复相粉体-硅溶胶涂层的介电和吸波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硅溶胶为粘结剂,氧化铝为主要填料,纳米Si/C/N复相粉体为吸收剂,制备了一系列不同吸收剂含量的耐高温吸波涂层.结果表明,当氧化铝和硅溶胶的质量分数分别为64.7%和32.3%时,涂层具有很好的耐高温性能.随着纳米Si/C/N复相粉体含量的增加,试样的复介电常数显著提高,尤其是复介电常数的虚部;且随着频率的增大,复介电常数的实部有明显的减小趋势,呈频散效应.当纳米Si/C/N复相粉体的含量为2.92%(质量分数,下同),涂层厚度为1.6mm、1.7mm、1.8mm时,最高吸收峰随着厚度的增加向低频移动,反射率均小于-4dB.  相似文献   

10.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在熔渗制备的SiCf/SiC复合材料表面沉积了SiC涂层,通过高温氧化试验研究了涂层对复合材料高温服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 200℃空气环境中氧化100 h后,无涂层试样的室温平均弯曲强度为424 MPa,弯曲强度下降了36.2%;而有涂层试样的室温平均弯曲强度为631 MPa,弯曲强度仅下降6.9%。SEM和XRD表征显示,无涂层试样中SiC纤维的氧化和BN界面层的退化失效是复合材料弯曲性能下降的重要原因,断口纤维拔出较少,呈脆性断裂特征;而有涂层试样表面氧化生成SiO2氧化膜,其厚度增加过程服从抛物线规律。由于SiC层的封闭保护作用,复合材料试样受到的氧化作用较小,弯曲性能更好,断口纤维拔出明显。  相似文献   

11.
采用HP-8510B微波矢量网络分析仪测试了超细SiC、SiC晶须和纳米SiC的电磁参数,并对三者的电磁参数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粒径较小的纳米SiC的电磁参数在大部分所测试频段上均高于其余二者.根据电磁波传输线理论计算了3种SiC吸收剂的反射率曲线,发现纳米SiC的吸波性能明显优于超细SiC和SiC晶须.纳米SiC吸收剂的吸收峰随着厚度的增加而增大,谐振频率随着厚度的增加而向低频转移.纳米SiC吸收剂在涂层厚度为5.0mm时,吸收峰值可达-8.45dB,谐振频率为7.12GHz,小于-5dB的频宽为1.8GHz.  相似文献   

12.
C-SiC-TiC-TiB2复合材料的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原位反应合成的C-SiC-TiC-TiB2复合材料在600~1200℃空气中的抗氧化性进行了研究.在不同材料组成和试验温度下,试样分别出现氧化增重和失重,这主要取决于碳相和陶瓷相的氧化速率及氧化层的结构特征.在600℃该材料几乎不被氧化;800℃时,TiB2被优先氧化,形成B2O3液相;在1000℃以上,B2O3与SiO2生成硼硅酸盐玻璃,形成一致密氧化层.氧化过程中液相的出现和致密氧化层的形成显著降低了氧化速率,使材料进入钝氧化,从而大幅度地提高了该材料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3.
碳/碳复合材料防护涂层的抗氧化行为研究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7  
对碳/碳复合材料MoSi2-SiC 复相陶瓷抗氧化涂层在1650℃以下温度的等温氧化动力学、以及涂层的结构与组成对抗氧化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阐明了涂层的抗氧化过程及机理。通过对涂层的显微形貌、相组成及成分的观察与分析, 进一步提出了合理的涂层结构。结果表明, 碳/碳复合材料MMoSi2-SiC 复相陶瓷涂层的抗氧化性能取决于氧在涂层中的扩散过程。  相似文献   

14.
以碳纳米管、碳化硅颗粒为原料制备环氧树脂复合吸波材料,并对其吸波性能进行测试,研究了碳纳米管、碳化硅颗粒含量与复合材料吸波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碳纳米管、碳化硅颗粒的含量对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有较大影响.随碳纳米管含量的增加,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先提高后降低,碳纳米管含量存在最佳值(12%,质量分数).将碳...  相似文献   

15.
诸如铁氧体、磁性金属粒子及其合金等传统吸波材料,密度大、环境稳定性差、对电磁波的吸收弱以及吸收频带窄的缺陷限制了其在吸波领域的应用,而石墨烯因其较高的机械强度、较小的密度以及优异的介电性能受到了吸波材料领域众多学者的关注;但由于石墨烯的阻抗匹配性能较差,损耗机制比较单一,导致其吸波性能较差,因此,研究人员通常将石墨烯与其他介电损耗型或者磁损耗型材料复合来增强其吸波性能,此外对吸波剂的结构进行合理的设计也是增强其吸波性能的有效途径。结合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对石墨烯基吸波材料的制备以及性能研究做了综述性介绍,并展望了未来石墨烯基吸波材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了钛酸钡改性炭黑的复合粒子,并观察和分析了改性粒子的颗粒成分、结构、微波介电特性及其对电磁波的吸收性能.XRD分析可知复合粒子中含有钛酸钡晶体和炭黑.TEM研究表明,溶胶-凝胶法很好地在炭黑表面包覆了一层钛酸钡绝缘层,从而使得基体中的炭黑粒子形成导电孤岛.结果表明钛酸钡改性对不同炭黑含量有着不同的影响:当炭黑体积含量较低时(<20%),钛酸钡的包覆降低了复合材料的吸波效能;当体积百分含量超过20%时,钛酸钡的包覆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吸波效能.这主要是因为钛酸钡包覆炭黑粒子形成的"导电孤岛"对复合材料的电性能影响的缘故.  相似文献   

17.
As multifunctional material for microwave absorption and thermal protection, the dielectric and thermophysical properties of equilibrium phases in LSF(La0.5Sr0.5FeO3)–Al2O3 pseudobinary phase diagram are investigated herein. Four pseudobinary composites are obtained by sintering at 1400 °C for 10 h with different raw components (x wt% LSF-(100−x) wt% Al2O3, x = 20, 40, 60 and 80), labeled as LSFA20, LSFA40, LSFA60, and LSFA80, respectively. After sintering, the main equilibrium phase in LSFA20 and LSFA40 composites is SrAl12O19-based solid solution. For LSFA60 and LSFA80, however, LSF-based and SrAl12O19-based solid solutions are the main equilibrium phases. The increase of conductive LSF content results in the highest dielectric loss tangent and the best microwave absorbing property in LSFA80, in which the bandwidths for reflection loss less than −10 and −5 dB are about 2.37 and 7.7 GHz, respectively, when the thickness is only 1.5 mm. The thermophysical properties reveal that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in LSF-Al2O3 pseudobinary composites shows weak temperature dependence because of the opposite contribution between phonons and electrons. It i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traditional thermal barrier coating material of 8 wt% Y2O3-stabilized zirconia (8YSZ).  相似文献   

18.
电化学表面处理提高碳纤维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电化学处理是一种很有效的提高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界面强度的方法 ,但是 ,其机理现在仍未很清楚。本文综述了 3种不同的观点 ,即 :活性官能团的引入从而提高了碳纤维与树脂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表面薄弱外层的去除 ;以及纤维表面的被刻蚀 ,从而提高了纤维与树脂间的机械作用力。  相似文献   

19.
陈文博  肖鹏  周伟  罗衡  李专  刘洋  俞晓宇  李杨 《复合材料学报》2017,34(11):2530-2536
以甲基三氯硅烷为原料,采用催化化学气相沉积(CCVD)工艺在短切碳纤维(C_(fd))表面制备了纳米SiC纤维(nano SiC_f)改性层,并采用凝胶注模-无压烧结工艺制备了nano SiC_f-C_(fd)/Si_3N_4和C_(fd)/Si_3N_4复合材料。使用矢量网络分析仪研究了nano SiC_f-C_(fd)和C_(fd)对Si_3N_4陶瓷在X波段(8.2~12.4GHz)的介电响应和吸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ano SiC_f-C_(fd)/Si_3N_4和C_(fd)/Si_3N_4复合材料的复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角正切值(tanδ)均随纤维添加量增加而增大;相同纤维含量时,nano SiC_f-C_(fd)/Si_3N_4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实部比C_(fd)/Si_3N_4复合材料有所降低,但损耗角正切升高。反射损耗结果表明:nano SiC_f-C_(fd)/Si_3N_4复合材料拥有更优的电磁波吸收效果。nano SiC_f-C_(fd)含量为2wt%、d=2.5mm时,出现最大吸收峰-14.95dB,反射损耗优于-5dB,波段频宽达3.5GHz。nano SiC_f界面改性能有效提高C_(fd)/Si_3N_4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