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秀玲 《建筑》2008,(20):74-74
无机房电梯是相对于有机房电梯而言的,也就是说,利用现代化生产技术将机房内设备尽量在保持原有性能的前提下小型化,省去了机房,将原机房内的控制柜、曳引机、限速器等移往电梯井道顶部或井道侧部,从而取消了传统的机房。以便满足客户对高度和屋顶的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2.
李履炎 《中国电梯》2004,15(24):48-49
1无机房电梯的发展 1.1直线电机 将传统的感应式旋转电机.变为直径无穷大.在电梯的井道内和轿厢上安装主、副绕组.将曳引机电机的圆周运动变为轿厢和井道的直线运动。这样.井道成了一个大“定子”.轿厢成了一个大“转子”。这种方案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研究.但由于“定子”和“转子”工作精度,成本和能耗等课题未能解决。  相似文献   

3.
电梯振动和哚声产生的原因很多,有井道结构的原因.有曳引机与变频器匹配的原因,有机械结构的原因,有安装的原因.这些方面的原因还有可能发生叠加和综合,而且有时同样配置、同样安装条件的电梯有的较好,有的噪声较大,比较难控制。对无机房电梯来说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4.
对无机房电梯的井道布置、顶层高度,连体轿厢轿架,驱动方式,控制系统,紧急操作,通风照明等关键技术和主要参数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电梯作为垂直载人运货的工具,已有相当的历史,已成为建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随着建筑设计的要求,电梯的技术也有新的发展。为了解决建筑物屋顶美观问题,无机房电梯应运而生。目前,国内外电梯行业都先后推出了不同形式的无机房电梯,就其曳引机安装部位的绕绳方式分,大致有2类。一类曳引机安装在井道壁和轿厢之间的缝隙中(有井道上部或下部),  相似文献   

6.
7.
8.
蒋勃 《中国电梯》2006,17(4):54-54
无机房电梯由于不在井道顶部另设机房,所以曳引机被安装在井道顶部或底坑或井道中间。具体一台电梯曳引机位置应根据甲方具体要求与土建实际情况决定。这样,曳引机进行维修时一般厂家都将维修平台设计用轿顶代替。轿顶作为维修平台也可对井道部件进行维修和检查工作。  相似文献   

9.
萧涵 《电梯工业》2007,8(1):20-23,13
为了满足建筑市场的需求,自从九十年代以来,世界著名跨国电梯公司OTIS.SCHINDLER.KONE.MTTSUBISHI等纷纷研制无机房电梯,并在中国国际电梯设备及技术展览会上先后推出无机房电梯实物展品或录像介绍……  相似文献   

10.
毛晓松 《中国电梯》2004,15(14):44-45
近年来,国内各大城市无机房电梯使用数量呈加速度上升.那些楼层高度受到限制(提升高度40m以内)的乘客电梯使用者越来越多地选择了无机房电梯。从发展趋势看.除大吨位载货电梯外.无机房电梯很有取代液压电梯之势。面对越来越多的无机房电梯.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颁布无机房电梯的有关标准.也没有专门的检验规程.这就给我们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电梯的不断创新与改进,上世纪通力电梯公司首推无机房电梯,曳引机和限速器等安装在井道内部,这既节省空间又为建筑商节省成本,但无机房电梯大都采用永磁同步电机,这给电梯以超速上行检验制停带来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12.
蒋勃 《中国电梯》2005,16(14):64-64
由于无机房电梯无需设置机房,从而可以简化建筑设计,美化建筑造型,节约建筑成本,尤其是无机房电梯噪声低,效率高、节能明显,因此提高了无机房电梯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宋庆平 《中国电梯》2004,15(1):13-16
介绍了无机房电梯曳引机的几种安装布置方案,以及无机房电梯的结构特点。重点阐述了BLT-NS型无机房电梯的系统组成,并指出了区别有机房电梯的各项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14.
姚峥 《中国电梯》2005,16(3):48-50
无机房电梯自问世以来,其独特的结构布置能够将几乎所有的机器设备都安装在井道内,除了对井道的实际空间要求之外,对建筑设计的限制几乎没有,因此在市场上得以迅速推广,成为各大电梯制造商着力开发的主要产品之一。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介绍了适合无机房电梯使用的三菱新型薄形曳引机的主要特点。以及该曳引机的开发研制过程和关键技术。由曳引机外形到内定子,详细描述了该曳引机的优点、结构、电磁设计技术和电动机制造技术。  相似文献   

19.
陈凤旺 《中国电梯》2004,15(7):5-12
本文从总体布置.顶层高度.底坑深度、主要部件、紧急操作.现场试验、消声和减振.操作规程等方面阐述了无机房电梯的技术要点;提出了取消机房后达到GB7588—1995相关条款同等安全程度的安全措施.并指出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两个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