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媒体虚拟节点部署定位模糊,无法控制艺术作品呈现分辨率,为此研究数字化虚拟展示技术在数字媒体艺术中的应用。通过获取数字媒体艺术原始数据,实现艺术展示预处理,明确应用范围,部署Holo Studio虚拟节点,利用Quick Time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VR)技术逐步搭建媒体艺术虚拟展示框架,采用虚拟视觉重构的方式,实现媒体艺术的多层级应用。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的作品分辨率均保持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2.
文章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的课程建设与具体实施情况,强调了数字化展示对非遗文化传承的促进作用。课程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了解非遗文化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还能锻炼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非遗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相似文献   

3.
从办公、娱乐和统计到信息采集、保存和传递,现代生活就是与数字技术结合的数字生活。数字艺术也不例外。数字化时代的数字艺术空间主要通过数字技术对传统艺术的仿真复制和数字媒体艺术的创作来实现数字艺术虚拟世界的完成。文章将通过对数字艺术虚拟世界里的数字空间形态特征的描述,以初步探讨数字化时代的数字艺术存在模式。  相似文献   

4.
马荟 《互联网周刊》2009,(10):52-53
“科技不仅让世界文化遗产得以保护和传承,还被赋予新的生命”。微软亚洲研究院带领我们探寻人类文明的沉淀和绽放。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但是它们经过历史的冲刷,现在有很多中国建筑文化遗产已经"面目全飞",已经失去了当年的辉煌和灿烂。现在不论国家和个人都用不同的方法来修复和保护它们,但其真实面貌与所用技术只能通过文献考证来加以推测。随着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日益发展,人们意识到了运用现代艺术设计的手法和数字化技术对其进行保存和原貌的再现以及向人们展示(即构建虚拟建筑文化遗产展示)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在数字时代,艺术家们利用数字技术塑造了亘古未有的视听奇观,给人们带来强烈的感官震撼。然而,数字科技特有的功利性、无限复制等特征也渗入了艺术之中,造成当代艺术审美思想的深刻变化,主要体现在主客体间审美距离的消失,数字艺术对于功利性、生理性感官刺激的追求、以及数字艺术的审美泛化中。而这些变化的反思对于艺术的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文化遗产数字化应用平台的技术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释了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含义,描述了计算机技术在文化遗产数字化中的应用,提出了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平台技术构建方法,以及适合遗产数字多媒体资料管理的元数据编目方案,并就多媒体数据库、存储、检索和网络发布技术的集成应用作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8.
9.
面向文博专业的学生开设"文化遗产数字化"课程的实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从事博物馆文物保护与修复所需的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能力,对推动学生将数字化技术用于文化遗产的价值挖掘、虚拟修复、展示与利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者分析了实验教学的必要性及其面临的问题,阐述了实验教学建设的具体情况,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在3D游戏产业中经常运用到的交互艺术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影响了游戏的重复可玩性,针对这一问题,文章引入了生成艺术形式,探讨交互艺术与生成艺术融合的理论方法,并依据这种方法分析了在游戏中的适用性问题,并以实际的例子说明了它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11.
供观众欣赏、为公众服务是博物馆永恒的主题。陈列内容不论学术层次多高,文物展品的内涵何等精深复杂,其展示内容都应为广大观众所接受,并产生兴趣和共鸣。本文通过对博物馆陈列展示艺术铺陈环境、渲染氛围、整合场景、视觉呈现故事以及利用科技互动等方面举例论述,分析了在当代视觉文化冲击下博物馆陈列展示艺术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设计与文化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文化影响、制约着设计,而反过来,设计承载、反映着文化。在数字化时代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生的文化与传统文化相互交织在一起,由此引发的前沿性设计正预示着未来设计的走向。本文基于文化与设计相辅相成的紧密关系,探讨在数字化时代的主流文化影响下,设计领域所呈现出的前沿性趋势。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和发展环境急剧变化,尤其是在拥有多种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城镇,构建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生态系统,并保持其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也是今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上海世博会依然吸引着全世界人的眼球。它的魅力到底源于何处?是技术?还是艺术?当二者完美结合的时候,凸显出的生命力更加令人着迷,也发人深省。作者通过对世博会展示设计的艺术性与技术性两个方面的解读和分析,力图探索出展示设计专业教学的新理念、新思路,为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专业人才提供可以遵循的教学形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信息视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数字化理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的信息特征,利用信息空间(Ⅰ空间)框架模型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目标、内容以及数字化技术介入的方式.在非遗原生环境改变的条件下,提出以数字化技术手段重构非遗信息,以适应现代信息环境,促进非遗的信息化生存与发展.基于非遗信息的数字化表达与扩散的需求,详细分析了非遗信息传播的技术问题、语义问题和有效性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在Ⅰ空间框架内,对非遗信息的编码、抽象、扩散、解码、吸收影响和再创作等构成具有自我发展能力的信息循环回路的一系列过程做了深入分析与探讨.最后以剪纸艺术为例,对各种数字化技术方法的介入方式、现有保护手段的不足和所要解决的问题做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一些机构特别是博物馆等文博单位,开展了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文物数字化展示实践。本文介绍了移动互联网和文物数字化展示的概况,通过讲解导览APP、H5专题页和小程序三种形式,分别举例说明了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文物数字化展示情况,阐述了其优势和不足,并以“解谜大唐遗宝”小程序为例,通过项目的背景、内容和亮点,介绍了陕西历史博物馆利用移动互联网进行文物数字化展示的实践。  相似文献   

17.
文化遗产的申报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申报成功后对促进当地发展的诸多益处,使得国内许多重点文物项目争先恐后的挤入世界文化遗产队伍。然而许多地区在项目申报成功后,忽视旅游地景观的合理规划和发展的可持续性,肆无忌惮的开发,对遗产地造成巨大破坏。本文主要研究景观的整体规划开发过程在遗产地申报成功后的重要性以及在申报成功后如何对遗产地进行可持续的景观规划开发。  相似文献   

18.
后现代艺术是对现代主流艺术的一种挑战和补充,其凸显个性、自我实现的表达方式与服装设计日趋个性化、风格化的诉求不谋而合。文章通过对后现代艺术特点以及对服装设计中后现代设计语言应用的解析,从而清晰地阐述服装设计与后现代艺术的融合。  相似文献   

19.
王妍  贾克斌  刘鹏宇 《计算机应用》2006,26(Z1):325-327
在传统的基于关键字检索方法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基于颜色特征的图像特征提取和检索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开发了文化遗产多媒体数据库及其基于内容的检索系统;重点讨论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该系统运行稳定,特征入库时间短,检索响应快且结果较符合人类视觉特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引入新式打磨机挑战手工艺术世界这一案例,探讨了现代科学与传统艺术的关系;并进一步讨论了科学与艺术的密切联系:艺术需要逻辑思维和借助科学手段,科学为艺术的创作提供了依据和物质技术手段。同时,科学需要灵感和想象,艺术让科学插上想象的翅膀。最后,通过古今科学和艺术关系的分析,指出未来的趋势是科学艺术化,艺术科学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