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角度研究抗疫精神,有助于凝聚民族共识,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有助于提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对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具有重要的精神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以《孟子》修身之道在高校的浸润为例,高度融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精神,为引领与塑造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建设,涵养大学生社会主义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2012年11月  相似文献   

3.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和现状进行分析,从教育目标、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教育平台、教育评价五个方面构建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是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4.
<正>为贯彻落实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相向而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学报将于下半年新开设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类哲学社会科学栏目,欢迎高校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心理咨询教师、宣传思  相似文献   

5.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礼仪文化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道德文化要求,其理论的生成和发展有着系统、深刻的内在逻辑,是中华民族精神命脉的基本立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价值标准,也是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相结合的具体产物。厘清其时代价值和发展路径,有助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提升和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具体要求和行为指南。  相似文献   

6.
航天企业要做好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工作,就要在航天宣传思想战线上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充分认识并履行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五项使命"任务的重要意义和要求,切实提高履行五项使命任务的能力,落实好履行五项使命任务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高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是国家文化强国战略的需要,是推进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需要,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本文分析了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面临的若干问题,从推动深层文化认知、建设校本化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培养高度文化自信三个方面提出了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出场语境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传承、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理论基础、以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伟大成就为立足点,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新时代工匠精神内涵主要表现为精益求精、执着专注、一丝不苟、追求卓越。面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需求,应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匠心理念,厚植工匠文化,建立制度保障,加强技能培养。  相似文献   

9.
文化素质教育是职业院校的工作重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文化育人观,是新时代加强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也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内在要求。职业院校必须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转化与创新,针对课堂文化教育、实践文化教育、宿舍文化教育、网络文化教育等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的主要方面进行重塑,进而在创新形式、建设平台、丰富内容、调整反馈的同时,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文化支撑,重塑文化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0.
诚信,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涵,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所追求的目标。诚信是安身立命之本、齐家立业之道、治国理政之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大学生诚信价值观需要把握其历史维度、价值维度、实践维度。通过开展生活化的诚信教育,讲好中国诚信文化故事,注重与校园活动相结合,切实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对大学生诚信价值观的培育中。  相似文献   

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厚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理念,是我们在新时期对中职学校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所要汲取的重要思想养分。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探索中职学校素质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中职学校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在坚持育人为本的原则下,探讨中职学校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正>习近平~([1])总书记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习总书记的这一论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充分肯定。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家文化是涵养人们价值观的思想内核,对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青年大学生是互联网普及率最高的人群。如何把握信息网络时代学校团委思想引领的特点和规律,推动学校团委宣传思想文化引领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是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挑战。以昆明冶专团委“融媒体搭建”为例,从搭建与发展融媒体平台、打造各平台战略性产品、塑造融媒体特色工作品牌、利用好融媒体网络平台正确引导、做好舆论引导与监控、总结融媒体搭建经验提高工作效率6个方面进行分析,指出了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底蕴、多样的表现形式以及鲜明的特点,其在新时代仍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在思想的重要源泉.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中,有助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与文化自信.着眼于高校思政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讨论优秀传统文化对高校思政教育的促进作用,进而分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针对性地探求二者融合的有效路径,以期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助力,为新时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以及对其文化的存在和发展持有的坚定信心。儒家孝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儒家仁礼思想的根本所在。高校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核心使命,承担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社会职能,当前应从文化自信的视角出发,审视孝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发掘孝文化的多重育人价值,构建"六化"实现路径,培育具有孝德精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相似文献   

1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实现中国梦、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根底与精神命脉. 习近平在内政外交上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维,蕴含着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深理解. 以习近平传统文化观为指导,创新传统文化研究,可能获得新的丰硕成果,包括:以探讨内源性精神动力为目的的传统文化价值研究、以探讨优秀文化基因以及基因重组为目的的传统文化内容研究,以探讨普遍性价值、建立文化自信为目的的传统文化现代化研究. 创新研究有助于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主力军,是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家国情怀”作为主体对共同体的一种认同,蕴含着“家国同构”的思想渊源,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基因,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面,尤其是在大学生增强民族凝聚力、建设幸福家庭、提高公民意识等方面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阐释了信仰生成论视域下“家国情怀”的基本含义,探讨了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逻辑起因,建构了培育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多元路径,即厚植信仰土壤,传承优良家风;播撒信仰种子,赓续红色基因;整合信仰内容,涵养家国情怀;坚定信仰意志,消解信仰危机;塑造信仰人格,铸起精神坐标。  相似文献   

18.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战胜困难、不断前行的力量之源。大学生肩负民族复兴重任,其健康成长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能够使其更好地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更好地汲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更好地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好地发挥创新创造能力。新时代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注重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实践活动,发挥教师对青年学生的示范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课程思政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全新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从“立德树人”“全面发展”“德育为先”“行为世范”等方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教育文化中的“立人达人”“全人教育”“圣人人格”“言传身教”等思想进行了传承与创新,在课程教学内容和形式以及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德育思想是中华伦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协调社会秩序等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对这一重要德育资源,我们应与时俱进,赋予传统德育以新的生命,实现其现代转换,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和体现时代精神的社会主义新德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