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波 《给水排水》2021,47(11):1-5,11
通过对《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发展纲要》的颁布实施给粤港澳大湾区西岸主要城市澳门、珠海、中山带来新一轮超常规发展机遇的解读,以及对3座城市的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面临的海水上溯、取水口被咸潮连续覆盖时间长、各主要取水口无法获取优质原水资源、系统调咸设施严重不足等安全隐患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落实《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发展纲要》流域统筹协调要求对澳门-珠海水资源保障系统和中山市南部三镇水资源保障系统进行有序分阶段整合,提高科学运行调度水平、减少重复建设、有效降低系统运行成本等建议,切实做到科学合理有序利用有限水资源.  相似文献   

2.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粤港澳大湾区的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等新老水问题情势与应对和保障能力,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要求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加强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保障,已成为关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败的关键之一。在系统梳理粤港澳大湾区区情水情的基础上,对标建设国际一流湾区的标准,按照问题导向的要求,提出了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思路、重点、任务,为下一步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保障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极端天气频发,且高度城镇化建设改变了下垫面情况。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地位及其遭受内涝灾害所可能产生的巨大损失决定了该区域内涝防治的重要性。探讨了韧性体系的概念及演进过程,并结合粤港澳大湾区高度城镇化区域的内涝特征,提出城市韧性内涝防治体系策略,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规划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为贯彻落实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按照水利部统一部署,珠江委组织编制完成的《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保障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近日已由水利部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印发.  相似文献   

5.
依据2009—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社会经济指标和水资源数据,通过泰尔指数、基尼系数对人口、GDP与水资源空间分布的均衡性进行研究,并构建了水资源负载指数模型,分析了区域水资源开发程度。结果表明: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人口与水资源量、GDP与水资源量的匹配程度较低,基尼系数分别为0.520和0.651,属于高度不平均等级,且基尼系数呈上升趋势;通过泰尔指数得到了相同的结论,区域间差异对总体差异贡献率较大,而区域内的人口、GDP与水资源匹配差距不突出;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水资源负载指数为4.0,等级为Ⅲ级,开发利用程度为中等水平,各城市水资源负载差距悬殊,且呈逐年增加趋势,表现为经济总量大、人口密集、水资源条件相对不足的地区,开发利用程度高、潜力小;粤港澳大湾区水资源空间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协调,且水资源空间不均衡性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黄本胜  李深林  邱静  胡培  刘达 《水利学报》2021,52(2):150-157
粗放且剧烈的人类活动造成了严重的水环境污染,进一步恶化了水资源使用条件,靠水而居却无水可用的窘境成为制约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粤港澳大湾区的珠三角九市正是处于该发展阶段的典型区域之一.结合珠三角九市发展现状和水资源水环境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河湖水质影响的地表水资源评价新方法,评估水环境污染对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产生...  相似文献   

7.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发展大局中的重要战略区域之一,随着大湾区人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支撑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水资源安全问题引起关注.从大湾区水资源供给侧和需求侧探讨水资源安全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并进一步分析未来大湾区的水资源供需形势,围绕大湾区水质达标、时空均衡、应急有效等目标提出节水优先、水资源保护、提升备用供水能...  相似文献   

8.
适宜的城市水面率对改善城市地区生态质量和提高城市生活空间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借助RS与GIS技术,以免费开放的光学遥感数据Landsat影像作为数据源,利用水体指数NDWI和植被指数NDVI构建自动水体判别模型,以此开展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近20年来水面率演变分析。结果分析表明,近20年来,粤港澳大湾区水域面积共减少了136 km2,水面率从4.48%减少到4.22%;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中,水域面积减少最多的城市为江门市,水域面积减少44.20 km2,水面率从6.10%减少到5.62%,其次是佛山市,水域面积减少32.34 km2,水面率从13.17%减少到12.32%;澳门、香港、惠州、肇庆水域面积减少不超过10 km2;广州、深圳水域面积减少不超过20 km2。对粤港澳大湾区土地利用类型做转移矩阵分析,得出水域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建筑用地的增加侵占了原有的水域范围。研究成果可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水资源合理利用和水生态建设工作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持,同时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生...  相似文献   

9.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深圳先行示范区等重大国家战略深入推进,水安全问题已成为影响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瓶颈制约。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保障能力提档升级,不仅需要借鉴国际一流湾区的先进经验,加强顶层设计,更要形成跨区域、跨部门、跨学科的协作合力。通过系统评估粤港澳大湾区面临的水资源承载能力、水旱灾害防御、水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等方面问题,归纳总结世界一流湾区水安全保障的经验与启示,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为进一步完善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保障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防潮安全已成为大湾区最突出的水安全问题之一。大湾区城市高质量发展对防潮安全和生态景观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兼顾防灾减灾及景观生态功能综合提升的海堤高标准建设迫在眉睫。系统梳理了粤港澳大湾区海堤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形势,分析了传统防浪防潮垂向一体化建设模式存在的短板,提出了基于“浪潮分离”的大湾区海堤高标准建设新理念,创建了“三重防护—模块组合—系统优化”的海堤设计新方法,可有效提升海堤减灾—生态—景观多元功能,保障大湾区防潮安全,为我国及世界其他滨海城市海堤高标准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当前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结合虚拟水概念及其特性,构建了水资源量、虚拟水、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4个维度的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变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了评价虚拟水影响下水资源承载力的改进物元可拓模型,并应用于粤港澳大湾区9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深圳水资源超载,广州、佛山为临界超载,其他地市为弱可承载或可承载,模型评价结果可为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赣州是江西的“南大门”,与粤港澳大湾区天然地缘相近。近年来,江西省政府出台若干政策措施,支持赣州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桥头堡”。如何借“湾”道超车增强发展新动能,翻开城市管理服务的新篇章?“大湾区能做的,我们也要能做到”,南康区城管局选择了从城市环境开始对标大湾区,这既是决心,也是承诺。南康深刻明白,优质的环境是一座城市的重要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也是推动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后花园”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3.
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水利标准在保障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中具有基础性、引领性作用。深入分析了粤港澳三地水利标准化工作的共性和差异,研判新形势下粤港澳三地水利标准互认与协同中存在的问题,基于需求分析编制一批湾区标准并构建大湾区水利标准体系,对于支撑大湾区水利高质量发展、助推大湾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作为长远保障珠江三角洲城市供水安全的重要水利工程,大藤峡水利枢纽投入运行后,充分发挥流域水资源分配与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重要屏障的作用,有利于澳门特别行政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彰显了“一国两制”的优越性。论述了大藤峡水利枢纽建设的背景、建设后对澳门发挥的巨大作用,总结了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在工程建设、水资源管理等方面对供水安全保障采取的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15.
水文化与水政策法规建设是弘扬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文化政策建设的重要一环。系统梳理了粤港澳大湾区水文化、水政策法规建设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结合其他湾区实践经验提出了粤港澳大湾区水文化和水政策法规建设建议。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呈现水文化研究有待深入、弘扬有待加强、传承力度有待提高、水管理体制有待健全、水治理体系有待完善、水市场潜力有待挖掘等多重问题,未来需进一步加强水文化、水政策法规宣传教育力度,建立流域综合治理协调机制,树立新时代水资源管理理念和水政策法规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01~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中介机构与企业技术转移专利计量信息及其空间关系,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法,探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中介机构与企业技术转移网络演化特征。得出如下结论:(1)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中介机构与企业技术转移以技术转移流动辐射为主,流动辐射的网络广度和深度要优于流动集聚。(2)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中介机构与企业技术转移呈明显的网络“小世界”特征,广东高航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是核心力量。(3)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中介机构与企业技术转移各城市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17.
以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涉及的广东省9个市为研究区域,利用人水和谐理论方法,对研究区2014-2018年共5 a的人水和谐关系进行了量化,并分析了人水和谐关系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中综合考虑影响人水和谐关系的健康度、发展度和协调度3个要素,建立指标评价体系,采用主、客观权重和合作博弈论确定综合权重,分别计算3个要素,进而通过要素集成确定人水和谐度。结果表明:大湾区背景下的广东省9市,近5年的人水和谐关系处于“基本和谐”到“较和谐”等级,且有逐渐向“和谐”转变的态势;从空间分布看,大湾区周边的江门、肇庆和惠州3个市的人水和谐度较其他城市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和分担经济高度集中发展带给水资源系统的压力,从而为大湾区未来的综合发展提供优质的水资源条件。  相似文献   

18.
为科学评估粤港澳大湾区9市用水结构变化和各市间用水公平性,对2004—2019年水资源总量、供水量、用水量、用水量、GDP、常住人口等数据进行分析,分别采用区位熵和洛伦兹曲线研究了各市用水结构及其公平性。结果表明:大湾区水资源短缺严重,供水量和用水量下降明显,各市用水结构差别较大,总用水量-水资源量分配不平衡,生产用水量-GDP公平性一般,生活用水量-常住人口公平性良好。评价结果可为继续优化大湾区水资源配置与进一步提升用水效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行业信息     
<正>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初步设计报告获批近日,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基础性工程——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正式获批。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西起西江干流,东至深圳公明水库,中间以深层管道输水方式穿越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群。工程估算总投资353.99亿元,输水线路全长113.2km,设计多年平均引水量将达17.87亿m~3,多年平均供水量达17.08亿m~3。  相似文献   

20.
针对粤港澳大湾区咸潮逐年加剧、江河来水偏枯、供水需求增加的趋势,系统分析了珠江河口咸情面临形势及主要问题,揭示了珠江河口咸潮运动机理和上溯规律,结合珠江河口地区水资源时空分布和水厂取水、蓄水、供水格局特点,统筹考虑上游补水压咸、中游取蓄水避咸、下游工程措施阻咸3个层面的对策措施,创建了粤港澳大湾区咸潮综合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