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胶东面花作为胶东地区传统民间艺术的一部分,根植于山东人民的民俗生活,包含着胶东地区的民俗文化和历史。胶东面花题材丰富,造型独特,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但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变化,胶东面花的传承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基于这一现象,文章通过研究胶东面花的文化内涵与艺术特征,剖析胶东面花艺术符号的深层寓意,探究其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应用。提取具有代表性的造型和色彩元素,通过图形化设计将其融入文创设计中,增强大众对胶东面花的心理认同感和民族自信,从而实现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以文创设计这一形式将胶东面花文化更好地呈现出来,将传统的民俗艺术符号更好地融入现代设计中,促进了胶东面花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陕西面花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其生存环境不容乐观,本文从陕西面花艺术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着手,探讨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虚拟体验的优势和具体途径设计,以此为陕西面花艺术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寻求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3.
陕西面花是陕西民俗文化的重要部分,在现代环境的冲击下,陕西面花的传承存在一定的危机,因此探寻传承面花艺术的方式和途径变得极其重要。设计开发其衍生品是陕西面花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本文主要对陕西面花衍生品设计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面花,也称为花馍、礼馍等,在我国黄河流域的许多地区都广为流传。面花艺术历史悠久,一代一代传承至今。它不仅仅是一种吃的食物,同时面花也具有着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在许多日常场合都能见到,不同的场景里代表着不同的价值和不同的文化内涵。在不同地域的影响下,使得面花也拥有了丰富多彩的变化和不同的种类。作为优秀的民间传统手工技艺之一的面花,有着朴实、纯真、丰富的品质特点,这些特有的品质可以让我们从中获取灵感和元素。在陕西,面花作为一种极其具有特色的民间手工艺术,在发展中也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形式。由于现代社会中,这样的民间手工艺术开始消亡,他们急需保护和传承。我们重视面花的艺术价值,传承面花的手工艺术,欣赏传统民俗的独特魅力,看到传统手工艺的更多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从洛川生肖面花的民俗价值、造型特征、传承与发展三个方面对洛川生肖面花的造型特征进行了分析,对生肖面花的传承与发展进行了一定的探究。  相似文献   

6.
为传承与发展传统手工印染工艺,为现代服饰创新设计提供新方法,以水拓染技艺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文献、实际体验,阐述其文化内涵、审美特征及情感表达,深挖其艺术特色。并以案例分析解读及元素转化设计的方式,从设计思维跨界、材料配伍延展、图案设计创新、工艺技术组合4个方面给出水拓染技艺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创新应用路径。研究表明:将水拓染技艺与现代服饰设计相结合,既展现了传统手工艺的艺术特征与文化魅力,又满足了消费者的个性追求与人文需求,有助于构筑文化加持、艺术与技术双重作用的服饰设计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湖南通道侗锦的实地调研,分析归纳了侗锦中几何纹样独特的艺术渊源与艺术形态,针对几何纹样中个性组织结构、灵活构图特征及创新应用形式等方面,研究了几何纹样在通道侗族织锦中的造型规律及美学形态,探究了几何纹样在通道侗族织锦图案中的艺术特色,为侗锦这一非物质文化艺术的活态传承及创新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徐乐  丁晖 《西部皮革》2024,(8):111-113
通过文献分析和设计实践,文章深入探讨了山水画在服饰图案设计中的再现与创新。首先,文章系统地梳理了山水画的造型特征和美学价值,明确了其在服饰设计中的关键地位。随后,文章从文化传承与表达、美学享受与情感表达、以及时尚创新与个性表达三个层面,全面分析了山水画在服饰图案设计中的功能与价值。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研究了山水画在服饰图案设计中的再现与创新的路径,具体涵盖了图案造型元素应用、印花设计元素应用、刺绣元素应用和配饰设计应用等方面。此研究旨在深化对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融合的理解,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在服饰图案设计领域的传承与弘扬。  相似文献   

9.
以中国传统服饰技艺中的刺绣为研究对象,围绕刺绣工艺在现代服饰中的传承与革新展开分析,旨在助力刺绣在现代服饰设计中传承与创新。以刺绣的传统技艺与特征为出发点,重点归纳梳理了刺绣的纹样革新、材料革新、工艺革新3方面内容,解析了刺绣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材质应用、工艺应用等创新表现。研究表明,传统刺绣工艺为现代服饰设计拓展出新的发展方向,其特征与艺术价值对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刺绣技艺传承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苗绣是苗族历史文化特有的表现形式之一,承载了文字和图像的双重功能,它的纹饰、色彩和工艺技法体现出独特的民族审美,具有极高的文化、艺术价值。但受到当代社会多种因素的冲击,苗绣在当今社会逐渐被边缘化。为避免这一优秀的民族艺术消亡在时代的洪流中,对其活态传承策略进行研究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针对当代贵州苗绣传承存在的“传承意识淡薄”“受众群体缩小”和“商业竞争力弱”3个主要问题,本文归纳总结其传承、发展、创新的思路,分析扩大影响力的方法,最终提出了保障民族文化传承场域、与现代艺术结合、结合“互联网+”等多维度活态传承策略。  相似文献   

11.
凤翔木版年画是传承了500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播媒介不断变化、不断更新的当下,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如何更好地延续,成了热爱传统文化和传统文化保护工作者重点思考的问题之一。文章基于新媒体背景,对凤翔木版年画“吉祥画”的传承与发展进行研究,通过对其画面特征、寓意表达进行分析,提出凤翔木版年画“吉祥画”的文创产品创新发展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黄梅挑花是我国民间传统手工艺术,是湖北省黄梅县民间艺人智慧的结晶。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黄梅挑花,有着其独特的艺术特征与很高的审美价值。本文通过对黄梅挑花的发展概况和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旨在基于国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要求下,如何将黄梅挑花这个民间艺术的瑰宝做出传承与保护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布糊画素有“中华百艳,华夏一绝”的美誉,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布糊画艺术以满族的传统补花工艺为基础进行艺术创作,在创作过程中涉及工笔绘画、传统刺绣和堆绣、唐卡、剪纸、景泰蓝等工艺的技法和原理,其将这些优秀的艺术创作手法整合,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发展成自己独特的艺术特点和风格。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宝贵的文化财富,也是地区文化的彰显。在当今时代,发扬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对文化进行保护的重要举措。文章主要围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布糊画”的传承与创新进行实践研究,从传承和创新的角度去挖掘和探索布糊画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4.
蔡谨蔚 《印染》2024,(4):88-91
“留白”是中国画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其以画面空白表达空灵意境,呈现出无笔墨晕染的东方美学。将此表现手法应用于现代服装设计,能够在传承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提升服装设计的艺术内涵及审美价值。介绍了中国画“留白”手法的渊源、特征及美学价值,分析了“留白”手法应用于服装设计的意义,并阐述了现代服装设计中“留白”手法的具体应用及发展。  相似文献   

15.
通过深入调查及文献研究,在介绍缂丝起源及称谓由来的基础上,梳理南通缂丝的传承与艺术特征,分析当今缂丝产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以“周而不比,和而不同”为核心,政府、院校、企业三方共同推动的思路,提出南通缂丝未来传承与发展的更多参考方向。  相似文献   

16.
宗雯 《西部皮革》2024,(7):31-33
汉绣艺术常运用吉祥图案来表达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文章基于解析汉绣图案的符号化表现,在保存其文化基因的基础上传承创新。通过观察动植物和自然现象的各种寓意,创造出程式化、象征性的表达手法,将祈福纳祥、驱恶辟邪的思想观念转化为独特的艺术语言。研究认为,通过对汉绣吉祥图案符号学意义上的分析研究,可以深入了解这些图案符号所体现的社会特征和文化内涵,进而保护和传承汉绣艺术。  相似文献   

17.
王银明  顾鸣  刘素琼 《丝绸》2022,(9):97-106
艺术染整“文本创新”对服装原创设计意义重大,它赋予艺术染整图式“意义”,使服装设计更具原创视觉特征和文化个性蕴涵。文章从设计美学的视角,重点讨论了服装设计与艺术染整视觉创新之间的关系。结合当前国内外优秀服装设计案例,从“自然、绿色、民族、艺术、科技”五个方面,分析艺术染整视觉创新在服装设计创作中的应用,提出了艺术染整超越“工艺本体”进行“文本创新”的观点,为中国时尚创意与服装品牌创新提供一种新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设计色彩是设计专业所开设的基础专业课,其立足于审美能力及创新意识两方面。对此,设计色彩的教育教学工作,区别于美术学等专业写生课程,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能力,引导学生将绘画性的色彩审美意识逐渐转化成为设计性的色彩审美意识,同时以多种形式来鼓励学生用设计色彩进行艺术表达,以创新方式来表达其内心的情感及审美个性。对此,在设计色彩教学训练中,教师应该从审美及训练途径进行教学研究,这也是文章的重点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9.
以CNKI数据库中2018-2021年“高校双创”“非遗传承”“乡村振兴”等关键词相关文献作为原始数据,运用CiteSpace知识图谱和ROST的社会网络与语义网络功能进行可视化分析,旨在研究非遗传承和乡村振兴多个热点话题下各要素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以及高职院校如何在各要素之间发挥串连桥梁作用。研究发现“高校双创与乡村振兴”的结合发展研究存在多样性、交叉性的特点;2018年“乡村振兴”“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大学生”“高职院校”等关键词成为后期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2019年研究多集中在“意义-问题-路径”方面,2020年以“乡村旅游”“职业教育”等为研究热点,2021年在“路径”“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具体深入研究,热点呈现以点深入和以面扩散的趋势;在ROST社会网络知识图谱中呈现出“核心-次核心-外围”的网络状结构,“乡村”“文化”“院校”“非遗”位于核心。基于此对高职院校双创教育、非遗传承和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阐述,为后续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与实践运用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丁雅琼  潘海音  卢湋翰 《丝绸》2022,(4):110-116
非遗“京绣”发源于北京,是体现中国皇家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深入分析和研究京绣纹样传承与创新设计方法,对于更好地保护和振兴传统工艺,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京绣艺术的发展与传承的问题引入,以京绣最具特点的纹样进行专题分析,结合现代服装图案的特点进一步论证,并尝试在服装创新设计中实践。通过实践说明京绣在现代服装中可以产生较高的文化价值和市场价值,最后总结出京绣纹样在现代服装图案中传承与创新设计的基本规律和方法,为服装行业提供参考,为京绣艺术的传承和传统工艺振兴提供新的应用探索与灵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