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西瑞昌剪纸在中国剪纸艺术领域独树一帜,在艺术风格上兼具北方剪纸的粗犷与南方剪纸的花巧,具有粗中有细、刚柔并济的个性特征,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论述了文旅融合视角下江西非遗剪纸传承的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以及文旅融合与非遗剪纸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通过分析江西非遗剪纸传承过程中现存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优化路径,以期为江西非遗剪纸助力文旅融合发展的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正>饮食文化与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融合,既能加强学生的汉语文化素养,储备丰富的饮食文化,而且有助于推动传统饮食文化的传承发展,使学生深入了解文学之美,并借助文学创新饮食文化传播方式,实现自身文化传承与教育价值。由吴澎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于2020年9月出版的《中国饮食文化(第3版)》一书,立足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系统梳理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渊源、演变历史,并从现有的饮食文化体系出发,全面介绍中国饮食文化的菜系风格、风味小吃、  相似文献   

3.
文旅融合是新时代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传承和发扬优秀文化的有效途径。葡萄酒旅游产业本身具有很强的文化属性,是文旅融合的典型载体。该文首先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厘清了文旅融合视角下葡萄酒旅游产业发展研究的脉络和路径,进而分析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在探究葡萄酒旅游产业融合的模式及动力机制基础上,从文旅融合视域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旅游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了策略建议。该研究结论有利于拓展新时代背景下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视野和路径,同时对推动案例区整合和优化产业资源,加快葡萄酒旅游品牌建设,带动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苏皓男  赵逸 《丝网印刷》2023,(9):102-104
探讨文旅融合视域下非遗的数字转化、代际传承、传播发展、现代应用等方面的问题,提出形成八维一体的非遗数字活化与创新发展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5.
南京绒花有着悠久的历史发展历程,谐音“荣华”,带有美好的寓意。南京绒花于2007年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该项非遗在保护与传承出现了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传承人较少和公众关注度较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文旅融合下南京绒花传承与发展的四项策略,其中包括非遗与旅游融合策略,打造文化品牌策略,新媒体传播与营销策略,扩大消费群体和传承人才策略。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物质生活逐渐得到满足,由此更加倾向于对精神文化的追求.在这一需求变动下,旅游业逐渐与文化产业融合,形成了文旅融合的发展模式.目前文旅融合依然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主旋律,对当下我国文旅融合发展实践进行观察可以发现,地域文化元素在文旅融合发展模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各地开展了各项实践将地...  相似文献   

7.
吴明芬 《西部皮革》2023,(22):96-98
文旅融合是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实践,是各个民族实现交往交流交融的新形式。基于文旅融合的时代发展新风向,深入挖掘文旅融合的重要动能,可为推动民族服饰文化传播提供有效发展载体。文旅融合与民族服饰文化传播两者之间具有共同的基础动力、实践主体和价值目标,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基于此,紧抓两者之间的具体联系以期探讨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动能为民族服饰文化传播的最优路径。  相似文献   

8.
文旅融合是产业创新与地方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载体。党的二十大发出了“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号召,更凸显出文旅融合战略的重要性。文章试图在文旅融合这个大环境下,从传统产业创新发展角度出发,结合文旅融合发展要素,提出金华纺织服装产业创新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围绕秭归饮食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对秭归特色饮食进行概述,分析当前秭归特色饮食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成效和不足,进而提出一些有利于推动秭归饮食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在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的今天,传承传统文化、传播饮食文化已然成为中国文化向国际化发展的重要需求。《舌尖上的中国》这部纪录片展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内涵,以新颖的形式吸引了大众的眼光,触动了人们的心弦。本文阐述了《舌尖上的中国》所体现的中国饮食文化特征,分析了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承理念和传承方式,以期更好地发展与弘扬中国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11.
<正>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史孕育出包括饮食文化在内的无数灿如星辰的文化类型。饮食文化的特殊性在于其兼具物质和精神双重性质,既有物质实体,又有精神传承。在当今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历史背景下,饮食文化与兴盛旅游产业相结合是其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传承传统饮食文化、创新旅游产业发展有重要意义。为做好饮食文化旅游开发,各地应充分结合当地饮食文化资源和旅游基础资源,学习饮食文化旅游开发的相关理论,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理论,  相似文献   

12.
由于中西方地理位置上的差异,其自然环境存在较大差别,不同的自然环境特征孕育出了不同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特征。在这些自然因素和历史因素的影响下,中西方文化在文化特征和表现方式方面都存在着诸多不同。饮食文化作为受众较广、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民族文化组成成分,蕴含着民族文化的核心特征,同样面对着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冲击。饮食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缩影,同样需要交流和发展,只有对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进行探究,对中西方饮食文化的社会认同进行分析,才能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中保证自身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了促进文化的进一步融合和发展,对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与社会认同进行探究。通过对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含义进行分析,总结出中西方饮食文化的特点;对比中西方饮食文化的特点,寻找其中存在的文化差异表现;针对存在的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探究文化差异的形成原因,实现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的探究。对社会认同理念进行阐释,分析中西方饮食文化中的社会认同现象;分为西方饮食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和中国饮食文化在西方的传播与发展两个角度,提出基于社会认同理念的中西方饮食文化发展策略,实现中西方饮食文化的社会认同探究。  相似文献   

13.
黄梦瑜  路增强 《西部皮革》2023,(23):136-138
夏布绣为江西新余唯一国家非遗刺绣,因其独特的天然绿色制作工艺、独有的刺绣针法手艺以及独创的绣品创意设计等特点在刺绣业中占有一席之地。近年来,这一文化产业在与其同类刺绣文化同质化所造成的一系列冲击下,亟待寻求传承与创新的新途径。文章尝试以文旅融合的方式,宣传文化;以产教融合的方式,传承文化;以文化与产业融合的方式,增值文化。促进传统文化与社会的联系,凭借地区文化软实力助推夏布绣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4.
<正>在我国悠久的饮食文化中,面食文化是重要的内容。面食通过与具体的节庆、时令等元素相结合,从而形成了极具特色的中式节令面点。本文从我国饮食文化的发展背景认识入手,结合中式节令面点的发展历程与中式节令面点的具体特点,进而分析中式节令面点传承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危机与压力,并且为中式节令面点的传承发展提供相关建议。在整个饮食文化中,面点以其悠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非遗饮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挑战,新媒体的出现提供了机遇。本文主要探讨了新媒体如何赋能非遗饮食文化的传播路径,强调了非遗饮食文化传播的重要性,指出了非遗饮食文化传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新媒体赋能非遗饮食文化传播的路径,以促进其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田江  秦霞 《酿酒》2023,(1):24-28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酒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既是中华五千年文化延绵不息与世代传承的需要,也是发展传统文化、提升现代产业和经济转型的需要,更是传播中国文化、发出中国声音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必然之道。全面分析国内外酒文化旅游的模式,研究“互联网+”背景下深化酒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径,并针对四川省现状提出进一步融合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广袤的土地上孕育着各具特色的美食风味,漓江山水更是孕育了“桂北饮食文化”,在丰富生态材料和野味野菜的基础上增添佐料、创新做法,使得白斩鸡、炖药鸡、打边炉、瑶家腊肉等成为广为熟知的特色菜肴。众多周知,桂北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各不相同,却又在此处发扬与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桂北饮食文化”。因此,桂北风味的研发与创新应当在传承文化的基础上不失创新,在创新改革中不失规范,这样才能将桂北饮食文化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广袤的土地上孕育着各具特色的美食风味,漓江山水更是孕育了“桂北饮食文化”,在丰富生态材料和野味野菜的基础上增添佐料、创新做法,使得白斩鸡、炖药鸡、打边炉、瑶家腊肉等成为广为熟知的特色菜肴。众多周知,桂北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各不相同,却又在此处发扬与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桂北饮食文化”。因此,桂北风味的研发与创新应当在传承文化的基础上不失创新,在创新改革中不失规范,这样才能将桂北饮食文化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9.
实施红色旅游发展工程是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重要任务之一。产业融合是助推红色文化与旅游融合创新发展的根本。文章探讨了红色文旅融合的形成机制,融合路径主要包括政策融合、资源融合、产品融合、市场融合四个方面,并探索性地采用AHP构建了红色文旅融合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南充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南充市红色文旅融合水平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还存在红色文旅融合广度和深度不足、融合程度不高、区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为此提出对策建议:加快红色资源的市场化、产品化和品牌化;扩大红色文旅产业效益及辐射带动效应;加强红色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拓展产品融合形态,提升红旅消费水平;加强区域合作,构建红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20.
沈艺婷 《西部皮革》2022,(20):88-90
汉绣作为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但汉绣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仍处于基础阶段,未形成完善的体系。本文以汉绣的发展状况为基础,分析了导致汉绣发展衰弱的主要原因,结合文旅融合理论,立足于汉绣技艺本身,提出汉绣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从设计介入到品牌形象营造,再到建立文化产业园区,形成产业链,以扩大汉绣的传播范围,促进汉绣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