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长江流域水土保持60年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纯艳 《人民长江》2010,41(4):26-30
对60 a来长江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进行了全面回顾与总结。长江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即1950~1965年的起步阶段,1979~1987年的恢复阶段,1988年到目前的发展阶段。在长江流域60年的水土保持建设中,有关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及执法监督机构不断得到完善,水土流失监测与评估体系不断得到加强;通过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长治"工程、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重点工程、云贵鄂渝世行贷款水土保持项目等工程的实施,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大幅增加,水土流失面积大幅减少。由于长江流域幅员辽阔,自然情况千差万别,水土流失治理任务依然十分繁重。对今后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防治的目标和任务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
沈雪建 《中国水利》2023,(17):14-18
水土保持监测和信息化工作是科学推进水土流失防治、提升水土保持管理能力和水平,推动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围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新要求、新部署,从推动水土保持监测站网优化布局和计量管理、深化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定期开展水土保持专项调查、探索生态系统水土保持功能评价、建设国家水土保持大数据库和开展智慧水土保持建设6个方面,阐述了近年来水土保持监测和信息化工作取得的进展成效及存在的差距不足,提出了今后工作重点,推动水土保持监测和信息化工作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3.
曾红娟  朱永清 《人民长江》2017,48(12):26-29
水土保持监测站网建设是监测工作的基础。三峡库区及其上游的金沙江下游、嘉陵江流域、沱江流域、乌江上游是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集中区,严重的水土流失制约了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影响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立足于长期为三峡工程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管理、三峡库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和信息服务这一根本出发点,提出了由1个流域监测中心站、5个省级监测总站和38个监测点组成的三峡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监测站网建设思路,以及以协同站网区域监测、典型监测和人为水土流失监测为方法体系的不同尺度、不同对象的水土保持监测信息服务模式,旨在全面掌握三峡库区及上游水土流失状况及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正>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成立于1999年12月,2003年正式挂牌,是最早组建的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网的流域监测机构,是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直属事业单位。中心站内设综合室、监测室、科技室、设计室、评佑室和网信室6个副处级室,主要职责是:负责组织长江流域和西南诸河(澜沧江以西)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参与国家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管理和协调工作,指导流域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化建设;负责流域水土保持动态监测数据库建设与管理工作,承担《长江流域水土保持公报》编制工作;编制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规划和实施计划;开展  相似文献   

5.
水土保持监测是国家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决策依据和制定有关方针政策的基础。监测网络建设是水土保持科研和水土流失预测预报的载体 ,也是水利信息化建设对水土保持工作的客观要求。文章对全省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体系架构和技术规程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6.
邹汝良 《人民长江》2017,48(12):1-4
基于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的监测调研工作,结合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的总体要求,针对开展好流域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这一课题,从完善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工作、构建应急监测体系、强化机构职能定位、推进先进技术和设施设备应用、优化流域网络体系顶层设计、探究水土流失监测综合性指标设置等方面开展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以利于更好地开展新形势下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7.
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方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平仓  程冬兵 《人民长江》2020,51(1):120-123
长江流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经过30多年治理与实践,长江流域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面对老问题和新要求的双重挑战,长江流域水土保持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为扎实推进长江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建设安澜、绿色、和谐、美丽长江,在系统总结以往工作经验和成效的基础上,提出了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方略;同时针对老问题和新要求,提出了几条建议和展望:系统开展全流域"硬骨头"摸排工作,针对性启动专项技术攻关研究,弄清全流域及重要支流水土保持率,以及研究长江流域"减量、降级、增效"新时代水土保持目标与对策。以期为指导未来一段时间流域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水土保持监测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通过水土保持监测,可以掌握区域水土流失预防治理和水土资源变化情况,了解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成效,分析生态环境现状及变化趋势,为编制水土保持规划、开展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和政府制定生态环境建设政策提供依据,并通过发布水土保持监测公报,让社会公众及时了解水土流失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水土保持法》对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性质、任务和监测机构的职责作出了明确规定,我们应认真学习并贯彻落实,努力推进我省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9.
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是解决目前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与水土流失矛盾,拓宽水土保持投资渠道,推动水土保持工作全面开展的有效方法。建立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 ,是加快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治理速度 , 解决该流域水土保持投入不足 , 提高全流域保护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意识的需要。依据长江流域水土流失发生发展特点、形态、相关群体利益关系和防治对策的不同,提出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构想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
罗文  刘星  袁再健 《人民珠江》2023,(6):96-100+124
水土保持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中国的生态环境大数据的建设和应用,为水土保持工作带来了技术革新。但大数据技术在水土保持信息化中的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仅在水土保持监测、建设项目指南方面有所应用。简述了中国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情况,结合大数据中批量数据、流式数据、交互式数据和图数据等处理系统和知识计算、深度学习等分析技术,对大数据技术在水土保持设计、方案编制、监测、监督管理、验收评估、治理信息化和水土流失预测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展望。针对水土保持信息化存在的不足与难点,提出了今后需要加强信息化基础建设、建立数据的收集标准、水土保持知识库的创建、水土保持大数据人才的培养等建议,为加速水土保持信息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遥感、DEM技术的西汉水水土流失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嘉陵江西汉水中上游属黄土梁峁区,是长江的主要产沙区之一,亦是长江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域之一.基于MODIS及ETM遥感影像数据进行信息提取,结合流域DEM、同步降水、径流、泥沙、水土保持及野外调查资料,建立嘉陵江西汉水镡家坝以上流域土壤流失量评价模型,量化分析1989年开展水土保持治理前后嘉陵江西汉水流域水土流失变化规律.在构建流域土壤流失量评价模型中引入较敏感的径流因子,提高了拟合成果与实测估算值的吻合度及模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构建水土流失防治体系 建设水清地绿天蓝美丽长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纯艳 《人民长江》2015,46(19):44-47
长江流域特别是上中游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关系到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介绍了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的现状和特点。自1989年实施“长治”工程及一批国家重点防治工程以来,长江流域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水土流失面积由增到减、生态环境总体向好的历史性转变。今后,应采取科学防治、依法监管、综合治理和改革创新等对策措施,全面构建以长江经济带为核心区域、辐射整个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有效保护和支撑长江经济带乃至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长江科学院水土保持专业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科学院水土保持专业以服务治江事业为宗旨,立足长江、面向南方,紧密围绕土壤侵蚀机理,水土流失与江湖泥沙、地质灾害、面源污染等关系,水土保持共性关键技术等,积极开展基础科研与技术咨询,切实履行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科技支撑职责,积极承担相关社会公益责任,为治江事业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经过10 a的发展,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有:首创移动式坡面水土流失高精度快速测评系统、完善创新以长江上游“排水保土”为代表的长江流域水土保持基础理论、区划理论首次用于中国山洪灾害防治领域、建立泥石流监测预报预警系统,且提出并解决了以工程开挖面与堆积体水土流失测算技术和水利行业标准《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标准》为代表的水土保持共性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4.
张帅  王成林  任红玉  任亮  周畅  罗坤 《人民长江》2017,48(14):33-36
江河治理一直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开展河道治理工程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是预防其水土流失的重要举措。为提高生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以深圳河治理第4期工程为例,探讨了江河治理项目中水土保持监测的内容、方法以及监测体系,并对监测结果进行了讨论。分析结果可为相关江河治理工程水土保持监测项目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平原河网地区地势低洼、平坦,河流纵横交错,水流平缓,水土流失及其治理长期不被重视。该地区往往经济发达,人地矛盾突出,各类开发建设项目占地频繁,必须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视。从嘉兴平原河网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出发,分析总结了该地区典型类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技术要点,为今后水土保持工作提供科学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三峡库区是我国主要水土流失区之一,水土流失面积2.8万km2,三峡库区作为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治理的"四大片"之一,从1989年开始实施了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简称"长治"工程)以来,经过20 a的连续治理,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在对库区湖北省秭归县、夷陵区、重庆市云阳县等典型县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三峡库区"长治"工程20 a来的建设成效,主要体现在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库区水土流失恶化趋势得到扭转,2007年与1985年相比,水土流失面积减幅高达28%;通过水土保持规模经营,把山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培育了以茶叶、柑橘为主的经果林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库区群众增产增收,减缓了人地矛盾,提高了环境容量;同时"长治"工程对减少三峡入库泥沙和面源污染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WebGIS的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电子地图系统建设,以粗泥沙集中来源区作为研究区域,以黄河中游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水土保持工作流程(包括规划设计、计划管理、综合治理、预防监督和淤地坝管理等)为主线,依托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网络、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监测系统数据库,建立覆盖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区、多沙粗沙区、粗泥沙集中来源区,面向不同水土保持管理层的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