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井筒中蒸汽-氮气混合物流动与换热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日亿  李兆敏 《石油学报》2010,31(3):506-510
针对注蒸汽开采稠油过程中出现的蒸汽超覆、窜流及热损失等问题,进行了氮气辅助蒸汽注入技术研究,建立了蒸汽-氮气混合物在井筒中流动和换热的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研究了混合物在井筒中的流动与换热规律,分析了井口氮气注入流量和井口蒸汽干度对蒸汽-氮气混合物在井筒中的流动压力、温度、干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混合物的注入,混合物压力及蒸汽分压不断增加,混合物温度不断升高,气体干度和蒸汽干度不断下降,向地层的散热由靠水蒸气凝结释放汽化潜热提供。井口注入氮气流量增大,有利于提高井底的蒸汽和气相干度,减小井筒热损失。现场应用表明,注入蒸汽-氮气混合物能提高热能利用率,增大油气比。  相似文献   

2.
欠平衡钻井井底岩石的应力状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欠平衡钻井较常规钻井钻速高,这与其井底待破碎岩石所处的应力状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井底岩石的应力状态受地层孔隙压力和温度的共同影响。基于流-固-热三场全耦合基本理论,根据欠平衡钻井中井底待破碎岩石所处的实际状态,对耦合控制方程加以简化,结合与井底岩石应力状态分析相适应的边界条件,利用有限单元法研究了欠平衡钻井过程中地层孔隙压力和地层温度对井底岩石应力状态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钻井液液柱压力和井底岩石温度的降低,井底岩石的各个主应力均在减小,降低程度与压差和温差有关:压差和温差越大,井底岩石的各个主应力减小幅度越大。降低速率与岩石渗透率和热传导率有关,渗透率和热传导率越大,井底岩石的各个主应力变化越快,地层孔隙压力辅助破岩的效率越低。  相似文献   

3.
注蒸汽开发稠油油藏过程中,为了预测沿井深和随时间变化的蒸汽温度分布、干度分布和蒸汽压力分布、套管和地层温度分布,以及焖井、开井生产过程中温度、压力的变化,首先必须建立注入过程中的井筒-地层温度分布模型。而这一模型建立的基础是井筒热损失的计算分析。文中应用热传递基本理论,通过井筒内能量守恒定理建立起注蒸汽井井筒热损失计算预测模型,重点分析了井筒总传热系数Uto和注汽速度对井筒热损失和井底蒸汽干度的影响,对注蒸汽开发稠油油藏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稠油开采双管拌热传热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进一步了解采用双管拌热技术开采稠油油藏时的井筒温度分布情况,利用井筒热传导机理研究了主管内流体温度和压力的变化情况。双管拌热技术开采过程是先通过主油管向油层注入大量蒸汽,随后焖井数天,使蒸汽和地层充分进行热交换;然后,在副管拌热条件下由主管采出。对采出过程建立了双管拌热中温度场的数学模型,并对国内某油田提供的实验井数据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为了优化超深井钻井循环过程中井筒的稳定性,需要建立适宜不同层位的地层温度与孔隙压力耦合的超深井瞬态井筒传热模型.为此,通过寻找地层温度随深度和径向的变化规律,利用线性叠加原理将孔隙压力引起的应力诱导分量和地层温度变化引起的热诱导分量,组合到原位诱导孔隙弹性模型中.同时考虑了钻具旋转产生热源及不同工况下钻具与井壁接触产生...  相似文献   

6.
综合考虑应力场、压力场和温度场的耦合作用对地层塑性破坏的影响,建立了稠油热采井注热过程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并以渤海某稠油油田为例对井筒附近温度场、压力场以及临界注入条件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注入温度和注入压力增大会导致地层塑性应变增大,地层出砂的可能性增大;以等效塑性应变0.4%为出砂判断准则,基于不同蒸汽注入温度、注入压力条件下的地层塑性应变分析结果,确定了不同注入压力下导致地层出砂的临界注入温度;注入压力从17 MPa升至23 MPa时,为了防止地层发生塑性破坏,临界注入温度需从310℃降低到176℃,且临界注入温度与对应的注入压力近似呈线性递减。上述结果可以为稠油热采井更好地选择注入压力和注入温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高温井地层温度变化对井壁稳定性影响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高温井钻井过程中保持井壁稳力的常规方法中并没有考虑地层温度变化的影响,为安全钻井带来了隐患.从钻井过程中井壁及地层温度场的数值模拟和附加温变应力下井壁周围应力场的计算出发,研究了井壁及地层温度变化规律和井周围岩应力状态.依据控制体单元能量守恒原理建立了钻井过程中井壁及地层温度场控制方程,并利用有限差分法对控制方程进行了离散,并对数值求解方法进行了优化,实现了温度场的快速计算.依据孔隙介质热弹性理论对井壁周围的应力分布规律进行了计算,结合地层的强度准则确定了考虑温度变化情况下地层坍塌压力、破裂压力的计算模型,为高温井安全钻井液密度窗口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春风油田排601中区、排6南区新近系沙湾组超稠油油藏具有埋藏浅、油层薄、原始地层压力小、地下原油黏度高等特点,主要采用水平井-降黏剂-蒸汽-氮气复合开发模式。多轮次吞吐后,地层压力下降,边底水突破油水界面发生锥进,面临油井排水期长、周期累计产水量增加、有效生产时间变短等问题,导致最终采收率较低。为此,开展了氮气泡沫辅助蒸汽吞吐实验,通过室内实验和数值模拟,进行泡沫适用性筛选及注入参数和工艺优化。现场应用效果表明,在边底水入侵区块采用氮气泡沫辅助蒸汽吞吐,较上一周期平均排水期缩短8.3 d,含水率下降32.2%,累计产油量增加2 606.0 t;在吞吐高周期区块,注入氮气泡沫可使周期含水率降低8.6%,累计产油量增加1 668.0 t,表明氮气泡沫可有效提高地层能量和封堵大孔隙通道,达到调整吸汽剖面的目的,在提升最终采收率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9.
井壁失稳、坍塌是油气井钻井施工中必须应对的难题。针对复杂地层尤其是非连续地层的超深钻井(>6 000 m)过程,通过研究岩石力学特性、孔隙渗流、井壁受应力与温度场等相互耦合作用,对复杂特殊地层中井壁稳定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线性叠加原理结合地层渗流影响、孔隙压力变化以及地层温度场变化引起的热诱导应力分量,组合到原位多孔弹性模型中,建立热孔弹性模型,并结合D-P失效准则和“应力云”思想,形成了多孔弹性模型及动态温度场耦合的井壁稳定分析方法,并取深水浅部区块1口实例井的钻井过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延长钻井液循环时间有利于地层冷却和井眼清洁,但随着循环时间延长,井壁与地层之间温差过大,叠加的热诱导应力值会加大岩层各向应力差值,易发生失稳。研究结果拓宽了以往井壁稳定性分析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了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0.
魏茂安  陈潮  马海  王延江 《石油物探》2007,46(2):151-155
测井资料是确定地层孔隙压力的基础性资料,为此,利用测井资料来研究准噶尔盆地某区块的地层孔隙压力,开展地层孔隙压力区域研究,以充分认识异常地层孔隙压力分布规律。在分析地层孔隙压力预测传统方法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有效应力定理和声波速度模型的地层孔隙压力预测方法。由相关测井资料计算泥质含量、孔隙度和声波速度,利用声波速度模型计算垂直有效应力,利用密度测井资料计算上覆岩层压力,最后根据有效应力定理计算地层孔隙压力。声波速度模型由支持向量回归机(SVR)通过对相关测井、测压资料的非线性回归得到。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能够以较高精度预测到异常地层孔隙压力,为钻井工程设计提供依据,提高钻井工艺水平,对钻井过程中防止工程事故发牛,减少地层污染,节省钻井成本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提高热采注汽系统热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降低热采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 ,建立了热采注汽系统热效率的数学模型。根据实测数据计算了 9个注汽系统的热效率。提出了改进注汽系统热效率的行之有效的措施。根据排烟的氧含量的大小 ,可以确定注汽锅炉热效率改进程度 ;按管线允许热损失量和保温材料种类 ,设计保温层厚度 ,可大大提高输汽管线热效率。仅此两项 ,即可使大部分注汽系统热效率提高 7%以上 ,井底蒸汽干度提高 10 %以上。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稠油热采井防砂筛管的热稳定性,建立了筛管热应力分析模型,对不同工况下不同钢级的筛管基管进行研究。建模时为获得较高的网格密度,且在划分网格时不引起网格畸变,只取筛管基管的一部分进行模拟,忽略多元热流体化学因素的影响,采用8节点线性减缩积分应力单元C3D8R。结果认为,筛管弹性模量、膨胀系数与屈服强度受温度影响变化显著,对筛管热应力分析有明显的影响;热应力补偿器的配备可显著缓解防砂管柱热应力,提高其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二界面固结良好,一界面存在微间隙的固井质量问题,建立了三岩层剖面的有限元模型,研究了微间隙对井筒温度场和应力场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微间隙改变了井筒径向温度分布的连续性;相对于所研究的整个岩层段,微间隙段井筒温度为低值点。在蒸汽吞吐过程,由于微间隙的影响,套管在温度场作用下部分约束得到释放,使得套管上产生的等效热应力较低。同时,微间隙段套管和水泥会产生较大的径向位移,给工程测井带来困难,可能使固井解释评价出现偏差。  相似文献   

14.
深层稠油热采中泡沫水泥保温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深层稠油开采是国内外石油工程界的一大技术难题,无论采用何种热力开采方式,井筒保温都十分必要。分析减少井筒热损失的途径,提出采用泡沫水泥固井的井筒保温措施,根据对泡沫水泥保温特性的研究成果,在台北凹陷吐玉克油田稠油油藏进行现场热采试验,结果试验井出口油温比邻井高3℃,泡沫水泥环导热系数为纯水泥环的一半,证实降低水泥环导热系数能够增加井筒保温性。  相似文献   

15.
热采井生产过程中的节点分析方法研究是研制注蒸汽热力采油井筒-油藏-体化数值模拟软件的关键内容之一。本文建立了从地层、井筒到地面一体化的热采井节点分析模型,模型中考虑了井筒中的三相流特征和热传导作用。针对自喷井和抽油井2种情况,讨论了节点分析过程。计算结果与油田测试数据相比,吻合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通过轴向刚度与应力的测试 ,对波节换热管的轴向热补偿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波节换热管单管的刚度为相应光管的 2 3 4% ;在最大应力相同的条件下 ,波节换热管的轴向热补偿量为相应光管的 2 2 7倍 ;在光管管束与壳体等刚度条件下 ,用波节管管束代替光管管束 ,轴向热补偿量可提高 40 4% ,相应的拉脱力为光管管束的 53 2 %。这一结论为波纹管换热器的应用提供了有效的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7.
海相盆地热史恢复方法体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多期复杂热史的记录与恢复入手,介绍了常规热史恢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近些年古温标研究和构造-热演化模型方面的进展情况,然后针对海相残留盆地多期复杂热史恢复这一特殊问题,提出了盆地与岩石圈尺度并举、不同封闭温度的多种古温标和盆地模型结合的海相残留盆地热史恢复体系的初步思路以及工作的方法,藉以引起讨论和思考,促进海相盆地热史恢复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普通稠油油藏二次热采开发模式综述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根据国内多数稠油油藏或区块已进入蒸汽吞吐开采中后期,产量递减加快,经济效益下降的紧迫局面,提出了二次热采模式。目的提高原油采收率,挖掘石油资源潜力。结果只要油藏地质条件适宜于蒸汽驱采油,而且有成熟配套的工艺技术,就应适时地将蒸汽吞吐开采转入蒸汽驱开采;对于不适宜进行有效汽驱的油藏,应采用注热水或其它二次热采模式。结论不论何种稠油油藏,在蒸汽吞吐中后期,都应研究、采用二次热采模式,建立二次热采概念,以此找到依靠注入热能及驱替能采出更多的原油途径,稳定稠油产量,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赵旭亮 《石油地质与工程》2012,26(4):122-124,10
研究了稠油热采井套损机理,给出了管柱提拉预应力和下入套管热力补偿器两种套损防治措施计算理论。模拟计算表明:设置提拉预应力时,管柱需提拉的最小预应力和最小拉伸长度随管柱温度的升高而先升高后降低;下入套管热应力补偿器时,管柱需要的最小补偿伸长量随管柱温度和长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趋势变缓。该计算理论可用于指导热采井套损防治的方案设计和施工作业。  相似文献   

20.
导热胶泥伴热是对传统伴热的一种优化,通过在伴热管与工艺管之间填充导热胶泥,把原来的线接触改变为面接触,一方面增大伴热面积,另一方面用高导热系数的导热胶泥代替低导热系数的空气,从而增大传热效率。利用FLUENT软件对导热胶泥蒸汽伴热系统的传热特性和节能潜力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伴热蒸汽温度相同时,导热胶泥伴热系统较传统伴热管伴热系统能提高工艺介质温度20~45℃左右,节能潜力较为显著。该研究结果为伴热过程的优化及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