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逆向识别结合平板电磁翻边实验建立6063-O铝合金的Johnson-Cook本构和失效判据,对比分析Y型管分离工序电磁翻边与电磁冲孔翻边复合成形两种方式下的电磁力分布、成形过程及变形特征,表明复合成形能成形出更高的支管并提高成形效率,更为有效地改善壁厚周向分布。在此基础上,进行电磁冲孔翻边复合成形实验,获得成形质量良好的Y型接头,探讨放电电压及管坯厚度对支管成形高度、端部壁厚以及贴模间隙的影响,分析成形支管轴向壁厚分布特征与典型缺陷。  相似文献   

2.
电磁成形工艺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洪涛  王绍安 《电加工》1999,(3):36-38,41
电磁成形具有生产效率高和模具简单的优点,既可成形又可落料,可用于胀型、缩型,也可用于平板成形,甚至可用于焊接,在航空、仪表、玩具等行业用途广泛。本文介绍了电磁成形的工艺及在工业中的一般应用。  相似文献   

3.
电磁成形工艺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磁成形具有生产效率高和模具简单的优点,既可成形又可落料,可用于胀型、缩型,也可用于平板成形,甚至可用于焊接,在航空、仪表、玩具等行业用途广泛。本文介绍了电磁成形的工艺及在工业中的一般应用。  相似文献   

4.
主要介绍扩散管胀口模具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毛坯尺寸、胀口力计算方法和主要工作部件的设计。该模具结构简单 ,可靠性高 ,通用性强 ,可用于各种类型薄壁管件的胀形或缩口、切口成形  相似文献   

5.
黄春峰 《锻压机械》2001,36(3):18-19
主要介绍扩散管胀口模具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毛坯尺寸,胀口力计算方法和主要工作部件的设计。该模具结构简单,可靠性高,通用性强,可用于各种类型薄壁管件的胀形或缩口、切口成形。  相似文献   

6.
张士宏 《锻压技术》2000,25(1):28-30
对压力容器爆破片的电磁成形工艺进行了实验研究,讨论了充电电容、充电电压,坯料厚度和线圈与工件的距离对成形的影响,比较了应变分布规律,提出了用该形状零件作为薄板件电磁成形的标准工艺参数研究实验,可以用于研究薄板件电磁成形的各种电参数,材料参数,线圈参数和位置参数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锻压技术》2021,46(9):112-117
针对双扩口管端头难以夹持成形的问题,采用了双扩口管端旋转冲压成形工艺,降低了双扩口管端头的成形力。建立了旋转冲压双扩口成形与回弹全过程的有限元模型,实现了管端双扩口成形的精确预测。结果表明:相比于冲压双扩口,旋转冲压双扩口成形可显著降低夹持凹模所需要提供的夹持力(从18 kN降低至1 kN),低至前者的10%以下;管端头扩口颈部不贴模现象主要发生在单扩道次,且不明显;内翻道次成形后,管端的变形状态对双扩口管的最终成形质量有着显著的影响。当采用2.0 mm≤圆角半径r≤3.0 mm、85°≤半锥角φ≤90°的旋轮进行内翻时,可成形出效果较好的双扩口管端。  相似文献   

8.
合肥锻压机床厂最近两年研制成功汽车纵梁专用液压机系列.该系列液压机主要适用于汽车纵梁压制成形,也可用于其他金属件的压制、成形、挤压等.该机具有独立的液压系统和电气系统,采用按钮集中控制,可实现调整、手动、半自动  相似文献   

9.
基于LS-Dyna R8.0软件平台建立CLA16F/M钢燃料元件电磁渐进成形电磁场-结构场顺序耦合有限元-边界元模型,对不同放电电压、内外管间隙以及外管壁厚条件下燃料芯体多道次电磁渐进成形过程进行仿真分析与样件试制,研究其局部塑性流动及缺陷形成规律,并多方位表征其成形质量。结果显示过大的放电电压会导致变形区域向集磁器两端集中,覆管与基管碰撞加剧,引发截面畸变;过小的放电电压无法激发覆管与基管碰撞、变形与贴合,从而导致连接失效。合理选择覆管-基管间隙可以有效避免失稳起皱与壁厚不均匀缺陷。经过模拟燃料元件电磁渐进成形多参数优化,实现了全流程高质量精确成形与缺陷控制,试件覆管-基管贴合精度达到10μm。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合肥锻压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日前成功地为一家军工企业研制出YH24-2000/25002500kN厚板热压精密成形液压机。该机为四柱式结构,上、下横梁及左右立柱通过四根拉杆连接组合。其拉伸、压边滑块具有各自独立的导轨,保证了运行中的高精度;滑块工作速度及回程速度均有提高;除了具有双动和单动两种工艺动作外,还具有单动条件下的偏心压制功能。此外,该机具有移动工作台,方便了模具装卸。该机主要用于金属厚板件热压成形、异形壳体件的精密成形。此外,还可用于板料校正、压装等工作,并可作为试模压机,用于模具的研…  相似文献   

11.
在薄壁圆管斜壁上进行普通冲孔时,很难做到孔的轴线与斜面完全垂直,且制件表面和冲孔断面质量难以保证。进行了铝合金管缩口-冲孔复合电磁成形试验研究,分析了成形质量和断口形貌。结果表明,磁脉冲缩口-冲孔过程是在高速率变形的惯性和模具复合作用下实现的,高速率缩口变形对冲孔过程起决定作用。在9 kV下实现管端电磁缩口,而在15.5 kV下实现全部冲孔。缩口变形对应的放电参数显著低于缩口-冲孔参数,越靠近缩口变形区端部,冲孔所需放电参数越高。与准静态钢模缩口、软模冲孔相比,电磁缩口-冲孔制件表面质量高,断口塌角高度占原始壁厚40%、毛刺高度约0.05 mm,断面与缩口变形区母线近似垂直。断口内光亮带和剪裂带分界线齐整,剪裂带韧窝密集。  相似文献   

12.
管件电磁成形过程中,由于电压过高导致管件破裂,或者电能转换成不必要的光能和热能等形式的能量从而导致变形量或成形不均匀的问题,使得电磁成形的成功率较低。为了提高小直径管件的成形质量与成形效率,通过响应面优化和中心复合实验设计方法对电磁成形工艺进行优化。采用中心复合实验方法,将加载电压、管件长度、管件材料作为因素,分别设置加载电压为5500、6500和7500 V,采用长度为18、45和65 cm,材料为3003铝合金、6063铝合金和2024铝合金的小直径管件,通过拟合回归方程并进行方差分析,最后得出材料为6063铝合金、管件长度为52 cm、加载电压为6000 V为最优解。  相似文献   

13.
文章将渐进成形的思想融入到传统的管件电磁胀形工艺中,提出管件电磁渐进成形的新工艺,即采用小尺寸线圈,通过移动多次成形的方式成形长管件。提出了适合于管件电磁渐进胀形工艺的顺序耦合数值模拟方法,并与一次放电、两次放电、三次放电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模拟结果与3组实验数据均吻合。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进一步研究重叠率和成形顺序对管件变形均匀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重叠率为50%、成形顺序为b→c→a时,可获得最佳的成形均匀性。电磁渐进成形技术应用于管件胀形工艺中具有可行性,对实际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电磁成形可明显提高铝合金的的成形性,因此在汽车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根据电磁胀形特点对管件电磁胀形的成形极限进行实验研究,建立了1060纯铝和3A21铝合金的电磁成形极限线,并且研究了尺寸对3A21铝环的极限成形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阎洪  潘伟 《锻压机械》1999,34(5):16-17,42
采用HILL各向形理论和全理论实验解析了管端回转扩口变形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分布及成形载荷,所得结论可用于回转扩口工艺生产的指导。  相似文献   

16.
复合冲压技术发展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着重分析了电磁成形的经济性与实用性,提高材料成形性能,减少起皱等3个方面的特点,这些特点使高速成形成为一种实用的生产工艺。同时,讨论了电磁种冲压复合工艺,并将此复合工艺用于大型铝合金汽车覆盖件的成形。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基于电磁成形方法的高速率变形,归纳出高速率电磁成形中材料本构关系是影响材料成形性提高的重要因素。应变率的提高决定了材料本构关系的变化,因此通过基于电磁胀环方法的辅助管电磁胀环实验,在毛坯工件上磁压力载荷分布均一的条件下研究紫铜的高速率本构模型,并在通过应力模型和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建立紫铜基于电磁胀环的高速率本构方程,最后通过有限元模拟得出该高速率本构比静态本构更能正确模拟毛坯高速率变形过程。  相似文献   

18.
采用HILL各向异形理论和全理论实验解析了管端回转扩口变形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分布及成形载荷,所得结论可用于回转扩口工艺生产的指导。  相似文献   

19.
对镁合金板材进行杯突实验和电磁成形实验,通过板材极限应变的测量和读取,绘制出镁合电磁成形的成形极限图。结果表明,电磁成形提高了镁合金成形极限。  相似文献   

20.
由于TA32钛合金板室温成形性差、精度难以保证,开展了电磁辅助弯曲成形方法的实验研究,通过拉伸和电磁成形实验探究了TA32钛合金的力学性能和成形性能,获得了TA32钛合金板在准静态和动态拉伸下的应力、应变关系,给出了在电磁成形状态下的成形极限应变,阐明了电磁成形作用下的TA32钛合金的增塑机制。采用匀压式电磁辅助弯曲成形的方法对TA32钛合金板开展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电磁辅助弯曲成形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弯曲件的成形精度,并且在一定条件下,放电能量越高,贴模效果越好、成形精度越高。带压紧翼的弯曲件的变形区外层过度伸长而产生减薄并开裂,不带压紧翼的弯曲件通过合理地控制放电电压能够获得较好的成形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