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根据南水北调中线穿黄河段的地形地质条件,黄河的洪水泥沙特性和穿黄工程规模大,技术复杂的特点,进行了多种方案的研究比较,推荐采用三向预应力矩形薄腹梁渡槽,下部结构为柱式墩,混凝土灌注桩基础。经过较全面的设计分析研究,渡槽能够满足各种可能条件下的施工和安全运行要求。  相似文献   

2.
吴长征  凌霄 《人民黄河》2004,26(1):41-41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隧洞方案设计,根据穿黄河段特殊的地形地质、洪水泥沙条件和目前国内外隧洞设计施工的先进技术,设计采用预制和现浇双层结构和泥水平衡式盾构施工的先进技术。由于穿黄隧洞的规模和设计运用条件的特殊性,该工程的设计目前在国内外工程实例很少,因此方案布置、结构计算及施工等诸多课题都需要研究。  相似文献   

3.
靳玮涛 《西北水电》2015,(1):96-98,102
以隧洞充水试验为案例,分析了隧洞在充水期间的安全监测情况。针对监测仪器引线较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水下集线器的解决办法;针对环形锚索结构特点,设计出了新型薄壁式矩形锚索测力计,适用于隧洞及其他环形结构物的预应力锚索荷载的测量。  相似文献   

4.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盾构选型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志新  张龙杰  杨晓萍 《人民黄河》2006,28(8):52-52,77
介绍了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的设计方案及工程地质情况,指出隧洞方案与渡槽方案相比,避免了与黄河河势、黄河规划的矛盾,且盾构法施工技术国内外都有成功经验,因此选择了隧洞方案。详细介绍了盾构选型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盾构技术与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生勇 《中国水利》1994,(12):46-47
1994年1月下旬,水利部审查通过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穿黄工程建议以孤柏咀双线输水隧道方案作为基本方案。由于穿黄工程需在软土地层中通过,报告中提出采用盾构法进行施工,以保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规模最大、难度最高的关够工程——穿黄工程安全顺利地完成。 盾构法施工起源于欧洲,后来在日本有较大发展。盾构法施工的含义是指在“盾牌”的保护下挖掘隧洞。盾构技术即采用盾构机在地下土层中切削推进。施工时,在前部开挖地层,尾部拼装衬砌,然后用千斤顶顶住已拼装好的衬砌将盾构推进,如此循环交替逐步前进。这样,  相似文献   

6.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位于黄河游荡性河段,河势演变复杂.对穿黄工程河势与防洪主要问题的研究成果认为,孤柏嘴附近河段河势比较稳定,是穿黄工程的较好河段;穿黄工程处断面缩窄到2.8~3.2 km是可行的;穿黄工程各方案对河流的影响,隧洞方案较小;考虑各种不利条件,穿黄工程采用隧洞方案时,河床最大冲刷后水深为9.48~11.6 m;采用渡槽方案时,河床最大冲刷后水深为16.41~24.12 m.  相似文献   

7.
在介绍南水北调中线穿黄隧洞设计参数、地质情况及盾构机选型参数的基础上,对中线穿黄隧洞盾构施工中盾构机刀盘刀具维护保养经验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施工过程中定期检查盾构机刀盘、定期带压进舱检查、根据不同地质情况灵活配置盾构刀具、实时分析掘进参数的施工规律,保障隧洞掘进施工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8.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隧洞为有压输入的盾构隧洞,地处黄河游荡性河段,工作条件复杂,为了保证其安全运行,设置了较多监测项目。主要介绍了工程的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该系统由3个子系统组成:数据自动采集系统、数据管理与分析系统、工程安全决策与支持系统。阐述了这3系统之间的逻辑关系。第1个子系统主要完成各类信息从采集到数据的传输、存储的全过程;第2个子系统为整个系统的软件技术支撑平台,为整个系统提供具有自身特点的软件开发环境;第3个子系统上述两个子系统为基础,为工程安全评价和决策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穿黄隧洞是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上规模最大的特大型河渠交叉建筑物,全长4.25 km.隧洞穿越的地层为第四系上更新统硬塑粘性土和全新统中密饱水砂层以及卵石层、泥砾石层等,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和风险较大.阐述了穿黄隧洞工程地质条件,对盾构施工隧洞的埋深、盾构机选型、设计与制造需要考虑的障碍物和不良地层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对保证盾构隧洞顺利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盾构隧洞工作竖井设计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三元  石裕  李蘅  马永锋 《人民长江》2010,41(24):47-50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穿黄工程盾构隧洞南、北岸工作竖井是穿黄工程中设计及施工难度最大、风险最高的项目之一。经研究比较,竖井采取地下连续墙加满堂内衬的结构型式,并根据地质条件及竖井工作特点,对竖井采取了相应的加固及防渗措施,很好地解决了竖井基坑开挖深度大、地形地质和受力条件复杂、结构体型和基坑降封水难度大等难题。北岸、南岸工程工作竖井先后于2007年和2009年建成运行,经受了施工期与运行期各种工况的考验。可为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1.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隧洞结构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穿黄隧洞是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上建设规模最大,施工技术最复杂,是控制工期的关键性工程。隧洞内径7.0 m,最大内水压力达0.51 MPa。多年来,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在对大量穿黄隧洞结构型式进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确定集中精力对3种较优的隧洞衬砌结构方案进行比选。在从施工技术、经济投入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之后,最后推荐采用结构受力明确,且安全度很高的方案3。主要介绍隧洞结构型式的比选、隧洞纵向变形及抗震等设计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2.
吕国梁  郑光俊  潘江 《人民长江》2009,40(23):88-92
双向预应力“U”形渡槽为薄壁构件,槽身结构复杂,在自重、水荷载、风荷载、温度、预应力等荷载作用下,用常规的结构力学方法难以对结构应力及变形进行分析。以南水北调中线某渡槽工程设计为例,采用三维有限元法,研究断面尺寸、壁厚、纵横向钢绞线的布置,探讨改进槽身应力分布的方法,其研究方法和结论可供大型“U”形双向预应力渡槽结构设计借鉴。  相似文献   

13.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弃土弃渣场布置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吴俊  赵峰  张晓平 《人民长江》2009,40(24):44-45
在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陶岔至鲁山段的施工组织设计中,弃土弃渣场规划成为施工总布置最主要的设计内容。在可研阶段,弃土场布置采用两侧弃土结合集中弃渣的方案;在初步设计阶段,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采用了全部集中弃土方案,并在设计过程中多次深入现场与地方相关部门沟通和协调,经优化调整后,在保护耕地和减少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及工程技术经济指标之间取得了初步的平衡。  相似文献   

14.
范子福  李锋 《人民长江》2009,40(11):8-9
穿黄隧洞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的关键性工程,为保证施工用水,在黄河北岸施工供水水源地进行大口径抽水试验,确定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为施工供水设计提供依据。通过稳定流、非稳定流理论计算,提出渗透系数k为16~18 m/d,并用裘布依公式计算得出影响半径与经验公式计算结果接近,故影响半径推荐值为1 113 m,并根据开采试验,确定单井可开采水量为177 m3/h。  相似文献   

15.
陕西省引红济石调水工程是该省南水北调的西线工程,为省级重点工程.由于工程区地质构造较为复杂、第四系覆盖层深厚,常规的技术手段难以及时查明其工程地质问题.运用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INTERNET等高新技术,采用DEM、先进的物理模型、数据融合、彩色合成、线性增强、比值变换、主成分变换、反差增强、空间滤波、SAR图象与多光谱图象复合处理等多种处理技术和方法,突出和增强了地层岩性、线性构造、地下水等的相关信息.对提取(解译)工程区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起到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
华夏  文军  吴庆红 《人民长江》2011,42(16):83-84
为了分析盾构机的施工效率,提高盾构机施工单价计算的准确度,依据南水北调中线一期穿黄工程盾构机施工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和有关数据,依据控制图法的基本原理,设定合理的上下控制线,筛除异常数据,初步分析出盾构机在穿越黄河不同地质情况和工况下的施工效率。分析结果为更准确地预测和控制类似工程项目投资积累了经验和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7.
陈俊生  刘春征 《西北水电》2011,(Z1):15-18,52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以渠道工程为主,河渠交叉建筑物众多,文中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第Ⅳ渠段(黄河北~羑河北)第4设计单元为例,对河渠交叉建筑物和渠道的安全监测项目及具体布置情况进行了介绍,旨在为今后类似工程的安全监测设计和施工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水华”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汉汉中下游近年出现“水华”的根本原因是汉江下游水体质污染严重,氮、磷等污染物浓度过高,春季枯水期流量小于一定值时,汉江下游水体成为狭长的“湖泊”,水流缓慢,当气温升高时,藻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采用WARSQ生态模型模拟汉江水质,结果表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投入运行后,调水82亿m^3,无“引江济汉”工程方案下,由于水库调度作用,春季流量增大,满足春季“水华”发生的水文条件的年度比调水前没有增加,调水基本没有影响汉江下游“水华”的年内持续时长,其他调水方案下,由于实施“引江济江”工程,目前汉江中下游“水华”现象将基本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9.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工程安全监测设计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长江 《人民长江》1999,30(8):26-28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工程的特殊性,要求其安全监测系统必须与之相适应,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设计该系统时,首先要有明确的设计目标,围绕目标合理确定监测系统的结构,中线工程实行“统一调度、分级管理,建管结合”的调度运行管理体制,总干渠安全监测系统与此管理体制相配套,按行政管理区域构成分层分布式监测系统,分别按各种政区域先形成子系统,各子系统具有相对独立性,可单独监控运行。工程竣工后,各子系统具有相对独立  相似文献   

20.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布置方案比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志明  过迟 《人民长江》2000,31(8):11-13
穿黄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引汉总干渠与黄河的交叉建筑物。是总干渠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的建筑物、总干渠过黄河设计流理440m^3/s,加大流量为500m^3/s,针对过河建筑物型式--渡槽方案和隧道方案进行了不同过河线路的比较,并分别选择一条代表线路作过河建筑物型式的进一步比较,经分析比较认为,选择孤柏嘴双线盾构隧道方案是经济合理、技术可靠的最佳方案。最后对选定的中线隧道方案的布置研究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