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探析国内外雨水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结合上海市雨水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得到三点启示:制订和完善强制性和激励性相结合的雨水资源利用配套政策法规,保障雨水资源利用;开发和筛选经济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雨水资源利用技术,促进雨水资源利用;加强和落实统一性和可持续性的雨水资源利用管理,实现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
济南市是一个水资源匮乏的城市,但却有丰富的雨水资源.充分开发利用雨水资源对实现济南市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缓解水资源匮乏、涵养地下水源、保持泉群正常喷涌、调节城市生态环境等方面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介绍国内外雨水利用的研究现状,针对济南市雨水利用的具体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对济南市雨水利用收集技术及雨水蓄存设施的确定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适合济南市实际情况的雨水收集蓄存方式,为济南市雨水利用的发展方向和具体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针对川中丘陵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态势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小流域作为研究单元,以雨水资源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降雨分配过程和雨水利用方式。以李子溪流域为例,对雨水资源化潜力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并对川中丘陵区小流域雨水资源化潜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认为,流域农业用水比重大,生态用水次之,所以挖掘雨水资源化潜力可从这两个方面着手。研究结果可为川中丘陵区小流域雨水资源的持续高效利用和流域生态环境健康发展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雨水和洪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雨洪资源利用是具有悠久历史的重要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近年来雨洪资源利用的实用性技术获得了蓬勃发展,但对其基本概念尚存在明显的认识误区,相关概念和术语的不规范使用给研究和实践带来了混乱。鉴于此,从有关历史和现实情况出发,根据水文学基本理论,对雨洪资源利用进行了再认识,明确了雨水、洪水的自然资源和水资源属性,阐明了雨水资源利用和洪水资源利用的基本内涵和定义,辨析了雨水资源利用和洪水资源利用之间的关系,并澄清了“雨水资源化”“洪水资源化”等术语的规范性。对雨洪资源的思考和认识有助于夯实雨洪资源安全高效利用的理论基础,为科学开展雨洪资源利用评价、规划和技术创新及应用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5.
水资源短缺是当前许多城市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在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还要让大量的雨水资源白白流失,是非常不明智的。开展了不同规模的雨洪利用与研究,使城市雨水资源化,通过对雨水资源的开发、收集和利用对解决城市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金华市雨水资源化潜力及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雨水资源化是缓解城市水资源压力的一条经济、快捷、有效的途径。在对金华市雨水资源化的潜力和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雨水资源利用实例,对金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的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的评价,并针对金华市本身的特点,提出雨水综合利用的基本途径和措施,对缓解金华市水质性缺水问题、减少城市洪涝灾害、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实现节水型社会的建设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也可以为金华市今后的水资源规划和经济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流域雨洪资源利用评价及利用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城市和流域点面结合的途径,系统研究了流域雨洪资源利用的若干关键技术问题,重点对雨水、洪水资源利用评价和利用模式进行了研究。在城市雨水资源利用方面,以北京市城区为研究对象,结合不同时期下垫面变化.分析了城市化进程的水文效应及其降雨径流水质特征,定量评价了北京规划市区雨水资源可利用量。在流域洪水资源利用研究方面.以海河流域为研究对象,辨析了流域洪水资源利用量、可利用量、利用潜力等指标的概念和内涵.建立了相应计算模型,定量评价了全流域及二级区的洪水资源利用现状和利用潜力,同时提出了流域层面的洪水资源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8.
《水利科技》2009,(2):44-44
该项目采用城市点和流域面相结合的途径。研究海河流域雨洪资源利用问题。构建了集城市雨水利用和流域洪水资源利用的基本概念、资源评价、利用模式和风险效益评估以及示范区建设于一体的理论框架和技术方法。评价了北京市雨水资源可利用潜力以及海河流域洪水资源利用现状、可利用量和利用潜力,提出了城市雨水资源利用的适宜模式,基于防洪风险与效益的综合评价,提出了不同洪水条件下的海河流域和典型水利工程(包括水库、河渠、蓄滞洪区)的洪水资源利用调度方案。成果为海河流域雨洪资源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雨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与途径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雨水资源量和水资源之间的关系、雨水资源利用的必要性和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的基础上,提出了河北省雨水资源利用应坚持因地制宜、分区治理的原则,采取雨水的被动利用和雨水的主动利用有机结合方式,使有限的雨水资源发挥最大效益,来缓解河北省水资源的供求矛盾。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河北省平山县雨洪水资源利用的发展与现状,指出山丘区雨洪水资源利用的主要途径是兴建梯田和修建雨水集蓄工程,建议通过试验、示范和推广,积累雨水集蓄利用技术资料,进行科学规划,将雨水集蓄利用技术与旱作农业技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实现山丘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太子河流域的特点,建立了以水资源条件、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及生态环境状况为具体考察对象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模式识别模型进行实例定量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太子河流域在1995年、2002年的水资源属于低可持续,2010年、2020年属于中可持续。2020年接近高可持续,该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已接近本流域的承载力,进一步开发的潜力不大,这一结论与太子河流域的实际情况相符。最后,提出了太子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对雨水进行吸纳和利用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初衷。以雨水资源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基于雨水资源化条件、雨水资源化可实施程度、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经济可行性与综合雨水需求率的海绵城市建设中雨水资源利用潜力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海绵城市建设中雨水资源的利用潜力进行评价。以浙江省临海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为例,通过综合径流系数法计算出,该地区在实施海绵城市建设后可增加雨水资源利用量28. 46×10~4m~3;通过运用评价体系对该区域雨水资源的利用潜力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域雨水资源利用潜力为Ⅰ级,雨水资源利用潜力大,即雨水资源丰富且可实施条件充裕。这与综合径流系数法计算出来的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从而为其他开展雨水利用工作的区域提供了基础的评价方法和理论支撑,具有一定的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以用水安全、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为主导思想、以用水安全为前提的基础上,对延边州地下水水质及社会经济条件进行了具体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建立了基于用水安全的延边州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体系。在构建延边州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体系的过程中,考虑到了用水安全系统、地下水资源系统、社会经济系统、环境系统之间的关系,共包含了有23个指标。将该体系用于对延边州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了分析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延边州的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为1.97,可持续利用发展态势为危险;延边州的地下水资源量为26.13亿m~3,但有8 449 km~2的地下水资源量由于用水水质不安全无法可持续利用。针对评价结果,提出了5项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及建议,即应实施分质供水、集中供水、集中进行水处理、加大对污水的处理力度以及控制化肥的使用量等措施。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位于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的中心,地貌类型以山地为主,河谷深切,水资源开发利用难度大,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对于贵州省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水资源利用、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3个一级指标构建水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以次级指标为松弛变量,利用超效率DEA模型(SE-DEA)计算一级指标超效率值;采用区间层次分析法(IAHP)计算一级指标权重向量。基于SE-DEA和IAHP方法建立水资源综合评价模型SE-DEA-IAHP,得出水资源利用总效率值。结果表明:贵州省水资源利用效率值较低,2015-2019年总效率值在1附近动态变化;从一级指标来看,社会经济指标的IAHP权重值最大,但水资源转换效率并不高,说明贵州省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水资源浪费;考虑到贵州省特殊的岩溶地质条件,增加相应的经济管理投入、优化产业水量配置结构和提高用水技术手段是贵州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西安市水资源经济系统SD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全面了解西安市水资源经济系统现状及其内部结构的基础上,结合西安市现状,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了西安市水资源经济系统SD模型,预测了西安市雨水资源利用的前景和经济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如果西安市按照现有模式发展,则未来经济会受到水资源匮乏问题的严重制约;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农业用水比例、雨水资源投资比例及雨水资源价值系数,从价格和数量两方面促进雨水资源综合利用,可以在增加城市供水量的同时促进经济发展,实现水资源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绿色建筑是可持续发展的产物,在节水方面,其倡导使用非传统水源和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发展绿色建筑有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和城市用水量不断增加的矛盾。绿色建筑的水系统及雨水资源利用技术,将绿色建筑及雨水利用结合起来,对生态和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阐明流域地下水可持续开采量概念提出的必要性,并分析传统可开采量概念在解决现有问题时的局限性。从提高流域内整体水资源的利用率出发,以实现综合效益最佳,环境负效应最小为原则,以流域内整体水资源的人工调控技术为手段,提出了流域地下水可持续开采量的概念并论述其概念的内涵与组成。通过与传统可开采量概念的比较和分析进一步阐述新概念所具有的进步性,最后建立了流域地下水可持续开采量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8.
根据阿克苏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建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该指标体系中的各因子进行分析,确定了评价体系中各因子的具体权重,得到了各个因子影响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重要性排序,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措施,为阿克苏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利于保障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研究广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水平,构建了4个准则层17个指标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的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方法,对广西水资源进行可持续利用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广西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能力中等,为基本可持续水平,水资源利用效率权重偏小;为满足广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建议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0.
水功能区划是水环境管理和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的重要基础。以县级行政区划为最小划分单元,根据选定的社会经济指标,采用系统聚类的方法,将鄱阳湖流域内各县进行分类。结合流域内水质状况、各县的其它社会经济条件和历史的水功能区划成果,确定各县的主导用水功能,生成鄱阳湖流域水功能区划图。结果表明:鄱阳湖流域主要水功能为农业用水,而工业用水区主要分布在江西省北部,渔业用水区主要分布在环鄱阳湖区。该区划结果兼顾了水资源的流域和区域管理的优点,能较好的适应目前水资源区域管理的现状,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