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采用金相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手段研究控轧控冷工艺对Ti微合金化高强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终轧(800℃)、600℃保温1 h的试验钢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最高,分别为670.7 MPa和752 MPa。高温终轧(1 030℃)的试验钢组织主要为准多边形铁素体、针状铁素体和粒状贝氏体,组织粗大;低温终轧(800℃)的组织主要为多边形铁素体,晶粒较细小。在600℃保温1 h的试验钢中存在大量的纳米尺寸TiC粒子,沉淀强化效果明显,未在600℃保温1 h的试验钢中,TiC的析出受到限制,沉淀强化效果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2.
车轮用双相钢板控轧控冷工艺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陈良  余驰斌 《特殊钢》2004,25(2):58-59
轧制加热温度 12 0 0± 2 0℃、终轧温度为 80 0~ 85 0℃、卷取温度 4 0 0~ 5 0 0℃生产的车轮用双相钢板 (0 0 6 %~ 0 0 9%C ,Si≤ 1 2 0 % ,Mn≤ 1 5 % ,Cr≤ 1 0 % )的组织为铁素体 +10 %~ 2 0 %马氏体 ,屈服强度395~ 4 4 5MPa ,抗拉强度 5 95~ 6 5 4MPa ,延伸率 2 8%~ 34%。每卷带钢纵向强度差为 15~ 33MPa ,在车轮制作过程中冲压成型良好 ,冲废率小于 0 5 %。  相似文献   

3.
吴迪  李壮  吕伟 《钢铁》2012,47(8):36-38,40,42
通过实验室热轧机组的控轧控冷试验,研究了控轧控冷参数对超高强铁素体/贝氏体双相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不同温度终轧,轧后不同方式冷却,抗拉强度几乎都在1 000MPa以上,屈强比在0.54~0.62之间,伸长率在13%~17%之间。铁素体晶粒随终轧温度降低和冷却速度加快而细化;终冷温度降低,贝氏体量增多。经800℃终轧后层流冷却至560℃左右空冷,由于铁素体晶粒细化,组织中大量的粒状贝氏体、无碳化物贝氏体、少量的孪晶马氏体以及残余奥氏体的存在使抗拉强度达1 130MPa,伸长率达16%,强塑积达到18 080MPa.%的最高值。控轧控冷获得以铁素体/贝氏体双相组织为主并含有少量残余奥氏体+马氏体的复相组织,使试验钢具有了优异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4.
随着矿井深度的增加,对锚杆支护强韧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应对这一情况,需要研发出更高强度的锚杆钢。利用锚杆钢研究了轧制工艺、冷却工艺与珠光体、铁素体相比例,析出相析出行为及力学性能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中轧后、精轧前采用适当水冷+回复段处理的复合工艺可使晶粒更细小、组织更均匀。对超高强度锚杆钢进行热压缩变形试验,由热模拟试验结果确定相转变温度为Ac1=737 ℃、Ac3=886 ℃。最终筛选出入精轧温度为810 ℃、回复段温度为800 ℃时,可获得的晶粒尺寸达4 μm,珠光体体积分数为66.8%,铁素体体积分数为33.2%,珠光体片层间距达200 nm;另外调整V、Cr、N等析出以提高锚杆钢的强韧性,较低的回复温度有利于细小、弥散、V(C/N)析出相的析出,V(C/N)的析出可进一步改善锚杆钢的力学性能。由该控轧控冷工艺轧制的锚杆钢屈服强度为780 MPa、抗拉强度为930 MPa、硬度为291HV、伸长率为20%。  相似文献   

5.
采用控轧控冷工艺生产车轮用轮辐钢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海涛  吴迪  张永富 《特殊钢》2008,29(4):33-35
通过1700 mm热连轧机组对轮辐钢(%:0.09C、0.12Si、0.98Mn、0.010P、0.005S、0.010Nb、0.04Als)进行830~890℃终轧温度和620~680℃卷取温度的轧制试验。结果表明,板坯加热温度1230~1250℃、终轧温度(870±15)℃、卷取温度(660±15)℃生产的车轮用轮辐钢板的组织为细铁素体加少量的珠光体,屈服强度335~380 MPa,抗拉强度430~485 MPa,伸长率26%~31%,每卷带钢的纵向强度差为13~37 MPa,在车轮制作过程中冲压成型良好,冲废率小于0.3%。  相似文献   

6.
崔栋梁  邹树松 《河北冶金》2012,(5):17-19,21
通过测试DH36钢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对其不同变形量及变形温度条件下单道次轧制后奥氏体再结晶百分比进行了测定。结合控轧控冷生产实践与分析现场轧制数据,认为DH36钢的最佳终轧温度为800~830℃、冷却速度5~7℃/s、最佳终冷温度685~715℃,在此工业条件下生产DH36钢的低温冲击韧性符合船级社要求。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2个普通C-Mn钢种控轧控冷实验,研究了控轧控冷工艺下普通C-Mn钢的强化机理.  相似文献   

8.
刘建  李月丽 《江西冶金》2010,30(5):14-17
通过查阅大量参考文献,主要综述了控轧控冷技术的原理、特点及控制要素,并分析了控轧控冷对微合金钢的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针对含Nb微合金化钢 ,模拟安钢中板现有生产工艺 ,利用透射电镜技术 ,研究在试验室条件下 ,通过对试样进行单道次及多道次金属再结晶区和未再结晶区的控制轧制 ,探讨控轧控冷工艺对Nb碳氮化物第二相粒子析出规律的影响 ,并结合安钢轧制工艺现状 ,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赵刚  解国宏  余驰斌  叶传龙  曾萍  宋平  苏毅  陈良 《钢铁研究》2003,31(2):30-32,48
探讨了控轧控冷工艺对含Nb-Ti微合金汽车用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工艺参数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在热模拟实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生产带钢成品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实测,主要分析了不同变形程度,不同终冷温度及不同轧后冷却工艺对带钢屈服强度及抗拉强度的影响。为实际生产中的室温力学性能在线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冀鸰  余道军 《特殊钢》2023,44(2):25-28
采用1030℃开坯、880℃连轧、轧后穿水的控轧控冷工艺试制了Ф110 mm直接切削用40MnVS非调质圆钢,结果表明:轧后穿水可在控轧工艺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晶粒,明显改善带状组织,提高钢的力学性能。产品在抗拉强度达到945 MPa、屈服强度达到800 MPa的情况下,Aku仍能达到70 J以上,可代替42CrMo等调质钢。  相似文献   

12.
总结昆钢试制∮6.5mmH08Mn2Si合金焊丝钢的情况,分析ER70S-6焊丝用盘条的质量要求以及在拉拔过程中产生脆断的原因;提出昆钢开发∮5.5mmER70S-6牌号合金焊丝钢盘条的控轧控冷工艺,说明采用适当的控轧控冷工艺是有效控制焊丝钢盘条质量的关键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3.
通过热轧试验研究了两阶段轧制+层流冷却、空冷、超快冷的TMCP工艺对高硅铌钢、高硅Nb-Ti钢、低硅Nb-Ti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控轧控冷后的试验钢含有铁素体、贝氏体、马氏体以及少量残余奥氏体的混合组织。在控轧控冷工艺参数相近的情况下,高硅铌钢、高硅Nb-Ti钢、低硅Nb-Ti钢的抗拉强度依次减小,其伸长率和强塑积依次增大。低硅Nb-Ti钢的伸长率和强塑积分别达到了41%、25 256 MPa.%的最大值。  相似文献   

14.
试验钢SCM435(/%:0.33~0.38C,0.15~0.35Si,0.60~0.85Mn,≤0.025P,≤0.025S,0.90~1.20Cr,0.15~0.30Mo)盘条的生产流程为80t BOF-LF-280 mm×325 mm铸坯-160 mm×160 mm热轧坯-热连轧成Φ16 mm盘条。试验研究了160 mm×160 mm热轧坯由常规轧制工艺(开轧1060℃,精轧930~950℃,吐丝860~900℃,冷却速度0.5~0.6℃/s)和控轧控冷工艺(开轧1060℃,精轧820~850℃,吐丝780~820℃,冷却速度0.4~0.5℃/s)对SCM435钢热轧盘条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精轧温度的降低和冷却速度的减小,钢热轧盘条的组织得到改善,抗拉强度明显降低;常规工艺轧制SCM435钢热轧盘条的抗拉强度平均952 MPa,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贝氏体+马氏体,控轧控冷工艺轧制的SCM435钢热轧盘条的抗拉强度平均817 MPa,组织为均匀的铁素体+珠光体。结合控轧控冷工艺原理对钢的组织和性能变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控轧控冷工艺对建筑用耐火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含Nb、Ti的微合金钢为对象,通过实验室控轧控冷实验,研究了终轧温度和冷却速度对该实验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组织为粒状贝氏体时,钢的强度较多边形铁素体明显提高,高温强度也较高,但韧性值有所下降.通过优化工艺参数,能够获得优良的综合性能,可以满足建筑用耐火钢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6.
在4 300 mm宽厚板轧机上进行了低碳海洋平台用钢E40-Z35工业试制,针对钢板心部铁素体晶粒粗大且出现混晶导致低温冲击功和裂纹尖端张开位移(CTOD)值不合的问题,采取增大层流冷却能力、降低终冷温度的措施,抑制心部晶粒长大,消除厚度方向组织差异,最终得到具有良好的低温韧性、抗层状撕裂性能和焊接性能的海洋平台用钢。  相似文献   

17.
针对38CrMoAI渗氮钢特性,制定合理的轧制工艺和STELMOR冷却线工艺,成功轧制出Φ6.5mm,Φ8mm,Φ9mm,Φ10mm,Φ12mm等规格线材。  相似文献   

18.
随着矿井深度的增加,对锚杆支护强韧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应对这一情况,需要研发出更高强度的锚杆钢。利用锚杆钢研究了轧制工艺、冷却工艺与珠光体、铁素体相比例,析出相析出行为及力学性能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中轧后、精轧前采用适当水冷+回复段处理的复合工艺可使晶粒更细小、组织更均匀。对超高强度锚杆钢进行热压缩变形试验,由热模拟试验结果确定相转变温度为Ac1=737 ℃、Ac3=886 ℃。最终筛选出入精轧温度为810 ℃、回复段温度为800 ℃时,可获得的晶粒尺寸达4 μm,珠光体体积分数为66.8%,铁素体体积分数为33.2%,珠光体片层间距达200 nm;另外调整V、Cr、N等析出以提高锚杆钢的强韧性,较低的回复温度有利于细小、弥散、V(C/N)析出相的析出,V(C/N)的析出可进一步改善锚杆钢的力学性能。由该控轧控冷工艺轧制的锚杆钢屈服强度为780 MPa、抗拉强度为930 MPa、硬度为291HV、伸长率为20%。  相似文献   

19.
通过控轧控冷工艺实验,分析了4种微合金化钢种的强化机理.  相似文献   

20.
杨迎君 《河南冶金》2020,28(2):15-17,37
CrMo系列作为汽车和机械重载的传动部件,要求其具有良好的强韧性、耐磨性、弯曲疲劳、耐接触性等性能。轧制过程中由于轧材组织心部和边部温度差异很大,加之冷床上下温度的差异,使棒材通条上下表面出现很大的组织应力不均匀性,在冷剪剪切后,圆钢出现侧向弯曲。宣钢针对35CrMo钢系列出现的弯曲问题,引进穿水冷却工艺,实施35CrMo钢轧后快速冷却。经过对冷却工艺的优化,Φ20~32 mm 35CrMoA钢成品每米的弯曲度小于4 mm,小规格35CrMoA钢系列的弯曲度均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