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驱体积波及系数和驱油效率是注水油田开展动态分析、评价水驱效果的重要参数,直接影响油田水驱采收率。基于注采井网评价水驱采收率的模型,推导出产量与井网表征量之间的指数关系,进而通过产量和井网资料拟合求出极限可采储量、水驱体积波及系数和驱油效率。同时,结合一定的水驱规律探讨了井网密度与注采井数比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在陆上油田普遍进入高含水阶段的背景下,主力油层由一类油层逐渐过渡到二、三类油层势在必行。如何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对二三结合模式下的水驱与化学驱合理配产配注成为二三结合优化技术的重点。结合北一区断东的实际物性参数,分别针对二三结合模式下的水驱与化学驱进行正交方案设计,并对单井日配产配注量进行数值模拟和多元回归分析,确定了二、三类油层单井各层段的合理注水量公式;采用井组注采平衡和地层系数劈分的配产方法,计算出单井各层段产液量。模拟结果表明,水驱经过配产配注后采收率较实际方案高出2.52%;化学驱配产配注结果与沿用现阶段水驱注采参数进行化学驱开发的效果相比,采收率高出3.54%。  相似文献   

3.
海上油田在高含水阶段形成固定流场,常规注水方式很难根据注水效果、流场分布区域来定量调整单井注水量,注水效果因此逐年变差.以渤海S油田为研究对象,运用流线数值模拟技术,以井组为单元定量分析各油水井间的流线分布、注采分配因子,建立了单井注水量增长函数优化模型,通过定量调整单井注水量进行流场重构,从而提升驱油效率.现场应用结...  相似文献   

4.
海上砂岩油藏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注采结构优化调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程,当生产井和注水井之间的距离恰好等于极限注采井距时,注入水驱替压力梯度的最小值等于储层的启动压力梯度,注采关系开始建立.以油藏地质参数和油水井生产动态数据为基础,基于均质地层不等产量一源一汇连线一点处的势理论,根据稳定径向渗流公式计算得到均质储层条件下源汇主流线上任一点M处的驱替压力梯度,分析了不同注采井距对注采井间压力梯度的影响.室内岩心实验表明,即使已进入高含水期,通过提高驱替压力梯度能够有效提高驱油效率.以渤海BZ油田A39井组为例,对4口生产井进行提液,1口注水井实施增注,提高驱替压力梯度;4口生产井提液高峰日增油50 m3/d,单井增油幅度10%~50%,累积增油1.76×104 m3,增油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新沟油田由于高含水,储层物性差,平面及层间矛盾突出,水线方向性强,水驱效果逐年变差.优选新沟油田新一区作为试验井区,分析该区块在剩余油、渗流能力和井网调整方面存在的潜力,认为将井网设计为东部的行列井网与西部的面积井网的组合形式,可以有效提高采收率.优选新斜1211、新斜1171两个井组开展注采调整试验,使该油田自然递减...  相似文献   

6.
稠油注水油田中后期改善开发效果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普通稠油注水开发油田由于油水粘度比大,面临进入高含水中后期水驱开采效果越来越差的普遍矛盾.针对海外河油田地质条件复杂,开发中存在油藏认识程度低、注采系统不完善、水驱动用程度低等主要矛盾,以"注够水、注好水"为核心,通过精细地质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采用完善注采井网、细分注水单元、"提、控、治"等多种有效手段调整优化注采结构,使油田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针对砂岩油田高含水后期油层优势流场严重发育,制约水驱采收率进一步提高的难题,应用层次分析与模糊综合评价结合数值模拟方法,确定了油藏平面各优势流场影响因素的权重大小,得到了小层平面流场的模糊综合评价值及不同强度流场区域的油水井对分布状况。对优势流场区水井减注、调层及补孔治理,对弱流场区欠注水井增注调整。应用该方法对V油田某区块小层平面的优势流场判断,其中优势流场区井对7个,强优势流场区井对5个。对存在于优势流场区中的12个井组进行水井减注、封堵调层、补孔、油井合理配产、封堵等工艺。对部分欠注水井增注调整,全区综合含水率下降了1.1%,累积增产原油2.2×104 t,取得了较好的高含水期剩余油挖潜效果。  相似文献   

8.
非均质油藏特高含水开发期空气泡沫驱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孤岛油田在经历水驱、聚合物驱和聚驱后水驱等多轮开采后,地下剩余油高度分散,采出液含水高,开采难度加大。如何提高聚驱后油藏的采收率对于提高油田的整体开发效益尤为重要。基于“边调边驱”原则,室内开展了空气泡沫驱提高采收率方法研究。模拟了正韵律高含水油藏地质模型(由高、中、低渗并联岩心管组成)。通过对不同发泡剂质量分数、不同气液比下泡沫体系阻力因子的测定,得到最佳条件为发泡剂质量分数0.5%`和最佳气液体积比1∶1。经室内高、低采出程度下空气泡沫体系的封堵性和调驱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优化空气泡沫的段塞组合,可大大提高不同采出程度下油藏的采收率。第一轮水驱后岩心为15.37%的低采出程度条件下,空气泡沫调驱采收率可提高22.02%;岩心采出程度高达45.53%的条件下,第二轮带有纯空气段塞的泡沫驱采收率可提高9.35%。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B-L水驱前缘理论中前缘推进位置的准确度有限问题,基于泊肃叶方程,通过联立油藏物质平衡方程,转化为地层压力与流管数的最小化问题,运用遗传算法寻优最小目标值,获取各注采方向的流管数,从而确定注采井间驱替面积.该模型量化了B-L方程中驱替面积参数取值,利用改进后的井间驱替面积计算公式,提高了连通的注采井之间水驱前缘推进位置的计算精度.计算结果更加符合油田实际生产,对类似油田的水驱开发效果评价,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根据矿场小排距加密试验结果的开发指标分析,对50~150m不同注采井排距井网下的水驱控制程度、注采对应率、单井产能变化、含水、含水上升率、采油速度以及采收率的对比评价,认为70m以下注采排距具有较高的采油速度,90~110m注采排距井网时,具有较高的单井累计采油量与采收率,且含水稳定。综合对比,认为90m行列式注采井网是最优注采排距。  相似文献   

11.
渤海H油田已进入中高含水期。伴随着油田含水率的不断上升,注水井层内层间吸水矛盾日益突出,常规分层调配、调剖效果逐渐变差。为缓解注水矛盾,改善驱替效果,通过室内实验优选注入参数,将层内生成CO_2调驱应用于油田井组现场试验,起到了明显的控水增油效果,调驱有效期内,井组高峰日增油近1.2倍;同时CO_2调驱过程中能够提高注水井视吸水指数。  相似文献   

12.
深水挥发性油田生产井见水后液量持续递减,产量预测难度大。结合西非尼日尔三角洲盆地Akpo油田的生产情况,提出了一种考虑液量变化的油田产量预测方法。挥发性油田生产井见水后液量变化明显,预测产量应考虑液量变化带来的影响。深水浊积储层受注采井距大、砂体叠置关系复杂等因素的影响,动态相渗规律能更准确地反映储层中油水运动的规律。通过分析动态相渗规律,定量评价储层油水运动能力的差异;再结合生产井分类研究结果,分析同类生产井的水相运动系数与注采井间不连通系数、储层非均质系数、相对含水上升速度的相关性,建立储层因素与生产动态之间的定量关系,预测不同类型生产井的含水及液量随生产时间的变化规律,从而获得产油量递减变化规律,进而预测确定油田产油量。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这种产量预测方法预测精度高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海上高含水油田水驱不均的问题,开展了聚合物与氮气泡沫组合驱提高采收率研究。利用双管模型,开展了不同介质驱替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与氮气泡沫组合驱采收率最高,为59.4%。以歧口17-2油田为例,建立了聚合物与氮气泡沫组合驱数值模拟模型,优化了注入参数。先导试验实施后,井组日增油32.0 m3,含水率下降了4.8%。  相似文献   

14.
海上S油田化学驱实施时区块内采用均一注入参数。随着化学驱实施中后期,油田也步入高含水期,不同井组间见效效果差异大,均一注入参数制约了化学驱后期开发效果。考虑单井见效差异,精细划分不同见效类型。针对不同见效类型的井,通过数值模拟法、注入压力优化法及化学驱流度控制法对注入浓度开展逐级优化,形成了一套化学驱后期注入浓度优化调整的新技术。该技术已应用于渤海S油田,其中,提高注入浓度,井组典型受效单井含水率下降6%,实现日增油20 m3;降低注入浓度后,注入井注入能力提升20%,受效井组液量及流压逐步回升,含水平稳;截止目前,试验区累增油达2.4×104 m3,节约干粉用量111 t,实现了降本增效。对海上同类油田开展三次采油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油田进入中高含水期后,产出水的处理问题越来越突出,而同井注采技术可实现在井下对产出液进行油水分离。分离出的水经注入泵回注到油层,而含油较高的油水混合物经采出泵被举升至地面。但是一旦对产出层实施封窜作业,封窜层段的产液能力无法判断,进而无法给定注采层段的合理配产,而正常生产过程中生产管柱无法起出,进而很难通过测井的方法判定封窜之后产液能力,因此有必要根据油藏工程的方法对同井注采井封窜作业之后的产液能力进行理论研究。笔者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比3种计算方法,对其进行优选和优化。最终结合IPR曲线法,利用Matlab软件拟合沃格尔方程,计算同井注采井封窜之后产液量的变化规律。与实际产液量相比,该方法计算封窜后产液量与实际相比平均相对误差为26.36%。  相似文献   

16.
尕斯库勒油田N1-N21油藏已进入中高含水阶段,油藏受储层分布和隔层薄的影响,注水井单层突进,油藏水驱动用程度较低,仅仅依靠换封、分注、混层酸化作业,无法动用全部需要的吸水层位。通过精细地层对比,确定注水井与周围采油井的连通状况;采用分层酸化,启动注水井未吸水的连通层,到达提高水驱动用程度,完善砂体注采井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哈萨克斯坦高含水砂岩老油田涉及中石油中亚MMG、PK和北布扎奇项目的相关油田。经过长期注水开发,油田均已进入高含水快速递减及低效开发阶段。为了提高高含水期砂岩老油田剩余油采收率,以北布扎奇油田为例,运用物质平衡、测井解释、动态分析、水流通道、数值模拟等综合分析方法,开展了剩余油分布特征系统攻关与实践。结果表明,纵向上受储层沉积韵律和非均质性影响,层内、层间剩余油差异富集,平面上受沉积环境和储层物性影响,水驱波及弱势方向剩余油局部富集。结合注水开发矛盾和剩余油富集特点,制定注采井网调整和注水方式优化综合调控对策,实现油田合同期内采收率与经济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萨中开发区高台子油层初期采用300m反九点法面积注水井网,开发到中后期,注采关系复杂、注采井距过大、储量动用不充分以及剩余油富集严重等矛盾日益突出,有必要开展注采井网的优化研究。结合高台子油层的实际生产资料,基于注采强度、采油速度以及水驱控制程度对大庆油田常见的3种面积注水井网进行研究。从工程技术和经济两个方面对研究区不同井网的技术经济极限井距进行了论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4种适用于高含水期油田确定极限井距的计算方法。得出了一整套确定合理井网井距的方法,可推广应用于其他地质条件类似的油田,研究成果对于中高含水期油田注采系统调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前,钟市油田存在8个注水不见效的井组,极大地影响了整个钟市油田的开发效果。通过分析其构造、注采层位对应关系、注水强度等特征,发现注水不见效的原因主要有:油水井对应关系误判导致注水不见效和注水强度不够导致注水不见效等。通过重新建立注采对应关系、缩短注采井距以及提高注水量等方式进行分类调整治理并见到了一定成效,改善了钟市油田水驱效果,避免了成本的浪费。  相似文献   

20.
针对水驱油田在进入特高含水期产液量上升快、常规含水率预测方法精度低的实际,从丙型水驱特征曲线基本原理出发,得出液油比与产液量的二项式关系,结合含水率与产液量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基于液油比的含水率预测模型。研究表明:随着累积产液量的增长,含水上升速度减缓;通过油田实际生产动态数据验证与对比,新建立的水驱油田含水率预测模型预测精度较高,有效拓展了丙型水驱曲线的应用范围,解决了特高含水期含水率预测精度低的问题,具有较强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