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李江龙 《治淮》2023,(4):66-67
开展蚌埠闸蓄水位抬高研究,对缓解区域干旱缺水压力,改善淮河干流生态环境,最大程度发挥工程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从增供水量、抗旱减灾、防洪排涝、淹没滩地、生态环境等5个方面,剖析了蓄水位抬高后的4种不同方案所带来的影响。综合考虑防洪安全、投入成本、效益产出等因素,建议近期蓄水位按18.3m控制,远期视情况逐步抬高至18.5m,非汛期适度增加闸上河滩槽蓄水,既不影响工程自身安全,也不影响下游防洪安全。  相似文献   

2.
浅议抬高洪泽湖蓄水位的综合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滑建民  徐玲玲 《治淮》2005,(12):5-6
一、概述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规划(2001修订)>提出,利用洪泽湖等湖泊调蓄江水.为减小输水规模,第一期工程洪泽湖非汛期蓄水位由12.81m(85黄海基面,下同)抬高至13.31m,可增加调节库容8.24亿m3.  相似文献   

3.
南四湖是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的主要调蓄湖泊之一。根据水量调节计算,其调蓄能力对全线的水量调度影响相当敏感。抬高上、下级湖蓄水位,可以增加调节库容,除能调节南四湖流域来水与充分利用当地径流减少弃水外,更重要的是能增加东线工程向北的供水量,提高北调供水的保证率。因此,规划将上级湖现状非汛期蓄水位由34.2米抬高至34.5米,可增加调节库容1.8亿立方米,将下级湖非汛期蓄水位自32.5米抬高至33.0米,可增加调节库容3.0亿立方米。  相似文献   

4.
刘德波 《人民长江》2012,(Z1):11-15
鸭河口水库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兼顾工业及城市供水,结合发电等综合利用的大(Ⅰ)型水库。1960年运行至今,由于泥沙淤积减小了兴利库容,且城市、工业用水需求增加对水库供水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径流资料、正常蓄水位方案,分析了适当抬高正常蓄水位对增加水库供水量和灌溉面积的影响,以及采用设计洪水的标准与调度运用方式对汛限水位设置及工程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抬高汛限水位存在安全风险且对增加供水效益不太明显。并认为后汛期结合水文预报可以适当抬高汛限水位增加供水能力。  相似文献   

5.
黄河西霞院水库特征水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西霞院水库的地形特点、运用方式以及来水来沙条件等因素,在水库淤积形态分析的基础上,对水库的汛期限制水位、水库正常蓄水位进行了充分的分析和论证。从水库淤积形态方面分析,西霞院水库汛期限制水位不应超过131m;根据动能指标、反调节库容需要等因素分析,汛期限制水位131m的有效库容能够满足反调节库容要求,且发电指标较好。因此,选择汛期限制水位为131m。考虑到小浪底坝下水位的影响,西霞院水库正常蓄水位选择范围为133~135m,根据动能、经济方面的综合比较,选择西霞院水库正常蓄水位为134m。  相似文献   

6.
开展阳澄湖生态水位研究不仅对保障阳澄湖水源地供水安全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还可实现水资源的集约安全利用,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通过频率分析法和最小生物空间法,分析不同水文时间序列下的特征水位.研究了满足湖泊多功能目标需求下全年、汛期、非汛期及鱼类产卵育幼期等4种情况下的特征水位,分析湖泊最枯月均、...  相似文献   

7.
正一、引言巢湖是长江中下游浅水湖,也是全国重点治理的"三河""三湖"之一。巢湖原与长江自然连通,建闸后,巢湖转为人工控制的半封闭湖泊,水位控制主要考虑防洪排涝、灌溉、航运的需求。非汛期水位控制在8.5~9.0m,汛期水位控制在8.0~8.5m。实际运行中,存在全年水位变动幅度小、水动力条件差等缺点,导致江湖交换水量小,湖周滩地逐渐退化消失,水生生物种群和数量不断减少等问题。因此有必要研  相似文献   

8.
水资源是沿淮淮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研究抬高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蓄水位十分必要。但抬高蓄水位势必带来滩地淹没、影响排涝等负面影响,文章针对影响提出了滩地补偿方案等处理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根据乌江思林水电站的特点,结合综合利用的要求,分析论证特征水位。其思路:首先根据构皮滩与思林的发电与航运的关系,选择死水位方案431m;其次,根据思林下游塘头粮产区和思南县城等防护对象的情况,并结合下游沙沱水电站的整体效益及配合长江的防洪作用,分析论证了思林水库的防洪库容;第三,正常蓄水位经过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考虑对上游构皮滩的影响,推荐正常蓄水位440m,与构皮滩水电站尾水位相衔接;最后,通过防洪库容与兴利库容的共用分析,考虑汛期(6~8月)电站运行的灵活性,推荐防洪高水位440m,防洪高水位与正常蓄水位重合,汛期限制水位为435m,防洪库容仅是兴利库容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
李萍 《人民珠江》2008,(2):46-49
洱海是具有多种功能的高原淡水湖泊.由于建闸和水电站建设,使洱海长期低水位运行,导致水环境恶化.从分析洱海来水、湖区防洪标准和泄洪能力等入手,对洱海的特征水位进行调整分析论证.论证结果表明,当洱海最低运行水位由原来1971.00 m提高到1972.61 m,正常蓄水位1974.00 m不变,最高运行水位由原来的1974.20m提高到1974.31 m时,基本满足兴利和改善水环境需求,也满足防洪度汛要求,且具有可操作性.特征水位调整分析为洱海水位运行的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除鄱阳湖和洞庭湖外,长江中下游通江湖泊基本以涵闸形式连通江湖。由于缺乏水体的自然交换,此类湖泊经常出现水质超标的情况,特别是枯水期。以华阳河湖群为例,通过实测资料分析、现场调研、数值模拟研究了其进行生态调度的可行性及具体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华阳河湖群TN、TP浓度随水位的升高呈下降趋势,但当湖群水位超过某值(13.5 m)后,浓度下降趋势变缓,且湖群9月下旬多年平均水位高于现行非汛期控制水位,因此,利用华阳和杨湾闸进行湖群非汛期生态调度是可行的。在考虑现行闸门调度方式、江湖关系、确保防洪安全和水环境改善4个原则的基础上,结合数值模拟结果,确定了华阳河湖群非汛期生态调度方案,即利用杨湾闸和华阳闸控制湖区10—12月份水位控制在13 m,1—2月份控制在12.5 m,3—4月份控制在11.8 m。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中下游的通江湖泊具有调蓄洪水和涵养水源等重要作用,针对目前通江湖泊分析中将三峡工程作为节点又缺乏支撑性分析的情况,以及对变化环境下江水倒灌年内分配变化规律研究较少的问题,以鄱阳湖为研究对象,采用水文变异诊断系统对鄱阳湖湖口站水位进行变异诊断,并以诊断结果为依据对湖口站实测倒灌序列进行变异前后年内分配变化规律研究。结果显示:变异后汛期鄱阳湖江水倒灌的流量均值上升,但月平均倒灌天数减少,倒灌水量呈减少的态势,且倒灌流量的极值有较大幅度降低,有利于鄱阳湖的防洪安全;非汛期江水倒灌的流量均值、平均天数、流量极值比变异前总体大幅度下降,对于鄱阳湖枯期水位会有较大的影响。研究结果对变化环境下通江湖泊的水情分析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东芝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规划设计中,将河道环境需水量纳入水量平衡计算中,并在传统的Tennant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根据实际河道水文特征周期来修正Tennant法的汛期和非汛期;采用典型年逐旬径流量修正Tennant法汛期、非汛期河道环境需水量,在满足必需的河道环境需水量的基础上,减少灌区不必要的弃水。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西霞院水库的设计指标与运用方式,提出了西霞院水库汛期优化调度的措施:①汛限水位不限,即在小浪底水库蓄水运用、下泄水流较清时,对西霞院水库采取汛限水位动态控制运用;②死库容不死,即利用西霞院水库设计淤积的死库容调节泥沙,协调进入黄河下游的水沙关系,减少黄河下游河槽淤积的可行性;③尽快开展小浪底和西霞院水文站的建设与研究,以满足黄河防汛、抗旱、调水调沙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桂林中心城市环境水系"两江四湖"自2002年建成以来表明,从城北郊上兰洲引水入湖工程运用良好,使湖水得到交换,激活了水体。在湖水位高于江水位3.5~5.5 m的条件下,分别由船闸和升船机实现了江湖通航游览。"一水抱城流"的景象,开辟了独具特色的城市环境水利。"两江四湖"既是一项以水利牵头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促进桂林市各项事业发展的动力。但在枯水期漓江水量不足,桃花江和小东江整治等问题急需解决。文中据作者多年来参与有关桂林市环境水利规划设计工作以及接触感受到的情况,继往开来概要地论述桂林市环境水利发展的必要和可能。  相似文献   

16.
水温变化特性对衡水湖湿地生态环境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衡水湖供水水源主要以汛期上游来水和外流域调水为主,调水时段多为每年冬季,水源供给时间相对集中。衡水湖水体水温与其他湖泊有所不同,在秋季、冬季和春季多高于一般性湖泊。通过实测资料对衡水湖内水温及气温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并与其他河流湖泊水体进行对比,阐明了水温变化对衡水湖湿地生态环境和水质的影响,为制定衡水湖生态系统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长江干流九江段与鄱阳湖不同季节的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詹泸成  陈建生  黄德文  王涛 《水利学报》2016,47(11):1380-1388
为了分析不同时期鄱阳湖与长江及其他各条河流的关系,初步探讨三峡水库运行对鄱阳湖水量的影响,对九江段长江干流、鄱阳湖地区河水、湖水进行了采样和氘氧稳定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水体同位素存在明显的时间和空间变化,可用于揭示湖泊与河流之间的关系。三峡补水调度过程能有效减少鄱阳湖春季的水量流失,4月份鄱阳湖流域已进入雨季,大量内河来水导致鄱阳湖水以较大的流量向长江补给;调洪削峰调度阶段,较高的长江水位对鄱阳湖存在一定的顶托作用,导致湖水难以排泄;三峡蓄水过程引起的长江水位降低加速了枯水期鄱阳湖水的流失。三峡水库的调度需要考虑到鄱阳湖流域水情,以免加重该流域丰水期的洪涝灾害和枯水期的水资源短缺。  相似文献   

18.
利用水文预报进行水电站水库汛期预报调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分利用水文信息是协调水库防洪与兴利之间矛盾的有效方法;在满足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在未发生洪水时期抬高水库运行水位,在洪水入库以前将库水位降至共限制水位,从而提高径流式不电站发电运行效益和调度水平。沙溪口水电站利用水文预报进行水库汛期预报调度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9.
鄱阳湖最小生态需水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别运用历史水位资料、湖泊形态分析、生物空间分析以及水质指标等几种方法计算了鄱阳湖的最低水位要求,并通过咨询相关专家对几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加以综合,得到鄱阳湖最低生态水位.运用水量平衡模型计算鄱阳湖最小生态需水量,本文选取95%作为计算模型各参数的参照频率,该频率体现了枯水年份来水量少、耗水量大的不利情况下维持鄱阳湖...  相似文献   

20.
改进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洱海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单因子评价法评价结果未能较好地反映近年来洱海水环境治理效果这一问题,本文系统收集了洱海1992—2015年的水质监测数据,采用层次分析和熵权法组合赋权的模糊综合评价法,选用多个水质指标,从水质和湖泊富营养化两个方面出发,对洱海水环境变化趋势进行评价,并与单因子评价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从年际变化来看, 1992—2003年期间洱海水质逐渐变差,2003年之后逐渐好转,并趋于稳定;从年内变化来看,洱海水质非汛期好于汛期(6—10月),湖中心区水质好于南部和北部。整体而言,洱海富营养化水平由贫营养逐渐向中营养转变。与单因子评价结果相比,采用改进的模糊综合评价法能更好地反映洱海近20年水质的动态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