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索福建省C02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完成相关模型构建的基期数据,该文基于《IPCC 2006年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2019修订版》对福建省2000-2017年能源消费量和C02排放量进行测算.通过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将全省碳排放分解为人口规模、人均GDP、产业结构、能源消费强度、能源结构和能源碳排放系数等多...  相似文献   

2.
基于四川省2000~2009年能源消费资料,对全省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三项碳排放指标进行了测算,并采用Laspeyres完全分解方法对三项碳排放指标进行了因素分解,分析测算了各影响因素对分解目标的贡献值和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因素对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人均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变化起主导作用,能源强度对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变化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3.
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存在复杂的系统关联。为了认识中国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变化的关联因素。本研究基于脱钩系数,Kaya模型和因素分解模型,通过1995~2017年中国能源、碳排放和经济发展趋势,划分阶段并归纳阶段脱钩特征,建立了碳排放与能源强度、能源结构等影响因素关系式,以LMDI模型进行加法无残差分解。结果显示,中国目前经济发展、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有很强的阶段性特征,2005年后经济发展与能源和碳排放关系出现弱脱钩。中国经济增长依然对能源消费需求扩大和碳排放增加产生最主要驱动作用,具有一定的刚性需求。短期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依然是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碳排放的主要途径,从长远来看要实现峰值目标,依靠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加快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和开发是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本文参考IPCC的方法,测算了2005—2015年北京市交通运输业化石能源消费及其CO2排放总量,并对其总体变化趋势进行探讨;运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模型(LMDI)将北京市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因素分解为人口效应、经济增长、产业规模、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5个因素,并对其贡献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交通运输业需要消耗大量的化石能源,研究期内其能源消费碳排放增速处于波动下降态势,但总量仍在增加;北京市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的增量因素由强到弱依次为经济增长、人口效应、能源结构,减量因素由强到弱依次为产业规模和能源强度。本文基于分析结果,为北京市交通运输业碳减排政策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李岩 《节能》2023,(3):70-72
采用排放因子法从煤炭、石油、天然气、热力及电力等5个方面测算我国48个城市2010~2018年碳排放总量,分别对高、中、低碳三类城市建立STIRPAT扩展模型,分析碳排放的影响因素,根据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探讨碳排放随经济发展的变化规律,预测各城市碳排放拐点的到达时间。  相似文献   

6.
对冀中南地区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采用Eviews5软件对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协整验证和Granger因果关系验证,得出二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建立GM(1,1)预测模型,预测结果表明,相比2010年,"十二五"期间,冀中南地区单位GDP碳排放量以平均每年5.75%的速度下降。  相似文献   

7.
利用Kava恒等式,分解分析了福建省2000~2009年的碳排放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福建省经济发展是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对于碳排放的减排影响程度有限且具有波动性,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抑制作用;能源效率是抑制碳排放的主要因素,但是能源结构与能源效率对碳排放的抑制作用抵不上由经济增长拉动的碳排放,所以碳排放...  相似文献   

8.
碳排放驱动因素分析是有效制定减排政策的关键,合理划分碳排放部门有助深化对碳排放变化机制的理解和提出更具针对性的措施。把能源消费碳排放划分为发电、产业和生活三个部门,基于LMDI方法将各部门碳排放变化效应分解为若干因素,研究广东省2000-2016年的碳排放驱动因素特征并和全国进行分阶段对比。结果表明:发电部门和产业部门的主要增碳因素分别是用电量增长和经济增长,增碳效应在进入新常态后明显减弱;生活部门主要增碳效应是人均能耗上升。火力发电占比下降和火电效率提升、产业能耗强度下降和产业结构变化分别是发电部门和产业部门的主要减碳因素,而生活部门没有显著的减碳因素。根据广东碳排放驱动因素特征,提出各部门碳排放控制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最新修订后的我国能源统计数据,对当前至2050年我国中长期能源消费及其结构、能源二氧化碳排放趋势进行了情景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碳排放快速达峰、中速达峰、慢速达峰三种情景下,我国2020年的能源消费总量区间在48.43~51.28亿tce,煤炭消费占比区间在58.2%~62.1%;2030年能源消费总量区间在54.25~60.17亿tce,煤炭消费占比区间在43.8%~55.9%。慢速达峰情景下,2045年左右能源碳排放量才能达到峰值水平;中速达峰情景下,2030年左右能源碳排放量达到峰值水平,同时碳排放量将在2025年至2040年之间的较长一段时期内处于峰值平台期;快速达峰情景下能源碳排放将在202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且达峰后碳排放将开始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进入新时代的西藏能源矿业呈现持续增长态势,电力生产、水泥制造、有色金属采选、非金属采选等,已成为能源矿业乃至整个西藏工业的主要行业,能矿业碳排放规模亦因此呈现较快增长,其中水泥生产成为主要碳排放源.2019年,西藏能矿业碳排放量估算结果为535.67万吨CO2~548.55万吨CO2,其中水泥生产碳排放占93.06%~...  相似文献   

11.
2020年我国能源电力消费及碳排放强度情景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张斌 《中国能源》2009,31(3):28-31
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无论是总量还是人均,我国能源和电力消费都将快速增长,且用电量的增速更快于能源消费。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应以不断降低碳排放强度为目标,从优化产业结构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2方面同时着手实施,情景分析表明,我国2020年碳排放强度有望比2007年降低33%~37%。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区域产业终端能源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利用LMDI分解方法,建立区域能源消费分解模型,分析1995~2004年间中国区域产业终端能源消费变化、主要影响因素及各因素的贡献程度,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能源消费是人类活动排放CO2等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碳减排已成为我国能源发展的一个重要约束因素。2012年全世界能源消费排放3.173 4×1010 t CO2,中国能源消费排放的CO2已占世界总排放量的26.0%。2012年全世界人均CO2排放量4 510 kg,而中国人均CO2排放量达到了6 093 kg。同年广东省人均CO2排放量为5 224 kg,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随着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推进,广东的单位产值能耗水平逐年降低,能源结构不断改善,使得全省化石能源消费带来的CO2排放量的增长势头得到抑制,2012年的排放量比2011年略有减少。按目前的发展趋势预测,到2020年,广东CO2排放总量将达到1.606 2×108 t碳当量,比2012年增加9.69×106 t碳当量,人均CO2排放量将达到5 287 kg,略高于2012年的5 224 kg。如果在“十三五”期间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则到2020年广东省化石能源消费总量将比2012年下降2.7%,CO2排放总量将比2012年下降3.5%,人均CO2排放量将由2012年的5 224 kg下降到2020年的4 795 kg,接近世界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4.
如何促进居民以低碳生活来减少碳排放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本文通过对平阳县城乡居民低碳生活有关状况进行资料采集,摘取有价值的部分进行分析整理,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对促进减少碳排放的低碳消费行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单欣 《节能》2021,(5):54-57
利用Kaya恒等式和LMDI法分解模型,对我国碳排放量的影响因子进行分解,得出能源强度、能源结构、经济发展、人口规模因素对我国碳排放量的影响,建立STIRPAT模型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随着能源强度降低、能源结构调整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总碳排放量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6.
基于IPCC提出的温室气体排放计算公式,利用1990~2009年山东省能源消费数据,测算了CO2排放量,并结合经济和人口数据,采用LMDI因素分解法分析了能源强度、能源结构、人口规模和人均GDP对CO2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CO2排放主要来源于火力发电和供热及第二产业,经济水平与人口规模表现为正效应,能源强度与能源结构表现为负效应,由此提出了山东省现阶段的减排建议。  相似文献   

17.
实现"双碳目标",是北京市各领域、各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努力方向.北京市城镇建筑领域碳排放在全市碳排放总量中占比超过一半,建筑领域的碳减排工作直接影响城市总体"双碳"目标的实现.本文从碳排放总量及强度、主要能源消费品种、细分行业等三个角度,分析北京市城镇建筑碳排放情况,预测不同情景下建筑领域碳排放发展趋势,围绕建筑领域碳达峰目标,提出持续提高零碳能源供应,推动建筑用能效率提升,促进全民碳减排意识提升等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8.
荣蓉  王凡 《中外能源》2021,(7):92-97
山东省是我国经济增长强省和能源消耗大省,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和石油为主,在地区生产总值逐年增长的同时,碳排放量也逐年上升,2019年达到31506.79×104t,而且碳排放主要集中在高耗能行业.虽然近年来碳排放强度呈逐年下降趋势,但问题仍不容忽视.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选取能源强度、能源结构、城镇化率、产业结构、总人口...  相似文献   

19.
郭光芮 《节能》2024,(2):93-97
将柯布-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嵌入Kaya恒等式,采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LMDI)将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为能源结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源强度、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和技术因素,针对2008~2017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8种主要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研究分析各因素在时间跨度和空间差异上对各地碳减排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能源结构效应对碳减排的作用较有限;单位GDP能源强度效应对碳减排具有关键作用,是碳减排最为稳定的因素;资本投入是碳排放增加的重要影响因素;劳动力投入效应对碳减排逐渐产生积极影响;索洛残值效应所代表的技术因素对碳减排具有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日前,虹口区商务委与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联合召开虹口区重点工业企业碳排放核算试点推进会。本次会议旨在核算该区制造业不同领域企业的碳排放情况,探索建立企业碳排放核算体系,研究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