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结合大都河(联新片)治理工程项目,进行水土流失与生态清洁治理。针对目标区域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河道岸坡不稳问题较为突出,田间环境及交通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基于目标区域生态治理现状,从水土流失治理与人居环境两个方面进行设计治理研究,形成了一套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体系,保障了两岸防洪安全,基本控制住流域内的水土流失,促进了项目区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编制营口市水土保持规划,旨在系统分析全市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现状,准确把握水土保持面临的新形势,以合理利用开发水土资源、防治水土流失为主线,科学制定水土保持方略,确定水土流失防治目标、任务、布局和对策措施,为维护良好生态、促进江河治理、保障饮水安全、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3.
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贵州省赤水市通过对水土流失治理、生态修复、人居环境提升等多方面的建设和改造,提出了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的"W·E·H"模式,使项目区农村人居环境得到很大改善,为脱贫奠定了良好基础。"W·E·H治理模式的做法与经验可以为长江上游类似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郝家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是通过对流域内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坡耕地、沟壑等采取综合的水土保持工程治理,即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做到根治水土流失危害,使流域内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农业生态系统基本良性循环,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增强,建立起完善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阳泉市基本情况,总结了桃河流域近年来综合治理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分析了目前流域现状,针对存在的污染严重、人居环境恶劣、水土流失严重、水域萎缩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通过采取工程、生物和防护措施治理后,可大大改善生态环境,从而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6.
江威 《吉林水利》2023,(8):74-78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改善流域生态环境,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关键,以小流域为基础的综合治理是我国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根本路径。为了减少水土流失,缓解人地矛盾,建瓯市川石乡以松溪支流上埞溪小流域综合整治为突破口,按照小流域目前的水土流失现状,综合考虑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结合各项治理措施,可实现小流域的生态可持续发展。在经济技术层面对比分析河道护岸类型后,选取生态护岸、植树种草、封育治理等防治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优化协调完善防治体系,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形成了可推广应用的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针对祁连山流域内地形复杂陡峻、降雨强度大、土壤条件差、水土流失严重以及治理难度大等实际问题,选取有代表性的天祝县2019年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项目区,在坡面治理措施总体布局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构建了立体型水土流失坡面综合治理技术体系,通过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和封育治理措施的设计和实施,有效防止了流域内水土流失的扩大和发展,为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流域内水土流失防治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龙翔宇  杨帆  刘优 《陕西水利》2023,(3):110-111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关键,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是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根本路径。徐州市贾汪区以丘陵山区小流域综合整治为突破口,全面推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建立高效清洁的治理模式。系统阐述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原则,分析水土流失现状,在对各项水土保持治理措施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综合考虑和平衡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采取沟道护岸,维修加固拦水坝,实施植树、草籽补植等林草措施治理水土流失,以达到改善生态环境,蓄水保土,涵养水源,完善防治体系的综合目标。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贺江流域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的基础上,依据《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提出流域水土保持规划目标,确定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提出流域水土流失重点预防治理项目。以期实现全面预防保护,有效制止各种人为因素造成的新的水土流失现象,明显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
以长江下游流域某河道治理工程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为例,进行水土流失预测、防治分区及措施总体布局,思考防治措施顺利实施的保证措施,选择合适的水土保持监测方案.旨在通过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实施,能够基本控制项目责任范围内因工程活动引起的水土流失,绿化美化区内环境,为项目责任范围内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  相似文献   

11.
刘家峡库区内目前水土流失严重,移民生活困难。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库区水土流失治理由分散治理逐步发展到以小流域为单元的集中连片治理,库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防治,土地生产力得到提高,群众的生存环境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2.
我国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我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基础和核心。通过治理,改善了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提高了区域防洪能力,改善了生态环境。但在新时期,小流域综合治理同时面临发展机遇和挑战。应该找准定位,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工作核心,以重点工程建设为龙头,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增强水土保持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13.
密云水库集水区水土流失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密云水库负担着为北京市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供水的重要职责,然而严重的水土流失威胁着水库集水区生态环境,如何治理集水区内的水土流失,改善集水区生态环境非常重要,本文试图从集水区水土流失的分布,成因及危害入手,提出了进行分区治理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
石匣小流域综合治理试验示范研究项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市北部山区石闸小流域综合治理试验示范研究”项目是北京市科委“八五”期间立项研究的科研攻关项目。该项目将流域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来研究,在资源综合调查评价的基础上,以改善生态环境、保护饮用水资源和提高当地群众生活水平为目的。以小流域为单元,开展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治理模式、治理应用技术、水土流失及的流失的监测预报、流域治理管理、效益分析等研究。该项目完成后,已成为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试验研究、户外教室展开、对外交流合作、环境保护为一体的水土保持综合示范区。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河北省近两年来实施的生态修复试点工作表明。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不仅是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也是改善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农村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加速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途径;近两年来,该省在生态修复工程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现重点介绍了河北省生态修复工作的主要成效,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川中丘陵区资阳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忠 《中国水利》2014,(2):42-45
资阳市坡耕地多、生态脆弱、人口密度大、水土资源匮乏,加之频繁的生产建设活动扰动地貌和地表,导致水土流失、生态破坏较为严重。客观分析研究其水土流失原因和规律,采取"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策略,探索以小流域、水库集雨区和城市(镇)开发建设园区为单元,实施工程配套、植物隔离护坡(顶)、生态自然修复、农业耕作等技术措施,可以有效预防水土流失,修复生态系统,为实现长江上游沱江中游生态屏障、建设绿色资阳和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环境的支撑保障。  相似文献   

17.
改善农村水环境建设优美新农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了山东省农村水环境现状后,根据山东省农村水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总体目标,提出山东省农村水环境保护的对策是:从源头保护农村水环境,防止城市水污染向农村蔓延,加强农村区域水土流失防治,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生态农业建设,发展节水型农业,加强乡镇企业和居民区的污染防治;从末端治理上加强农村水环境保护,防治农村河流区域污染,治理农村水库、湖泊污染,重视农村地下水污染防治,加强污水资源化和污水灌溉的研究和管理.重视近岸海域海水富营养化问题。  相似文献   

18.
【摘要】华亭县土石山区属黄河流域多沙粗沙区,该区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在该区开展小流域水土流失控制技术与效益研究,对促进黄土高原小流域生态建设有重要意义。本文呆用统计分析的方法,通过对七条典型小流域的泥沙来源、土壤侵蚀量和治理措施分布的时空顺序的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不同治理模式,在治理程度相近的情况下,水保效益差异显著。这为水土流失治理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是今后水土保持治理工作主要方向。本文以江西省莲花县巨源小流域为例,对传统小流域和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措施体系进行比较,研究表明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措施体系在传统小流域措施体系上进行了拓展,更能适应新时期水土流失治理要求,为同类型区域小流域建设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确评估大暴雨条件下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沙作用,可为科学揭示流域侵蚀产沙变化的驱动机理提供理论支撑。综合采用改进的水土保持成因分析法、林草植被减沙模型和分布式土壤侵蚀模型,对近10年大暴雨作用下4个典型流域的水土保持措施减沙作用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佳芦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在"2012.7.27"大暴雨中减沙效益为65.4%;杏子河流域在"2013.7.12""2013.7.25"和"2013.7.27"三场连续降雨中,水土保持措施减沙效益分别为56.5%、40.7%和36.5%;西柳沟流域上游在"2016.8.17"大暴雨中,林草植被措施减沙效益达84.2%;岔巴沟流域在"2017.7.26"大暴雨中,水土保持措施减沙效益为79%。大暴雨作用下水土保持措施减沙效益明显,但遭遇连续极端降雨情况,水土保持减沙效益会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