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对回采巷道顶板破坏的分析,研究了亿隆煤业21206工作面回采巷道的支护方案及支护效果。亿隆煤业21206工作面回采期间,顶板变形量较大,通过拱-梁耦合方式进行支护,浅部锚杆和深部锚杆相辅相成,两者共同作用,减少了顶板受到的拉伸破坏和离层破坏,起到良好的支护效果。工程应用显示,最大顶板离层量为9.4 mm,最大两帮位移量为131 mm,支护方案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保证了工作面的顺利回采。  相似文献   

2.
薛福明 《能源与节能》2021,(6):15-16,103
以矿井孤岛工作面5110运输大巷为研究背景,通过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分析了巷道垂直应力变化规律,利用数值模拟中的支护参数进行工程应用.工程应用结果显示,加强支护方案在控制煤层离层量、煤层顶板夹层离层量、巷道两帮位移量和煤层顶板位移量方面有良好的效果,保证了巷道断面的完整性,可以在矿井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王超  刘耀月  温道义 《能源与节能》2024,(4):147-149+177
煤矿井下动压显现强烈,复合顶板的回采巷道围岩变形严重,有冒顶的潜在风险。为解决强动压影响条件下复合顶板巷道的围岩控制问题,以2329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优化支护方案,加强顶板和两帮巷道围岩的支护强度,对复合顶板围岩变形起到了较好的控制作用,经现场实践验证,该改进方案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邢杰 《能源与节能》2024,(2):150-153
复合顶板岩层各层之间容易产生不同的变形,导致黏结力变小,在实际生产中易出现离层破坏。通过使用锚杆(索)进行支护,可以改变围岩力学状态,有效控制围岩变形。以山西省四侯矿为研究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监测等方法研究了复合顶板回采巷道稳定控制技术。对比锚杆应力变化曲线可知,所选用的支护方式可以有效控制围岩变形;对回风顺槽动压条件下锚固支护现状进行评价,便于优化支护方案,并为下区段工作面进、回风顺槽支护方案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张兴润 《能源与节能》2023,(12):150-152+156
针对余吾煤业松软破碎煤层支护困难的问题,以N3102工作面回风巷道为工程背景,对其破坏特征及维护特点进行分析,提出了对巷道进行临时支护及锚网索联合支护相结合的支护方案并进行了现场实践。实践表明:支护效果良好,有效控制了巷道围岩变形,保障了工作面的安全生产,为该矿其他煤层巷道围岩稳定性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因非对称力造成的巷道围岩大变形失稳,对原设计方案进行了改进,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验证改进方案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针对倾斜煤层,采用直墙半圆拱形巷道断面能够消除巷道顶板围岩中的应力集中现象,巷道顶板围岩破坏和下沉变形较原方案分别降低了42.85%和67.16%。  相似文献   

7.
陈孝 《能源与节能》2024,(2):215-219+225
南庄煤矿在8824工作面研究试用了大间排距高效能锚杆支护技术,应用了锚杆长度3 m、网度1.1 m的快速支护参数。为验证参数的合理性,南庄煤矿在8824工作面胶带顺槽开展了巷道两帮位移监测、顶板离层监测、锚杆工作载荷监测、煤体深基点监测、窥视钻孔监测工作。监测结果显示,该支护条件下两帮移近量最大118 mm,顶板下沉量最大95 mm,巷道的稳固性较好,且顶板锚索最大载荷和锚杆最大载荷均小于破断载荷,表明大间排距高效能锚杆支护技术能够有效地控制围岩变形,适用于该地质条件下的巷道支护。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原有支护无法有效控制巷道围岩变形等问题,针对性设计了两种支护优化方案,并通过FLAC3D软件对支护方案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优化前后的围岩应力与位移云图结果,从而得出最优方案。经过现场施工实践,由矿压观测结果可知,优化后方案的围岩顶板位移从114mm下降至62mm,两帮位移从92mm下降至54mm,巷道围岩控制效果明显,优化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巷道围岩位移变化,提出上部煤层回采过程使下部煤层应力不再均匀分布,使煤层顶板完整性受到破坏,易出现漏顶、冒顶事故.因此,需要合理布置巷道位置,使其远离高应力区,同时,加强回采巷道支护,控制巷道围岩变形.  相似文献   

10.
以15#煤层黄泥裹碎石顶板作为研究对象,在对15#煤层顶板地质力学评估的基础上,针对黄山煤业和掌石沟煤业15#煤层顶板黄泥裹碎石特征,采用棚式和锚网支护相结合的方式对其进行支护。结果表明:对于顶板破碎巷道,11#矿用工字钢半圆拱形钢棚可以有效解决巷道支护问题;对于顶板相对完整巷道,锚网支护可以很好地控制巷道的围岩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张文进 《能源与节能》2020,(4):12-13,63
以顶板淋水对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的影响和防治为对象开展探究,结合具体工程实际,在分析顶板淋水对巷道围岩影响的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条件,进一步探究顶板淋水对巷道围岩塑性区、应力和位移变化的影响,进而提出针对性的巷道联合支护方案,为顶板淋水条件下巷道的长期安全使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回采巷道支护设计合理与否关系到采煤工作面的安全、正常生产。分析了刘家窑煤矿14号煤层和顶底板的岩性及变化情况、地质构造现状,在现场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刘家窑矿回采巷道顶板为煤层和岩层构成的复合顶板,巷道支护采用“预应力锚杆+W钢带+锚索补强”的锚杆锚索联合支护方式。通过理论计算得出了巷道两帮和顶板的松动破坏范围,在此基础上通过理论计算确定了锚杆和锚索的长度、直径、间排距等支护参数。工程实践表明,刘家窑矿东二盘区8310工作面回采巷道使用过程中巷道顶帮变形小,支护形式和支护参数合理,满足工作面安全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许晋斌 《能源与节能》2023,(7):148-151+176
针对山西凌志达煤业有限公司锚杆间距不合理,锚固密度过大的实际情况,在15501工作面巷道原支护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布置。采用ANSYS模拟软件分析锚杆锚固间距与巷道位移变形量之间的关系,对不同锚杆锚固间距的支护方案进行分析比较,当顶板锚杆锚固间距为1.0m,两帮锚杆锚固间距为1.1m时,锚固效果最为合理,可以增加巷道围岩的受力范围,减弱其应力集中现象,达到巷道安全稳定要求,比原支护方案更加合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方案巷道位移变形量在100mm以内,减少了巷道位移变形,说明优化后的方案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4.
刘浩 《能源与节能》2022,(1):169-170,224
在概述A煤层地质条件及存在较多煤线和夹矸、稳定性较差的基础上,对原U型棚支护结构的弊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煤层巷道断面大,两帮软弱,动压使巷道冒顶的可能性大.经过深入分析及对同类型矿井的调研,提出了符合该煤层工作面巷道实际情况的新型锚网索支护方案.监测结果显示,新型锚网索联合支护方案的实施,成功解决了该煤层复合顶板...  相似文献   

15.
针对井下回风巷、胶带大巷等煤巷变形压力较大,巷道部分地段受地质构造和煤层赋存状态及矿井整合前小窑采掘破坏等影响,局部多处地段出现不同程度的底鼓、帮鼓、浆体离层、支护材料变形等现象,通过对巷道测压的分析和研究,提出煤巷巷帮侧压变形注浆加固支护应用方案,有效增强了支护强度,控制了巷道变形压力。  相似文献   

16.
王超然 《能源与节能》2020,(5):160-161,168
为控制A矿巷道围岩变形,抵抗流变,保持巷道围岩的稳定性,通过矿压监测以及对围岩变形特征的分析,决定采取“内外耦合支护”的方式进行巷道围岩稳定的控制。试验结果表明,应用该技术后,巷道围岩位移较小,锚杆受力稳定,并无明显离层出现,软岩巷道得到有效支护,为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松软煤层巷道大变形的数学计算问题,首先介绍了岩体变形计算的数学理论,并以某煤矿松软煤层综采工作面两巷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了不同支护方式对巷道的支护效果,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提出4种不同的支护方案,运用基于岩体数学计算理论的FLAC数值模拟软件进行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巷道围岩的应力分布、变形状况以及结合巷道围岩的地质条件,提出了适合本矿该综采工作面两巷的最优支护方案,对同类巷道的变形机理及支护技术的研究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三沟鑫都煤业15号煤层二采区工作面巷道为研究对象,对回采巷道支护参数进行计算,对支护优化数值进行模拟分析,确定了回采巷道支护方案。采用优化的支护方案在A工作面进行了工业性试验,试验巷道围岩变形及支护体受力监测结果表明,优化的支护方案合理、安全、可靠,有效保障了工作面的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9.
李敬敬 《能源与节能》2022,(10):105-108+209
深部煤层面临着埋深增加产生的高地应力与强采动叠加作用,这种复杂应力区下的巷道变形控制变得异常困难,破坏后巷道修复问题尤为重要。针对顾桥矿北二回风大巷(一)围岩变形严重的问题,通过巷帮钻孔窥视对巷道大变形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得出巷道埋深及断层构造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是导致巷道围岩变形损伤的主要原因。基于此,提出了3种不同的区段补强加固支护方案。结果表明,3种支护方案均可以满足巷道断面正常使用需求,在类似的巷道修复加固工程中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杜炜 《能源与节能》2023,(12):196-198
为了解决河津五星煤业回风大巷冒顶现象,从机理上分析了围岩不对称变形的原因,针对性地利用U25型钢配合注浆加固的工艺,提高围岩的完整性和支护结构的稳定性。整合接触下,巷道顶板下沉量和两帮收敛量均得到有效控制,巷道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