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研究了奥-贝可锻铸铁(AMI)高强韧材料的切削加工性,测定了四种刀具材料的切削力、表面粗糙度、刀具耐用度、刀具磨损形式以及对切屑形态进行分类,得出切削用量三要素对它们的影响规律;观察并分析了切削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2.
通过大量试验,得出切削用量和刀具几何参数对奥氏体不锈钢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其中切削速度应避开驼峰区,合理造反刀尖圆弧半径,并且适当减小进给量,主偏角,副偏角等参数,可以降低表面粗糙度。  相似文献   

3.
4.
奥氏体—贝氏体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研究了一种高碳含硅低合金钢经等温处理获得的新型奥氏体-贝氏体双相组织特征,并将其与常规类型组织进行了比较。分析了等温转变温度对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提示了该新型双相组织超高强度钢的强化机理。  相似文献   

5.
金属切削过程是切削层金属的塑性变形和断裂过程 .切削过程中 ,金属的形变强化、裂纹形成与长大的知识对理解切屑分离和流出是必要的 .本文应用快速落刀及金相分析方法研究了奥氏体温锰钢 5 0Mn18Cr4切削变形过程中的形变强化和微裂纹形成与扩展规律 .研究表明 ,切削过程中的形变强化规律符合幂函数规律 ;切削刃处切削材料的分离是该局部材料形变强化达到断裂应力的结果 ;奥氏体高锰钢切屑属挤裂型切屑 ;切屑断裂源于剪切带 ;在切屑沿前刀面流出过程中 ,因流速不等而产生的弯矩是导致切屑局部剪切失稳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在Thermecomastor-Z实验机上对高铌钢奥氏体控轧过程中的变形抗力进行了研究.就试验中变形温度、变形速度、变形量对变形抗力的影响规律进行分析.并对其数学模型进行回归,模型有良好的曲线拟合特性.试验结果为制定合理可行的高铌钢奥氏体区控轧生产工艺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
8.
研究20钢,45钢经奥氏体离子氮碳共渗后的耐磨性和抗咬合性,并与普通离子氮碳共渗后的作了比较,试验表明:在570-700℃范围内进行奥氏体离子氮碳共渗后,其耐磨性和抗咬合性以630℃处理时为最佳,660℃最差,而570 ̄600℃介于二者之间,通过适当提高共渗温度在提高渗速从而缩短共渗时间的同时,可以提高耐磨损性能。  相似文献   

9.
不锈钢材料在金属切削加工中属于难加工材料,而奥氏不锈钢类材料又是难中之难,无论其切削工艺、加工成本及加工质量都为当前机械加工的难题。通过不断探索寻找、确定最佳刀具几何角度、材料、切削液等工艺,采用试验分析方法,确定奥氏体不锈钢车削工艺的方法,具有时间短、准确可靠、针对性强的特点。通过分析对比,取得了合理的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能较好地解决奥氏体不锈钢车削加工过程中存在的切削力大、切削温度高、刀具耐用度低及生产效率低的问题,工件质量显著提高,基本解决了奥氏体不锈钢切削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11.
根据奥氏体中碳原子与铁原子间的关系,推导出奥氏体中碳活度与浓度的关系式为: α_C=(x_(CS)~(-1)-m)/(x_C~(-1)-m)。按此式计算出的结果与实验值相符程度远优于捷姆金公式。另外还提出一个用来计算在一定碳活度值下,不同温度的碳浓度值的经验式: %C=d b(t-800)~n。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不同焊接热循环参数T_(max)及△t_(max/8)对微合金化钢热影响区奥氏体晶粒尺寸影响。结果表明,奥氏体晶粒尺寸随T_(max)增大而增;△t_(max/8)增大时,含微Ti的Nb-V钢(BB503)奥氏体晶粒尺寸变化平缓,而不含Ti的Nb钢(355与BB502)奥氏体晶粒尺寸粗化显著。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硬材料的特点及其切削特性,并根据作者在德国进修期间从实验中所获得的数据,绘出了若干种材料的加工特性曲线,从中看出各种因素对加工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根据巷道的地质条件,设计了锚梁网、锚索支护参数,通过锚梁网、锚索支护和U型钢支架的围岩变形观测和顶板离层观测,结果表明,锚梁网、锚索支护比U型钢支架稳定。通过经济效益分析,每米单价锚梁网、锚索支护比U型钢支架降低57.7%。  相似文献   

15.
An approach was presented to characterize the stress response of workpiece in hard machining, accounting for the effect of the initial workpiece hardness in addition to temperature, strain and strain rate on flow stress in this paper. AISI H13 die steel was chosen to verify this methodology. The proposed flow stress model demonstrates a good agreement with experimental data. Therefore, the proposed model can be used to predict the corresponding flow stress-strain response of AISI H13 die steel with variation of the initial workpiece hardness in hard machining. Funded by the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Jiangxi Province (No. 550067),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o. 50465003) and Foundation of the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lastic Forming Simulation and Die & Mould Technology (No. 06-3)  相似文献   

16.
对自主开发的新型超低碳高相奥氏体不锈钢的耐蚀性能、组织与结构、熔炼工艺以及在化纤粘胶纤维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钢种在典型的粘胶化纤工业生产的主要腐蚀介质中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能,远远高于常用的低碳不锈钢,电渣熔铸处理可明显降低合金元素夹渣物含量,降低晶界和晶内偏析。固溶处理对提高电渣熔铸铸态的耐腐蚀性地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一种直接在铸态下使用的、且具有较高韧性(ak为49.3~80.3J/cm3,带U形缺口)和在小能量多冲击下具有很强加工硬化能力(锤后硬度HRC54~47)的奥氏体基锰钢。测试表明,该材质组织为稳定性很低并带有大量层错的奥氏体加少量。马氏体,耐磨性比传统的Mn13钢提高56%~73%。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碳、硅和铝合金元素对水雾化奥氏体不锈钢粉末烧结时的表面反应的影响。研究发现,表面反应产物的形态及分布取决于合金元素的还原行为,这直接影响烧结材料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9.
在美国金融危机蔓延、全球经济动荡的背景下,我国钢铁企业不可避免地受到了金融危机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如何抵御风险,度过难关是当前钢铁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从金融危机对我国钢铁企业的影响入手,对金融危机给钢铁企业带来的经营风险进行了原因分析,提出了企业有效地规避、防范、抵御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采用金相法对临界区740,780,820℃下的奥氏体形成动力学曲线进行测定,建立奥氏体形成动力学模型,将模型拟合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二者基本吻合。结果表明:退火温度为740℃时,2 min左右奥氏体体积分数可达到9%;780℃时,0.5 min奥氏体体积分数可达到17%。确定退火温度740℃保温2 min,780℃保温0.5 min,均可达到产品奥氏体体积分数的要求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