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杨景壹  张佩 《纺织报告》2022,(8):126-128
马面裙的形制演变可以从中国古代服装的形制中窥得一二,纵观中华民族发展的兴衰史,马面裙的发展和衰败与其密不可分。自宋代隐约可见的雏形样式,到成为明清时期的盛行主流,马面裙无声地记载了宋以来的民族文化,是汉族最具标识性的传统服饰之一。文章从历史文化背景出发,通过查阅文献和史料对马面裙的形制演变进行调研,并尝试找出朝代背景信息与马面裙形制特点之间的相关性。对马面裙形制演变的分析可以帮助读者思考马面裙是如何在历史中传承下来的,并感受朝代的兴衰对马面裙风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徐云  练佳  张真真 《丝绸》2021,(2):115-121
为探寻民族服饰色彩的配色模式,文章提出色彩心理学与民族服饰色彩文化融合的研究观点,解析广东连南排瑶服饰配色作为设计对象的心理情感,探索相应的配色方案.运用文献研究、实地考察与对比分析法研究色彩心理效应与排瑶服饰配色的情感寓意的理论依据.通过提取排瑶服饰色彩,引入色彩对人的心理效应,分析排瑶服饰配色的形成原因.最后将排瑶...  相似文献   

4.
王娇  李正  钟苡君 《丝绸》2022,59(1):127-133
土家织锦中台台花纹样独特的实用价值给予它特殊的符号象征。学术界对台台花研究存在崇白虎和赶白虎两种对立之说,而本文则运用同源异支交叉思维弱化对立,通过文献研究、实物分析及复原设计对其纹样进行分析总结。研究表明:崇白虎通过纹样形制数字化复原及元素拆解分析诠释白虎形象的抽象表达,而赶白虎更多的是从色彩分析视角进行形象追溯。通过纹样形制、色彩的艺术表征分析同源异支现象下两种观念所带来的神灵、祖先、生殖崇拜共性文化研究,进而探讨土家民俗所带来的文化蕴意,从全视野角度审视土家织锦艺术及其艺术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5.
在09深圳服博会上,有这样一个展位:在一片优雅的挑高空间内,心也随之变得纯净而开阔。四面雪白的墙壁、古色古香的桌椅、设计独特的霓裳丽衣,让我们在色彩、图案、式样等各种民族元素中流连。在这样的环境中,吉祥斋斋主杨帆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相似文献   

6.
项李  杨阳 《丝绸》2023,(9):145-153
越剧传统盔帽作为其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演员在剧目角色中身份与地位的象征,根据行当可细分为盔、冠、帽、巾四类。为了更深入、全面地解读越剧文化,文章选取嵊州越剧博物馆具有代表性的9件传统盔帽作为实物样本,采用学科交叉、田野调研、理论与实物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形制、纹样、色彩三个维度对盔、冠、帽、巾四类越剧传统盔帽展开分析,揭示其所蕴含的艺术特征。研究表明:越剧传统盔帽具有形制上的圆融柔美、纹样上的虚实相生、色彩上的清新雅致三大特征,而这三大特征是盔帽艺人、演员、戏迷长时间共同审美实践产生的结果,为后世越剧盔帽的多元化设计奠定了基础,也赋予了越剧传统盔帽更为深刻的内在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化,文化多样性日益增加,民间纹样作为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代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它承载着丰富文化内涵和传统审美的艺术表达形式,而民间纹样在纺织服装设计中的运用是一种独特而有创意的方式,可以赋予服装作品独特的风格和文化内涵。文章旨在探析民间纹样在纺织服装设计中的应用,通过分析其图案元素、色彩运用、纹理和质感效果等方面的特点,揭示民间纹样在设计中的独特魅力和表现形式,为纺织服装设计提供宝贵的资源和灵感,强调其在设计创新和文化保护方面的作用,对设计表达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系统地论述了凤凰装的起源、形制特征,以及凤凰装所凝聚的畲族丰富的民俗文化、宗教信仰和历史文化等内容,并对形成这一独特文化内涵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探析,进而更深层次地揭示畲族历史发展的历程和传统服饰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9.
于毅  田悦  张毅 《丝绸》2022,(7):131-138
湖石纹样是清代代表性装饰纹样之一,应用范围广泛。文章通过文献查阅法与田野调查法对清代织绣品中的湖石纹样进行收集,并从中筛选出120个样本对其进一步整理分析;概述了湖石纹样的发展演变,分析了纹样的造型和组合形式,并基于Opencv软件库和cvCvtColor颜色空间转换函数对湖石纹样进行HSV色彩提取换算,通过数据和图表分析其色彩特征;进一步探讨了清代织绣品中湖石纹样的文化意蕴。研究表明,清代湖石纹样造型呈“Y”字形,与纹饰中植物纹样生长方向具有同向性,纹样色彩柔和清雅,且纹样深受社会文化和地方审美的影响,具有深层次的情感寓意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中国彩印花布、蓝印花布与琉球红型在文化特征、纹样色彩和制作工艺等方面的对比研究,分析各自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形成艺术独特性的同时,探究深层次的琉球红型与中国印花布之间的渊源关系。虽然琉球红型是在融汇中国、印度、日本本土和东南亚诸国等多种文化元素基础上发展而成,但福建省是古代中国与琉球王国(现大部分为日本冲绳县,少部分归属日本鹿儿岛县)交流往来的窗口。研究认为,琉球红型最早的工艺技术更多来自于中国福建,其与中国印花布在工艺技术上的交流、整合趋向与脉络,进一步证实琉球红型与中国印花布传承相连。  相似文献   

11.
壮族是我国人口数量最多的少数民族,悠久的历史创造出绚烂的民族文化与艺术。壮族的绣花鞋色彩艳丽,图案丰富,与传统壮族服饰相比形成反差之美,其不仅代表民族民间美术,也蕴含着民族艺术审美。依次从绣花鞋的制作、款式、图案介绍壮族绣花鞋,黑衣下的一朵艳丽盛花。  相似文献   

12.
叶永敏 《丝绸》2011,48(11):54-57
粤北瑶族服饰是广东省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以粤北排瑶和过山瑶为例,简述了瑶族服饰的现状,并从服饰细节和装饰特点入手,分析了平装和盛装服饰的细节特点,归纳出粤北瑶族服饰装饰的3种主要形式和2种装饰内容,以期得到保护和挖掘.  相似文献   

13.
崔荣荣  郭平建 《纺织学报》2006,27(10):117-120
基于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收藏的裙装,对中国近代民间裙装进行研究。通过对中原晋中地区、皖南山区及江南水乡地区的女性裙装进行统计对比,分别从不同地域裙装的形制、色彩、材质、装饰细节等角度进行对比,分析其审美与实用价值的独到之处和侧重点,结合地域文化的渊源关系进行深入探讨和比较,集中表现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精湛和人们对美好事物向往与追求的精神,折射出这些地区各富特色的、丰富的民间和民俗服饰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指纹图谱结合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对新疆喀什地区维吾尔族母乳分离的双歧杆菌进行鉴定和遗传差异分析,并检测常规生理生化和糖代谢表型特征,同时测试菌株对6 种常见病原菌和3 种母乳源条件致病菌的抑菌性能和对胃肠液的耐受性。结果显示,15 份母乳样品中共分离15 株双歧杆菌,测序结果将菌株归属于3 个种以及2 个亚种,包括8 株假小链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pseudocatenulatum)、2 株短双歧杆菌(B. breve)、2 株长双歧杆菌长亚种(B. longum subsp. longum)和3 株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B. longum subsp. infantis)。抑菌实验表明,15 株测试菌株中,隶属于B. pseudocatenulatum的4 株菌MY92、MY75-1、MY72、MY81的抑菌谱更广,抑菌能力更强;胃肠液耐受性实验表明菌株MY92无论在模拟胃液还是模拟肠液中存活率均最高,分别达到20.37%和0.302%。基于以上描述特性,MY92作为一株有效的益生菌株,具有潜在的利用价值,为后期进一步作为防止婴幼儿腹泻辅助制剂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从新鲜生牛奶中分离筛选产丙酸较高的菌株,经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及糖发酵试验、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以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等实验鉴定该菌株,分析了其对不同碳源的利用率及产酸情况,并从溶血性试验及抗生素抗性试验方面来评估该菌株的安全性。结果表明,从4批次样品中共分离获得54株能产丙酸的菌株,其中一株菌的丙酸产量达到7.38 g/L,为费氏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 freudenreichii)。比较了葡萄糖和甘油对其生长的影响,发现其对葡萄糖的利用率大于对甘油的利用率,在含葡萄糖的培养基中于30 ℃厌氧培养120 h后丙酸产量达到7.38 g/L。该菌株无溶血性,对卡那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有耐药性,对氨苄西林、万古霉素、氯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敏感,对红霉素中介。综上,费氏丙酸杆菌B1具有一定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鲜沙姜淀粉的酶解过程及其产物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沙姜中淀粉含量较高,极大地影响到沙姜精油的提取分离效果。在采用水气蒸馏法提取沙姜精油的过程中,我们选用了液化酶和糖化酶对沙姜淀粉进行二次酶解。并通过对沙姜淀粉、酶解产物多糖、单糖等的定量测定来监测酶解结果。对广东阳春产鲜沙姜的测定结果为:总淀粉含量7.77%;二次酶解的还原糖平均含量为9.69%;GCP测定二次酶解液中多糖的相对含量为2.8458%;HPLC测定寡糖中单糖的相对含量86.55%。以上测定结果说明一次酶解可有效地断裂淀粉,降低体系的黏度;二次酶解使蒸馏后的残渣易于过滤并与浆液分离,解决了废料污染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为得到适合肉制品发酵的菌株,本研究采用传统微生物分离方法对侗族传统发酵酸肉中的乳酸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其发酵特性和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发酵酸肉中分离得到54株乳酸菌,按照肉用发酵剂的基本原则进行筛选后得到S26、S42、S53三株性能优良菌株,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序列分析后确定:S26为香肠乳杆菌(Lactobacillus farciminis),S42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S53为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三株菌生长良好且产酸速度快,24 h内可以将pH降到3.5左右;菌株对于氨基糖苷类、青霉素类、头孢类等大多数抗生素无耐药性,且无质粒和溶血现象;并且三株菌之间无拮抗作用,可将三株菌复配后用于肉类的发酵。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通过观测发酵液的p H与溴甲酚紫平板的变色时间,从新疆塔城传统酸奶中筛选出产酸快的30株乳酸菌。通过形态特征观察与生理生化鉴定等传统方法,结合rep-PCR基因分型和16S r DNA基因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并分析不同种属之间乳酸菌的蛋白酶活性、自溶度与产酸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这30株乳酸菌分别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12株、海氏肠球菌(Enterococcus hirae)9株、耐久肠球菌(Enterococcus durans)3株、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与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各2株、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与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各1株。7种乳酸菌在牛乳中均能正常生长,可以降低牛乳的p H,蛋白酶活性在314 U之间,自溶度在3%29%之间,其发酵特性与菌株的种属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根据某河流入海段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氨氮、总磷和总氮的月度水质监测数据,分析了水体污染程度及变化特征,研究了各因子间相关性.结果表明,基于氨氮、总磷监测数据,入境断面水质类别为Ⅱ、Ⅲ类,首要污染因子中氨氮占比90%;出境断面水质类别为Ⅰ、Ⅱ类,首要污染因子中氨氮占比70%.氨氮与总氮比值变化趋势与水质指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济南市哨点医院食源性散发腹泻病例中诺如病毒感染类型以及流行病学状况和临床特征。方法 采集2014年1月—2016年12月济南市2家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哨点医院的腹泻病例粪便标本,并收集病例的临床症状资料和流行病学资料。结果 共收集1 292份病例标本,诺如病毒阳性率为18.58%(240/1 292),其中GII基因型占75.42%(181/240)。不同性别的诺如病毒感染病例以及GI和GII基因型病例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基因型各年龄段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912,P<0.001;χ2=42.285,P<0.001)。第一和第四季度诺如病毒阳性率高于其他季度,具有季节性分布特点。240例诺如病毒阳性病例中以单纯腹泻症状为主(54.17%,130/240),其次为腹泻+呕吐症状(18.75%,45/240);腹泻强度以中度腹泻为主(38.75%,93/240),平均腹泻频次为5.82次/d,粪便性状均以水样便为主(93.75%,225/240)。诺如病毒阳性病例出现呕吐症状的比例为30.00%(72/240),呕吐频次以1~2次/d居多。可疑暴露食物种类以肉与肉制品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水产动物及其制品和乳及乳制品,占比分别为20.00%(48/240)、18.33%(44/240)和15.00%(36/240)。结论 济南市食源性散发腹泻病例诺如病毒感染类型以GII基因型为主,全年流行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婴幼儿为易感人群。应针对诺如病毒感染的季节性特点,以及暴露人群易感程度的差异和暴露食品种类不同的特点,加强食源性散发腹泻病例的监测、识别和防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