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通过对贵州平里河地区的地热水沉积成矿进行探讨,分析该地区的曹渡河支流—打贵河地热水所属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地热地质条件以及地热资源的成因,估算地热资源量,为开发利用该地区的地热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简要介绍湖北省地热水资源特征及开发利用情况,分析地热水资源开发可能引起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和主要类型,包括地震、地面沉降、地热资源衰竭、地热水有害成分污染、空气污染、热污染等,同时提出地热水开发利用地质环境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3.
该文系统介绍了豫东下古生界岩溶裂隙热储层区域地质概况,对该区域的地热地质条件、地热成因、地热水化学特征、尤其是地温场特征进行分析及地热资源评价,为资源区段优选提供了更加准确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4.
为更好地开发利用武汉城市圈地热资源,系统总结区内已有的地热勘查资料,并对武汉城市圈地热地质背景进行较全面的论述。在分析该区深部地热地质背景的基础上,从热源、热储、盖层、通道等方面对该区地热地质条件进行总结,居里面的分布与地表的地热异常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区内热源主要为地壳岩石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热,襄广断裂以北为岩浆岩、变质岩构造裂隙带状热储,襄广断裂以南主要为岩溶热储。其中,咸宁、天门及潜江北部、汉川地区深部寒武系—奥陶系地层具备形成大型岩溶热储的条件。研究成果可为区内各地区地热资源的勘查方向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梵净山穹窿区地热水呈带状分布,属中低温热矿水,其形成受区域性深大断裂控制。通过对梵净山穹窿区区域水文地质、地热地质条件研究,以及地热水成因分析,总结出梵净山穹窿区地热资源具有以下赋存特征:区域性断裂构造有带状热储形成条件;区域性断裂与背斜复合构造区具有地热田形成条件。梵净山属于世界自然遗产,旅游资源丰富,地热资源赋存条件较好,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豫北平原地处华北盆地边缘,具有较高的地热流和地温梯度,巨厚的新生界沉积及其覆盖下的下古生界奥陶系、寒武系形成良好的地下水热储层。分析了研究区地温梯度、地温分布、地温异常以及不同深度地温分布,基于此,将研究区划分为8个地热分区:太行拱断束地热分区、汤阴断陷地热分区、内黄凸起地热分区、东明断陷地热分区、济源凹陷地热分区、武陟凸起地热分区、中牟凹陷地热分区、菏泽凸起(河南部分)地热分区。将研究区地热资源开采适宜性划分为最适宜、适宜、差的、不适宜四个等级,针对地热水不同梯级,根据温度、水质确定其不同的开发利用方向,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研究为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地热回灌是保障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关键环节之一。本文结合河南兰考地区热储层地质条件、水质特点、地热井井管材质,开展了室内腐蚀观察实验和PHREEQC地球化学模拟软件分析,从化学沉淀趋势、地热水腐蚀性和钻井成井工艺方面分析了回灌效果的影响因素,并从地热水水质处理、地热井井管材料选择、钻井与成井工艺优化、回灌温度、项目选址等方面提出提高回灌效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贵州印江县紫薇地区地热资源的区域地质背景、地质特征、水化学特征和热储条件分析,结核物探、钻探、化验等手段对区内地热资源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区地热资源为断裂对流型地热资源,地热水在地壳岩体中的循环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循环系统。研究区内大气降水、地表水及浅层地下水沿断裂带和岩体中的空隙(裂隙、溶洞、溶隙、岩溶管道等)通道下渗向地下运移,在下渗运移过程中不断获取地下热能使得水温不断升高,同时又溶解、溶滤围岩中的矿物成分,在重力的作用下受控于断裂进行深部大循环。研究表明:以降雨为主要来源的地热水在挽近期断裂和岩溶裂隙等通道的作用下经循环加热和升温,最终形成了研究区内丰富的地热水资源,在降压0.5 MPa(降深50.0 m)时,井口水温49℃,涌水量1 104.68 m3/d,水质类型为SO4—Ca—Mg型。  相似文献   

9.
焦作—商丘断裂是长期活动壳断裂,垂直落差1 000~2 000 m,具有良好的地热地质条件及热储层。焦作—商丘断裂永城段区域为了使用地热这种优质的可再生资源,对该区域的地质背景、地热地质条件、热储赋存条件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分析了该区具有经济价值的下古生界寒武—奥陶系岩溶裂隙热储层的赋存特征。结合水文地质资料,对发育良好、水量丰富、埋深适中、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寒武—奥陶系热储层的地热资源量进行了计算,并对区域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及节能减排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0.
张杰  陈陆望  侯晓伟  张苗  胡永胜 《煤炭学报》2023,(10):3831-3844
华北型煤田奥陶系岩溶水是集水、热于一体的绿色能源,明确受煤层开采影响其补给来源、热储赋存环境、径流与循环等形成演化特征对于地热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在充分了解典型华北型煤田-淮北煤田地质、水文地质及地热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采集区内岩溶地热水样品进行水化学及同位素测试并收集相关成果进行数据补充,揭示了岩溶地热水水化学成分特征及水-岩作用类型,明确了地热水补给来源,评估了岩溶热储温度及地热水循环深度,提出了研究区地热水形成演化模式。结果表明:淮北煤田岩溶地热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补给,北部闸河矿区以直接入渗补给为主,水化学表现为HCO3-Ca型,水-岩作用以溶滤溶解为主,指示该区地热水更新速率较快、循环路径短;南部宿县和临涣矿区仅在部分区域接受大气降水蒸发入渗补给并与古地下水混合明显,水化学类型多样,包括SO4-Ca、SO4-Ca·Mg、HCO3·SO4-Ca·Mg、SO4-Ca·Na、Cl·SO4-Na、Cl-Na等,水-岩作用类型...  相似文献   

11.
新乡市平原示范区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地质环境条件,赋存了丰富的地热资源。研究了新乡市平原示范区地热资源地质特征,研究区属于中牟凹陷地热区,主要热储层为新近系明化镇组半固结碎屑岩孔隙裂隙热储层、新近系馆陶组半固结碎屑岩孔隙裂隙热储层、古近系半固结碎屑岩孔隙裂隙热储层,地热类型为层状分布的盆地型地热,地温场类型为地层热传导型,区内断裂无显著导热、导水特征,地温场以地层传导型为主,地温梯度在2.33~3.02℃/hm。并分析了开发利用情况,根据研究区开发利用潜力,为平原示范区建设绿色低碳城市提供地下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技术。  相似文献   

12.
淮南矿区地热地质特征与地热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索淮南矿区地热地质特征和矿井深部热害防治对策,系统收集和分析了淮南矿区钻孔井温测井资料,基于近似稳态测温数据,拟合了测温孔孔底温度校正曲线,对简易井温测井钻孔孔底温度进行了校正;采用浅钻孔测温法,对井下巷道围岩温度进行了测定;计算了各井田的地温梯度,并结合110块煤系地层煤岩样品的热导率测试结果,计算得出淮南矿区的大地热流值,编制了淮南矿区现今地温场、地温梯度和大地热流分布图,在此基础上,系统论述了该区现今地温场、地温梯度和大地热流的展布趋势以及煤系岩石的热物理性质,探讨了地温场分布的构造控制作用,并对矿区地热资源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淮南矿区测温井底温度恢复与静井时间符合指数函数关系,并据此建立了简易井温测井钻孔孔底温度变化的校正公式;②淮南矿区地热参数表现为地温梯度为1.00~4.00℃/hm,平均值为2.8℃/hm;大地热流值变化在31.87~92.68 mW/m~2,平均值为65.50 mW/m~2;-500 m水平平均地温为29.96℃,-1 000 m水平为41.84℃,-2 000 m水平为69.62℃;岩石热导率在0.37~5.22 W/(m·K),平均值为2.93 W/(m·K);③平面上地温梯度、地温场、大地热流总体呈现为西低东高、南低北高的分布趋势;④矿区现今地温场和大地热流分布主要受控于地质构造,表现为褶皱型、逆掩断层阻热型和导水断层传热型3种构造控温模式;⑤基于地热资源评估,该区热储层地热资源量为2.32×10~(16) kJ,可采热能储量为2.64×10~(15) kJ,矿井水和矿井回风余热资源量为0.97×10~(13)~1.26×10~(13) kJ/a,是一个可再生的低温热源,潜在效益显著。研究成果为淮南矿区深部煤炭开发热害防治和地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地质依据。加强煤矿区深部地热资源和矿井余热资源的评价、利用研究,应是煤矿区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3.
杨义栋 《中州煤炭》2020,(6):121-125
地热能是集热、矿、水为一体的可再生绿色能源。为保障周口凹陷区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通过对周口凹陷区的地质背景、地热地质条件、热储赋存条件的分析,阐述了该区具有经济价值的新近系热储层的赋存特征,建立热储地质模型,对周口凹陷区(周口段)2 000 m以浅的地热资源储量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该区主采热储层地热流体温度40~70 ℃,2 000 m以浅地热流体资源储存量为24 560.08×108 m3、热能储存量为104 123.24×1016 J,地热流体可开采量为4 234.58×104 m3/a,按照100年保证开采年限,可采热能为161.30 MW,属低温大型地热田;分析了该区地热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地热水资源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构建SWOT模型,对我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认为我国地热资源在地质特征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同时,部分地区利用已成规模。但是总体来说,我国地热资源在开发利用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了地热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随着我国新能源开发的深入,要对地热能利用进行合理的调控,从中央到地方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通过总体开发规划的确认,相关法律的制定,综合利用方式的推广等措施,保障我国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在实证分析中,本文选择M县作为案例,结合AHP层次分析法,对影响当地地热开发利用的主要因素进行分类,建立M县开发利用评价模型,提出对策建议,以推进当地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5.
地热资源因具有清洁、高效等特性而被日益广泛开发利用。通过分析北京地区地热资源概况及发展现状,对北京城区地热田某地热井开发利用与供需情况进行探讨,计算项目用水量并进行经济评价,同时考虑地热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提出科学合理、有序利用的地热井开发与利用方案,以确保北京地区地热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6.
柘城县城区地处在近年最先勘查发现的胡襄煤田内的南部边缘地段。区内地层属华北地台型沉积,自下而上发育有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新近系和第四系,其中,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和奥陶系中统为区内重要的热储集层,该热储层蕴藏着丰富的热能及热水能源,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依据勘查钻孔资料,阐述了区内地质、构造特征;利用钻孔测温资料,分析研究了地温、地温场、热储层的分布特征;给出了热储层的深度和温度范围;圈定了柘城城区西北角为地热异常地段,并分析了地热异常地段的控热构造特征或成因;提出了开发利用地热资源的优选地段及深度范围,为地方经济发展、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地热资源,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可以调整能源结构,减少对常规能源的消耗。分析了开封凹陷区深层地热资源地质条件,对热储层埋藏条件及划分进行了研究,得出主要有新生界新近系松散岩类孔隙热储层和古近系热储层,新近系热储厚度大,自上而下分为明化镇组和馆陶组2个热储层。分析了研究区地球物理特征,得出研究区地热异常区域主要分布在开封市至陈留镇一带,地热异常高区域在研究区西北部;研究了地温场特征,得出区内恒温带深度为23 m,恒温带温度为160 ℃。开封市区的地温梯度范围为32~39 ℃/hm,平均35 ℃/hm,大于35 ℃/hm的范围为条带状,呈近南北向展布;东西向地温梯度偏低,在33~35 ℃/hm,平均34 ℃/hm,大于35 ℃/hm的范围较小。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保障了能源安全、促进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发展产业经济。  相似文献   

18.
姜宝良  段洛煜  潘登  张友安  张晓偲 《中州煤炭》2022,(5):114-118,136
热储温度是评价地热资源不可或缺的参数,对于地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地热温标是确定深部热储温度的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二氧化硅地热温标是应用最早也是最常用的地热温标,其应用的前提是地热流体在上行冷却过程中不发生混合(稀释)和沉淀,但对流型地热区深部高温地热流体在上涌过程中不同程度的与浅部冷水进行混合或稀释,所采水样是不同程度稀释的热冷混合水,采用二氧化硅地热温标公式计算出来的结果通常偏低,不能真正代表深部热储的温度,必须进行修正。常用的修正方法计算繁琐,可操作性和代表性差。根据五龙口地热区69组水样的SiO2含量和水温的统计分析,修正计算得出较可靠且具有代表性的深部热储温度和SiO2含量及热冷水混合比。该方法快捷实用,可供类似地热区热储温度预测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