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粤港澳经济关系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见证了粤港澳经济合作举世瞩目的成就。粤港澳三地的经济关系由早期单一的"前店后厂"跨地域分工模式向"厂店结合"等多种模式并举演变,实现了地域范围的延展与合作内涵的丰富。进入21世纪后,香港经济转型的同时面临广东省服务业崛起的挑战,粤港澳三地通过基础设施的对接与优化不断争夺腹地,以突破土地资源的束缚实现经济发展空间的拓展;"一带一路"与"人民币国际化"战略背景之下,金融业合作可能成为粤港澳经济合作第三阶段的发展重点。在经济关系转变的同时,粤港澳的空间格局亦由"小集聚、大分散"逐步转向"小分散、大集聚"。分析粤港澳未来经济关系的走向,认为粤港澳区域合作将从分散发展走向边界突破,从宜居湾区走向世界级湾区,从中心—腹地走向枢纽—网络,最终实现对经济关系转变的空间回应。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4)
介绍了中俄丝绸之路经济带欧亚高速运输走廊分支线——绥芬河运输走廊的建设情况、提出背景和现实基础、建设合作内容以及建设绥芬河运输走廊的重要意义。绥芬河运输走廊将中俄两国的资源、市场、技术紧密联系起来,形成跨区域国际合作格局,对发挥东北亚区域经济互补性具有独特优势。绥芬河运输走廊将成为黑龙江省开展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国际通道,将有效促进黑龙江经济加快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3.
文章立足于分析城市区域主义在中国区域治理语境下的理论适用性,提炼出中心性与地域性两个分析城市区域发展的理论工具。随后,结合中心性与地域性视角,文章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尺度重构和区域协同治理路径展开研究,将跨尺度治理分为跨境尺度重构、城市间尺度重构、城市尺度重构等三个层次。通过考察不同尺度下区域治理体系的调整过程,文章认为:不同政府主体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跨尺度协同治理中扮演着维护本地利益的角色,这种协同合作模式既捍卫了城市利益、又兼顾了区域发展均衡。因此,区域中协同治理的关键在于统一不同尺度、不同利益主体的发展诉求,以此才能实现粤港澳大湾区的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打造国际教育示范区,但广东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程度与其经济地位并不相符,该情况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尤甚。留学生教育是衡量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指标,韩国在推动教育服务出口和提升大学的国际化水平方面成效显著,其经验教训值得借鉴。针对粤港澳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存在的问题,通过历史回顾、文献分析和线上线下访谈等研究方法,对韩国与粤港澳在高等教育国际化中所采用的战略和政策进行比较,以期为大湾区内计划输出职业教育的高职院校和政府部门提出适当策略和政策建议,吸引更多国际学生来广州留学学习。广东作为职教大省、强省,其职业教育优势明显,粤港澳在推进大湾区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方面互补性较强,加强粤港澳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关键需从五个方面着力:一是深化改革开放,破除制度藩篱;二是制定发展规划,做好顶层设计;三是出台专门政策,加强标准建设;四是加强师资建设,加快中文普及;五是鼓励校企合作,完善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5.
《规划师》2017,(11)
粤港澳三地协作治理由供水保障起步,实现了向经贸合作、环境治理等多领域的拓展,并逐步搭建了以行政协议为顶层设计,以合作联席会议、专责小组为基础的协作治理机制,推动了三地的融合发展。文章在总结粤港澳三地关系与协作治理机制演进的基础上,认为随着《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的实施,粤港澳大湾区的协作治理机制建设将进入新阶段,建议加强区域统筹规划、构筑"四方协议+大湾区发展合作委员会+联席会议+专项合作"的协作机制、完善粤港澳大湾区法治框架,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湾区。  相似文献   

6.
创新合作示范区是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提出的,在高新产业、高等教育、生态环境、立体交通等多个方面起到示范引领作用。文章从蔓藤城市、产城人融合、智慧城市等角度出发,深化创新合作示范区城市设计的理论内涵,为城市设计实践提供依据和支撑。在此基础上,以粤港澳创新合作示范区城市设计实践项目为例,深入剖析项目的优势、挑战、目标,以“交互生长”为主题,提出“榕蔓链接”“超享聚落”“无界未来”三大设计策略,旨在打造多维升级、活力无界的未来之城,引领粤港澳大湾区的海洋时代。  相似文献   

7.
随着粤港澳地区经济发展,三地交流融合日益加深,粤港澳地区以"大湾区"建设作为切入点,从区域合作上升为国家战略,将成为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新的增长极."湾区经济"是带动区域发展和引领技术创新变革的重要力量,与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以及东京湾区这些世界级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在贸易、港航业、科创、制造加工等方面逐渐形成比肩世界的竞争力.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将在内地与港澳融合发展、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以及进一步扩大开放等方面发挥更为深远的战略作用.文章提出了港航业发展在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中重点推进的几个问题:包括综合交通一体化、航运政策创新、核心港口定位以及区域内港口资源整合.  相似文献   

8.
粤港澳地区是我国独特的“一国两制三法系”的区域,并由此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规划法规体系。为进一步探索粤港澳地区未来如何开展规划法规制度上的矛盾协调、借鉴交流与创新,通过充分搜集广东、香港、澳门的规划核心法律文本,在系统完整的梳理三地现行规划法规的立法背景、规划法规的内容安排与运行特征后,发现三地规划法规体系均呈现出与本土制度环境相匹配的渐进式变迁过程。当前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改革语境中,三地规划法规制度协调和融合所创造的良好法治环境将有利于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发展,三地应立足各自制度环境,渐进式地形成既适应本土情况又符合国际惯例的规划法规制度。  相似文献   

9.
跨世纪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从区域发展角度研究长春市的地位和作用长春市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中部,是南北走向的京哈铁路与东西走向的未来第三条欧亚大陆桥的交汇点。以长春市为省会的吉林省,是一个与周边国家有密切地缘联系和经济上存在着互补性的地区。随着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和图们江下游地区开发的深入,长春市的区位优势潜能将会充分发挥,在区域经济网络中也将占有更重要的经济份额。此次城市总体规划分析了长春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并在不同层次的区域范围内确定其地位和作用,做出综合的评价。提出了“四个圈层(吉林省东北地区、全国、东北亚地区)…  相似文献   

10.
"优质交通"是粤港澳三地建设优质生活圈的共同意愿和诉求,要求构筑高效、绿色、一体化综合交通系统,以交通为先导带动区域发展,推动大珠三角优质生活圈的形成和发展.从发展目标、策略和保障机制等方面,重点探讨了提升区域综合交通系统效能、优化区域交通结构和绿色交通标准、改善跨界交通及通关便利性等问题,对三地交通基建合作共建的保障体制也进行了深入研究,为粤港澳共建优质生活圈"优质交通"相关规划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Nearly 4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witnesses th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of economic cooperation among Guangdong,Hong Kong,and Macao.The economic relations among Guangdong,Hong Kong,and Macao have evolved from a unitary pattern of "front shop and back factory" orienting at regional labor division at an earlier stage to a combination of multiple patterns including the "factory and shop combined" pattern.The regional scope has been expanded and the connotation of cooperation has been enriched.After entering into the 21~(st) century,Hong Kong,who is experiencing its economic transformation,faces the challenges brought about by the thriving of service industry in Guangdong Province.The three areas have been fighting over the hinterland through infrastructures connection and optimization,in order to realize an expans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space that can break through the restriction of land resources.In addition,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trategies of the "Belt Road Initiative"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RMB," financial cooperation becomes the development emphasis at the third stage of economic cooperation among the three regions.When their economic relations change,the spatial pattern among Guangdong,Hong Kong,and Macao gradually shifts from "concentrating on a small scale and dispersing on a large scale" toward "dispersing on a small scale and concentrating on a large scale." Based on an 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economic relations among Guangdong,Hong Kong,and Macao in the future,the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regional cooperation will transit from disperse development to border breaking,the region will develop from a livable bay area to a world-level bay area,and the spatial pattern will develop from center-hinterland to hub-network,which ultimately realizes a spatial response to the transition of economic relations.  相似文献   

12.
依据教育部、广东省教育厅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等官方网站的相关数据,从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中外及与港澳合作办学的机构和项目、海外设立孔子学院情况、留学生与港澳台侨学生数量四个方面对广东和上海两座城市进行不同维度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比较,分析两地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特点及存在的差距。比较结果显示,上海市在政策推动和留学生奖学金支持力度方面优于广东,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数量、海外孔子学院数量及来华留学生数量均多于广东,但广东毗邻港澳地区,与港澳合作办学的机构和项目数量多于上海,港澳台侨学生数量位居全国第一。总体上,广东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水平低于上海,应积极向上海学习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经验,利用自身经济总量第一大省和毗邻港澳的优势,抓住“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机遇,进一步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逐步形成具有粤港澳大湾区特色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王蔚  邵磊  李眈 《新建筑》2014,(1):122-126
“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国际概念设计竞赛”是香港特别行政区路政署筹划的国际设计竞赛,是一次粤、港、澳三地多元文化融合的可持续探索.通过对竞赛的评述,结合对获奖和入围方案的分析,不仅阐述了香港政府对口岸建设地标化、模块化、生态化等理念的探索,同时分析了中国口岸建筑的设计变化趋势——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最后探讨了本次竞赛对中国口岸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基于城市发展战略的广州东部交通枢纽中心规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邓毛颖 《规划师》2011,27(8):97-101
在粤港澳合作区、深港服务业合作和港珠澳大桥建设的背景下,广州市需要强化东部地区交通的便捷性和通达性,通过建设综合性公共服务中心来整合城市空间结构.位于广州东部的增城市新塘镇,基于穗莞深经济走廊重要节点的区位、5条轨道交通线路汇集的交通条件,以及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产业基础和发展平台,以“国际化、商务、生态、便捷、综合高...  相似文献   

15.
跨境城市区域中的城市管治——以香港为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沈建法 《城市规划》2002,26(9):45-50
探讨香港在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过程中面临的挑战。香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跨境城市管治网络涉及中央政府、广东省政府、深圳市政府、香港特区政府及其他相关组织。重点是跨境城市管治尤其是香港特区政府的角色。从 2 0 0 1年开始 ,香港的跨境城市管治开始从“跨境保护主义”向“跨境自由贸易区”转变 ,这对香港—珠江三角洲的发展具有显著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泛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探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探讨了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合作的条件、基础和目的,指出区域经济整合的目标是在区域内建立统一和有效的市场体系,消除区域内阻碍产品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各种体制障碍,充分发挥市场在区域之间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市场的完善和扩大促进区域经济和产业分工,逐渐缩小地区经济差距,最终实现区域的共同发展和“普遍的富裕”。  相似文献   

17.
揭示粤港澳大湾区实施建筑师负责制存在的困难及政策文件解读,为业界人士参与大湾区建筑师负责制提供参考。对《粤港澳大湾区建筑师负责制指引(征求意见稿)》进行解读,结合问卷做现状研究,总结归纳。发现业界对建筑师负责制发展疑虑集中在收费、法律法规、责任保险、建筑师综合能力等方面,而《指引》对上述问题均做了详细规定。《指引》为大湾区实施建筑师负责制提供了有效政策基础,构建健康有序市场体系及建筑师培养体系,加强建筑创作和设计原创的知识产权保护是推动建筑师负责制实施的有效之举。  相似文献   

18.
马星  黎智枫  张泽  肖扬 《南方建筑》2018,(4):117-122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协助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成为了政府、学者关心的重要议题。港台资本曾对珠三角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在新背景下为了判断港台投资是否仍会发生以及以何种方式发生;本研究通过港台资企业象征港台直接投资,以珠三角九市的港台资企业名目为数据基础,运用GIS技术在镇和市辖区街道合并的尺度分析企业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在国际生产折衷论的框架下解析其影响因素,探索最新的港珠关系。研究发现,2001到2014年珠三角港台资集聚特征明显,15年间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两核双轴串四点”的空间结构。在制造业的所有权优势几乎不变的背景下,成本和制度的区位优势仍然吸引着港台商的资金,但优势正在减弱,集聚的区位优势开始显现;而港台商愈发显现的品牌、代理等所有权优势与珠三角市场、区域和集聚的区位优势共同影响着港资服务业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9.
珠三角城镇群规划的重点和难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耿 《规划师》2006,22(3):19-21
珠三角城镇群规划的重点是突出规划的地域个性,引导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协调区域性公共产品和公共资源,制定务实有效的规划管理措施;难点是与港澳地区的协调工作难以全面展开,内部发展水平有较大差异,制度创新面临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化和区域化并驾齐驱的格局下,全球城市一区域(Global City-Region)日益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跨境区域(CBRs:Cross-BorderRegions)大量涌现。近年来欧盟国家有关大都市区的研究揭示了多中心(Polycentric)格局和区域融合中多层级管治(multi-level governance)的形态,但罕有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制订对区域发展政策和规划的影响。目前,对于亚洲特别是中国的大都市多中心和多层级管治的系统研究尚不多,本文尝试揭示大珠三角作为多中心都市区和跨境区域的多层级管治的形成、演变和影响。本文进一步透过跨境大桥的案例分析,尝试揭示这个跨境城市一区域的多中心和多层级管治格局在“一国两制”框架下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