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以红皮萝卜为原料,用自然发酵法泡渍,研究其发酵过程中各优势乳酸菌的消长变化规律。从四种培养基中筛选出改良的MC培养基为各类乳酸菌计数培养基,总共得到了七种明显的菌落形态特征的乳酸菌,将其依次鉴定为乳明串珠菌(Leuconostoc lactis)、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食窦魏斯氏(Weissella cibaria)、植物乳杆菌(L.plantarum)、发酵乳杆菌(L.fermentum)。对发酵过程中各种乳酸菌计数,结果显示:泡萝卜发酵前期球菌比较旺盛,发酵后期以杆菌为主。泡菜液p H达到3.5后,球菌开始消失。   相似文献   

2.
乳酸菌发酵蔬菜菌体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研究了蔬菜发酵过程中乳酸菌的生长规律。研究表明:乳酸菌的生长分成二个阶段:第一阶段,发酵菜汤汁pH5.0,乳酸球菌起主要作用;第二阶段发酵菜汤汁pH5.0,乳酸杆菌逐渐成为优势菌。在蔬菜发酵前期,伴随着乳酸菌的生长,细菌也大量生长,而后随着pH值降低,细菌生长受到抑制。发酵过程中酵母菌在发酵液中数量很少,但始终稳定存在。  相似文献   

3.
《食品工业科技》2002,(08):64-66
对从泡菜中分离出的三株乳酸菌H-1,G-1,X-1,选择了其最适扩大培养基,研究了乳酸发酵蔬菜汁生产中的添加剂对三株乳酸菌生长的影响,并对乳酸发酵蔬菜汁工艺进行了优选。   相似文献   

4.
对从泡菜中分离出的三株乳酸菌H-1,G-1,X-1,选择了其最适扩大培养基,研究了乳酸发酵蔬菜汁生产中的添加剂对三株乳酸菌生长的影响,并对乳酸发酵蔬菜汁工艺进行了优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泡菜中乳酸菌的最佳生长条件。方法利用基础培养基考察不同碳源、pH值和温度条件下,乳酸菌生长情况。结果葡萄糖是该乳酸菌的最佳碳源,该菌的最佳pH值为5~6,最佳生长温度为30-35℃。结论在泡菜发酵前加入乳酸菌纯菌种,并提供已优化的发酵条件,可缩短泡菜腌制的发酵周期。  相似文献   

6.
泡菜乳酸菌发酵蔬菜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对从泡菜中分离出的三株乳酸菌H-1,G-1,X-1,选择了其最适扩大培养基,研究了乳酸发酵蔬菜汁生产中的矩味剂、酸味剂、抗氧化剂、稳定剂对不同株乳酸菌生长的影响,并对乳酸发酵蔬菜汁工艺进行了优选。  相似文献   

7.
酸泡菜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几种酸泡菜的发酵过程中,分离、鉴定出肠膜明串珠菌,葡聚糖明串珠菌、小片球菌、植物乳杆菌、短乳杆菌、发酵乳杆菌、棒状乳杆菌等乳酸菌种类。明串珠菌、片球菌一般在发酵前期出现.乳杆菌则在发酵的中后期占优势,其中以植物乳杆菌最常见。  相似文献   

8.
乳酸菌纯种发酵辣椒酱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酸菌纯种发酵辣椒酱的最优生产工艺:接种量为5%、发酵温度35℃、发酵时间48h、菌种配比Lact.1:Lact.2为2:1。纯菌种发酵的辣椒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最高值仅为0.637mg/kg,而自然发酵时可达6.874mg/kg。  相似文献   

9.
对泡菜中乳酸菌进行了初步分离纯化,共筛选出4种菌株,对这4种菌株进一步进行了发酵性能研究和凝乳实验,选择出优良两种菌株,并应用于新鲜软质干酪的制作,采用L9(34)正交实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发酵剂菌株添加比例、发酵温度、切割pH值对成品干酪滋味口感、色泽的影响,确定了该产品生产的最佳配方和工艺条件:菌种比为菌株8与菌株12比为1∶1(质量比),发酵剂添加量为3%(质量分数),发酵温度为37℃,切割pH值为4.6。  相似文献   

10.
乳酸菌在泡菜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乳酸菌是一类能利用可发酵糖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的统称。现代微生物学的发展,揭示了乳酸菌对人体健康有益作用的机理,具有营养保健作用的乳酸发酵食品更加受到消费者青睐。泡菜作为一种传统的乳酸发酵蔬菜制品,其汁中富含乳酸菌活菌,对其深入研究且开发  相似文献   

11.
具养颜功效的乳酸菌发酵型泡菜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包心芥菜为原料,添加党参、黄芪、枸杞、桂圆制作泡菜。采用正交试验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药材量8%、盐浓度4%、糖浓度1%、接种量3%、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4d。根据此条件可开发出具有养颜、抗衰老功效的新型泡菜保健食品。  相似文献   

12.
发酵白菜乳酸菌的培养基及发酵剂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成功地筛选出理想液体培养基1号、生产种子培养基2号;利用选定的三株乳酸菌组成不同配比的发酵剂发酵白菜。依据pH值、感官指标等综合评定,筛选出理想发酵剂sp1:sp2:sp3=1:1:1接种发酵白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以传统东北酸菜为研究对象,从中分离筛选高产酸乳酸菌,通过探究乳酸菌的低温生长性能、耐盐特性及抑菌能力,从中获得优良发酵性能的乳酸菌,其经分子生物学鉴定后应用于发酵酸菜。结果表明,从传统东北酸菜分离筛选获得192株乳酸菌,其中5株为高产酸乳酸菌,均被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5株高产酸乳酸菌中植物乳杆菌DBC3和DBC33兼有多种优良性能,且在15 ℃条件下,接种量为3%的植物乳杆菌DBC33发酵得到的酸菜感官评分最高,显著缩短了发酵周期(P<0.05),为东北酸菜的标准化生产和酸菜发酵剂的制备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泡菜水的微生物区系分析,证明了泡菜发酵是一种特殊的混菌共酵。发酵初期,各类微生物相互竞争,大量繁殖,数量增加较快,渐而乳酸菌、醋酸菌成为优势菌群,泡菜液的pH值开始明显下降,其他微生物受到抑制。在发酵2~3d,微生物数量达到高峰,之后所有微生物数量开始下降,并逐渐平稳。整个泡菜发酵周期确定为7d,在泡菜发酵第7天,乳酸菌群数量245.0×105~404.6×105CFU/mL;醋酸菌群数量13.1×104~14.0×104CFU/mL;丁酸菌群数量2.5×103~3.2×103CFU/mL;酵母菌群数量4.0×102~5.1×102CFU/mL。微生物的数量变化说明了泡菜的发酵过程,在生产中注意把握微生物的变化动态,有利于控制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5.
贵州泡菜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在泡菜发酵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贵州遵义市采集的不同家庭自制的11份发酵泡菜制品为材料,从中筛选产酸量较高的乳酸菌,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并对其耐酸、耐胆盐、耐盐及抑菌性能进行测定,筛选性能优良的乳酸菌,最后将其应用到发酵泡菜中。结果表明,筛选得到11株产酸量较高的乳酸菌,产酸量均>1.89 g/L,经鉴定5株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6株为副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plantarum),其中菌株A50f7和A50b9的耐酸、耐胆盐、耐盐及抑菌性能优良。人工接种这两株乳酸菌发酵泡菜,能显著缩短泡菜发酵周期,改善泡菜的品质。  相似文献   

16.
HACCP在萝卜泡菜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主要探讨HACCP在萝卜泡菜生产中的应用,并对萝卜泡菜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物理的、化学的、微生物的分析,进而确定出关键控制点、监测方法、纠偏措施,从而提高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7.
泡菜中植物乳酸菌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自然发酵泡菜盐水中的乳酸菌进行分离鉴定及特性研究。方法:乳酸菌分离采用倾注法使稀释样品与MRS培养基混合,然后在37℃中培养,再挑取乳酸菌在MRS培养基上进行划线分离。结果:试验成功地从泡菜盐水中分离出一种植物乳酸菌菌株,并对其进行了形态特征、培养特征和生化特征鉴定,也对其生长曲线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在生化特征鉴定中,进行了革兰氏染色、H2S检验、明胶液化试验、H2O2试验、乳酸定性试验、碳水化合物发酵试验、精氨酸水解试验、运动性试验,根据结果可初步确定为植物乳杆菌。其生长曲线也满足细菌的典型生长曲线,有明显的延滞期、对数生长期、稳定期和衰亡期。结论:其在对数生长期时,pH变化最大,说明菌株的产酸性能迅速得到了提高。在稳定期时,该菌的产酸量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8.
以江西省赣州客家常见传统发酵食品酸芋荷为样品,采用MRS-碳酸钙培养基筛选出具有明显溶钙圈、产酸量较大的15株细菌。通过生理生化特征分析及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构建系统发育树,鉴定为8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5株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2株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对15株乳酸菌进行耐酸、耐胆盐、耐盐能力测定,筛选得到性能优良的乳酸菌菌株A03c4、A03d1。人工接种乳酸菌A03c4、A03d1发酵泡菜,缩短了发酵时间,改善了传统发酵泡菜的品质。本研究为乳酸菌泡菜发酵剂开发的菌种选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