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佶 《城市规划》2019,43(9):69-77
追溯长株潭城市群发展轨迹,解析政府力在一体化过程中的重心演变.从城市群整体实力、经济人口增长及空间分布特征、城市间的功能性关联三个方面展开分析,评估政府主导的一体化发展实效.研究发现,在区域性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政府主导的方式弥补了市场失灵带来的负外部性.但在产业功能协同上,呈现长沙主导,仅与株洲保持较高关联度的特征.三市之间出现初步价值区段分工,但并未形成预想的强有力的功能性关联.研究提出,过于强调三市平衡发展将忽视市场对于资源配置的作用,导致三市对于有限资源的博弈争夺,从而降低城镇群的整体实力.如何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同时,侧重机会的均等而非资源配置的平衡,成为未来长株潭城市群产生更大协同性竞争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6)
现代公共行政管理中的政府职能转变的核心,是理顺政府、市场、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政府侧重法则、规则的制定,把该由市场和社会来做的产品、服务、管理体系等方面的具体性事务交由市场和社会。但是,政府下放和取消行政许可事项后,也并非放任市场、社会无序发展,而需要从市场和社会角度,及时按市场规则从计划经济的"行政许可"向由社会组织调节的"认证认可"转变。认证认可服务于经济发展的需求、有效消除经济运行中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调节和促进了社会中介服务组织的有序发展,形成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有序发展,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  相似文献   

3.
城市群空间范围识别标准的研究进展与基本判断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对国内外城市群种种认识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城市群基本内涵的界定标准,进而分析了城市群形成发育中空间范围4次扩展的动态变化特征:根据城市群空间范围识别标准的几种方案,充分考虑中国所处的城市化发展阶段和城市群形成发育中政府主导的国家特色,提出了我国城市群空间范围识别的10大基本判断标准,以便为规范中国城市群和编制<中国城市群规划规范>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李松志  秦成  范建红  袁峰 《规划师》2010,26(6):80-83
城市群是城市化高级阶段的产物,云南省已经把城市群作为城镇化建设的主体形态。从聚集度和联系度两个方面分析云南省城市群形成与发展的条件可知,目前只有滇中地区才有可能形成城市群,其他区域尚不具备条件,"十一五"规划中提出打造"五大城市群"并不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1)
滇中城市群地区是云南省政治经济核心区,是中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陆路与航空交通枢纽站,云南省已经初步确定滇中地区将构建"一核、两轴、三圈、四极、五通道"的空间结构。从自然生长力、市场驱动力和政府调控力三个因素分析了滇中城市群空间结构的演变机制,结果表明自然生长力是滇中城市群自身扩展的原动力,市场发展是城市空间结构扩展的根本原因,政府调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空间结构演变的方向,这三个因素的共同作用决定了滇中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的最终走向。  相似文献   

6.
陈宙 《福建建筑》2012,(11):85-86,46
定额计价方法和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是我国建设市场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形成的二种计价方法。本文从价格的表现形式、单位工程项目划分、编制工程量的主体、计价依据、施工措施性消耗纳入位置、工程量计算规则和合同价格的调整方式等方面分析了定额计价方法和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的不同表现。提出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本质是要改变政府定价模式,建立起"市场形成造价"机制,是促进优质企业做大做强,创造管理规范、竞争有序的建设市场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9)
政府与市场是实现资源配置的两大机制,良好的经济运行模式是二者耦合的结果,而非"零和博弈"的产物。斯大林体制、新自由主义经济体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上都具有各自鲜明的特点。通过对这三种经济体制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问题的方式进行分析,得出我国未来经济体制改革要注意三点:坚持正确的所有制结构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使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忽视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8.
梅寒 《建筑机械化》2008,29(5):47-49
以一冶机械化公司为例介绍了如何采取"五延伸"经营策略把租赁市场逐步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9.
城市群空间演化动力机制初探--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叶玉瑶 《城市规划》2006,30(1):61-66,87
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对城市群空间演化的动力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将城市群空间演化的动力归结为三类,即自然生长力、市场驱动力以及政府调控力,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城市群空间演化动力模型,初步揭示了城市群空间演化动力作用机制、合成原则,以及不同演化阶段主导动力与空间演化特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特色小镇建设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对于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创新创业、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石门镇立足产业建镇,着眼于需求导向和产业价值链提升,依托现有产业基础、特色资源、区位条件,推进产业升级和业态创新,做精做强主导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特色小城镇之路。一、找准政策、市场和现有基础"引爆点",  相似文献   

11.
城市群已经成为全球各区域发展的空间载体和经济单元,城市群战略也是我国下阶段发展的重大部署与内容,“十二五”规划列出了21个城市群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城市群的形成是城市问的各产业不断“分工与交易,实现产业关联效应、竞争效应、互补效应与学习效应,最终实现资源的整合优化,提升整体竞争力”的过程,它不是近域地理范围内单体城市的简单叠加捆绑,更不应停留于规划与文件层面。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新趋势:组建大型城市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翠兰 《城乡建设》2002,(10):12-13
城市群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生产要素优化组合的产物.在世界上现已形成一些大型城市群,如美国的西岸都市连绵区、大巴黎地区、大东京都市带等;在我国,也正在成为城市化发展的新趋势,有条件的地方逐渐通过建立大型城市群的方式来提升区域竞争力,如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经济区推出营建连接15个城市的基建计划,准备把长三角地区建成世界上人口最多和规模最大的大都市圈;以广东为中心的珠三角城市群也计划在"十五"期间通过提升城市群竞争力,使之成为亚太地区主要的城市集团;与此同时,一个以北京、天津双核为中心的"大北京地区规划"欲后来居上.  相似文献   

13.
罗楠 《城乡建设》2020,(8):29-31
<正>政府与市场的边界问题是准公共产品供给领域历来争论的焦点。从政府治理的实践历程来看,教育、能源、水资源的供给服务中都存在政府与市场"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经验规律,垃圾处理服务目前也正处于从以政府为主导转向探索市场化、产业化的阶段。基于此,笔者梳理总结了资源回收利用领域里政府和市场分工的三类模式,力求探索政府和市场在垃圾治理中的合作路径。  相似文献   

14.
正协会是为政府、为行业、为企业服务的社团组织,是政府和企业间的纽带,但如何真正做到把服务政府和服务企业有效衔接起来呢?中国砂石协会会长胡幼奕给出的答案是——用心服务。为助推行业高质量发展,胡幼奕带领协会帮助企业做大做强,政府上下联动。他急行业之所急,想政府之所想,解企业之所忧,不仅做企业的贴心人,更为政府与企业架起了沟通的"连心桥"。"2020年,中国砂石行业在各级政府文件精神指引和行业企业的共同努力下进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这短短一句话却是胡幼奕十一年用心服务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经济全球化引发新一轮地域空间重组,城市群作为重要的地域空间组织单元其制度一体化的评估缺乏完善的评估理论框架与实证方法。现阶段,我国城市群制度建设多元化的情况下,建立一套完善的理论到实践的评估方法具有重要学术意义。研究发现,后福特制下,制度通过重塑治理模式实现国家空间的尺度重构。因此,本研究认为制度一体化的治理表征是形成多层级治理模式。进而,以多层级治理为理论框架,构建"三组关系"与"两个层次"的评估理论框架,即在宏观层次的城市群治理结构与微观层次个案型制度安排上检验层级政府间的科层关系、跨市区域合作关系与政府—市场—公民社会的三方关系。并构建评估实证框架,宏观层次上以社会网络分析、文本、桌面分析及半结构访谈识别城市群治理结构;微观层次以政策网络分析及焦点小组、深度访谈识别基于个案的制度安排。最终证明,简单构建评估指标忽视了制度特征与演化,可实证的理论评估与实践实证框架的建立有助于深度揭示城市群的制度一体化机制。  相似文献   

16.
现代城镇管理,不是一个简单的行业管理问题,而是一个城镇现代文明和经济发展程度的外在体现,是一个城镇生产力发展水平、市民素质、政府作为的一个外在标志,它的意义已经超过了本身的工作范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建设得到了迅猛发展,城镇化进程日益加快,许多地方政府着力把城镇做大、做强的同时,都把加大城镇管理工作力度,塑造整洁  相似文献   

17.
<正>目前,我国有15个副省级城市,包括10个省会城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围绕这15个城市打造中心城市、城市群、都市圈等"增长极",各省围绕省会打造"强省会城市、省会都市圈",这是我国未来内需主导的火车头。我国正在打造内需"增长极"目前,为实现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我国经济增长战略越来越趋向于消费为主的内需主导,而基于大城市(国家中心城市、计划单列市、强省会城市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5,(4)
江西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江西旅游产业已发展为江西的支柱产业,它为江西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现在,江西旅游产业已进入新常态发展。江西旅游业要做大做强,我们就要认识江西旅游产业发展新常态,构建"三色"旅游资源体系、"三大"旅游产业体系和"三化"现代旅游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9.
王垚 《城市规划》2022,(7):68-77
面对国际逆全球化趋势,国家着力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提出实施全面扩大开放战略,全球要素依然是城市群发展的关键。将全球要素流动从“效率优先”转向“兼顾均衡”,有助于破解城市群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最终实现区域共同富裕。本文使用国际手机漫游数据与世界500强企业数据识别城市群全球要素流动,通过构建“属性-网络”的理论分析框架,分析城市群全球要素流动的网络空间与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第一,少数关键节点主导的非均衡网络显著增强全球要素流通效率,但以牺牲长三角城市群均衡发展为代价;第二,全球要素流动受到产业、市场、创新、制度和设施等城市属性特征的影响,城市属性的地区差异导致片面追求“效率优先”的全球要素难以自发“均衡”流动。最后,从都市圈、创新空间、基础设施与政策引导四个方面提出规划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4,(11)
高校科技公司具有科技研发的资源优势,但在市场机制下,还必须重视技术导向与市场导向的一致与融合,才能使科技产业的运营不断适应市场的变化与需求。在高校科技公司做大做强并最终形成规模的进程中,科技的不断创新,管理的不断完善、营销策略的不断优化等就成为关键环节,是高校科技公司应对市场变化的良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