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T-72M/M1坦克以及T-80坦克是目前苏联最现代化的主战坦克。本文描述了T-72M/M1坦克包括乘员操作在内的主要武器装备的操纵控制,并与西方现代化坦克进行了比较。目前苏联坦克为三人乘员组,车长和炮长分别坐在炮塔内火炮左边和右边,驾驶员坐在车体前部的中间位置。在多数西方坦克上仍有装填手,T-72M/M1坦克上用自动装填机代替了装填手,这样可以采用较小的炮塔。  相似文献   

2.
总体布置 T-62坦克是传统的总体布置形式.传动装置配置在车的后部。战斗全重37吨(装橡胶金属铰链带时为37.5吨),车体长6.63米,车全长(炮向前)9.335米,车全长(炮向后)9.068米.车体宽3.3米,车高(至车长指挥塔顶)2.395米,乘员4人。履带着地长4.23米。年底距地高0.43米。车内由前至后分为驾驶室.战斗室和动力传动室三个部分。  相似文献   

3.
XK2主战坦克是在K1A1坦克(上图)基础上研制的新型坦克,采用了自动装弹机,乘员由原来的4人减为3人。新的烟幕榴弹发射装置设计更加整洁,重新布置车长/炮长观瞄系统,取消了7.62毫米机枪,保留了12.7 毫米机枪,并列机枪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防盾的形状改为平面形,其上  相似文献   

4.
《国外坦克》2013,(2):27-30
俄军已经宣布T-64坦克退出现役并报废,而乌克兰则在其基础上改进出T-64E主战坦克和BMPT-64重型步兵战车。该步兵战车其实就是将T-64坦克底盘首尾反过来改进而成的重型步兵战车。该型步兵战车火力齐全,配有1门2A42型30mm机关机关炮、2挺机枪、反坦克导弹发射装置和烟幕弹发射器。防护能力达到北约标准协定4569的4A级水平。战斗全重34.5t,乘员3人,载员12人。  相似文献   

5.
加拿大有意引进“豹”2A6M主战坦克,用于加强其国际安全援助部队的作战能力。加拿大方面认为,此前这支部队使用的“豹”1A5主战坦克的作战能力显然不够,应该装备性能更为先进的“豹”2A6M主战坦克。该坦克的装甲防护性能好,55倍口径120毫米滑膛炮的穿透力强,并装有地雷防护。此外,“豹”2A6M主战坦克还改进了驾驶员,车长、炮长和装填手的座椅,并将车辆底部的弹药储存区腾空,  相似文献   

6.
英国的AVIMO有限公司研制了三种采用第二代象增强器的微光潜望镜,供坦克和装甲车的驾驶员、车长和炮长使用。这三种潜望镜是:NV32炮长用夜视潜望镜、NV39驾驶员用夜间驾驶仪和NV40车长用夜视潜望镜。  相似文献   

7.
1.改装L7型105毫米火炮的中国T-59式坦克——这是利兹皇家兵工厂的展品,这家公司将T-59式坦克改装105毫米火炮后,提高了精度和穿甲威力。乘员位置不变,瞄准系统作了微小变动。弹架作了修改,以便装放34发新弹种。从炮口至药筒收集槽后端长6140毫米,从炮耳轴至药筒收集槽后端长1783毫米。后座部分重1350公斤。车上可以安装ROF59型烟幕弹施放器,炮管上可以安装排烟装置。 2.“费列特”(Ferret)80轻型装甲车——这是阿尔维斯(Alvis)公司展出的展品。该  相似文献   

8.
高山 《兵工科技》2005,(1):76-77
PGZ-2004底盘采用新型第二代履带式步兵战车底盘,战斗全重32吨,乘员4人:车长、炮长、雷达操纵手、驾驶员。车体为钢装甲全焊接结构。动力装置为四冲程涡轮增压柴油机,最大功率650千瓦。变速箱为液压机械式。行动装置包括每侧6个双轮缘负重轮、3个托带轮;主动轮在前,诱导轮在后;悬挂装置为扭杆式。  相似文献   

9.
钱菊良  江峰 《兵工科技》2003,(9M):75-75
坦克装备的通信性能主要表现为单车乘员之间、车与车之间及上,下级之间进行信息联络的能力。它是依靠车上通信系统来完成的,通信系统是由坦克电台和车内通话器组成。车内通话器是车长与车内各乘员之间协同通话的工具,由1号盒、2号盒,3号盒(两个)、车外通话插座和5顶工作帽组成。  相似文献   

10.
《兵器知识》2010,(3):3-4
基本性能数据开始服役时间:1998车长(炮向前/车体长):9 67米/7.59米车高(至炮塔顶):2.5米车宽(至侧裙板):3.61米车底距地高:440毫米战斗全重:54吨乘员:4人发动机:菲亚特V12·MTCA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  相似文献   

11.
西方获得了苏联发射“炮射导弹”坦克的第一张照片,这是从T-64和T-64A改型而来的坦克,它通过125mm炮管发射有制导的URS Kobra(AT-8歌唱家)导弹。 T-64B与标准型T-64系列坦克不同,在炮塔的左前方或右前方没有常见的光学测距仪,而在塔顶右边紧挨车长的圆顶前面增加了一个导弹制导系统安装位置。图上看到的  相似文献   

12.
湘中 《国外坦克》2004,(11):44-45
T-34中型坦克于1939年初由共产国际工厂制造出样车,1939年12月,对样车进行改进后正式命名为T-34中型坦克。1940年6月,开始成批生产,到1941年6月德军入侵苏联时,共生产出1225辆。  相似文献   

13.
席康 《兵工科技》2004,(6):61-62,74
在1941年的”巴巴罗萨“行动中,德军装甲部队的闪击利剑曾遇到过一个强硬的对手,这就是苏联的T-34中型坦克。这种倾斜装甲、高机动、强火力、低轮廓、可靠性高且成本低廉的坦克,几乎在一夜之间让德军闪电战的功臣Pz.KpfwⅡ、Pz.Kpfw35(t)和Pz.Kpfw38(t)轻型坦克以及Pz.KpfwⅢ中型坦克都显得过时了。  相似文献   

14.
TK-X坦克 2008年2月,日本新研制的TK-X坦克正式公开亮相,该坦克乘员3人,车长9.42米,车宽3.24米,战斗全重44吨。火炮采用44倍口径的120毫米滑膛炮,具体性能目前尚未公布。  相似文献   

15.
木易 《兵工科技》2003,(9M):74-75
自从有了坦克,便有了坦克乘员。尽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过无线电操纵的爆破坦克,如德国的B4型无线电遥控坦克,但是,遥控坦克也要有人在一定距离上来操纵。现代坦克上一般有3~4名乘员,组成一个乘员组。有了乘员组,就有了乘员间的分工。那么坦克成员间是怎样进行分工的呢?  相似文献   

16.
陆伟 《国外坦克》2012,(6):46-47
在战场上,车长、机枪手和炮长必须具备识别其它装甲战车的能力。本文对"装甲战车识别"(AFVID)能力需求进行了简要探讨。战车乘员可能会研究战术"软"车辆,即不具备对装甲部队(骑兵部队除外)实施直瞄攻击能力的车辆。战车乘员的装甲战车识别对象还可能包括低性能飞行器,如直升机和专用地面攻击机。此外,"装  相似文献   

17.
T-54中型坦克是前苏联20世纪40年代末开始装备的坦克。1944年,前苏联在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验后,在早期的T-34/85坦克的基础上研制成功了T-44坦克。其创新之处是:加厚了装甲;采用了扭杆悬挂;将发动机横置,从而缩短了车体长度;取消了机电员,将航向机枪固定在车体上由驾驶员控制发射。但T-44仍安装T-34/85坦克的85毫米火炮。为提高火力,1946年莫罗佐夫设计局将D-10型100毫米火炮安装在T-44坦克的车体上,便成为T-54中型坦克。  相似文献   

18.
长弓 《国外坦克》2005,(11):24-26,31-32
苏联坦克在二战中力挽狂澜,独领风骚。战后.先进的坦克技术更是让西方大惊失色、坐立不安。苏联有不同于西方独特的武器发展思路.再加上国内两大坦克研究设计局的争宠和政治上的微妙关系.苏联(90年代初苏联解体后为俄罗斯)的坦克型号繁杂,常常给军事爱好者眼花缭乱的感觉,对每种坦克的发展思路和改进情况更是一知半解。本文将以苏联二战后的坦克发展为线索,着重介绍每种坦克的改进情况。二战后.苏联坦克生产集团有两个:原科京的列宁格勒坦克设计局,西方在战后称其为鄂木斯克集团;科什金的哈尔科夫设计局.后被称为下塔吉尔集团。鄂木斯克集团在二战期间的产品有:KV-1、KV-2.JS-2和JS-3.战后是T-10、T-64和T-80坦克。下塔吉尔集团在二战中的产品有:T-34和T-44坦克,战后是T-54.T-55、T-62、T-72和T-90主战坦克。苏联的所谓四大坦克研制基地.在西方人眼里实际上还是归属于两个超级复合体,那就是鄂木斯克集团与下塔吉尔集团。  相似文献   

19.
正德国莱茵金属公司在2016年Eurosatory武器展览会上首次公开展出新型Lynx步兵作战车。该车有2个型号,Lynx KF-31(38 t)和Lynx KF-41。Lynx KF-31可承载3名乘员和6名士兵,Lynx KF-41可承载3名乘员和8名士兵。该战车采用动力前置,排气系统后置。驾驶员位置位于车体左侧前部,士兵位于中间位置。车长、炮长和驾驶员都有各自的舱门盖,以便进出车辆。士兵则通过液压操作的后门进出车辆。车辆后部的乘员舱有顶舱盖,用于乘员观测和紧急出口。  相似文献   

20.
坦克对抗射击系统三维地形仿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对军事仿真的可视化、智能化与网络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虚拟战场坦克对抗射击仿真系统由前瞻型坦克模拟器、中央控制台和多功能坦克模拟器3部分组成,通过以太局域网相连接.前瞻型坦克是一个融入各种坦克火控新技术的综合试验平台.多功能坦克模拟器由车长、炮长、驾驶员3台计算机组成.中央控制台通过网络与各个节点互联,用于显示作战地域的地图和参战坦克的位置,记录并评估坦克对抗射击的结果.通过介绍坦克对抗射击系统结构,探讨了三维地形仿真方法,实现了虚拟战场环境三维态势显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