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介绍了催化裂化装置烟气脱硫脱氮主要工艺,认为炼油中重油催化裂化装置烟气的脱硫脱氮宜采用EDV?湿法洗涤烟气脱硫脱氮一体化技术。  相似文献   

2.
烟气脱硫脱氮技术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烟气脱硫脱氮技术的机理出发,介绍了目前有代表性的3类烟气净化技术:烟气脱硫技术、烟气脱氮技术、烟气同时脱硫脱氮技术的机理和特点。相比于单独的脱硫脱氮技术,认为同时脱硫脱氮技术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灵活的技术选择性。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烟气污染治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流化催化裂化(FCC)装置再生烟气的烟气脱硫脱硝技术进行探讨,介绍了现有装置的烟气脱SOX技术、脱NOX技术和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工艺和特点,并对这些烟气脱硫脱硝技术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4.
<正>经过5年多的科技攻关,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科研课题催化裂化烟气脱硫脱氮技术工业侧线试验(干法脱硫脱氮试验)日前完成攻关任务,通过中国石化科技部组织的由曹湘洪院士担任评议委员会主任的技术评议。该试验装置通过催化剂直接脱除烟气中的硫化物和氮氧化物。相对于传统的湿法脱硫脱氮技术,干法脱硫脱氮新技术不仅环保效果好,并且整个工艺路线也更加方便、高效、经济,具有设备精简、占地面积小、运行管理方便、生产成本低、无废水二次污染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国外烟气同时脱硫脱氮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同时脱硫脱氮处理是我国烟气治理的发展方向,本文介绍了目前国外燃煤烟气同时脱硫脱氮技术研究的各种方法,并分析了其技术特点和发展前景,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石油能源作为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化石能源,为人们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但是由于石油能源中含有较多的硫化物,这些硫化物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对相关脱硫技术的研究给予足够的重视,减少能源使用对导致硫化物、氮化物等颗粒物的排放。其中使用催化裂化烟气脱硫技术就能对排放物进行净化,但是在使用催化裂化烟气脱硫技术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研究人员需要对催化裂化烟气脱硫技术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面向21世纪的烟气脱硫脱氮一体化工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李平  卢冠忠  肖文德 《化学世界》2000,41(7):343-347,355
简单而系统地介绍了燃煤烟气中 SO2 和 NOx 的分别脱除技术 ,着重讨论近年来蓬勃发展的烟气脱硫脱氮一体化工艺 ,分析和比较几种一体化工艺的特点 ,并结合我国国情 ,阐述对我国选择烟气脱硫脱氮一体化工艺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潘涛  周燕强  李欣 《广州化工》2022,(14):161-166
催化裂化再生烟气含有NOx、SO2、粉尘等污染物,是炼化企业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源。重油催化裂化装置因掺炼渣油、溶剂脱沥青油等原料,烟气污染物排放是常规催化裂化的2~3倍。广州分公司重油催化烟气脱硫除尘装置投产以来,存在运行末期脱硫塔压降较大;烟囱排放烟气中带水;烟囱冷凝水pH值在3左右,烟囱存在腐蚀;烟囱附近地面落有白灰产生等现象。为解决以上问题,对脱硫塔进行了改造,实现烟脱排放烟气进一步的深度脱硫除尘除雾。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催化裂化装置烟气脱硫主要工艺,对湿法脱硫工艺进行了分析和比较,认为催化裂化装置烟气的脱硫除尘宜采用德国GEABischoff公司开发的的EP-Absorber的烟气脱硫除尘技术.  相似文献   

10.
吴庆魁 《广东化工》2011,38(3):32-33
论述了烟气脱硫脱氮技术,并对这些技术的优缺点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11.
我国生物质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可直接作为燃料燃烧。随着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占比逐年增加,环境保护要求逐年提高,生物质电厂烟气排放控制更加严格。生物质锅炉初始氮氧化物排放波动大,烟气中飞灰碱金属含量高,湿度大,生物质锅炉脱硝技术面临重大挑战。本文在对比分析生物质燃料燃烧和烟气排放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广泛应用的传统脱硝技术以及正在不断完善的新型脱硝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各自优缺点。传统脱硝技术包括低氮燃烧技术、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和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技术,新型脱硝技术包括等离子脱硝技术、臭氧氧化脱硝技术、生物质活性炭脱硫脱硝技术、ZYY干法脱硫脱硝技术、低温氧化吸收协同半干法脱硝技术、液态生物钙脱硝技术和固态高分子脱硝技术等。同时对生物质锅炉脱硝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成本问题和运行周期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分析了钢铁企业焦化和烧结两个重点工序中烟气污染物排放现状和钢铁行业当前的环保政策。对焦化及烧结烟气污染物的排放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对比燃煤电厂烟气特点,提出可以综合电厂烟气治理模式和自身特点改进的技术路线。结合某大型国有钢铁企业的脱硫脱硝装备对其环保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焦化和烧结工序的典型污染物硫、硝、尘现有的源头减排、过程控制及末端处理技术,分析其优缺点。进而提出了3条可实现烟气污染物超低排放的技术路线,即半干法脱硫耦合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半干法/湿法耦合臭氧氧化脱硝、活性焦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重点介绍了这些技术在某大型钢铁企业的应用实践及应用效果。并基于全过程耦合技术,分别在焦化和烧结工序中提出了多污染物协同去除技术及应用,即焦炉低氮燃烧技术耦合末端活性焦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烧结烟气循环技术耦合末端活性焦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最后结合几种技术路线的应用实践,对未来钢铁产业的烧结及焦化工序超低排放技术的选择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烟气脱硝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我国燃煤烟气的特点和目前烟气污染现状,突出了烟气脱硝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论述了德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燃煤烟气脱硝技术最新研究进展,结合我国燃煤烟气脱硝的特点和目前取得的一些研究成果,从烟气脱硝的影响因素分析阐述了我国脱硝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王海斌 《云南化工》2019,(6):143-144
当前烟气脱硫脱硝技术分为许多种,从典型的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技术出发,总结了当前新兴技术,并且在我国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技术发展现状基础上对今后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为减少了NOx的排放量,满足环保要求,山东东华水泥有限公司于2014年在其两条5 000 t/d熟料生产线新上了两套SNCR脱硝系统。技改工程利用现有条件,在不影响窑炉生产的情况下,利用窑炉检修期间,对水泥窑炉系统、预热器系统、煤粉燃烧系统、三次风管、C4下料管、C4和C5上升烟道撒料盒及烟气脱硝系统整改。利用余热发电饱和蒸汽与煤粉气化产生的水煤气、煤产生的CHi、CO等还原物质,与烟气中的NOx进行反应,降低NOx的浓度,从而减少SNCR中氨水的用量、降低成本,达到环保超低排放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针对低温烟气的脱硝技术进行了总结梳理,根据低温烟气的脱硝机理将脱硝技术分为还原脱硝、氧化脱硝和物理脱硝.还原脱硝部分介绍了低温SCR技术,氧化脱硝分为氧化阶段和吸收阶段,氧化阶段有催化氧化、化学氧化和高能氧化,吸收阶段有酸吸收、碱吸收和还原吸收,氧化法脱硝可以是各种氧化和吸收的组合,物理脱硝则主要有络合吸收法和吸附法....  相似文献   

17.
周卫琴 《广东化工》2012,39(9):10-11
燃煤锅炉烟道气产生的烟尘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主要成份是有害的SO2和NOX。但是脱硫脱硝两个催化过程相互影响,所以烟道气治理的发展方向是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按机理的不同,将烟道气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分为两类:联合脱硫脱硝技术和同时脱硫脱硝技术,文章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开发的各种一体化工艺。  相似文献   

18.
华炜  凌俊 《化工进展》2013,32(4):955-958
介绍了中国石化北京燕山分公司针对220 t/h水煤浆锅炉烟气的特点和脱硝的要求,选取了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对该锅炉尾部烟气实施脱硝治理。通过对脱硝方案的研究,确定了脱硝的工艺流程和脱硝的有关工艺参数。SCR反应器操作温度控制在320~370 ℃范围内,氨与空气的混合体积比约为5∶95,SO2转化率小于1%,SCR反应区压降小于1000 Pa,NH3的逃逸率小于3%。项目通过建设、试运行和相关测试,锅炉的脱硝效果达到了北京市地方环保规定的标准。该项目对引进国外技术结合国内大型锅炉的特点进行锅炉烟气脱硝治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郝润龙  钱真  符乐  袁博 《化工进展》2021,40(5):2747-2752
发展经济高效的烟气脱硝技术是大气污染控制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利用微波诱导催化技术开展烟气脱硝已成为当前热点方向。本文对近年国内外研究人员关于微波诱导催化治理烟气NOx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详细介绍了微波还原脱硝和微波氧化脱硝相关成果,重点讨论了以碳酸氢铵和活性炭为还原剂的微波诱导还原催化脱硝技术以及ZSM-5、金属氧化物和钙钛矿型混合氧化物微波催化还原脱硝技术。最后通过对比微波还原脱硝和微波氧化脱硝两种方法,提出研发微波催化氧化脱硝技术、探究其反应机理是开发新型烟气脱硝技术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工业锅炉等燃烧设备产生氮氧化物的途径、影响因素以及对环境的危害。结合国内外氮氧化物控制现状,介绍了几种氮氧化物控制的方法,并重点介绍了烟气脱氮技术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