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对石化企业以电缆为主的电力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由传统的不接地或消弧线圈接地改为电阻接地进行讨论。总结分析了镇海炼化公司不同时期、不同中性点接地方式下所发生的事故案例。从快速切除局部故障来保证系统安全角度。阐述了电力网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由传统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改为中性点经电阻接地。由故障时不跳闸改为故障时立即跳闸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李长益  魏旭 《华东电力》2007,35(2):69-71
分析了某电厂110 kV Y y d三圈变压器在110 kV侧发生接地时造成35 kV系统的传递过电压引发事故的原因,建议该类35 kV系统中性点应采用小电阻接地或消弧线圈加并联阻尼电阻接地方式.  相似文献   

3.
我国电力系统接地主要分为三大类;高压(11OkV及以上)直接接地、35kV系统为经消弧线圈接地、lOkV系统为不接地或经接地变接地.消弧线圈在35kV,lOkV系统中运用较广,而消弧线圈又是在日常运行中操作、维护较少的设备,部分运行操作人员对其认识不够深入.现从电力系统接地分类、消弧线圈补偿分类、消弧线圈故降处理及事故处理等多方面消弧线圈运行维护工作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管必萍 《上海电力》2002,15(5):34-36
虚假接地是指在系统没有发生接地故障的情况下,系统出现3V。数值较高的接地现象。目前,我公司10、35kV系统的中性点接地方式为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两种方式。在运行中,遇到以下一些虚假接地的事例。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6~35kV中压电网主要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的非有效接地方式,提高了中压系统的供电可靠性。但另一方面,这种接地方式也给中压输配电系统带来了一些问题,最主要表现为随着电网的迅速扩容和电力电缆的大量使用,系统电容电流增大,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消弧困难,间歇性弧光接地过电压和高频电流电弧对系统和设备绝缘构成威胁。加上非有效接地系统长期未解决的故障选线问题,一旦发生单相接地故障而不能迅速、有效地处理时,往往会引发其它事故并发展为相间短路。  相似文献   

6.
消弧线圈接地系统运行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广大的城乡配网均属于小电流接地系统,即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随着工农业、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大容量负荷中心的增多及城网建设的电缆化,系统电容电流相应增大,因弧光不能自动熄灭而发展成相间短路或因间歇性电弧造成过电压的事故也呈上升态势.为预防并消除此类事故的发生,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的技术问题,值得再进行认真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长、方孔接地网均压效果的实际测量丹东电业局陈及时1起因电网中国接地网引起的设备损坏和停电事故曾发生多次。主要表现在当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或两相接地故障时大量烧毁变电所内的控制电缆,使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失控,引起事故扩大,造成重大事故发生。以往出现这类事故...  相似文献   

8.
范玉 《大众用电》2003,(12):26-27
发电厂、变电站直流系统接地是一种易发生且对电力系统危害性较大的故障。直流系统正极接地,就会有造成继电保护误动的可能,因为一般跳闸线圈(如出口中间继电器线圈和跳闸线圈等)均接电源负极,回路再发生接地或绝缘不良就会形成两点接地,引起保护误动。直流系统负极接地,如果回路中再有一点接地,形成两点接地可将跳闸回路或合闸回路短路,保护拒动,此时系统发生故障,保护的拒动必然导致系统事故扩大(即越级扩大事故),同时还可能烧坏继电器的触点和保险。  相似文献   

9.
1988年4月1日5时35分,重庆地区110kV盘溪变电站出线C相跨线断线,发生了经消弧线圈接地的110kV系统断线事故。由于处理事故无经验,系统非全相运行3小时37分、烧坏了部分电气设备,给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目前,四川重庆110kV系统经消弧线圈接地的变电站有不少,为了总结这次事故的教训,研究对策,提高处理类似故障的能  相似文献   

10.
对配电网用无源消弧装置进行研究,比较在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消弧线圈与消弧柜对故障点接地电流和弧光接地过电压的抑制效果。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建立配电网模型,以某10 k V配电网为例,分别仿真采用消弧线圈与消弧柜两种消弧装置的系统单相接地故障,分析了消弧装置在故障相电压分别处于峰值和零值时,发生金属性接地与间歇性弧光接地情况下的运行效果,总结了两种消弧装置的优缺点,对合理选择消弧装置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由于直流系统是对地悬浮的,当发生一点接地故障时,一般不会引发设备故障或损坏;但当其发展成两点接地故障时,会引发事故。分析了一起因直流系统500 kV母差保护装置两点接地故障导致的保护误动事故的原因,探讨了直流系统接地的危害,最后介绍了拉路法、绝缘监测装置查找回路、便携式直流接地故障探测仪查找定位法3种直流系统接地点查找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正>变电站直流系统是供给继电保护装置、安全自动装置、控制回路、事故照明等设备的电源,一旦直流系统发生故障将会严重危及变电站安全和经济运行。直流接地故障中,一点接地一般不影响运行,但应及时排除避免发生两点接地,危害较大的是两点接地,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当直流系统发生两点接地故障时,可能造成接地短路,继电保护、信号、自动装置误动或拒动,或造成电源保险熔丝熔断,保护及自动装置失去电源,将会严重危及变  相似文献   

13.
2006年两起大型发电机毁损事故均由机端单相接地故障引起,两台发电机中性点均经接地变压器电阻接地,单相接地故障电流达4A和32A。如果发电机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使单相接地故障电流减到1~2A,就可能避免发生毁损发电机的灾难性事故。在大型发电机中性点接地方式上的经验与教训值得反思,应吸取教训,消除隐患。  相似文献   

14.
由于6kV厂用电系统运行中出现的单相弧光接地过电压事故没有防范措施,因此采用新型消弧消谐装置来抑制单相弧光接地事故的扩大,防止弧光接地过压及谐振过压对设备绝缘的破坏。  相似文献   

15.
我国6-35kV电力系统大多数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的运行方式,为小电流接地系统,该系统最大的优点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并不破坏系统电压的对称性,且故障电流值较小,不影响对用户的连续供电。但长期运行,由于非故障的两相对地电压升高1.732倍,可能引起绝缘的薄弱环节被击穿,发展成为相间短路,使事故扩大。同时,弧光接地还会引起全系统过电压,进而损坏设备。破坏系统安全运行。所以规程规定发生单相接地后系统继续运行不应超过两小时。根据统计资料表明。在电力系统中。线路接地故障占总故障的70%以上。因此,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必须及时找到故障线路予以切除。  相似文献   

16.
配电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9年,苏州供电局组织有关人员到上海、珠海、广州、厦门、大连、沈阳、北京等地对10 kV系统的中性点经电阻接地方式和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进行了调研、分析。现将调研情况介绍如下。1 各单位配电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1.1 上海地区 上海地区35 kV、10 kV配电系统中性点原由电阻接地改为经消弧线圈接地,现在大部分又改为电阻接地。当中性点采用消弧线圈接地时,在试检线路或对线路分段时,往往会发生另一相接地,导致线路跳闸。 在中性点经电阻接地系统中,设备仍按不接地系统选择。发生单相金属性接地,保护时间较短,在非金属性单相接地(…  相似文献   

17.
<正>简要介绍了35 kV三芯电缆终端头两次接地事故,通过对弧光接地、树枝劣化、电缆头制作工艺及直流耐压试验成因分析,确定了故障原因,为减少和避免此类故障的发生,提高供电可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电缆是输送电能必不可少的电气材料,电缆事故的发生,尤其是在企业中,不仅会中断正常生产,而且可能引起一系列的恶性联锁事故,甚至是安全事故。针对我公司2014年几次35 kV热缩电缆终端头事故进行原因分析,规范了我公司电缆终端头制作方法,并对我公司35 kV系统准备加装消弧柜,以防止弧光接地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首先介绍了直流系统接地的类型及危害,其次对某发电厂110V直流系统出现直流接地故障从而导致某一机组跳闸的事故进行分析,介绍该事故发生前状态、事故过程,进而分析事故原因,提出几种事故预防及解决方案。最后提出一种基于电力电子技术的直流系统接地故障保护技术方案和系统处理策略。该保护系统不但可以有效隔离接地故障,避免事故发生或事故扩大,还具备升压稳压功能,避免直流母线电压下降导致跳闸,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直流系统的供电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或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在发生单相接地和非线形谐振时出现虚幻接地现象区别不是十分的明显,所以在发生单相接地或谐振时,现场值班人员应根据当时的所发生的现象进行正确的判断,防止误判断发生设备事故。  相似文献   

20.
孙海新  甄利  谢达 《高压电器》2007,43(1):65-67
通过对城市某110kV站10kV母线设备两次闪络事故分析,得出如果两个非有效接地10kV系统之间通过线路有较强的耦合联系,当一个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所产生的零序电压就会通过线路耦合电压,对另一个有自动跟踪补偿消弧线圈的系统产生作用,其作用结果因消弧线圈的补偿方式不同而各异,其中采用过补偿方式就有可能形成串联谐振,产生危险的过电压,是造成设备闪络事故的原因之一。针对形成该类串联谐振的条件,提出采用欠补偿方式避免闪络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