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在我国的城乡接合区域已经形成了一种相当规模的低端市场。低端市场的形成最为重要的原因在于工业化、城镇化和市场化进程中低端需求的发生和自动满足,实际上与中国的发展阶段和产业结构具有内在关联。而面对“问题”丛生而又难以革除的低端市场,城市政府的治理已经显得“错乱”。城市政府对低端市场的治理困局似乎在于依照中高端市场设立的高标准,根本无法适用于低端市场的治理,其背后反映的是阶层分化时代的“标准混乱”问题。  相似文献   

2.
外来劳动力与区域产业结构的相互影响,直接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进而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本文通过对宁波的外来劳动力与宁波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宁波外来劳动力结构水平与产业结构升级相适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劳动力市场理论的研究工作日益迫切。本文在劳动力市场模型的假设条件下,对短期经营中企业的劳动力需求进行系统分析,确定了企业雇佣劳动力的准则。  相似文献   

4.
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的几点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现行分配中的弊端,根据按要素分配的理论和原则,提出了建立职能岗位工资制,按市场劳动力价格确定工资水平,培育和完善劳动力市场等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5.
韩国经济起飞阶段的工业化模式与工资水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国以其工资水平较低的优势,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起点,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使经济在短短的20~30年之间得到起飞,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工资水平有了较大的上升,这使劳动力相对优势减弱,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受到影响,为此,韩国又不失时机地调整产业结构,使经济保持在较高的发展水平上,可以说,在韩国工业化进程中,工资水平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劳动力个人所有是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力市场形成的前提。劳动力所有权取决人于劳动力生产生财 生产的经济主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的经济主体是劳动力者个人。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劳动力成为商品的社会条件出发,阐明了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劳动力成为商品的社会条件基本存在,劳动力具有商品性质,劳动力可以成为商品,劳动力商场也需要建立。但是,公有制经济的建立,影响到劳动力商品性质的不完全性,劳动力也可以不成为商品,劳动力市场同时也就是劳动力流动的场所。  相似文献   

8.
分析劳动力与劳动范畴,阐明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的原因,提出完善劳动力市场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产业结构随着经济发展在不断演进,其趋势和速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劳动力结构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从受教育程度和社会抚养比来看,我国的劳动力结构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性,东部发达地区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比例较高,社会抚养比较低,但老龄化趋势明显;中西部地区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比例相对较低,社会抚养比较高,但现存和后续的青壮年劳动力较丰富。劳动力的区域分布情况促使产业结构调整布局更趋向东部资金技术密集、中西部劳动密集型。  相似文献   

10.
外资企业的进入和存在对东道国工资水平必然会产生影响 ,即外资企业通过支付员工更高的工资、或通过溢出效应使东道国企业提高员工工资、或通过作用于东道国劳动力市场即增加对劳动力总需求等来影响东道国平均工资水平 ,外资企业的出现一般会使东道国的工资水平提高。本文试图遵循以上有关FDI对工资影响研究的思路 ,对FDI对我国职工工资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 ,结果表明 :一般而言 ,外资企业工资比我国国内企业普遍要高 ;FDI的流入及其存在对我国企业工资的溢出效应 ,总体而言效应并不显著 ;外资企业对我国工资的总体水平具有较大的影响 ,其影响力要高于职工总人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最低工资制度已实行多年,但从实行到现在一直争论不断。最低工资制度确有一些问题,但是,我们有必要加快最低工资制度的建设,如改进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方法,加强最低工资制度的宣传,提高立法层次等。  相似文献   

12.
必须重视企业的劳动力产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仍具商品属性,劳动力产权理应归劳动者个人所有.劳动者把劳动力作为一种资产投入企业,除了要收回成本(劳动力价值)外,还必须有投资回报,即分享企业剩余劳动成果.把企业利润一部分转化为劳动力产权收益,有助于确立劳动者在企业中的主人地位.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应转移到以能力为本。提出了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实施培训工程,并通过一系列有效就业、创业机制的建立,使中国农村劳动力在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自我发展业能力4个方面大力增强。这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新农村建设的根本。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上海市最低工资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比重法\",结合\"菜蓝子法\",建立了一个上海市最低工资标准一般数学模型,求出3条最低工资参考线,并对模型和参考线进行合理性与可行性验证,以求对上海市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的完善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 ,但其因受众多制度因素的制约而步履艰难。本文通过分析农村现有制度的安排 ,指出旧制度的缺陷 ,提出制度创新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基本前提。进一步阐述制度创新应从农村教育、土地政策、城镇化、户籍制度和农民就业等方面着手 ,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6.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城市的发展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属于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达到9亿,农村劳动力总量较大,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尤其是技术非熟练、低技能劳动力人数基数过大、比例过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化人口压力为动力,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稳步、迅速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是把我国由农业大国变为经济强国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战略问题。本文从资源配置、市场规模、工业化、就业四个方面阐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城市发展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测算方法的数理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讲座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概念,借助于资源配置优化模型,用严格的数学推导获得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的测算方法,并给出了恰当的经济解释。  相似文献   

18.
以深圳最低工资调整公式为基础,利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筛选变量,进而确定变量的影响程度并计算出各变量权重系数,修正公式,使之更符合上海的实际调整情况.结果表明,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是影响上海最低工资调整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效率工资理论注重工资的激励作用,它认为工资的高低会影响工人的努力程度、劳动队伍的质量以及劳动流功率,从而影响劳动生产率。这一理论对我国加入WTO后,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工资制度改革及激励机制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建筑业劳动生产率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统计数据对影响建筑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因素进行了测算和分析。对宏观经济变动及从业人员素质两个因素进行了定性分析;利用C-D生产函数对技术进步及资本装备率的提高和对劳动生产率进步的影响进行了测算;通过一元线性回归建立了职工工资与劳动生产率的线性函数。分析结果表明,建筑业劳动生产率与宏观经济的波动具有一致性,技术进步对我国建筑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做出了主要贡献,但我国建筑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亟待提高。加快技术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行业效益的关键。劳动生产率对工资是富于弹性的,工资的提高推动了劳动生产率的进步,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一种有效激励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