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综述了国内外原料气和燃料油吸附脱硫技术在吸附脱硫材料和吸附脱硫工艺方面的研究与开发进展。介绍了分子筛类、金属氧化物类、活性炭类等脱硫吸附剂。分别评述了物理吸附、活化吸附、选择性吸附等燃料油吸附脱硫技术的机理和工艺。  相似文献   

2.
吸附法深度脱除燃料油中硫化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综述了吸附法深度脱除燃料油中硫化物的吸附机理及技术进展,主要包括物理吸附脱硫、反应吸附脱硫和选择性吸附脱硫的研究进展。物理吸附脱硫技术对硫化物的选择性较差且很难实现深度脱硫,而反应吸附脱硫在高温下才能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吸附剂的再生温度较高。选择性吸附脱硫技术最具发展前景,操作条件温和,投资和操作费用低,能深度脱硫,是近期最有希望实现零硫目标的脱硫技术,但吸附剂对含硫化合物的选择性和硫含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3.
唐晓东  姜涛  李晶晶  温晓红  谯勤 《化工进展》2013,32(6):1253-1260
吸附脱硫的优势是投资成本低、操作条件温和,其技术关键在于研发吸附硫容量大、选择性高和再生性能好的固体吸附剂。本文综述了车用燃料油固体脱硫吸附剂的研究进展,包括常规的分子筛、活性炭、金属氧化物吸附剂以及一种新型金属-有机骨架(MOFs)材料脱硫吸附剂。从吸附机理、制备方法、脱硫效果等方面分析了上述吸附剂的优缺点和改进方向。提出今后的固体脱硫吸附剂可从吸附机理出发在分子尺度上设计和组装新材料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综述国内外原料气和燃料油吸附脱硫技术在吸附脱硫材料和吸附脱硫工艺方面的研究与开发进展。介绍分子筛类、金属氧化物类、活性炭类等脱硫吸附剂。分别评述物理吸附、活化吸附、选择性吸附等燃料油吸附脱硫技术的机理和工艺.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汽油吸附剂以及吸附脱硫技术的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了分子筛基吸附剂,金属氧化物基吸附剂和活性炭基吸附剂的研究情况,指出实现汽油吸附脱硫工业化的关键是提高吸附剂的硫容、选择性和再生性能,并对未来吸附剂的研究方向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6.
随着环保理念的提升,各国对燃料油中硫含量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吸附脱硫技术作为一种降低燃料油硫含量的方法具有很好应用前景,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依据吸附脱硫机理的差异,重点介绍了物理吸附脱硫、反应吸附脱硫和选择性吸附脱硫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选择性吸附脱硫的技术优越性,提出明确吸附机理,研发具有更好选择性更高硫容量的吸附剂是今后的科研方向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不同吸附剂脱硫和选择性吸附两方面的机理及研究进展。在燃料油选择性吸附脱硫研究的吸附剂中,使用最多的是金属阳离子改性的Y型分子筛,以Cu、Ni和Ce改性的Y型分子筛最为成熟。其吸附脱硫机理主要包括π-络合吸附和金属S—M键作用。燃料油(以汽油和柴油为主)组成复杂,含大量烯烃、芳烃、烷烃及少量的氮化物、氧化物、水及胶质,影响吸附剂的吸附脱硫效果,而烯烃和芳烃严重影响吸附剂的选择性吸附脱硫性能。各种吸附剂对富含烯烃或芳烃的燃料油中的硫化物选择性和硫容量不同,但都不高。研究吸附剂与燃料中的硫化物的选择性吸附机理,对研发具有高选择性和高吸附容量的吸附剂起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毕凤云  仉涛  魏丹丹  吴全贵 《广东化工》2014,41(19):114-115
综述了国内外FCC汽油吸附脱硫工艺,详细介绍了LADS、IRVAD、S-Zorb、TReND四种吸附脱硫工艺的特点。对分子筛基吸附剂、金属氧化物基吸附剂及其它吸附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并提出高硫容、稳定运行、易再生、脱硫选择性高的吸附剂的开发是吸附脱硫工业化的关键和吸附脱硫工艺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金属改性分子筛吸附脱硫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桂杰  沈健  杨丽娜  张耀兵  付宁宁  刘鹏  唐磊 《应用化工》2014,(11):2069-2075,2080
从分子筛金属改性的方式、吸附脱硫机理、吸附剂再生等方面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关于金属改性的微、介孔分子筛在燃料油液相吸附脱硫中的应用,分析了微、介孔分子筛作为脱硫吸附剂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指出如何提高吸附剂的硫容量和选择性仍是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0.
苗广  董磊  任晓玲  杨翠婷  李忠  肖静 《化工进展》2020,39(6):2251-2261
在清洁燃油生产技术中,吸附脱硫由于运行成本低和操作条件温和,被认为是目前最具前景的非加氢脱硫技术之一。吸附脱硫技术在温和的条件下将燃油中的有机硫选择性吸附脱除,而其核心是高效的固体多孔吸附剂材料。本文综述了目前吸附脱硫的吸附机理和吸附剂研究进展,主要从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和反应-吸附耦合三种吸附机制出发,重点介绍了不同吸附机制的脱硫吸附剂的研究进展及应用,从脱硫选择性、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选择性等方面深入分析和比较了不同吸附脱硫体系。最后对基于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和反应-吸附耦合机制的三种脱硫技术进行了总结,指出了目前在真实油品中吸附脱硫仍面临的竞争吸附等问题以及未来亟待进一步关注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汽油吸附脱硫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综述了物理吸附脱硫、反应吸附脱硫以及选择性吸附脱硫技术的优缺点,并介绍了常用的吸附剂。认为选择性吸附脱硫技术是最有可能实现低硫汽油的脱硫技术,但是目前存在吸附剂吸附容量低,选择性不高的缺陷,因此未来研究的重点应该集中在吸附剂的开发上。  相似文献   

12.
燃油深度脱硫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际燃油标准的不断提高,燃油低硫化的需求日益增长。氧化和吸附脱硫与加氢脱硫相比,能够节约投资和操作成本50%左右。对近年来这两种脱硫方法的科研成果进行了论述,主要涉及脱硫机理,氧化剂或吸附剂的制备及脱硫效果。催化氧化脱硫能脱除苯并噻吩和二苯并噻吩类化合物,难于脱除噻吩类化合物;吸附脱硫则因吸附剂的不同,含硫化合物的脱除顺序有所不同。基于这两种脱硫方法的不同特点,进一步提出了燃油深度脱硫的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13.
Y型分子筛微波法改性及其选择性吸附脱硫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微波法进行液态离子交换对NaY分子筛进行改性,采用静态实验对不同吸附剂的脱硫性能进行了考察,筛选出Ce(Ⅳ)-Y吸附性能最好。采用固定床技术对Ce(Ⅳ)-Y的吸附脱硫能力进行了研究,同时运用程序升温脱附法(TPD)和频率响应方法(FR)对吸附脱硫机理进行了进一步探讨。采用微波法进行离子交换改性后的Ce(Ⅳ)-Y分子筛的离子交换度与传统水热法比较有明显提高,吸附容量较NaY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
脱硫技术已成为国内外提高燃料油质量的关键因素。传统加氢脱硫技术(HDS)虽然能达到深度脱硫的目的,但耗氢量大、设备投资大、操作费用高,难以满足低硫清洁燃料油的生产需要;氧化脱硫技术(ODS)因其在较温和的条件下即可得到超低硫燃料油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简单介绍了氧化脱硫机理。重点概述了H2O2氧化法、分子氧氧化法、有机过氧化物氧化法、高铁酸钾氧化法脱除燃料油中噻吩类硫化物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世界范围内燃料油的硫含量标准概况,重点分析和归纳了目前低硫燃料油清洁生产技术的类型、原理和研究进展,分析了吸附脱硫技术、催化裂化脱硫技术和加氢脱硫芳构化技术存在的优缺点,对未来清洁燃料油生产技术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Hiroaki Tao  Tetsuya Nakazato  Shinya Sato 《Fuel》2009,88(10):1961-2885
Selective photooxidation and adsorptive desulfurization of kerosene was investigated for fuel cell applications. Photooxidation was conducted using a 5 W low-pressure mercury lamp at 25 °C in the presence of O2. It was found for the first time that the rates of photooxidation of dominant sulfur compounds remaining in commercial kerosene after hydrogenation were at least 100 times higher than those of benzothiophenes (BTs) and dibenzothiophenes (DBTs), although their molecular forms were not clarified. The photooxidation of these highly reactive sulfur compounds was completed within 30 min and made them removable by adsorbents such as molecular sieves. On the other hand, non-reactive sulfur compounds such as DBTs were removed by adsorbents such as activated carbon. Using this proposed method, which combines selective photooxidation of highly reactive sulfur compounds and adsorptive desulfurization of reactive and non-reactive sulfur compounds, the total sulfur content in kerosene can be efficiently reduced to less than 0.1 μg g−1 (ppm) under mild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离子液体在燃料油脱硫中的应用情况,详细介绍了Lewis酸性离子液体和非Lewis酸性离子液体对各种烃类与含硫化合物的溶解性以及在汽、柴油萃取脱硫和氧化萃取组合脱硫工艺中的应用,并介绍了Lewis酸性离子液体作为催化剂在FCC汽油烷基化脱硫技术中的应用研究。最后,探讨了离子液体在今后燃料油脱硫中的研究方向和工业化前景。  相似文献   

18.
油品中含硫化合物所产生的危害是多方面的,特别是近年来车用燃料尾气排放的二氧化硫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更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发达国家纷纷制定环保法规严格限制油品中硫的质量分数,因此,讨论各种脱硫技术对我国炼油工业具有重要意义。对一种新的脱硫方法进行了考察。将235~270℃之间的煤油馏份进行预先精制,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苯并噻吩、二苯并噻吩作为原料,在氮气保护条件下进行烷基化脱硫工艺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30℃,CH3CH2Br:S=30:1(mol/mol),AgBF4:S=6:1(mol/mol),反应时间为16h的条件下,脱硫率可以达到76.3%。  相似文献   

19.
轻质油品非加氢脱硫新工艺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环保法要求越来越苛刻,世界范围内对车用发动机燃料的硫含量要求日益严格。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非加氢脱硫的新技术,包括生物脱硫、氧化脱硫、吸附脱硫、催化法和烷基化法脱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