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电子干扰、反辐射导弹的现实威胁使射频隐身性能成军用雷达关键的指标之一,评估雷达的隐身能力因此也越来越重要。针对MIMO新体制雷达的射频隐身性能评估问题展开研究,详细描述了敌方电子侦察设备截获雷达信号的过程,分析时域、空域、频域对准和功率影响截获概率的若干重要因素,结合传统意义上的抗截获性能评估方法,提出了一种计算MIMO雷达截获概率的模型。仿真分析和对比了各个因素对截获概率的影响,验证了这一模型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隐身技术的出现对探测雷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只有建立正确的隐身威胁评估,才能制定有效的反隐身对策.因此,研究防空雷达在隐身技术条件下的威胁评估是现代雷达技术发展的主要内容.文中讨论了雷达隐身威胁的评估模型,从探测空域减缩、欺骗效果增强、角闪烁增大及破坏成像制导四个方面分析了隐身技术对雷达的性能影响,并提出了隐身技术如果与电子干扰相结合,以及实现阻抗加载技术将对防空雷达的威胁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MIMO雷达在电子战中的生存能力,分析了雷达各参数与其搜索性能及射频隐身性能的关系,建立了MIMO雷达搜索模式下的射频隐身性能优化模型,其中射频隐身性能综合考虑了MIMO雷达的截获因子及搜索帧周期。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种MIMO雷达搜索模式下的射频隐身优化算法,该算法通过自适应地控制雷达系统天线划分的子阵数、信号占空比、波束驻留时间以及搜索帧周期,在满足雷达系统检测性能及搜索时间资源约束的要求下,优化雷达系统的射频隐身性能。仿真结果表明,MIMO雷达采用搜索模式下的射频隐身算法,能在保证检测性能的条件下,相比非射频隐身的搜索状态,获得更好的射频隐身性能。  相似文献   

4.
杜增 《电讯技术》2024,64(1):74-82
当前对飞行器平台射频隐身的重视度越来越高,为了贴合实际地分析评估射频隐身性能,提出了一种用于多机协同传感器信号级联合仿真的评估方法。结合射频特征、低被截获性能表征指标以及作战场景、飞行器平台、雷达模型、截获接收机模型和低被截获性能分析算法模型,构建了可以用来对多机协同等作战样式下的射频隐身性能进行分析评估的仿真系统,为射频隐身设计提供支撑依据与评估验证环境。针对信息量大、复杂度高的表征参量计算模型,研究其近似快速算法,提高仿真系统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提高雷达的射频隐身能力,合理分配相控阵雷达的工作参数,在目标跟踪时,对雷达的采样周期和辐射功率控制方法进行研究。首先,根据目标运动状态的不同,对雷达采样周期与辐射功率自适应设计方法进行分析,在满足系统跟踪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建立了控制参数的优化模型;然后,利用粒子群算法优化自适应采样周期和自适应辐射功率等参数,有效地降低了跟踪性能误差,提高了雷达系统的射频隐身性能。与传统的雷达采样周期和辐射功率算法进行了仿真比较,结果表明所提的算法取得了较好射频隐身效果。  相似文献   

6.
雷达网反隐身性能评估——雷达网综合发现概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科技局部战争中,隐身飞机是防空雷达面临的“四大威胁”之一。雷达组网是实现反隐身的一种有效技术。以隐身飞机F-117A为对象,提出了隐身飞机姿态角的概念,根据姿态角得到计算雷达探测概率所需要的雷达截面积;提出了雷达网综合发现概率的概念和以“高度分层,平面分格”的描述方法,建立了雷达网综合发现概率数学模型,依此从雷达网发现隐身飞机的能力方面对雷达网反隐身的能力予以评估;在此基础上编制出性能评估软件,可为雷达网反隐身的实际应用和评估提供一定参考;经过运行分析发现在由3部分米波雷达和2部米波组成的雷达网的综合发现概率较单部雷达的发现概率平均提高约5%~20%。  相似文献   

7.
组网雷达反隐身能力的评估指标体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隐身目标是现代雷达面临的四大威胁之一。组网雷达集多种反隐身措施于一身,具有较强的反隐身能力。本文分析了组网雷达的反隐身能力,提出了组网雷达反隐身能力的定量评估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8.
曾小东 《现代雷达》2018,40(8):16-19
针对系统的射频隐身性能评估问题,首先提出了射频隐身的评估指标体系并对指标进行归一化模糊处理;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并建立了三级评估模型,实现了射频隐身性能的量化评估;最后,对两种系统的射频隐身性能进行了模糊综合评估。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射频隐身性能评估模型有效可行,其评估结果可为系统的射频隐身设计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扼要介绍了主要的雷达隐身技术、隐身机理以及雷达组网反隐身,分析了基于等概率的组网雷达发现概率的计算模型,指出该模型具有局限性,进而提出了基于非等概率的组网雷达发现概率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10.
隐身目标严重削弱雷达探测威力,研究其雷达散射截面(Radar Cross Section,RCS)分布特性有助于评估雷达对隐身目标的检测性能,这是开展反隐身技术研究的基础.文中以F-117A为例,提出一套完整的选择隐身目标RCS最优分布模型的方法,该方法由获取RCS数据,分布特性拟合,拟合优度检验三部分组成.分别采用x2分布、对数正态分布、赖斯分布和非参数法模型拟合F-117A全向RCS数据,并进行x2拟合优度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可行性,并可扩展用于研究其他型号的隐身目标.  相似文献   

11.
米波雷达在反隐身和抗反辐射导弹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在现代防空体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多径信号的存在,往往对米波雷达测高带来困难。该文紧密结合阵列米波雷达特点,在阵列多径信号模型基础上,总结和归纳了以传统最大似然(ML)算法为基础的3种米波雷达测高方法:基于时空级联ML算法的测高方法;基于改进的时空级联ML算法的测高方法;基于精确最大似然(RML)算法的测高方法。对这些方法进行了理论性能分析,梳理了3种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对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实验,最后给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雷达反隐身技术的发展及实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身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战略和战术防御系统提出了严峻挑战,迫使人们考虑如何摧毁隐身兵器并研究反隐身技术。目前,反隐身技术措施主要包括雷达反隐身技术、光学反隐身技术、声学反隐身技术等。文中重点讨论雷达反隐身技术,介绍了雷达反隐身技术的发展概况和特点,阐述了反隐身技术的实现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米波雷达具有很好的反隐身性能。多输入多输出(MIMO)雷达的波形分集具有高自由度特点,使MIMO雷达在检测和参数估计等方面具有更多优势,故米波MIMO雷达受到广泛研究。而测高是米波MIMO雷达最重要的问题之一。针对米波MIMO雷达测高问题,最大似然和广义多重信号分类方法是米波MIMO阵列雷达测高方法行之有效的算法,但其计算量大,工程中难以接受。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块正交匹配追踪(BOMP)预处理的方法来降低计算量。首先对MIMO阵列接收数据稀疏化处理,然后通过数学操作将其变形至适合于BOMP算法的信号模型,然后利用粗栅格得到角度粗估计。并以此为初始值中心,取MIMO雷达波束宽度作为搜索范围。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降低搜索类测高算法的计算量。   相似文献   

14.
高功率冲激雷达反隐身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高功率冲激雷达的反隐身机理。主要从高功率冲激雷达具有的高功率、窄脉冲两个方面,分析对比了高功率冲激雷达与常规雷达在探测隐身飞行器能力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高功率冲激雷达有优越的反隐身能力,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完全可以实现实用的反隐身高功率冲激雷达系统。  相似文献   

15.
系统的分析VHF雷达的反隐身性能,总结传统VHF雷达所面临的技术问题,在每一个技术问题上,提出初步解决草案,为深入研究VHF雷达反隐身提供理论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雷达隐身和反隐身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凌晓曙 《舰船电子对抗》2007,30(3):40-42,48
雷达隐身和反隐身技术在现代战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雷达方程为基础,介绍了雷达隐身和反隐身的基本原理,同时阐述了当今雷达隐身与反隐身技术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7.
雷达组网反隐身可行性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仿真算法分析出同一目标在不同空间角度的雷达截面(RCS)值以及不同频段探测时的不同RCS值,并通过仿真计算提出雷达组网反隐身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周雪芹  廖力  高峰 《电讯技术》2019,59(4):419-425
外辐射源雷达系统具有隐蔽性好、反隐身能力及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但其中高频频段信号普遍存在距离分辨率较差的问题。通过建立仅利用目标多普勒信息的测量模型,将基于随机有限集的伯努利滤波算法应用于以多个视距外短波广播发射站、单个近距离接收站为背景的单站无源雷达系统中,同时克服了传统跟踪方法中复杂的数据关联,进而提高了跟踪效果。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在大量虚警下仅利用多普勒信息实现对运动目标的有效跟踪和定位。  相似文献   

19.
通过外辐射源雷达与情报雷达异地配置方式下的组网,利用外辐射源雷达生存能力强、反隐身隐蔽性能好、数据率高、测速精度较高等特征,可进一步提高对目标的定位精度及对隐身目标的探测能力。文中将基于“当前”模型的扩展卡尔曼滤波应用于外辐射源雷达与情报雷达的数据融合,仿真表明利用这两类雷达的互补特性,通过数据融合,滤波后得到的目标的定位精度及速度精度有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