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它已逐步进入了寻常百姓家,人们可用计算机做许多的工作。这里我们介绍的是用计算机来完成化学上最基本的工作———化学反应方程式的配平。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有氧化数法及离子—电子法两种方法。由于离子—电子法比氧化数法配平的规律性强,...  相似文献   

2.
陈凌 《广东化工》2009,36(7):287-288,299
氧化还原反应往往比较复杂,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是高职学生学习无机化学的一个难点,掌握一磐配平技巧如:逆向配平法、整体总价法、歧化归一法、缺项配乎法、单质后配法、待定系数法和加合法等,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就易如反掌。  相似文献   

3.
氧化还原反应是中学化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考备考的重要一支.分析近四年的高考试卷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一般不会单独考察,而是贯穿于整个化学试卷,往往出现在选择题,化工流程图,基础实验题,以及推断题中,不论如何考察,一般和电化学,阿伏伽德罗常数,离子共存等相联系.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掌握并活用配平方法,而大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及应用,可见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及技巧的归纳总结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一些事例,介绍了有副反应以及混合物的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化合价,氧化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氧化态用于氧化还原反应方程的配平,具有多价态元素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大部分都有多种反应途径和反应产物,且常因反应条件的改变而各异,该类反应的最终产物常为主要产物或较稳定的产物,同一氧化还原反应配平时,可能会出现两组以上计量系数,这将导致同一种物质在同一反应中,采用不同计量系数时,有关的计算可能会出现问题,因此建议关于氧化还原反应议方程式的配平原则进行补充修正。  相似文献   

6.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是中学化学教学的一项重要的内容,也是高考的热点之一。在众多的配平方法中,化合价升降配平法是一种最基本、使用最广泛的方法。为使做题者快速灵活地运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本文做出如下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7.
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在高中化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贯穿于整个高中化学教学。而对此理论能否熟练地应用其关键是对基本概念要做到深刻的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中对还原剂与氧化剂的判别,反应中的电子得失是重点。凡是涉及到元素化合价的变化都是与氧化还原反应息息相关。高考中的氧化还原反应也是频繁出现,所以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的研究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8.
氧化还原体系在化学科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氧化还原电势是表示体系氧化能力或还原能力的定量化指标。但其表示方法在国内外尚不统一,应用较混乱。本文根据国内外资料,对氧化还原电势常用的几种表示方法进行讨论,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几种氧化还原电对在间接电氧化合成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治荣  周定 《化学世界》1997,38(1):15-19
间接电氧化有机物是有机合成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介绍了间接电化学氧化过程中常用的凡种氧化煤质的电生过程以及它们在间接电氧化合成中的应用,对比了Co3+、Ce3+及Mn3+的氧化活性,指出了适合于用它们来氧化的甲苯衍生物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12.
Modifications of carbon for polymer composites and nanocomposit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various forms of carbon used in composite preparation include mainly carbon-black, carbon nanotubes and nanofibers, graphite and fullerenes. This review presents a detailed literature survey on the various modifications of the carbon nanostructures for nanocomposite preparation focusing upon the works published in the last decade. The modifications of each form of carbon are considered, with a compilation of structure-property relationships of carbon-based polymer nanocomposites. Modifications in both bulk and surface modifications have been reviewed, with comparison of their mechanical, thermal, electrical and barrier properties. A synopsis of the applications of these advanced materials is presented, pointing out gaps to motivate potential research in this fiel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