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中国近海海域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这些油气主要集中在近海数个含油气盆地中。盆地的地质构造和油气地质条件对油气藏的生成和分布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很好的了解这些盆地构造和油气地质条件对我们进行近海油气资源勘探和开发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综合以往的研究并结合自己的认识阐述了中国近海含油气盆地的构造和油气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2.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4,(11)
由前人对含油气系统的定义总结引申到其重要组成部分,即含油气盆地。含油气盆地类型中前陆盆地在中国中西部油气开发中占有重要地位。就中西部前陆盆地发育的机制、构造位置、油气成藏特征及油气分布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前陆盆地划分出前陆褶皱冲断带、前渊坳陷带、斜坡带和前渊隆起带四个构造单元,各个构造单元的地质特征对油气形成和聚集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含油气盆地勘探工作中,成藏过程的研究往往可以进一步确定油气生—运—聚集关系、油气分布规律等,并对勘探区预测等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近年来前人在鄂尔多斯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中展开的部分油气成藏过程研究进行总结。结果发现,目前在油气成藏过程研究中常常使用盆地构造演化分析、油源对比分析、碳同位素分析、流体包裹体分析等方法恢复研究区的油气成藏过程,进行定性的分析以及定量的研究。进一步确定烃源岩与圈闭的关系,成藏期次以及油藏分布特征等。 相似文献
4.
为满足国民经济需求,发现更多油气田,成为石油工作者当前重大任务,对于地质人员来说,则需要进一步认识油气成藏过程。本文以克拉2气田为例,结合盆地构造演化史、沉积埋藏史、烃源岩热演化史以及各种成藏条件的有效匹配,综合分析油气成藏过程,最终总结出油气成藏机理,建立油气成藏定量模式。 相似文献
5.
6.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24)
大陆版块经历了数亿年的移动和碰撞,产生了巨大变化,其中蕴藏量人类所必需的能源。以中国大陆为例,它经历过古生代大陆版快和大洋版块的碰撞分离,也经历过中生代,新生代的盆地和山地相对立的发展,从而形成了海相一海陆过渡相古生界与陆相中、新生界叠置的多旋回盆地。下面就是要探究如何运用现有的科技手段对叠合含油气盆地的石油地质进行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7.
随着含油气盆地勘探和开发程度的深入,地层精细划分显得越来越重要。高频层序的识别与对比可以建立含油气盆地内高精度地层对比格架。以露头、测井、岩心和三维高分辨率地震反射资料为基础,利用高频层序的识别与对比技术进行地层对比能进一步提高储层精细评价和预测能力,从而为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有效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中国南海含油气盆地的构造类型及勘探潜力进行探究,首先分析中国南海边缘盆地的构造和演变过程,然后重点分析中国南海含油气盆地的构造类型,最后就中国南海含油气盆地的勘探潜力进行探讨,对南海含油气盆地的勘探现状作出科学合理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21)
近年来,陆上的油气行业进步迅速,已经建好的生产区域,包括多个大型的产出油气基地,以及许多规模不大的油气产地。这些基础产区的设立,有效促进了石油地质层面的研究发展。与此同时,学者逐步摸索出了特色性的石油地质方面理论。随着油气勘测手段的丰富,不少新的地质现象已经被解释,人们对于盆地中石油地理的状态和规律的认知,也在逐渐深入。在这样的基础上,归纳和解析石油地质的有关现象,并提升规律的认知,具有关键性的指引价值。 相似文献
10.
11.
储层物性纵向上差异较大,且纵向上孔隙度和渗透率间的正相关性较为明显,渗透率在纵向上的规律并不明显。测井解释孔隙度的误差较小,可用于储层孔、渗的平面分布图。山西组具有相对较大的渗透率差异,河道砂体展布和含气层段分布与高值区段也有较好的相关性,强烈表明了储层的非均质性。本溪组各井中储层孔隙度最大值为6.4%,最小为0.5%,平均值2.9%。本区控制储集砂体展布及储集砂体孔隙度和渗透率变化的沉积微相主要是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其砂体比较发育。研究发现:孔隙度、渗透率的变化是与石英含量变化呈正相关的,同时,随着岩屑含量的增加,孔隙度和渗透率降低。本区孔、渗、饱的高值区即为石英砂岩的发育区。 相似文献
12.
为了充分认识车排子排601井区沙湾组储层特征,综合利用钻井资料、岩心、铸体薄片、压汞实验、分析化验等资料,对沙湾组一段储层的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和储层物性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套储层以岩屑长石砂岩为主,胶结物含量高,储集空间以粒间孔为主;受沉积和成岩作用的影响储层存在严重的非均质性;构造作用一定程度上对油气的运移和聚集起到了控制作用;排601区块和排601-20区块都是有利的油层发育区。此研究对排601井区下一步精细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滨里海盆地ashks地区盐上构造演化及油气成藏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滨里海盆地是世界上油气最丰富的盆地之一,以下二叠统上部孔谷阶厚层盐岩为界可以将整个剖面分为岩上层系和盐下层系.AshkS地区位于滨里海盆地阿斯特拉罕-阿克纠宾斯克隆起带和中央凹陷带东部,主要是以盐上为勘探目的层系的地区.本文主要利用区内二维地震资并进行构造演化分析,通过分析认为T2+3时期是盐上油气成藏的关键时期.通过对区内油气成藏条件分析认为岩上油藏主要是次生油藏,油源主要来自于盐下石炭-泥盆系的碳酸盐和黑色页岩.区内主要发育地层不整合遮档、地层超覆尖灭、盐边遮档、断层遮档以及盐檐等圈闭类型. 相似文献
14.
15.
辽河油田西部凹陷稠油资源丰富,分布广泛,类型多样,地化特征显著。根据原油的成熟度、生物降解程度及生物降解后油气的注入情况等多元因素,将该区稠油划分为原生稠油、降解型稠油及降解—混合型稠油。西部凹陷稠油成因主要为生物降解作用,水洗作用和氧化作用则促进了原油稠化,而温度、地下水、化学条件及构造条件等是控制原油降解程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延长油田东部地区各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二级构造单元陕北斜坡中部。长2、长6油层组为主要含油层系。油藏具有低渗、低压、低气油比、低产的特点。由于低渗透油田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较差,油层伤害较重,使低渗透油田开发非常困难。 相似文献
17.
根据大量的测井资料和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粒度分析、压汞分析资料,对延长区长6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表明:该区长6储层属中-低孔、超低渗储层,在成岩阶段后期的改造作用下,其储集条件明显变好,储集空间以粒间孔为主。储集能力格局的分布主要受沉积微相展布规律和成岩作用控制,局部发育的微观裂缝对改善储层物性有一定作用。储集性能在平面上以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物性最好;垂向演化上受成岩作用控制,压实和胶结作用使储层物性明显变差,溶蚀作用产生的次生孔隙改善储层孔、渗性,形成有效储层。 相似文献
18.
19.
浮沉池工艺在北方地区水库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方地区水库水的温度、浊度和藻含量,随季节或气候变化高低交替,严重影响常规供水处理工艺的处理效果。浮沉池工艺结合了气浮和沉淀的优势功能,可以较好地应对水质变化,其处理优势有:水力负荷高、池体紧凑、截留悬浮固体的效率高、高水力负荷下除藻能力强、出水水质优良且稳定、启动迅速、对原水水质和水力负荷有较强的抗冲击能力等。该文基于投产使用的多座浮沉池的运行参数,分析认为浮沉池工艺在处理北方地区水库水时的相关参数范围是:溶气压力为0.3~0.35 MPa,回流比为7%~9%,反应时间为10~20 min,表面负荷为9~11.5 m3/m2.h。 相似文献
20.
通过近几年在滨里海盆地勘探和开发过程中积累的越来越多的油气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再结合前人已取得的有关盆地分析和石油地质的研究成果,运用大地构造学、构造地质学、石油地质学等理论,分析盆地构造演化及盐构造的形成过程,研究盐构造活动对油气圈闭形成的影响,总结盐上油气圈闭的类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