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原始测井曲线与新井电测曲线的对比,利用注入体积倍数法,分析了卫10块各小层的水驱动用状况,研究了高含水区块剩余油的分布现状,针对性地实施了转注、压裂、大修、解堵等油水井措施,新增水驱控制储量6×10^4,水驱动用储量3.6×10^4t;个百分点,水驱采收率提高2.2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原始测井曲线与新井电测曲线的对比,利用注入体积倍数法,分析了卫10块各小层的水驱动用状况,研究了高含水区块剩余油的分布现状,针对性地实施了转注、压裂、大修、解堵等油水井措施,新增水驱控制储量6×10~4t,水驱动用储量3.6×10~4t;水驱采收率提高2.2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3.
文中老三块是中原油田最早投入开发的区块,自1998年进入特高含水阶段后,通过注采完善、细分调整、调驱(剖)等不断挖潜,探索水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经过16年的实践,水驱控制和动用程度分别提高7.21个和3.85百分点,采收率提高1.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针对文138-1块油藏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开展小层沉积微相及相控剩余油研究,在"点弱面强、温和注水"的注水开发思路指导下,配套完善了该油藏注采井网,提高了水驱控制和动用程度,油藏递减大幅度下降。与调整前对比,区块日产油增加了20t,采油速度增加了0.45个百分点,采出程度增加了1.5个百分点;同期对比,自然递减减缓了46.62个百分点,综合递减减缓了39.47个百分点。经过精细注采调整,文138-1块油藏保持了持续的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5.
卫城油田卫 81块是典型的特低渗复杂断块砂岩油藏 ,于 1 984年投入开发 ,目前已进入中高含水期 ,但其因储层物性且层间非均质严重 ,水驱动用状况差异大。为提高水驱采收率 ,近两年针对油藏特点和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开展了特低渗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通过主要技术的应用推广 ,卫 81块水驱控制储量、水驱动用储量逐年增加 ,自然递减由 2 9.1 2 %减缓到 2 1 .1 3 % ,水驱采收率由 1 9.86 %提高到 3 5 .86 % ,可采储量增加 1 1 6万吨 ,区块含水上升率 0 .81 ,采油速度1 .0 6 %。对指导类似油藏的开发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大庆长垣油田目前已进入特高含水后期开发阶段,水驱新钻井潜力越来越小,为有效控制产量递减,每年都要进行大规模的措施调整。本文基于指数递减曲线,建立了"分解增量法"评价水驱精细调整措施增加可采储量,应用实际措施调整区块调整前后含水及产量变化建立了回归公式,应用该方法对6个水驱示范区块增加可采储量进行了预测,平均提高采收率将近1个百分点,与数值模拟预测结果对比非常接近。该方法预测精度高,能够满足生产实际需求,为水驱调整措施增加可采储量预测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邵家油田沾3块近年来受区块埋深浅、流体性质与储层物性差异大的影响,层间层内矛盾突出,水驱动用程度低(51.0%),内部调整增储工作难度大,致使区块产量低水平运行.针对层间差异大、水驱动用程度低的问题,在沾3块开展全方位的治理工作,通过进一步强化注采调整、分层完善注采井网,从地下、地面多方面入手有效提高水驱动用程度,提升...  相似文献   

8.
文79小块油藏属高压低渗油藏,储层平面、层间非均质性较强,导致油藏平面见效不同步,层间储量动用不均衡,开发井网对剩余油适应性变差。2011年以来,针对油藏存在的矛盾,开展了沉积微相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及井网配置关系研究,并应用于矿场实践,油藏注采井数比由1∶1.2提高到1∶1,储量动用程度由47.2%上升到54.3%,增加7.1个百分点,采油速度由0.12%提高到1.15%,提高1.03个百分点,油藏采收率提高6个百分点,开发效果得到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9.
通过取芯井岩芯观察及钻遇井测井曲线变化特征,系统研究了濮城油田沙三上5-10油藏主要的沉积微相类;运用油藏工程和数值模拟两种方法,对油藏油水井的生产历史进行动用评价和水驱拟合,预测了各流动单元的含油饱和度分布特征以及剩余油储量丰度特征.  相似文献   

10.
对于注水开发的非均质复杂断块油田,剩余油的研究和挖潜是提高水驱动用程度的前提。本文通过对桥口油田水驱动用状况和剩余油分析,在储层分类基础上,根据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分布类型,采取了不同的挖潜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为同类非均质复杂断块油藏提高水驱动用程度的研究及开发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1.
针对卫10块渗透率低,含水上升快,自然递减大,水驱动用程度低的问题,运用动态分析法和先进的油藏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剩余油,根据剩余油分布规律,制定了改善平面矛盾和层间注采剖面,增加水驱控制储量和动用储量为目标的挖潜方案,通过实施,提高注入水利用率,提高分层动用程度,控制含水上升速度,改善水驱开发效果.使卫10块开发水平稳定在二类,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中高含水期老油田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前言 大庆油田实践表明,聚合物驱可在水驱基础上提高采收率10个百分点以上。2007年大庆油田聚驱年产量达到1149万吨,占总产量的1/4,已连续六年超过i000万吨,为大庆油田高产、稳产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大庆油田沉积环境影响,油层非均质性严重,高、低渗透层差异较大。在笼统注入方式下,存在着高渗透层无效循环严重、低渗透层动用程度低的矛盾。为了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开发效果,必须实现分层注入,即通过限制高渗透层注入量、提高低渗透层注入量,  相似文献   

13.
杏一~三区西部乙块经过40多年的水驱开发,已进入特高含水期,部分区块层系注采系统不适应的矛盾越来越严重,该块自2005年采用补钻新井、转注、转抽和油水井补孔相结合的协同模式进行注采系统调整,本文对区块调整效果进行了分析,水驱特征曲线预测提高采收率情况,应用数模跟踪评价注采系统调整后各类油层动用状况。  相似文献   

14.
A区块开采目的层为低渗透扶余油层,在300×300m反九点面积井网水驱开发条件下,区块水驱储量动用程度低,单向及不连通水驱储量超过总水驱储量的50.9%。为了改善区块开发效果,对A区块实施对角线加密调整,进一步完善油水井注采关系。区块水驱控制程度和水驱采收率分别增加5.9和6.6个百分点,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为低渗透油田开发调整提供了经验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严重层内非均质油藏改善开发效果的途径 ,应用油藏描述技术研究沉积微相、储层非均质性 ,分析开发潜力及剩余油分布特征 ,针对沙二上 2 3油藏大厚层内泥质条带多、厚度大、水驱动用不均的状况 ,采取以层内调剖堵水为主 ,结合配套的注采工艺技术来提高大厚层内的水驱波及体积 ,改善油藏开发效果 ,方案实施效果显著 ,注采剖面改善 ,水驱动用程度提高 ,水驱采收率增加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GW断块油藏地质特征、开发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在水驱数值模拟研究基础上,开展水淹特征、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对油藏动用情况、平面和纵向剩余油分布情况进行了定量描述。结合室内试验数据对影响聚合物驱开发效果的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应用聚合物驱数值模拟技术对注聚合物的层位、段塞长度及浓度、注入方式、注入速度等进行了设计和数值模拟运算,并结合开发指标预测,优选出经济效益最佳的参数组合方案,进一步改善断块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驱增油降水效果显著,10末预计可提高采收率8.0个百分点,含水最低可降低5.1个百分点。研究结果为现场实施方案的编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杨19区延9油藏开采层位单一,自2009年注水开发以来,随着注采井网的基本完善,水驱储量控制和动用程度逐年增加,水驱特征曲线上表现为直线段越来越平缓,斜率变缓,水驱指数稳步增加,地下存水率上升,水驱波及体积增大,水驱开发效果持续变好。本文对油藏注水开发效果进行总结分析,为同类油藏的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牛心坨油田属于高凝稠油区块,主力开发层系为新生界下第三系沙河街组四段牛心坨油层,具有低孔低渗的特性,储层动用差异大。为了更加有效的缓解油层矛盾,提高水驱效率,针对牛心坨油层N1-3砂岩组进行了分析研究,在摸清剩余油的基础上,通过井网加密调整改善水驱控制程度,缩小井距、提高压力梯度使低渗透率油层充分动用起来,小井距开发在油田生产中后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9.
利用多学科数值模拟技术,结合动态开发理论与实践,研究了精细挖潜的作用及机理。通过精细挖潜增加了动用差部位的动用程度,使动用更加均衡,增加可采储量、提高采收率。预测了后期指标变化长远影响及变化规律,并探讨了精细挖潜后平稳运行的对策。为推广区的水驱精细挖潜提供理论依据,对今后的水驱精细挖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杏子川采油厂坪桥区整体上属于安塞油田,位于陕西省安塞县、志丹县、子长县及延安市的宝塔区之间,与靖安、双河油田毗邻.该区块主要含油层位为长4+5、长6油层,油区面积近125 km2,开发面积64 km2,油区地面海拔1 100~1 500m,平均1 200m,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近年来的实测压力资料统计结果表明,目前老井井底流压为2.78 MPa,静压为4.69 MPa,静压只有原始地层压力的1/3;新井流压静压分别为4.69、6.40 MPa,压力下降较快,可见压力保持水平较低,地层能量缺乏;相同采出程度下含水率明显偏高,水驱动用程度33.87%,含水98%时的采出程度为17.66%.说明坪桥油区目前水驱动用程度低,最终采收率也低于同类油藏水平,所有提高注水开发效率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