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低渗透油藏由于岩性致密、孔吼半径小、渗流阻力大,注水井吸水能力低,压力扩散慢,在井底附近容易形成高压带,而采油井难以见到注水效果,地层压力急剧下降,产量大幅度递减,容易形成"注不进,采不出"的局面。马厂油田马26断块属于深层低渗透油藏,本文针对该块开展了合理开发方式的研究,从能量补充、注采、储层改造等方式进行研究,最终选取合理的开发方式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2.
针对北16井区构造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在油藏注水开发中,部分水井欠注,注采压差大,渗流阻力大等问题。采取了高压注水,分注,调剖等措施,以调整注采结构,完善注采系统。该措施实施后有效控制了含水上升速度,提高了注水波及系数,使得该区块注水开发效果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3.
低渗透油田注水实际开发时,出现了这样的情况:缺乏较强的注水井吸水能力、启动压力与注水压力高,并在注水时间的进一步延长下,出现了严重的问题,甚至会发生注不进水的情况。致使注水井吸水能力降低的原因除了和孔隙结构、油层渗透等因素有关外,同时,注采井井距大、油层伤害也会对其造成影响。如果注入水不具备达标的水质或者作业压井液不配伍,将会引起堵塞现象,进而对油层造成污染,致使油层吸水量与注水量不断减少。笔者根据自身工作经验,首先对油田储层吸水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其次,提出了改善油田储层吸水能力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青海油田乌南油田属于低渗透油层,由于其岩石孔道狭小,油水在岩石孔道中的流动的物理、化学作用使油层的渗流特征与高渗透油层具有显著的不同。低渗透油田开采时产出量少,递减快,注水井投注后注入压力高。本文在认识储层敏感性、渗流规律、注入水适应性基础上,对乌南油田注水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的合理的分析,提出乌南油田有效的降压增注方法。  相似文献   

5.
文东油田文13西块位于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文留构造东翼,是一个典型的深层异常高温高压非均质复杂断块油藏,储层胶结致密,渗透率低,孔隙度小,渗流阻力大,特殊的地质特点以及严重的非均质性导致油藏水驱动用程度不均衡,分层工艺适应性差,注水开发中难度大。针对油田特点,重点从如何提高多油层严重非均质油藏水驱采收率角度,先后开展细分层系、逐层上返、井网重组以及攻克与注采相匹配的配套工艺等技术,提高了油藏采收率,实现了高效注水开发。  相似文献   

6.
针对特低渗透油层流体渗流是具有启动压力梯度的非达西渗流以及油层具有弹—塑性形变等特点,在长期的合理开发方式探索过程中,长庆油田提出了一种改善油藏开发效果的有效注水开发模式,即超前注水。本文根据长庆特低渗透油田的开发实践,采用渗流力学和油藏工程等手段,研究了在超前注水开发模式下特低渗透油藏注水井等注入量二源速度场与压力梯度场以及存在启动压力梯度时的合理注水井距,得到不同渗透率和注水井井底流压下合理注水井井距理论图版。实例分析结果与油田开发实践基本一致,说明建立的理论方法具有较好的实用性,为低渗透油田的有效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层状砂岩油藏主要表现为层间非均质性强,油水系统复杂等特点。此类油田在开发过程中主要表现出层间矛盾突出(储层物性、流体性质、压力分布状况等差异明显且相互制约),加之注采井网不完善,工作制度不合理等因素影响,生产过程容易形成优势渗流通道[1],整体注水开发效果变差。为改善注水开发效果,需要开展优势渗流通道的针对性研究,研究其展布规律,并加以抑制。本文以PB油田1S区块为例,展示优势通道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此研究为海上层状砂岩油田注水开发提供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锦99块杜家台油层为一普通注水稠油油藏,采用大套合采方式生产。进入开发中后期后,注入水沿渗流阻力小、水洗严重的高渗层突进,形成水流优势通道,注水效果差。为缓解开发矛盾,开展了区域细分层系、轮替采油的先导实验。通过有目的的分阶段开采一套层系,形成单独层系的有效注采井网,降低层间干拢,并使其它动用层系油水关系得到重新分布。实现了稠油注水区块开发中后期有效开发,为同类油藏开发提供宝贵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9.
注水开发过程中,部分区块受储层水敏、盐敏等敏感影响,近井地带粘土膨胀、运移,堵塞油层孔道,造成油层吸水能力变差。为了提高高压注水井的注水效果,提高低渗透油层的产量,实施点滴加药工艺技术措施,改善以往的集中加药的设备体积过大,加药设备能耗过大,导致油田注水成本增加的问题,提高点滴加药注水的效果,满足高压注水井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0.
濮城油田文51沙二下油藏是一个层间矛盾突出、平面储层变化快的非均质多油层油藏,开发难度大。通过控制合理的注采井距,控制合理的注水压力,提高油藏的水驱控制动用储量,提高油藏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1.
低渗油藏油水渗流规律研究表明,只有当驱动压力梯度完全克服油层启动压力梯度后注采关系才能建立,克服最大启动压力梯度的最小驱动压力梯度所对应的注采井距即是油层能够动用的最大注采井距。本文以齐家北油田次生孔隙弱发育区为例,结合启动压力梯度与渗透率的关系,建立了最大注采井距与油层渗透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块能够有效动用的最大井距为100m,在目前250m井距下无法建立合理的注采关系,为油田下一步开发调整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濮城低渗油藏现存井网适应性和注采井距进行研究和调查,在低渗油藏应力压敏性及低渗储层裂缝系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低渗透储层特征,确定合理注采井距;利用油藏精细描述及相控剩余油研究对潜力进行再认识。并针对油藏注采井距大油井见效不明显的问题,立足于现有水井“实施逐层段前期培养注水”,经行加密调整及对油井实施压裂改造,有效动用潜力层,改善低渗多油层非均质油藏开发效果,加强工艺配套集成应用,实现油藏的稳产和上产。  相似文献   

13.
《云南化工》2018,(12):126-127
储层各层间存在非均质性。在笼统注水合采过程中,由于各层物性参数的不同将导致地层压力不平衡,导致发生层间干扰现象。层间干扰使得流体渗流状态发生改变,每层的地层压力、注水量、渗流速度、含水率、油水前缘、见水时间等都会发生变化。层与层之间也会由于压力的差异而发生窜流,严重影响着最终采收率。通过分析可能会导致多油层笼统注水合采时发生层间干扰的因素,调整工作制度来降低层间干扰对采收率的影响,从而提高效益。  相似文献   

14.
码头庄油田所属低渗油藏,储层孔喉细小,油水两相共渗区窄,渗流阻力大,油层中粘土矿物遇水膨胀及注入水的水质与油层流体不配伍等,致使注水压力不断升高。针对存在问题,根据表活剂基本原理,开发了一种表面活性剂配方,达到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减小水驱残余油的毛管阻力,消除低渗孔喉处的贾敏效应,提高水驱洗油效率的目的。现场试验表明,该表面活性剂能起到很好的降压增注、提高油井产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哈萨克斯坦NB油田白垩系油藏为高孔高渗中厚互层的边水油藏,油层纵向发育层数多,单层厚度薄,油水界面复杂,给注采井网设计带来难度。通过沉积微相研究、储层特征研究及油水分布的控制因素研究,认为沉积相带是白垩系油水分布的主控因素,建议注采井网井距设计、射孔井段规划和注采参数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沉积相带及砂体厚度在平面上的分布特征,为优化注采井网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6.
油藏储层平面非均质严重,在长期的注水开发过程中剩余油分布复杂,平面动用不均衡。通过油水井合理的配产配注,可以改变不均衡的状况。针对油藏中一注两采井组和两注一采井组在特高含水期两注采井间动用不均衡的状况,提出了特高含水期均衡驱替的标准,并在不同的储层非均质情况下,开展了井组的配产配注优化研究,建立了不同非均质储层情况下,两种井组在给定的调控时间内达到均衡驱替的注水量或液量分配比例,为油藏注采结构调整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示踪剂监测技术是用以描述油藏,监测油层有无高渗透层或大孔道存在,跟踪注水流向及贡献率,分析油水井注采状况和判断断层密封性的一种特殊的动态监测技术。三叠系长4+5、长6油藏在早期的注水开发中,出现了部分井注入水单方向突进现象,引起主方向油井水淹,超低渗透引入示踪剂监测井间动态技术,对监测结果绘出示踪剂产出曲线加以分析,得出了储层井间连通状况,物性分布特征等参数,从而为评价储层非均质性以及油藏的注采调整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濮城油田沙二下油藏属于多油层非均质油藏。在长期的注水开发过程中,注水井油层近井地带均受到堵塞、结垢、污染等伤害,严重制约油田的高效开发。针对此问题,我们运用降压增注技术,通过在井网注采关系完善区。选择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污染、结垢、堵塞造成注水量下降或注水压力上升的水井,整体实施,收到良好效果。该工艺不仅能达到较好的降压、增注的目的,而且有效期长,是改善非均质油层注水开发技术的主要措施之一,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前油田欠注井较多,我队共有5口井完不成配注,占开井数的23.8%。由于酸化、压裂等增注措施每年工作量相对较少,不能满足不断出现欠注井的需要。而正常洗井效果不好,达不到解除油层污染的目的,从而导致欠注井不能及时得到治理,使油田开发效果逐渐变差,为缓解这一矛盾,应用ASLD型表面活性剂解堵增注技术,提高水驱开采效果。该技术具有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使残余油变为可流动油,溶解井底附近的石蜡、沥青、胶质等有机沉淀,疏通孔隙,减小渗流阻力的作用。通过应用效果的分析,认为解堵效果的好坏与油层发育、连通状况及水量下降原因有关。另外,现场施工表明,该技术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施工费用较低,恢复注水效果明显,有效期长。  相似文献   

20.
油田注水保持压力是确保油田长期稳产、提高油田开发效果的有效途径。高效的注水系统能够节约水资源、降低注水成本,对提高注水井储层注水效率技术的研究对油田开发具有重大意义。基于前人对井底完井与储层渗流的研究,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注水效率评价标准,对储层注水效率提高潜力合理评价,可以为储层选择针对性的改造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