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层内生气复合降压增注技术在文留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高压低渗井欠注原因的分析 ,阐述了层内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复合降压增注技术的机理 ,并重点论述了该技术的应用效果。为文留油田下步增注措施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文留油田是一个油层埋藏深,含油层系多,层内、层间、平面非均质性严重的断块油田.在油田实施注水开发后,部分受到油井无水采油期短、见水早,含水上升速度快,因此如何实施有效分层注水是注水开发油田动态分析的一项重要内容.新的注水井分层测试工艺技术,可以合理调整注水井的分层吸水量,保证分注井合理、有效分层注水.  相似文献   

3.
针对文留油田油藏特点,对特殊井分注工艺进行精细研究,优化出了适合文留油田特殊井的斜井分注管柱、套变井分注管柱、4 in套分注工艺管柱、小夹层分注工艺管柱,取得了良好分注效果。  相似文献   

4.
层内自生弱酸降压增注技术在文南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南油田是个油层埋藏深、物性差、非均质严重的复杂断块油气田,注水压力大多在35M Pa以上,水井欠注严重,增注实施困难,层内自生弱酸降压增注技术针对长期困扰文南油田的高压、超高压注水问题,研制开发的一种新型复合降压增注技术。该解堵技术不仅可以适合各类油藏,同时可以解除钻井泥浆、粘土矿物等无机垢,沥青质,胶质、石蜡,聚合物胶团等有机物造成的堵塞,并可以起到深部酸化解堵和改善岩石润湿等作用。通过在文南油田高压注水井上应用,取得了好的降压增注效果。  相似文献   

5.
王虎 《清洗世界》2023,(10):110-112
油田注水是维持或增加油层压力,实现油田高产、稳产和高采收率的主要措施。但是,在我国大部分的油田,在注水开采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油层吸水性下降,注水井压力持续升高等问题。这使得在注水过程中,注水井周围会产生较大的压力,从而导致注水量下降,使得注水压差降低,注水压力升高会延伸影响注水井的注水效率,因此,需要采取合理的降压增注工艺技术进行解决,结合注水井堵塞性质,针对性的选用降压增注工艺,延长注水井增注有效期。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GJ油田注水开发现状分析,发现GJ油田高压欠注严重,结合地质与油藏资料,认为造成GJ油田注水压力普遍偏高的影响因素是油层薄和物性差,同时通过资料统计发现使用常规酸化及纳米增注有效期短。针对GJ油田部分注水井高压欠注的情况,我们综合考虑油藏与地面的实际情况,采用分层酸化+水基纳米降压增注、稠化酸酸压增注与地面增压增注相结合的方式,取得较好的增注效果。  相似文献   

7.
海外河油田为注水开发稠油油田,开发生产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油层伤害,造成油层污染和堵塞,部分水井受储层连通状况和注水水质影响,造成注水压力升高,注水困难。为有效解除油层污染,恢复水井正常注水,引进新型酸液体系开展水井解堵技术。新型酸液体系不仅能很好的解除无机盐垢、硫化铁对地层的堵塞,还能有效解除重质烃、聚合物、微生物膜等有机质对地层的污染。2009年以来在海外河油田注水井现场应用42井次,日增注745m3,为注水开发中后期油田酸化增注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全面地阐述了热造缝解堵增注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该技术与其它油田增产增注措施相比所具有的诸多优越性。同时,通过现场实际应用证明,该技术不但适用于油层发育不好的薄差层,而且不产生二次沉淀,不会污染油层,更加符合现在油田发展的需要,因此具有更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濮城油田沙二下油藏属于多油层非均质油藏。在长期的注水开发过程中,注水井油层近井地带均受到堵塞、结垢、污染等伤害,严重制约油田的高效开发。针对此问题,我们运用降压增注技术,通过在井网注采关系完善区。选择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污染、结垢、堵塞造成注水量下降或注水压力上升的水井,整体实施,收到良好效果。该工艺不仅能达到较好的降压、增注的目的,而且有效期长,是改善非均质油层注水开发技术的主要措施之一,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针对油田在开发过程中,油水井近井地带因作业施工造成孔隙喉道变窄或堵塞,致使地层渗透率下降,采取多次压裂、酸化等增产增注工艺措施,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治理效果,但同时也导致近井储层受到不同程度的多次伤害,为此应用大功率超声波解堵技术,该技术在处理地层时,不会再次对油层产生伤害,能有效输通孔隙喉道,在A油田油水井应用后,累计增油119t,累计增注1084m3,表明大功率超声波解堵技术能有效解除油层堵塞,达到油井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文留油田是一个油藏埋藏深、低渗透、非均质性严重的复杂断块油田,受地下油藏地质条件及注水水质等因素的影响,注水难度越来越大,注水压力逐年攀升。高压注水井分层测试工艺研究应用,解决了高压注水井分层测试防喷、起下施工、降压测试等多方面难题、建立一套适合文留油田高压注水井分层测试的配套工艺技术和分析方法,适应油田高压注水井的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12.
多氢酸具有缓速、深穿透及防垢的特点,能控制HF与粘土矿物的反应,是适合泥岩含量较高油藏的注水井的降压增注技术。本文详细阐述了多氢酸酸化技术的机理、特点、处理液的作用,对现场应用情况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多氢酸酸化解堵技术在注水井降压增注的应用效果显著。该技术为同类油田类似井的油层解堵措施提供了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3.
文留油田具有断块复杂、油层埋藏深、温度高、产出液矿化度高等特点,自1979年投入注水开发,先后经历了低含水期细分开发层系调整,中含水期层系井网加密、逐层上返,进入开发调整及高含水期的二三类层细分、井组层间精细注采调整等开发过程,主力油层水淹严重,剩余油分布零散,部分油水井间形成水窜,导致低效高含水油井逐年增多。随着油藏开发向低渗、薄差层、二、三类储层开发的转移,层间差异大的矛盾凸显,注水压力高,水驱动用程度低,开发难度越来越大,精细分层注水工艺的研究势在必行。针对文留油田开发存在的系列问题,立足细分开发,精细到层的管理思路,开展了《文留油田精细分注工艺研究与应用》。现场技术人员结合实施区块油藏、井况等特点,通过研发及引进地面多功能恒流配水器、封隔配水集成器和智能、同心、免投捞测调一体化等工艺新技术,提高了分层注水工艺水平,提高了有效注水、降低了无效注水,增加了水驱波及体积、提高了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14.
我们针对纯梁采油厂各油田注水井欠注的不同原因,各油田的具体情况,不断完善各种已有的增注技术,推广应用成熟的增注技术,引进增注新技术,根据纯梁厂特点,配套完善形成自己的特色技术,效果明显。针对我厂部分注水井油藏物性、注入水水质、作业过程、注入方式等因素引起的油层堵塞等各类伤害,我们有针对性地应用了盐酸、土酸、有机土酸、缓速酸、氟硼酸、VDA-SL粘弹性表面活性自转向酸增注工艺等酸化工艺。2010年1~12月份,我厂水井实施各类增注工艺38井次,其中增注井29井次,有效21井次;增注有效率73%,累计增注363663m3,转注井增注9井次,转注后均能完成配注,转注井累计实现注水22067m3;增注井对应受效单元井组油井增油1546t。  相似文献   

15.
针对敖包塔油田欠注井多、油层条件差、剩余油潜力分布零散及措施增油难度大等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注采关系完善、注水结构及产液结构调整等对策,认识到改善各类油层的水驱效果,有效控制产量递减、含水上升速度是改善低渗透油田开发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由于二类油层非均质性严重,按照注入井平均渗透率设计注聚体系参数,与油层匹配性较差,吨聚增油效果差。本文根据不同聚合物体系在油层中的恒压渗流实验研究结果,结合井组平均渗透率计算公式,完善了二类油层注聚体系参数与油层匹配方法,提高了注聚体系参数与油层的匹配性。注聚参数优化调整后,喇嘛甸油田某区块注入压力分布更加均衡,低渗透部位、厚度小于2.0m的薄差层吸水厚度比例增加17个百分点以上,提高采收率达到17.1个百分点,吨聚增油59.3吨,开发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延长油田针对下组合油层物性差,使用常规射孔方式投注,注水井无法达到油藏配注的要求,以及延安组油藏开发的需要,引进集束体复合射孔技术。经过现场试验集束体复合射孔技术可有效提高地层的吸水能力,解决注水井增注问题,提高单井配注量,明显改善延安组油层近井地带的的导流能力,提高单井产量。  相似文献   

18.
油层的水力压裂是油田增产增注的技术措施之一,通过对压裂施工程序的优化,选择最佳的压裂泵机组,使其更好地输送压裂液和支撑剂,保证压裂施工的质量达到更高的标准,促进油层渗透能力的增强,为油田高效生产提供便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利用大量的生产、测井及监测等资料对文留油田高含水后期剩余油分布进行了研究,指出剩余油主要富集于层内低渗透段、层间状况差异大且物性差的层;平面上动态注采对应差的部位、受井间渗流特征及大孔道等影响的滞留区、绕流区、起伏较大的微构造部位;低电阻储层的重新解释与综合判定,同时也探讨了老油田剩余油挖潜的主要方法,它包括井网重组、定向井、侧钻井、注水井更新、注水井调驱、间歇注水、水平井技术等工艺在文留油田的应用及效果,对矿场应用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濮城油田沙二下油藏属于非均质多油层油藏,降低成本配套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了油井堵水、水井降压增注、高能复合射孔和双靶定向侧钻技术,改造了油层、补充地层能量、降低成本、挖潜剩余油。该油藏的开发经验,对同类油藏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借谏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