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岩爆综合预测评价方法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9  
在综合分析岩爆发生条件的基础上,对岩爆产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归类,提出一种岩爆发生的综合预测评价方法,即系统决策和模糊数学相结合的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法(AHP-FUZZY)。该方法较全面地考虑了岩爆灾害发生的多种影响因素,给出各种岩爆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权值,对各种因素的重要性进行了评价,避免单一判据所带来的局限性,为岩爆灾害评价提供一种新的综合预测和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
程潮铁矿深部开采岩爆预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程潮铁矿经过近40 a的开采,已初步进入深度开采阶段。为预测岩爆发生可能性及其烈度,对程潮铁矿深度-430~-700 m的部位多种岩样进行岩石力学试验,提出岩爆倾向性的多种判据。通过理论预测法分别对各种岩样的倾向性及烈度进行预测,得到程潮铁矿围岩的岩爆倾向性顺序,总结出可能强度较高的几种岩石类型及其所在深度;最后结合模糊数学综合预测法,针对已有多种指标进行岩爆倾向的综合评价,得到矿区总体岩爆倾向性及岩爆临界深度,为矿区开采设计和岩爆监测预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岩爆倾向性评价中指标权重计算随机性大导致预测精度偏低以及岩爆倾向性等级评判过于单一化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综合赋权的岩爆倾向性评价方法。综合选取岩性条件、应力条件和围岩条件对应的15个因素作为岩爆倾向性判别指标,应用综合赋权方法,获得综合权重,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云正态模型和理想点法对具体工程案例的岩爆倾向性进行评价,判断岩爆倾向性等级,验证方法准确度与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能量储耗指数k,T准则,动态DT参数、弹性能量指数W_(et)和应力指数S五个指标对岩爆倾向性影响较大,改进综合赋权法计算得到的指标权重结果更加合理,而与理想点法相比,云正态模型获得的岩爆倾向性等级评价结果要更加准确,研究结果将为矿山、隧道、水电站等岩土工程岩爆倾向性预测问题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岩爆预测的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方法   总被引:88,自引:23,他引:88  
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方法,选取影响岩爆的一些主要因素,例如地应力大小、岩石抗压和抗拉强度、岩石弹性能量指数,对岩爆的发生与否及烈度大小进行了预测。针对国内外一些岩石地下工程实例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符合得很好,说明岩爆预测的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的岩爆倾向性模糊自组织神经网络分析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岩爆倾向性是评价地层深部工程安全性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之一。研究方向把常规的研究岩爆倾向性的方法与GIS技术结合起来,利用GIS的空间数据分析技术和模糊自组织神经网络,对评价岩爆倾向性的多源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建立了一个基于GIS技术的岩爆倾向性模糊自组织神经网络模型。  相似文献   

6.
岩爆倾向性判别为隧洞岩爆风险评价提供了基本依据。在分析岩石单轴压缩各阶段能量耗散演化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最大能量耗散率(耗散能密度时间导数的最大值)的岩爆倾向性评价新指标,从稳定性判定准则、经验和岩爆倾向性定义3个角度阐明其科学合理性。为定量计算所提指标,建立考虑空隙压密和初始损伤的弹脆性损伤本构模型;为验证指标及损伤模型的适用性,开展4种岩石(玄武岩、花岗岩、灰岩、砂岩)在刚性和柔性压力机下的单轴压缩及循环加卸载试验。最后基于正交试验、相关性分析和极差分析,揭示岩爆倾向性的影响因素及不同指标间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岩石单轴压缩应力–应变曲线峰后阶段存在能量耗散率峰值,该值可作为材料固有稳定性指标评价岩爆倾向性,兼顾了岩石的峰前能量储耗特性和峰后特征;所提弹脆性损伤模型较好反映了岩石单轴加载下的非线性力学行为和内蕴能量演化特征,应力–应变和耗散能密度理论曲线均与试验值吻合良好;不同岩石最大能量耗散率与实际岩爆等级一致,证实了所提指标的可靠性;弹性模量、脆性和初始损伤是岩爆倾向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大能量耗散率指标较好体现了岩石脆性对岩爆倾向性的影响,与剩余弹性能指数的相关性最强(相关系...  相似文献   

7.
岩爆是岩石的一种复杂动力失稳破坏。由于影响岩爆发生的因素众多,因此很难做到对其发生的可能性及烈度进行准确预测。本文基于人工智能专家系统方法,针对岩爆预测过程中出现的模糊性和随机性特点,建立了岩爆烈度分级模糊综合预测模型。通过岩爆烈度分级预测的知识获取,首先选取岩石脆性系数σc/σt、岩石应力系数σθ/σc、初始应力水平σ1/σc、弹性能量指数Wet及岩石脆性指数Is五个因素作为岩爆评价指标,采用模糊数学方法确定各指标的模糊隶属函数及权重|然后以规则编程的形式对所获取的知识进行表示,建立了岩爆烈度分级预测专家系统的知识库,并编制了相应的分析和计算程序|最后利用国内外岩爆工程实例对所提方法进行验证,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吻合,从而为岩爆的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全面分析岩爆灾害影响因素,给出各种岩爆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权值,对各种因素的重要性进行评价为岩爆灾害评价提供一种新的综合预测和评价方法通过对设计阶段施工阶段防治措施研究,获知选线时应尽量避开岩爆高低应力集中地区,通过一些方法来防治隧道中的岩爆灾害。  相似文献   

9.
弹性应变能指标方法是岩爆倾向性评判中应用最多的一种方法,但该方法的一个技术难题是在实验中难以确定卸载点。在武夷山隧道工程的岩爆倾向性评价的室内试验中结合岩石的声发射监测技术,试图解决这个难题,并利用弹性应变能指标法对该隧道的岩爆倾向性进行了评价。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声发射监测技术并利用岩石峰值破坏前声发射突增的特性,可以较好地控制初次加载达到岩石峰值强度的80%以上,且在岩石不发生破坏的情况下及时卸载,从而能很好地满足弹性应变能指标法对岩石加卸载条件的要求,提高了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同时,本实验得出该隧道具有发生中等岩爆的倾向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岩爆倾向性预测是地下工程防灾减灾的基础工作之一。针对现有数学模型在确定岩爆指标综合权重中缺少必要的检验过程以及预测准确度不高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岩爆倾向性预测的改进云模型。改进模型通过云理论中的云雾化条件来对指标权重进行融合,进而获取通过检验后的指标综合权重;通过对原始云模型进行修正,运用综合云算法生成等级综合云,弥补了原始云模型对等级区间均值过于敏感的不足。最后将国内外若干岩爆实例用于验证提出模型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结果表明:基于云理论的权重融合方法能够获得更为合理的综合权重,提出的改进模型能够较好地应用于岩爆倾向性预测工作中。  相似文献   

11.
 以玲南金矿深部赋存的中粗粒二长花岗岩、蚀变带矿石为研究对象,现场取样并使用GAW–2000型微机控制电液伺服刚性压力试验机进行单轴压缩破坏试验,借助AE21C声发射检测系统对试件的加载破坏全过程进行声发射响应信号记录;通过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揭示玲南矿区深部赋存两种岩石的破坏及声发射响应特征;在室内岩石力学试验与现场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线弹性能判据,确定玲南金矿十九中段不同岩石的岩爆倾向性,并通过将判别结果与声发射结果、现场情况进行对比,发现中等岩爆倾向的岩石的声发射能量累积计数是低等岩爆倾向值的15倍以上,因此对于借助室内声发射测试技术的能量累积计数率来快速判断岩石岩爆倾向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并可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将其应用到现场预测当中。  相似文献   

12.
岩爆的预测研究一直是地下工程的世界性难题之一,岩爆倾向性是岩爆发生的一个重要条件。本文以大瑞铁路高黎贡山深埋隧道为例,在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岩石力学实验测试分析的基础上,计算分析了高黎贡山深埋隧道花岗斑岩岩体的弹性应变能指数WET、岩石脆性系数B和最大储存弹性应变能指标Es等岩爆倾向性指标。在ANSYS软件平台上,进行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基本岩石力学实验,得到了花岗岩的力学参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三种岩爆倾向性指标(岩石脆性指数、岩石弹性变形能指数、岩石冲击能指数)对其进行岩爆倾向性判别,结果表明:玲珑金矿花岗岩为强岩爆倾向性,已具备了发生强烈岩爆的内部条件。  相似文献   

14.
一种新的岩爆倾向性指标   总被引:26,自引:19,他引:26  
从岩石的变形和破坏过程中的能量储存和能量耗散出发,指出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与单轴抗拉强度之比值可以表征结构较完整岩石的弹性变形能的储存能力以及峰值前后的应变量之比值可以表征岩石的能量储存与耗散之间的相对大小,提出用这两种比值的乘积作为岩爆倾向性指标。采用铜陵有色金属公司冬瓜山深部矿床的典型矿岩进行试验,对这种新的岩爆倾向性指标与现有的岩爆倾向性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合该矿床实际的岩爆调查,说明新指标可以较好地表征岩石的岩爆倾向性,并提出了这种新指标判据的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冲击地压预测的PSO-SVM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冲击地压是一种复杂的非线性动力学现象,其发生机制非常复杂,而在监测数据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分析预测,是冲击地压的一个重要研究方法,但是采用传统的数学力学方法很难表达冲击地压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复杂非线性关系,其中采用时间序列进行预测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针对这一问题,将冲击地压看作一时间序列过程,采用支持向量机建立冲击地压序列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同时,考虑到支持向量机参数对预测效果的影响,采用微粒群算法对支持向量机参数进行优化选择,从而提出冲击地压预测的PSO-SVM模型,提高支持向量机的推广预测能力,并对一具体算例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是科学可行的,并具有很好的精度。  相似文献   

16.
倪富来 《重庆建筑》2011,10(7):33-36
岩爆是高地应力区岩质隧道开挖施工过程中发生的主要施工地质灾害之一,它的发生对隧道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构成很大的威胁,对岩爆发生可能性及其程度的预测是这类隧道设计、施工及安全生产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依据隧道岩爆发生的条件,基于国内外隧道及地下工程岩爆实例,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岩爆危险性预测的评价模型并应用vc++6.0实现了该评价模型,将其运用到武隆隧道的岩爆预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岩爆是深埋工程建设面临的关键技术难题,岩爆风险的准确预测与评估至关重要。深埋矿山岩爆风险主要取决于围岩应力水平和围岩强度之间的矛盾,岩体条件(岩性、岩石强度、岩体完整程度)是岩爆发生的物质基础,是否产生岩爆和岩爆风险程度则主要取决于围岩应力水平和状态。某铁矿深井巷道群规模大、布置方案复杂,最大埋深达到接近2 300 m,文中采用FLAC3D软件平台编制了基于经验方法的通用性岩爆倾向性预测分析程序,评估了不同深度铁矿深井巷道群围岩的应力型破坏风险,并给出支护措施建议。研究所采用的分析技术和成果在国内具有一定首创性,特别适用于满足工程前期对地下洞室群围岩岩爆风险实现快速评估的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18.
The paper is a summary of discussions on four topics in rockburst and dynamic ground support.Topic1 is the mechanisms of rockburst.Rockburst events are classified into two categori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riggering mechanisms,i.e.strain burst and fault-slip burst.Strain burst occurs on rock surfaces when the tangential stress exceeds the rock strength in hard and brittle rocks.Fault-slip burst is triggered by fault-slip induced seismicity.Topic 2 is prediction and forecasting of rockburst events.Prediction for a rockburst event must tell the location,timing and magnitude of the event.Forecasting could simply foresee the probability of some of the three parameters.It is extremely challenging to predict rockbursts and large seismic events with current knowledge and technologies,but forecasting is possible,for example the possible locations of strain burst in an underground opening.At present,the approach using seismic monitoring and numerical modelling is a promising forecasting method.Topic 3 is preconditioning methods.The current preconditioning methods are blasting,relief-hole drilling and hydrofracturing.Defusing fault-slip seismicity is difficult and challenging but has been achieved.In very deep locations(3000 m),the fracturing could extend from the excavation face to a deep location ahead of the face and therefore preconditioning is usually not required.Topic 4 is dynamic ground support against rockburst.Dynamic ground support requires that the support system be strong enough to sustain the momentum of the ejecting rock on one hand and tough enough on the other hand to absorb the strain and seismic energies released from the rock mass.The current dynamic support systems in underground mining are composed of yielding tendons and flexible surface retaining elements like mesh/screen and straps.Yielding props and engineered timber props are also used for dynamic suppor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