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多显生宙的会聚板块边界都以出现不连续的具有高压进变质轨迹的蓝片岩带为标志.常见的蓝片岩组合可以发生广泛的绿片岩和(或)绿帘-角闪岩组合的叠加.如西阿尔卑斯.对这种类型的高压变质带来说,退变质作用是非常快速的、近于绝热的降压作用;其中某些地体在降压的早期还经历了连续加热。抬升作用很可能是由于岛弧、大洋高原或陆壳碎块进入了俯冲带(碰撞带),俯冲速度骤降或停止,并由此导致受阻的重结晶俯冲杂岩在浮力的作用下近于绝热上升的结果.另一种类型的高压变质带,如加利福尼亚西部的弗朗西斯科带,保存有变质的文石,没有低压组合的叠加。退变质作用几乎就是沿进变质p-T轨迹回返.或对于原来的高变质级岩块而言,其退变质甚至可以出现于更高的p/T比率下。很显然,部分这种类型的变质带应是在板块连续俯冲和冷却作用进行过程中,受均衡作用的驱使沿俯冲带缓慢抬升的.其上升运动是以构造叠瓦岩片、混杂岩中的层间回流,部分也许是以底垫增生柱的侧向扩张形式进行的.由此可见,高压变质带的退变质p-T轨迹对会聚板块的构造历史可以提供重要的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2.
正独山,位于南阳市北约10公里,因"一山突出,单椒杰立"而谓之。因产独山玉而闻名遐迩。近年在独山玉矿区发现以阳起石为主要矿物成分的"独山墨玉(软玉)"。1地质概况独山玉矿区位于加里东期基性辉长岩侵入体,岩体近椭圆形,面积2.6平方公里。岩体侵入于下古生界二朗坪变质岩群内。矿区内岩石类型主要有次闪石化辉长岩、辉长岩、角闪岩及橄榄质科马提岩等。独山玉脉密集带主要产于独山东西两侧断裂带的碎裂次闪石化辉长岩或次闪石化糜棱辉长岩内。而"独山墨玉(软玉)"则产于基性辉长岩体与变质岩的接触蚀变带,以大小不一的不规则透镜体产出。  相似文献   

3.
在新南威尔士Hill End金矿田的HawkinsHill矿区、含金石英脉矿体主要由平行层里的矿脉群组成,其成矿主岩为晚志留世多期形变的板岩-变质杂砂岩浊积岩系。这些矿脉仅仅分布于Hill背斜的脊部,其成因与早石炭世早期绿片岩相变质作用期间发生的滑动机制密切相关。矿脉的性质则体现了肠状褶皱和香肠构造的形态特征。矿脉的就位伴生一条窄的绿泥石化和白云母化围岩蚀变带及更广泛的碳酸盐化(方解石、含铁镁方解石和铁白云石)。  相似文献   

4.
以闪石类矿物为主矿物的玉石在外观上与以辉石类矿物为主矿物的玉石较相似,市场上常见到将闪石类玉石作为辉石类玉石销售的现象。笔者在检测中发现了一种用于仿绿色老坑玻璃种翡翠的含Cr闪石玉,对其宝石学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常规宝石学测试显示,其吸收光谱与Cr致绿色翡翠的光谱基本一致,具有红区Cr谱及蓝紫区近437nm的吸收线。  相似文献   

5.
单家庄-苇池地区出露地层主要为新太古代泰山岩群雁翎关组以片岩、斜长角闪岩为主的变质岩系,该区为一单斜构造,地层普遍发育小褶曲和揉皱,仅局部有小规模断层发育,区内岩浆岩主要为新太古代新甫山序列、峄山序列、傲徕山序列的酸性岩体及伟晶岩脉。区内共发现4个矿体,均赋存在雁翎关组地层中,受雁翎关组北西向层间裂隙带控制。本矿床为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型硫铁矿矿床。  相似文献   

6.
津巴布韦近年发现了马钦韦(Machingwe)祖母绿矿床。这是继1957年发现山达瓦那(Sandawana)矿床之后的又一祖母绿矿床的重大发现。山达瓦那已开采三十多年,深度达150米,仍采出上等原石。马钦韦矿床的产出条件与山达瓦那相似,均产于年龄为2500百万年前的太古代的罗得西亚克拉通内。该克拉通的基岩由较老的片麻岩、绿岩带和较新的片麻混合岩和伟晶岩组成,其中的绿岩带与祖母绿矿化关系最密切,由陡倾斜、部分地紧密褶皱,一般为片状岩石的拉长的或不规则体所组成。矿床所处地段的绿岩带基岩普遍受区域变质。岩性为蛇纹岩、滑石片岩、绿泥石片岩、角闪石片岩、千枚岩和石英—云母片岩。  相似文献   

7.
芬兰已在三处矿化点中发现了硫锰矿:(1)在Vittinki地区强烈变质的前寒武纪沉积物中与菱锰矿、镁锰方解石(芬兰的一种新矿物)伴生;(2)在Pattijoki地区千枚状钙质片岩含闪锌矿的层位中与闪锌矿、黄铁矿、磁黄铁矿和方铅矿伴生;(3)在Sotkamo地区轻微变质的黑色片岩中与闪锌矿、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镍黄铁矿、方铅矿、锑硫镍矿、硫锑铁矿和黄锡矿伴生,并且在Sotkamo的黑色碳酸盐层中充填在透闪石纤维之间的空隙内.Vittinki的硫锰矿含铁量是0.7%,Pattijoki的是4.0-6.2%,Sotkamo的是4.2-7.0%.当硫锰矿中含铁量增加时,其物理性质发生变化:单位晶胞参数减小、维氏硬度值(VHN)、密度和反射率增加.含铁量在4-5%时,其内反射色(矿物内部反射半透明部分的颜色)由绿色变到红色或褐色.  相似文献   

8.
大宝山高温硫化矿区是一座大型的多金属矿山,整个矿区的上部分以褐铁矿体为主,下部位以大型铜硫矿体为主。而且,在矿区开采过程中发现,该矿区还存有钨、铋、钼等多种稀有金属。因此,需要加大对大宝山高温硫化矿区的爆破开采力度,当然,在此过程中需要保证爆破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早元古代里奥伊塔皮库鲁绿岩带中最重要的金矿床集中分布在两个变形带内:南变形带(SDZ)和北变形带(NDZ).南变形带为一长10km向南倾斜的东西走向的剪切带,构成一个大型的双冲构造,它与里奥伊塔皮库鲁绿岩带南部的主体构造(Weber带)垂直,并赋存有几个大型的金矿床.其中Pau-a-Pique、Dot de Dente、Abóbora、Dor de Dente E和Fazenda Brasileiro等金矿床均产于玄武岩和富铁的岩石中,而在坎图I矿区和坎图Ⅱ矿区,含金母岩为变质沉积岩和变质集块岩.  相似文献   

10.
钠铬辉石玉及相关闪石玉(岩)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以缅甸龙肯地区的钠铬辉石玉及相关闪石玉(岩)为研究对象,详细地研究了它们的类型、结构构造、矿物化学成分、X射线粉晶潜学,认为,龙肯地区的钠铬辉石玉及相关闪石玉(岩)原岩分别为橄榄岩、含铬铁矿橄榄岩或铬铁矿体,在高压——超高压条件下,这些原岩遇到富含SiO2,Na2O和Al2O3熔浆叶,发生一系列的交代变质反应,其中铬铁矿主要被交代为钠铬辉石、铬硬玉或含铬硬玉,橄榄石主要被交代为铝钠闪石。在钠铬辉石玉及相关闪石玉(岩)中,铝钠闪石与钠铬辉石的含量由原岩中橄榄石和铬铁矿的大师傅发比所决定。因此,从闪石玉到钠铬辉石玉可能存在一个连续变化的系列。  相似文献   

11.
Dom Feliciano带(DFB)是巴西南部和乌鲁瓜前寒武纪地区的主要地质特征。在圣卡塔琳娜州,该带呈NE—SW向延伸,明显倾向NW。其内部可以分出两个成对的带:NW向片岩带和SE向花岗岩带。这两个带由Gercino大剪切带分开,该剪切带把花岗岩带推覆于片岩带之上。片岩带中花岗片麻岩与主要的变质事件有关,后来被侵位于第二次变形幕。可以鉴别出三种花岗岩类:(1)Valsungana岩套(V),等粗粒黑云母-微斜长石二长岩—正长花岗岩;(2)NovaTrento岩套(NT),为灰色中粒黑云母(白云母)  相似文献   

12.
石榴石族宝石矿物的产状和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榴石族宝石矿物中的钙系石或由接触交代作用产于钙质夕卡岩中,如桂榴石,沙弗来石,或由气化热液对超基性岩体交代以蚀变产物出现,如黄榴石,翠榴石,铝系石榴石或由区域变质作用产于结晶片岩中,随变质程度的加深由绿征岩的锰铝榴石向角闪岩相中的铁铝榴石至麻粒岩相中的红榴石,镁铝榴石过渡,或由岩浆结晶作用作为岩体原始矿物产出,如镁铝榴石呈班晶见于超基性侵入岩和喷出岩中,铁铝榴石呈斑晶见于中,酸性喷出岩和次火山岩中,或由伟晶作用而产于花岗伟晶岩内,其中早期以结晶作用为主的伟晶岩中为铁铝榴石,晚期以交代作用为主的伟晶岩中的锰铝榴石,依据其产状,钙系石榴产于深度不在原条件下,不论是作为伟晶作用成因的铝系石榴石,随形成时深度由浓至浅的变化,相庆的由镁铝榴石向铁铝榴石至锰铝榴石转变,这种规律性的变化可由石榴石晶格中处于八次配位时不同阳离子的配位半径不同作出解释,因为在高压下有利于小配位半径阳离子进行晶格,并呈稳定的八 配位,而在低压下配位半径阳离子的八次配位的稳定性则远比小配位半径阳离子的大。  相似文献   

13.
开车从Grezan城堡至圣希尼扬法定产区的豪克埠(Cave de Roquebrun)酒庄只需要几小时. 圣希尼扬法定产区位于贝泽尔市北部,埃罗省境内,黑山脚下.产区内有20个村庄.该产区于1982年成立,延伸在2700公顷的土地上,以生产红葡萄酒为主.它被Orb与Vernazobres河的支流分割成两块:北边的土质以片岩与砂岩为主,呈酸性,难以储水,在这里生长的箭萄需要努力适应干燥的环境;南边则主要是以内陆湖泊形成的石灰质、铝土和黏土为主.在分散的小平原上浅浅地铺着一层石砾,葡萄藤必须深深的扎入地下才能成长.  相似文献   

14.
本区域矿产以金、铜、铁为主,次为钨、钼等,区域上,矿床的分布,严格受岩性及构造控制。由于受多期多种成矿地质要素,包括沉积作用、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及热液活动的叠加,形成有变质岩带、中酸性侵入岩带、韧性剪切变形带及与之有密切成生联系的铁、铜、金及多金属成矿带或矿化集中分布区,它们控制着各种矿产的形成与分布。已发现矿床和矿(化)点达多处。文章介绍了时间域三极激电测深在金矿区的勘查应用效果,在简述矿区地质概况的基础上,分别介绍了矿区的地层、构造、岩浆岩情况,阐述了时间域三极激电测深的工作原理、工作方法、数据反演,并利用地质、物探资料,指导钻孔定位,经钻孔施工,找矿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对十一个含金云母-碱镁闪石的钾镁煌斑岩进行了化学成分和矿物学研究,发现这种矿物组合(也见于交代蚀变的超基性捕虏体中)对过碱性钾镁煌斑岩来说,是典型的组合.这些火山熔岩典型地富K和Mg,并且K与Mg正相关.Ti含量是变化的,但TiO_2可达7%.钾镁煌斑岩的过碱性特征在结晶作用开始之前就已获得,其所有矿物,包括最初的岩浆矿物,Al含量都很低.岩浆部分或完全固结成岩之后,碱丢失,这可以从某些样品中得到证实.典型的矿物组合除金云母和碱镁闪石之外,还包括富Cr贫Al尖晶石、橄榄石、透辉石、富Ti氧化物(钛铁矿、假板钛矿、红柱石).两个样品中存在似罗镁大隅石矿物,进一步突出了钾镁煌斑岩的过碱性特征.电子探针分析表明,钾镁煌斑岩中大多数含Al硅酸盐矿物四面体位置上的离子一般不足,其Si+Al总和系统地低于理论值.共结晶矿物间大多数元素的分配都是规则的,例如,碱镁闪石和金云母之间的Fe、Mg、Ti分配,长石和碱镁闪石之间Na和K的分配,金云母和碱镁闪石之间四面体离子不足.由这些现象得出结论,这些钾镁煌斑岩的过碱性特征影响和控制着矿物成分,然而,全岩Si饱和的程度并不影响矿物成分.钾镁煌斑岩的主要自生矿物可以与解释为交代组合并推测形成于上地幔高压条件下的超基性团块的相应矿物进行比较.大多数主要元素分配趋势不受压力的影响,但硅酸盐矿物中Ti的可溶性随压力的增加而有相当大的减小.钾镁煌斑岩质溶液的成因不能与玄武质岩浆联系起来,在钾镁煌斑岩区确实没有玄武岩出现.已有的钾镁煌斑岩总成分可以形成于地幔中含金云母+碱镁闪石的超基性组合的熔融事件.计算表明,本文涉及到的所有样品中,矿物的原始比例为:30-50%的碱镁闪石,56-68%的金云母.熔融体晶出橄榄石(有或无透辉石)后的残留岩浆即是钾镁煌斑岩岩浆.  相似文献   

16.
珠宝市场上出现了除翡翠以外的一些名称 ,如水沫子、莫子石、八三玉等 ,有关它们的特征与鉴别已有不少报道 ,对此不再赘述 ,本文拟就翡翠矿物相变引起的变种及其内在联系简述如下 :翡翠是一种矿物集合体 ,以硬玉为主要矿物成分 ,其次有透辉石等辉石族、钠闪石等角闪石族和钠长石等矿物成分。成岩成矿过程经历了 :(1)成岩阶段 :硬玉岩是在特定的低温高压条件下 ,由富含 Na、Al的粘土岩经变质重结晶作用形成 ,根据原岩的成分差异 ,可出现硬玉岩、含辉石硬玉岩、含角闪石硬玉岩和钠长石岩……等。伴随变质分异作用 :主要由 Cr3 、Fe3 取代硬…  相似文献   

17.
许多矿床选择性地发育于黑色页岩层中,这是由于:(1)这些成矿元素在黑色页岩中具有高度的初始富集性;(2)有机碳及其伴生矿物对进入到黑色页岩的内生溶液中的许多成矿元素具有较好的沉淀能力;(3)黑色页岩的有利物理力学性质——较高的可塑性形成了致密片岩构造。有用组分具有商业经济价值的富集可呈不同的形式出现于碳质岩层中:(1)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过程中;(2)在碳质岩石的变质作用过程中;(3)在深成热液作用的影响下;(4)变质和深成热液的共同作用;(5)各种不同因素联合作用的结果。矿床可进一步划分为;(1)沉积形成的(沉积成因);(2)变质成因;(3)深成热液成因;(4)变质-深成成因;(5)多种复合成因。沉积成因矿床又可细分为正常沉积、热液沉积、火山和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台湾软玉之种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九九五年承蒙台湾国际宝石鉴定研习中心吴舜田教授寄赠《台湾省宝石产业制销辅导研讨会报告》一书,欣悉台湾省内著名大学教授和业界名流建议将台内所产具有特色之台湾玉做为台湾之代表(象征)矿物,并希望成立台湾闪石研究(或展示)中心等信息由衷赞赏! 据吴舜田“台湾的宝石资源”(《中国宝玉石业大全》PP.327——334,1992)一文中报导,台湾玉即台湾花莲软玉,是1961年从台湾丰田石棉矿区河床中发现。尔后台湾玉  相似文献   

19.
莫圪内西矿区是内蒙古中部层位较稳定铁矿区,本文结合矿床及矿床所在区内的研究成果对地质特征进行了概述,认为其成因类型应属沉积变质型磁铁矿床。  相似文献   

20.
在加利福尼亚西变质带的Foothills地体中,Bear山脉断层带(BMFZ)为一复杂的多次变形带,它的活动使Guadalupe火成杂岩(GIC)和Hornitos深成岩的复式镁铁质—长英质花岗岩类在岩浆温度—高角闪岩相温度下发生变形.高温变形的证据包括,在GIC变形岩石中的同变形期重结晶集合体内有斜方辉石、单斜辉石和褐色角闪石产出,在BMFZ内接触变质围岩中董青石—钾长石混合岩的褶皱轴面内有熔融浅色体产出.远离BMFZ,GIC中的复式花岗岩类没有显示出岩浆流动的证据,因此,BMFZ中GIC花岗岩类的变形完全是由于固态流动引起的。这说明,在BMFZ糜棱岩化变形之前GIC就侵入了.在Hornitos深成岩中,复式花岗岩类显示出较弱的固态变形而其中的包体则强烈拉长,表明这是岩浆流动引起的.尽管在很多地区也出现了后来的固相线下的变形.支持Hornitos深成岩中有岩浆流动的证据还包括斜长石板状晶体和柱状角闪石颗粒具有空间取向,以及拉长状斜长石颗粒重结晶集合体的双晶具优选定向性.远离BMFZ,区域变质程度较低,表明高温变形与变质的热来自侵入体. U/Pb锆石年龄与GIC和Hornitos深成岩的侵位以及BMFZ中的变形是一致的,约为150Ma.变形花岗岩类叶理中角闪石的~(40)Ar/~(39)Ar年龄以及接触晕岩石叶理中黑云母年龄均表明,BMFZ中的深成岩和围岩仍保留了足以使角闪岩达到高绿片岩相的热条件.这种热条件在深成岩侵位后还可持续5~15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