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提高低黏度指数光亮基础油在齿轮油中的用量,使用3种不同种类的黏度指数改进剂改善光亮基础油的黏度指数,同时考察了黏度指数改进剂对基础油抗氧化、抗乳化、抗泡和摩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乙烯-α-烯烃低聚物具有良好的提高基础油黏度指数的能力和良好的剪切安定性,且对基础油的抗氧化性能影响较小;乙丙共聚物剪切安定性最差;聚甲基丙烯酸酯明显提高了基础油的极压抗磨性能,但明显降低了基础油的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2.
粘度指数改进剂对基础油润滑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四球试验的高速低负荷磨斑直径,低速高负荷磨斑直径,最大无卡咬负荷,烧结负荷,综合磨损值五个指标考察了七种增粘剂对石旱基油和中间基润滑性的影响。结果证明各种增粘剂对两种基础的综合磨损有明显提高,而且增粘剂对基础油润滑性影响规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3.
利用旋转流变仪测试锂基润滑脂和聚脲润滑脂在不同温度和基础油黏度下的流变特性,观察润滑脂的微观结构并计算润滑脂的平台模量,探讨基础油黏度和温度对润滑脂流变特性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平台模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征同种润滑脂稠化剂纤维的纠缠程度;锂基脂稠化剂纤维纠缠程度、表观黏度、剪切应力和黏弹性随基础油黏度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聚脲润滑脂稠化剂纤维的纠缠程度、表观黏度、剪切应力和黏弹性随基础油黏度的增大而增大;润滑脂的平台模量、表观黏度、剪切应力和黏弹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4.
采用J0010乙丙共聚物制备黏度指数改进剂,通过高温试验、曲轴箱模拟试验和行车试验,研究高温热降解对J0010型乙丙共聚物黏度指数改进剂黏度保持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J0010黏度指数改进剂高温下黏度下降的主要原因为其在高温条件下的热降解;曲轴箱长时间的高温试验结果与行车试验相关性不大;高温降解后的黏指剂在低温性能、高温黏度保持性能上均有提升,黏指剂的高温降解速度较行车试验更快。  相似文献   

5.
采用C5~C20超高黏度的煤制聚α烯烃(mPAO)与四亚乙基五胺反应,得到末端含有胺基的黏度指数改进剂(胺化mPAO)。采用油泥斑点分散实验(SDT)和成焦板实验方法考察胺化mPAO的分散性能,利用加压差示扫描量热法(PDSC)和热烘箱氧化法考察其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通过胺化反应消除了分子链末端的双键并引入胺基官能团,合成的多功能型黏指剂胺化mPAO在500SN基础油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抗氧化性。与市售产品相比较,胺化mPAO的分散性能和抗氧化性能更优,可以作为一种多功能的黏度指数改进剂使用,而且工业应用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6.
粘度指数改进剂对油性极压剂润滑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150ZN基础中,用四球试验的五个粘度指数改进剂对六种油性极压剂的润滑性影响。结果证明多数粘度指数改进剂可提高油性极压剂的综合磨损值。  相似文献   

7.
采用CCS和MRV对OCP粘度指数改进剂的低温性能进行了测试,并将分析结果与粘度指数改进剂的分子结构进行了关联,发现随着分子量的增加,低温性能下降,随着分子量分布增宽和高分子链中乙基序列的增加,低温性能改善.从高分子的立体化学结构层次进行了结构与性能关系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OCP粘度指数改进剂分子结构对剪切安定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温高剪切仪和超声波剪切仪对OCP粘度指数改进剂的剪切安定性能进行了测试,并将分析结果与粘度指数改进剂的分子结构进行了关联,发现随着分子量的增加,剪切安定性能下降,随着分子量分布增宽和高分子链中丙基序列的增加,高温高剪切条件下的剪切安定性能下降,而超声波剪切条件下的剪切安定性能增加.从高分子的立体化学结构层次进行了结构与性能关系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马丽  何少飞 《润滑与密封》2018,43(11):129-132
为研究基础油对锂基脂安定性能的影响。在相同酸碱比例、皂份和相同工艺等条件下,采用12-羟基硬脂酸体系稠化相同黏度不同组分的基础油,制备系列通用锂基润滑脂,分析基础油黏度指数、苯胺点和饱和烃含量对锂基润滑脂安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基础油黏度指数、苯胺点和饱和烃含量的升高,锂基脂工作锥入度、抗水喷雾和压力分油增大,而十万次剪切差值和蒸发量减小;基础油黏度指数、苯胺点和饱和烃含量三者与锂基脂安定性能呈现正相关性,与锂皂的溶解性呈现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PAO(聚α-烯烃)对极性添加剂的感受性,改善PAO对橡胶密封件的相容性,通常在PAO基础油中加入少量的酯类油。研究PAO 2c与少量酯类油(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癸二酸二异辛酯(DIOS))的混合油样的高低温黏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高温条件下,PAO 2c与酯类混合油样稳定,没有出现相分离;低温条件下,DBP与PAO 2c混合油样出现分层现象,为确保混合基础油的低温性能,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质量分数宜分别控制在20%以内。这对调制低温性能优良、橡胶相容性好的润滑油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OCP粘度指数改进剂分子结构对增粘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13CNMR和凝胶色谱技术对粘度指数改进剂的分子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增粘能力进行了关联,发现增粘能力主要决定于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与分子序列分布无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轨顶涂覆摩擦改进剂对轮轨黏着特性影响的分析,发现摩擦改进剂不仅会改变轨面摩擦因数,并且会改变Kalker权重系数,这与通常认为的摩擦改进剂只改变摩擦因数不同。考虑摩擦改进剂对摩擦因数和Kalker权重系数的影响,研究货车车辆在轨顶涂覆摩擦改进剂的轨道上运行时的动力学性能。利用SIMPACK软件包建立货车车辆模型,包括车体、摇枕、侧架、轴箱、轮对等部件,分析车辆在轨顶涂覆摩擦改进剂的轨道上直线和曲线运行时的平稳性和安全性。计算结果表明,摩擦改进剂可以明显改善车体的横向平稳性,而对车体的垂向平稳性影响较小;摩擦改进剂会使车辆的脱轨系数和轮重减载率小幅增加,但是均小于国标规定的安全限值,不会影响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3.
润滑油用乙丙共聚物粘度指数改进剂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润滑油用乙丙共聚物粘度指数改进剂的应用需求,设计一系列乙丙橡胶的热氧化降解体系,系统考察反应条件对乙丙橡胶热氧化降解的影响规律。采用乌氏粘度计、凝胶色谱仪和红外光谱分别对样品特性粘数、分子量及其分布和链段结构进行测定和表征,并分析探讨其热氧化降解机制。结果表明,引发剂A、B对乙丙橡胶降解均有促进作用,随着时间的延长降解程度增大;一定范围内引发剂浓度增加降解程度增大;降解体系胶油质量比1∶6的降解程度比1∶9大;金属铜离子能明显提高降解程度。采用0.3%~0.5%引发剂A和胶油质量比1∶6~1∶9的反应体系可制备出适当的分子量和较窄分子量分布的降解产物乙丙共聚物,经红外光谱分析其链段结构未出现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14.
车用发动机通过使用低黏度的润滑油,可获得更大的动力性和经济性。以某1.5 L 4缸自然吸气发动机为例,研究采用较低黏度的SM-5W20代替原使用的SM 5W30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采用Flowmaster软件建立发动机润滑系统模型,分析润滑油黏度对发动机润滑系统润滑油压力、流量和润滑油泵功耗的影响,分析表明,采用较低黏度的SM 5W20代替SM 5W30,润滑系统的流量增大了0.83%~6.72%,润滑油压力降低1.45%~5.98%,润滑油泵功耗降低了1.4%~6.58%。通过发动机台架试验,研究黏度对发动机摩擦功、功率、扭矩及油耗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SM-5W20比使用SM-5W30的发动机摩擦功低,在中低速下的燃油经济性提升。  相似文献   

15.
采用液固吸附色谱、红外光谱和X射线荧光光谱对2种润滑脂基础油进行了分离和分析,用SRV摩擦性能实验考察基础油和润滑脂的抗磨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增加基础油的芳烃和硫化物含量能够提高基础油的抗磨性能,基础油的抗磨性与润滑脂的抗磨性具有一致性,可以通过改变基础油的组成来改善润滑脂的抗磨性能。  相似文献   

16.
液压油的黏温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液压油是液压系统最常用的工作介质,温度对液压油黏度的影响很大,当温度升高时,液压油黏度显著下降。工作过程中,液压油黏度的变化直接影响液压系统的传动性能和传动效率,因此希望液压油的黏度随温度的变化越小越好。液压油的黏度与温度的变化关系,叫做液压油的黏温特性。我国过去以液压油在50℃时的运动黏度(mm2/s)的平均值划分液压油的黏度等级,计算液压油在温度为t℃(30<t<150)时的运动黏度的经验公式如下:    υt=υ5050tn(1)式中 vt——温度为t℃时液压油的运动黏度,mm2/s v5…  相似文献   

17.
用四球机考察了含粘度指数改进剂的油品在荷刻条件下的润滑特性,证明其影响与正常润滑条件下的结论有差异。  相似文献   

18.
为考察基础油对锂基润滑脂流变性的影响,在稳态剪切流和小幅振荡剪切流下研究不同黏度基础油制备的锂基润滑脂的流变参数。通过分析触变性、屈服应力,表观黏度、储存模量和应变幅度等流变参数,探讨基础油黏度对流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基础油的黏度越小,锂基润滑脂的黏弹性表现更加显著,破坏其结构所需要的能量越大,其结构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19.
采用综合热分析仪测试纳米铜、镍、锡和SiO2粉以及超细蛇纹石粉的差热分析曲线,研究了常用固体润滑添加剂的热稳定性,并用平氏毛细管黏度法研究了含不同质量分数纳米金属Cu-Ni-Sn粉、纳米SiO2粉和超细蛇纹石粉对基础油黏度及黏度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铜、镍、锡和SiO2粉以及超细蛇纹石粉等几种固体润滑添加剂的热学性质比较稳定,在200 ℃以前不发生氧化现象,其对基础油的黏度和黏度指数没有影响,具备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利用质谱技术对多个I类油(溶剂精制基础油)和II类油(加氢基础油)组成进行分析,通过四球机、SRV摩擦磨损试验机对不同基础油组成与油品抗磨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经过大量试验后,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和归纳,建立了基础油组成与油品抗磨性能的线性模型.结果表明:随基础油中链烷烃与少环环烷烃含量增加,油品抗磨性能有变差的趋势;随芳烃含量及基础油100 ℃黏度的增加,油品抗磨性能有变好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