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兴杰  杨俊保  何璇 《节能》2014,(8):37-40
依据能量平衡方程,对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锅炉建立了两种不同的火甩分析模型。在锅炉热平衡计算的基础上,对某1000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的锅炉进行定量娴分析计算。通过计算和分析得出二次再热锅炉的火用损分布,指出内部火用损失是节能的重点方向,并证明二次再热机组通过缩小工质与高温烟气的换热平均温差有效地减少了内部火用损失,从全厂的角度提高了效率。  相似文献   

2.
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论述了某工程项目660 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锅炉受热面:水冷壁、高温过热器、高温再热器热偏差控制的方法与效果,分析比对塔式锅炉与П型锅炉结构差异对热偏差控制的影响,为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的建设提供借鉴。在现有材料体系下,建议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采用塔式锅炉,该炉型更有利于机组的长期安全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3.
一定范围内提高给水温度可以降低汽轮机热耗率,但对锅炉的设计、运行以及热效率有一定影响。提高给水温度应综合考虑锅炉水冷壁的安全性、锅炉效率的变化以及对脱硝的影响。通过分析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提高给水温度对汽轮机热耗率及锅炉热效率两方面的影响,发现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的全厂热效率并不是随给水温度的提高而提高,而是存在一个全厂热效率最高的给水温度。由于机组所处环境条件、锅炉燃煤的差异,给水温度对发电标煤耗变化的拐点有所不同。同时受锅炉给水欠焓的限制,分析了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锅炉可接受的最佳给水温度。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大型CFB锅炉(火用)效率的计算方法,建立了CFB锅炉炯损失的数学模型,对我国引进型300 MW CFB锅炉的(火用)损失和炯效率进行了计算,并与热量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火用)方法比热量法更能全面地反映电站锅炉的各种损失以及产生的部位;锅炉(火用)效率远低于热效率的原因在于锅炉不仅存在外部损失,还存在大量的不可逆内部损失;锅炉主要外部损失仍为排烟热损失和机械不完全燃烧(火用)损失;从降低炉内平均温度与提高炉内水和蒸汽的平均温度两方面采取措施,可减少传热过程中的(火用)损失,提高锅炉效率.  相似文献   

5.
王华军  王方 《节能技术》2001,19(1):29-30
依据热力学基本定律 ,本文从火用平衡的角度分析了常压锅炉的能量转换利用过程 ,并通过实例计算 ,分析比较了热平衡和火用平衡的各项火用损失。同时指出了常压锅炉节能的主要方向 (减少锅炉内部损失 )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二次再热技术作为提高发电机组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的一项新途径,近年得到了大力发展和应用,由于二次再热机组的汽水参数与一次再热机组存在较大的差别,二次再热锅炉的设计也与一次再热锅炉不同。本文通过对比660MW超超临界典型一次再热和二次再热的汽水参数,深入分析了二次再热机组的汽水参数特点以及对锅炉蒸汽温度的调温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高效超超临界机组,特别是二次再热机组,采用降压法吹管耗时耗力,研究高效的降压吹管方案很有必要。根据高效超超临界机组再热器(或二次再热机组的一次再热器)的参数特点,在降压吹管系统设计时,将临吹门设置在再热器(或二次再热机组的一次再热器)出口,锅炉吹管蓄热时蒸汽参数能够满足降压吹管的要求。通过分析和计算,相比将临吹门设置在过热器出口的常规方式,锅炉的蓄热容量大幅提高,吹管的有效时间提高2倍以上。新的降压吹管方案既安全又高效,对高效超超临界机组的吹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中余热锅炉的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能量平衡模型和能量平衡方程为依据,对某水泥厂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中的余热锅炉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同时分析了各种参数变化对余热锅炉(火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余热锅炉的主要外部损失为排烟(火用)损失,占锅炉总(火用)损失的45.72%;主要内部损失为传热(火用)损失,占锅炉总(火用)损失的11.28%.确定了余热锅炉耗能的薄弱环节,并提出了降低余热锅炉(火用)损和提高余热锅炉(火用)效率的途径和改进措施,为水泥厂进一步展开节能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二次再热是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节能减排重要方向。以我国首台二次再热机组为对象,依据热力学分析法,建立了热力系统分析的数学模型,研究了该超超临界机组及主要部件的效率和损失,讨论了负荷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次再热机组TMCR工况下效率为45.9%,高于同等级的一次再热机组,其中锅炉效率为55.3%,汽轮机效率为88.1%。在机组损失分布中,锅炉损率最大,占机组的84.1%,其中以燃烧损失和传热损失为主。对于回热系统,高压加热器效率高于低压加热器。变负荷时,随着负荷的增加,锅炉和回热系统效率有所提高,同时锅炉损率有所降低,汽轮机损率有所升高。  相似文献   

10.
二次再热系统比一次再热在机组效率和煤耗上优势明显,针对火力发电厂二次再热超超临界机组,介绍了国内外的技术发展和应用情况,通过分析二次再热超超临界机组设计的主要技术难点,进一步探讨了二次再热机组蒸汽参数选择、锅炉设计、汽轮机及热力系统设计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针对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并网运行过程中存在负荷快速响应能力不足的问题,以1000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为研究对象,基于LabVIEW软件,开发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动态仿真试验平台,仿真分析基于调门节流方式的二次再热机组负荷动态响应特性,并与一次再热机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阀位指令下,二次再热机组的负荷响应能力滞后于一次再热机组,为满足电网的AGC和一次调频的考核,二次再热机组需预留较大比例的主汽压力节流运行。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1000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配汽特性和滑压运行能耗指标,定量分析主汽压力、超高压缸效率、给水泵汽轮机进汽流量及给水泵焓升等方面对滑压运行能耗指标的影响,建立1000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滑压优化数学模型,阐述一次调频和运行条件偏离对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滑压运行的影响,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运用滑压优化模型可以准确指导机组优化运行并取得良好节能效果,为今后1000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经济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电站锅炉进行(火用)分析,得出了锅炉的(火用)效率及其各部位、各过程的(火用)损失大小,并把所得到的结果与锅炉热量平衡分析得到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发现锅炉的(火用)损失主要包括燃烧过程的(火用)损失和传热过程的(火用)损失,这就为进一步提高锅炉的效率指明了方向,即主要从燃烧、传热过程入手,通过富氧燃烧、提高蒸汽初参数等方法来减小锅炉的煤耗.  相似文献   

14.
电站锅炉的(火用)效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电站锅炉进行(火用)分析,得出了锅炉的(火用)效率及其各部位、各过程的(火用)损失大小,并把所得到的结果与锅炉热量平衡分析得到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发现锅炉的(火用)损失主要包括燃烧过程的(火用)损失和传热过程的(火用)损失,这就为进一步提高锅炉的效率指明了方向,即主要从燃烧、传热过程入手,通过富氧燃烧、提高蒸汽初参数等方法来减小锅炉的煤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了推动采用再热温度630 ℃的1 000 MW新一代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发展,需对某沿海电厂2× 1 000 MW新一代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的可行性进行研究。  [方法]  文章分析了主机参数、主机技术条件、主机设备可行性、辅机设备可行性、主要系统配置、机组经济性和热经济性指标。  [结果]  研究表明:1 000 MW新一代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是可行的,已具备示范应用条件。与1 000 MW常规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相比,1 000 MW新一代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热效率更高,污染物排放更少,经济效益较高。该1 000 MW新一代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热效率达到48.72%,发电标煤耗达到252.48 g/kWh,供电标煤耗达到260.16 g/kWh,为国内最优水平。  [结论]  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马氏体耐热钢G115和带小发电机的抽背式给水泵汽轮机可以应用于新一代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  相似文献   

16.
二次再热锅炉因增加一级再热器,点火吹管时系统更加复杂,过热器系统蓄热量明显不足,导致目前国内大部分二次再热锅炉吹管时都选择分阶段降压吹管,少部分锅炉选择稳压吹管.目前国内大部分超超临界机组都采用降压吹管法,此方法更加适合国内机组的基建情况.本文以某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为例,分析二段降压吹管法中的最优法.最后表明利用一次...  相似文献   

17.
提高CFB锅炉机组燃煤效率是洁净煤电站优化运行的目标。通过对唐山开滦东方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东方电厂)490t/h CFB锅炉系统热平衡和火用平衡计算及结果分析,研究热效率、火用效率、传热火用损失和燃烧火用损失随锅炉负荷的变化规律。分析表明,降低传热火用损失和燃烧火用损失可有效提高锅炉机组的火用效率,而降低排烟热损失可有效提高锅炉机组的热效率。研究结果可为CFB锅炉机组的优化设计和经济运行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二次再热超超临界机组是燃煤机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吹管是机组调试运行的重要阶段。二次再热机组增加一级再热器,其吹管临时系统比一次再热机组复杂,分析二次再热机组吹管和一次再热机组的主要差异,主要对系统布置特点、管道阻力计算、吹管参数控制、燃烧调整方法等进行比较,给出二次再热机组吹管蒸汽参数选取方法、吹管注意事项,为同类型机组吹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采用二次再热循环,提高主汽参数,汽轮机热耗将比目前超超临界一次再热机组降低3.6%,机组经济性大大提高。介绍了国际上二次再热机组的发展背景、目前成熟材料体系下汽轮机蒸汽参数的选择,以及汽轮机采用二次再热后带来的设计难点和关键技术,为我国自主开发高参数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汽轮机提供了思路和启示。  相似文献   

20.
通过建立二次再热机组汽轮机系统耗差模型,研究探讨基准值选取方法,并应用在某二次再热1000MW超超临界机组性能诊断、运行优化中。实践表明:建立的二次再热机组耗差模型对二次再热机组性能诊断、运行优化等实际工作具有指导作用,为今后二次再热机组运经济运行、节能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