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庆成宫建筑群位于先农坛内垣东门北,始建于明天顺二年(1458年)。其正殿作为该建筑群的核心建筑,大木构架具有明显的明代特征。通过对史料的梳理,结合庆成宫正殿基本构造特点,从平面柱网、折屋曲线和斗栱用材三个层面尝试对庆成宫正殿大木作设计手法进行解读,探究明代建筑与宋、清标准做法之间的关联与过渡性。  相似文献   

2.
3.
余佳波 《江西建材》2022,(2):210-211,213
对故宫博物院毓庆宫建筑各部位的金属构件进行取样试验,发现金属构件的制作技术为锻造,质量普遍不高,含碳量较低,但钉子类为锻制而成,有较为成熟的制作技术,属于批量化生产的产品,这是近代金属加工技术的进步.文中结合毓庆宫修缮记录,研究分析当时的冶金与金属加工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先锋建筑?先锋建筑的思想观念是什么?有哪些设计手法?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做了初步探讨,探讨了先锋建筑在非物质化的观念下许多值得深思的造型手法。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17)
室内空间中的叙事设计可以看成一种"讲故事"的设计方式,设计师通过讲述"空间语言"将自己所思考的问题表达出来,人们在感受空间的同时就可以读取与认知设计师的思想。文章通过剖析室内空间叙事表达手法,意图探求不同语境中的空间设计方式与涵义。  相似文献   

6.
无锡寄畅园中的"园中之园"秉礼堂庭院,在江南庭院理景中极具特色.古代设计者采用了各种办法,使得不大的庭院空间变得层次丰富、内容多样、可居可游.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通过主次对比、流线曲折、隔景障景等设计手法达到小中见大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吴丽 《中州建设》2014,(23):78-79
探讨园林植物环境的营造原则与手法对于提高园林造景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概括了园林植物造景设计时应遵循的总体设计原则,同时提出了实现造景的具体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8.
焦启文  王佳 《山西建筑》2009,35(21):48-49
归纳了建筑造型设计的方法,即体量的衔接、构件的组合、虚实与凹凸的处理、外轮廓线的处理、建筑的肌理以及场的概念,并指出只有将建筑造型手法不断应用和实践,才能做出原创性的建筑,引领建筑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汤成明 《四川建筑》2009,(Z1):120-121
理查德.迈耶,新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坚持现代主义的美学观,其作品具有清新脱俗的特点。文章试图从他的设计手法上分析其作品,用图解的形式深刻领会大师的设计语言。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24)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村镇改造以及新农村建设也在不断发展,成为了农村发展的重要内容。由于人们对新农村建设的关注度非常高,因此很多一些有名的设计院以及设计师都积极参与到新农村的建设中。从以往的情况来看,大多数的农民自建房都没有专业设计,普通的农村住宅一直以来都难登大雅之堂。在新农村建设中,应该改变这种设计。  相似文献   

11.
刘莹  蔡军 《华中建筑》2012,(5):129-133
《营造法原》被誉为"中国南方建筑唯一宝典",但目前学术界对其进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成书背景和文献内容介绍上,对该文献记载的江南地区传统建筑营造技术的研究较少。该文首先明确《营造法原》的地位及构成,对《营造法原》中关于厅堂的记述内容进行整理和分析,归纳厅堂大木构架的分类体系,总结各类特点,并对其深入剖析。最后,通过对厅堂大木构架形成模式的分析,阐明《营造法原》中各种厅堂的相互关系及衍变。作为《营造法原》体系研究系列之一,期望能对江南地区厅堂研究进行补充,并力求为江南地区传统建筑的维修和保护提供可参考和借鉴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赵彬  刘茁 《华中建筑》2010,28(9):201-205
该文从湖北传统民居的构造入手,系统地分析了其民居建筑从承重结构到大木构件的营造技术。通过对民居建筑与官式建筑的比较,分析其地方特色做法,梳理出湖北民间传统的大木营造工艺。  相似文献   

13.
整数尺法是东亚早期的一种木结 构建筑设计方法,根据张十庆的研究,这种 方法也适用于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 好的唐代遗构佛光寺东大殿,其复原唐尺约 为29.6 cm。本文从整数尺法的角度对佛光 寺东大殿20 08年的实测数据继续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这栋建筑当初可能曾以1唐尺 =31.46cm的营造尺尺长进行设计和施工, 同时还可能存在一个1/3唐尺的尺度模数。另 外,又因此唐尺尺长作用下本建筑材广刚好 为1唐尺,故本文所推测的设计方案在满足 整数尺法的同时,也是“材分制”设计方法作 用结果的重要例证。文章还深入挖掘了佛光 寺东大殿的建筑技术细节,对认识整数尺法 和材分制的古代建筑设计方法和丰富唐代尺 度史研究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韩国首尔景福宫的勤政殿和沈阳故宫的崇政殿各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其精美的外表为人们所共识和感慨。该文引入符号学的三元关系理论,研究两座宫殿中装饰元素的不同表征方式,根据其特点解析当时人们的审美心态和不同民族的审美差异。并从其深层文化内涵的角度把握当时中韩两国的建筑美学意识。  相似文献   

15.
古今元 《华中建筑》2008,26(11):71-73
木结构古建的防震技术非常独特:该文以都江堰二王庙李冰殿为例,分析其结构细部在汶川强震中减震耗能的抗震机理.从而为现代结构的抗震设计开拓思路,  相似文献   

16.
过琳琪 《华中建筑》1997,15(3):47-50
该文通过对建筑综合体的构成分析,揭示建筑综合体在功能和形式上的发展方向,通过定些实例的分析,提出了建筑综合体的一般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7.
李晓峰  黄涛 《建筑学报》2004,(12):66-68
建筑遗产数字化研究,在国内建筑界尚属新兴课题。武当山遇真宫正殿被焚,激发了我们对其进行数字化与虚拟复原研究的探索和尝试。本文即为这一研究过程和部分阶段性成果的简介。  相似文献   

18.
在以塔/浮图为中心的佛教寺院原型传入中国之后,经过“舍宅为寺”的汉化发展过程,在南北朝的后期进入了形态发展的高峰。以永宁寺和日本法隆寺等几个寺庙作为这一时期形态配置的例证看来,由于对佛像崇拜的宗教需求,金堂的地位日益重要,寺院开始将金堂与塔的位置,作或左右、或前后地并置。这种形态学上的多样发展一直延续到了唐代,在金堂的地位日渐巩固后,才确立了在中轴线上以山门、金堂和法堂为主体建筑的寺庙配置。从初唐开始,塔的重要性进一步降低,配置上开始将塔列入别院;同时,汉化的建筑元素如钟楼和楼阁也配合着中轴线的组成逐渐成为寺院配置的重要组成。这一系列佛寺配置的演变过程,也反映了这段时期各种佛教思想的产生与变迁以及寺院使用模式的本土化,从而导致的建筑形制的改变。   本文试图从形态发展的角度,就中国及东亚的实例与文献记载,包括敦煌壁画、《洛阳伽蓝记》及《法苑珠林》等诸多文献中出现的佛寺描绘,以及近年来永宁寺,青龙寺等考古资料的发现,将文字记载、考古发掘与现存的实例进行图面的排比,作为寺院形态演化的推测。这个图面排比的研究,以时间为主轴探讨从东汉至南北朝一路到晚唐和五代,佛教寺院配置的可能形式发展轨迹;并就金堂、法堂、寺塔与大殿或楼阁等的形制关系,提出一些初步的观察和问题。  相似文献   

19.
宫殿区是中国古代城池中核心的部分,是最重要的建筑类型。唐崖土司城宫殿区遗址是鄂西地区土司城宫殿区遗址的典型代表,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宫殿区原有的建筑风格既体现汉族官式建筑的特点,又融入了土家族特有的建筑形制。本文从整体平面格局、建筑单体形制特征等方面在现有的资料基础上对唐崖土司城宫殿区遗址进行了初步复原,为进一步还原其真实性提供参考依据,以期为研究土司时期建筑技术与艺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蔡军  张健 《华中建筑》2003,21(3):78-83
分析了《工程做法则例》中殿堂(卷1~3)的记载内容及木割,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该史料中殿堂的设计体系,是从最重要的基准单位[斗口]开始,根据严密的木割关系而异型的。并且各卷的记载内容均不省略,各成完整,独立的体系,这些都充分反映了编纂者重视建筑物的标准化,及建筑生产过程中强化管理制度的编纂意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