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3 毫秒
1.
历史环境是塑造城市特色、彰显城市文化的关键要素。近年来,历史环境保护与再生成为城市更新关注的热点。当前研究成果中对历史环境采取的保护再生策略实施使用后评价研究较少,既有案例难以通过再生策略的评价来支持后续的保护工作。本文以天津中心城区典型近代历史环境案例——先农大院为研究对象,采用公众调查、建立评价体系和定性定量评价结合等方法对其历史环境再生策略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先农大院的保护在艺术审美、公众认知程度、运营管理策划层面的优势和周围相关基础设施资源配套不足等现状问题,以期通过对现状资源的整合与再配置,为该街区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近代天津产生了大 量历史环境资源,亟待保护与再生。然而现阶段 尚缺少完备的天津近代租界区历史环境信息数 据,在开展针对历史环境的保护与再生管理工作 过程中,资料搜集与信息数据的管理成为必不可 少的重复性工作。论文通过网络大数据筛选出 天津市区最受公众关注的100个历史环境案例, 基于GIS建立涵盖历史信息和现状信息两个维 度的数据库,对其进行空间分析,总结GIS数据 采集的方法。研究发现,天津近代租界区历史环 境整体上沿海河两岸呈组团式集中分布,建设 规模较大,租界区风格的历史环境已经渗透进天津城市的肌理当中;交通可达性较好,人群热点普遍较高,其中五大道、意式风情区热度最为突 出。研究成果可为其他城市的历史环境保护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历史街区保护是现代城市更新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如何协调城市发展与历史保护之间的矛盾,使历史街区的价值得以重塑、活力得以再生,这是城市规划中十分重要的问题。该文以台北市剥皮寮街区的更新为例,在对其历史背景解读基础之上,对其保护与再生策略进行探析,从规划理念、再生策略、实施方式三个方面进行总结,最后就文化再生及公众参与两方面提出历史街区保护与再生的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4.
要历史街区的更新改造设计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是城市地方文脉的传承载体。历史街区保护与再生能够延续城市文脉,提升人居环境的满意度与幸福感。该文以城市微更新为基础,对城市更新中历史街区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以苏州市盛泽银行街片区更新改造项目为例,系统阐述盛泽银行街历史街区具体存在的问题与不合理之处,并提出合适的后期改造措施。最后得出历史街区保护改造与活力再生策略:提升人居环境、保护街区文化特色以及提高公众参与度。这为历史街区的保护以及传承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地块及其格局在历史地段形态和产权制度两个方面具有结构性意义,是“小尺度、渐进式”保护再生模式落地实施的重要基础。通过对南京老城南小西湖街区地块格局演变研究,提出“地块分级”规划设计策略,并通过实践案例的验证,完善其可操作性。以期为历史地段保护再生规划设计和建设实施提供学理和法理基础。  相似文献   

6.
塘栖是浙江省十大名镇之一,城镇开发建设面临着如何在保护中求发展的课题.设计结合大运河、历史遗存、地铁等环境资源和发展机遇,以城市复兴和新旧共生为主要理念,创新性地提出了结构性保护、交通保护核等多项设计构思与策略,并通过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紧密结合,促进方案的有效实施.从建成环境和使用现状来看,基本实现了原先设计理念,水乡古镇重塑了历史传统特征并充满了现代活力.  相似文献   

7.
该文通过介绍城市历史景观(HUL)及其方法,分析西安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的特征,阐述将西安城市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城市历史景观的塑造将城市文化基因与城市形态特征相融合。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建立整体性保护框架的,构筑网络化的保护体,完善景观记忆系统,运用活态遗产理论构筑可持续发展途径以及制定结合公众参与的导向政策等的西安城市历史景观整体性保护策略。为城市历史景观的保护与发展,城市功能演进和更新的完善和提升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城市历史景观孤岛化的现象,是一种在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特有的景观表现。这种特殊的表现形式源于多重因素的作用,如城市扩张、建设活动的推进,以及对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的忽视等。文章主要探讨了城市历史文化景观孤岛文化感知评价机制。这一机制旨在评估由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引发的城市历史景观孤岛现象,包括其对城市连贯性和整体性的影响,以及对历史文化价值的破碎性和弱化性影响。文章通过研究文化内涵、环境影响、公众感知和环境影响等因素,为制定有效的保护和利用策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郑忠齐 《城市建筑》2023,(6):104-107+112
历史文化要素扎根于城市文化的土壤之中,对历史文化本身的内核进行深刻解读对于要素保护层面的精准把控至关重要。城市的公众参与城市的规划与管理是推动历史要素保护、塑造群体记忆整体保留的重要抓手。文章提出政策在地性策略包括政策的地域性和落地性两个维度,通过研究公众参与政策在地性对历史要素保护的作用,分析公众参与政策在地性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建构了以政府层面—保障政策、市场层面—整合政策和社会层面—激励政策为基础的我国公众参与政策在地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从城市历史景观(Historic Urban Landscape, HUL)视角剖析埃及开罗阿兹哈尔公园由被称为“Al- Darassa”的废弃物堆场转变为城市中心“绿肺”的棕地再生 杰出案例;重点关注其棕地再生策略如何回应Al-Darassa在 不同历史时期与开罗城市自然环境、建成环境、社会经济及文 化等之间的动态关联;总结了在城市历史景观视角下案例在整 体策略、场所营造和干预机制3个方面对中国棕地再生探索的 启示。  相似文献   

11.
针对历史建筑整体位移保护工程的实施现状,梳理其历史发展、理论基础和类型模式,通过中日两国相关案例的归纳分析,探讨整体位移技术在历史建筑保护中的实施要点。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历史建筑的整体位移策略应以保护为核心,化消极为积极,通过再利用发挥文化遗产特色,结合城市文化建设建立有利于持续保护的模式。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研究世界一流大学校园历史建成环境的再生案例,提出以"评估—执行—后评估"为循环的动态规划策略;并通过建筑组群的再生案例,论述了整体、共享、复合的系统化再生原则;最后论述绿色可持续再生策略在校园历史环境中的应用,为中国"双一流"大学校园历史建成环境再生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城市近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滨水空间作为带动城市发展的引擎与展现城市风貌的重要载体,日益受到公众的重视。如何以城市更新为契机挖掘、保护、传承和激活滨水文化,是当代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议题。文章以北京市延庆新城滨水空间为例,针对其资源本底、空间现状、发展困境等问题进行剖析,同时结合国内外优秀改造案例,提出沿岸空间活力再生与用地模式优化的具体策略,旨在为滨水空间活力复兴与文化提升提供相应关参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城市存量发展与精细化设计的背景下,既有地下公共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城市活力营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阶段不少既有地下公共空间环境使用状态不良及空间环境恶化等问题致使空间活力丧失。故将“活力提升”作为推动中心城区既有地下公共空间再生的目标,对活力评价体系的构建进行尝试。通过专家和公众参与的调研问卷,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中心城区既有地下公共空间活力评价的初步研究,选取重庆3个中心城区既有地下公共空间作为案例进行活力评价体系的检测与反馈,反映当前关注度高、矛盾突出的中心城区既有的地下公共空间问题,为活力提升设计策略奠定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5.
建筑遗产是见证并展现历史文化的重要物质媒介。本文通过三个不同城市的设计案例,展现近年来西班牙历史建筑遗产保护和利用不断融入城市公共空间体系的观念与策略,并简要讨论相关法规、政策及其对公众意识的影响及启示。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发展,部分历史地段面临文化流失、文脉破损、发展活力低下等问题,在古城保护整治背景下,实现历史地段街巷的活力再生具有重要意义.以苏州古城32号街坊更新案例中的剪金桥巷为例,分析其现状,从文化特质出发,结合功能布局、特色空间、建筑界面的保护更新,探讨街巷活力再生策略,为历史地段街巷更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下的居住功能强化是街区振兴的重要基础,街区的更新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公众参与是历史文化街区更新与保护过程中成功决策的保障。通过对国内外公众参与理论提出,现状、案例对比分析,针对长春市一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的公众参与进行探讨与思考,在宣传教育、建立文化自信、构建社会基础等方面提升公众参与意识,秉承"以人文本"的理念和初心,探究城市更新中公众参与发展模式的可能性,提出相关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历史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普遍受到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孙中山大元帅府及其周边地区城市设计的案例,探讨了在外部城市环境与历史保护相冲突的条件下,如何协调两者实现共生,从而延续历史文脉;同时充分尊重当地民众的意愿,通过民意调查、鼓励公众参与等手段,寻求兼具前瞻性、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的设计成果。  相似文献   

19.
王璇 《华中建筑》2010,28(10):165-168
以武汉城市建设的若干大拆大建的典型案例为例,通过与国内外其他相关案例的比较分析,以及站在城市使用者的角度对建设的实施策略进行的剖析,来解读城市的吸引力与城市老建筑、老街坊等历史文化遗存之间的关系、寻求历史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和景观价值等非物质价值与实际需求之间的平衡点。提出针对性的改造措施和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的吸引力来源于城市的历史文化、新新的地域文化或城市景观的营造。冲突下的拆除是破坏城市吸引力资源的罪魁祸首;保留及优化历史遗存是发展城市吸引力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从设计的起点这一元命题出发,从理论层面厘清城市社区的固有特征及其挑战,聚焦城市历史社区退化现状以及公共空间的权利问题。进而以一个上海城市历史住区中公共空间的再生实验作为案例,通过回溯其在空间功能、尺度等建筑学本体层面的考量与历史态度、生态策略、社群培育、合作治理等紧密相关的外部议题,探索城市建成社区再发展的本质意义与实施进路,并探讨了建筑学的学科边界与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